冒充鱈魚的油魚皮質較粗
銀鱈魚皮質較細
影視明星馬伊琍昨天發了一條微博,說了件讓她憤怒的事情:「我終於明白一個月前女兒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實驗室人員檢測到排洩物全是脂肪,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只好推斷是女兒偷油喝,原來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油魚不屬鱈魚怎可被標成鱈魚?」截至發稿前,該條微博評論過萬條,轉發超過6萬次,上榜當日的微博熱門話題。
看到該條微博後,杭州的戴先生也連呼上當,戴先生的寶寶6個多月大,正是開葷的時候,他說老婆老家有個說法,營養豐富、刺少的鱈魚是深海的,汙染少,給寶寶開葷最好,所以他們最近特意找了家大超市買了4盒鱈魚,一盒十幾元,買的時候還納悶怎麼這麼便宜,印象中鱈魚應該很貴的,現在才知道其中有貓膩。
那麼,油魚和鱈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日本稱油魚為「有毒魚」
油魚學名棘鱗蛇鯖,鱸形目,體側扁且延長,口大,眼大。鱗片細小、粗糙。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屬低價魚類,主要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它含有一種名為蛇鯖毒素的天然蠟酯。蠟酯在人體內難以消化,食用後容易導致胃痙攣,油脂囤積在直腸,導致排油性腹瀉。
油魚已被歐美多個國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單,其中義大利列為禁止入口魚類,加拿大建議不要大量食用,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禁運,現在雖然已經解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仍然反對進口和州際交易油魚。日本對油魚的態度最嚴格,將其列為「有毒魚」,禁止入口。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寄生生物研究中心倫照榮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完整的油魚與鱈魚在外形上相差很大,一般不可能混淆,但若將兩者均切成塊來賣,就很難分辨了。
記者調查杭州部分超市未發現油魚
杭州朝暉路的一家超市裡,昨天有兩種鱈魚塊在售,都是冷凍品,一種叫銀鱈魚,106元/斤,一種叫鱈魚段,15.8元/斤。兩種鱈魚塊分擱在冷凍櫃的兩旁,遠看非常像,不過如果放在一起比較的話,發現便宜的鱈魚段顏色灰一點,肉質粗一點,而身價更高的銀鱈魚肉質很白很細膩。
問營業員這兩種魚有什麼區別?得到的答案是,那個(指鱈魚段)不好吃,都是水,這個貴的好吃,很鮮很嫩。
該超市的水產採購負責人說,銀鱈魚是進口的,而鱈魚段其實是水鱈魚,是舟山產的,兩種要放在一起才能分辨出來,如果單看的話,一般人並不容易辨別清楚。
OLE』超市目前所售的銀鱈魚,來自法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地,法國產和加拿大產的銀鱈魚鱗片較粗、塊頭較大,平時賣200元/斤,特價時最低180元/斤(最近法國產的沒貨),另一種美國產的銀鱈魚叫頂級細鱗銀鱈魚,肉質也更細嫩鮮美,售價在238元-258元/斤之間波動。一條銀鱈魚的重量約為6-8公斤,進到超市前已經分割和真空包裝好,一塊銀鱈魚片的價格在百元左右。
萬象城OLE』超市的何經理說,市面上賣十幾元一斤的鱈魚,叫法多為龍鱈魚、扁鱈魚、水鱈魚等,賣家統稱鱈魚。
上述兩家超市的水產負責人均表示,沒有聽說過油魚。業內人士透露,龍鱈魚實為油甘魚(鰤魚的俗稱),主要分布於日本海及中國臺灣以南海域,蛋白質含量高,但油脂含量也高於一般魚類。
專家觀點
銀鱈魚水鱈魚其實都不是鱈魚
再來梳理一下市場上的鱈魚種類,大致可以分為銀鱈魚(每斤售價大都在百元以上)、水鱈魚(每斤售價十幾、二十元)、龍鱈魚(油甘魚)、冒充鱈魚的油魚(棘鱗蛇鯖)。
但是國內海產專家樊旭兵在他的新浪微博中說,現在國內市面上的銀鱈魚、水鱈魚等其實都不是鱈魚家族的。銀鱈魚的學名叫「巴塔哥尼亞牙魚」,也叫智利海鱸魚,分布於南美洲東南部和西南部,以及南非南部海域1500米-2000米的深海;水鱈魚叫做斑紋長尾鱈。業內人士說,只是現在銀鱈魚被叫出了名,各種肉質類似的魚都往「鱈魚」這個名稱上靠。
據都市快報 記者 鄔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