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4 07:22
無論外出就餐,還是在家做飯,我們經常不可避免地會剩菜、剩飯。扔了吧,覺得可惜,但留到下頓吃,又擔心會產生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甚至擔心吃了會致癌!
那麼,剩菜剩飯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到底是什麼物質?究竟怎麼處理對健康更有利?哪些能保存,哪些不該保存?聽聽權威營養專家怎麼說!
剩菜剩飯到底能不能吃?
「食品安全五要點」第四點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裡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指出,剩的綠葉菜直接放在室溫下過夜,最好就不要再吃了。因為在室溫條件下,剩菜中細菌會大量繁殖。食物中細菌過量,是極大的不安全因素。這些雜菌也會把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使亞硝酸鹽含量迅速上升,這是另一個不安全因素。
雖然微量亞硝酸鹽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大量亞硝酸鹽卻是危險的,既會促進胃中亞硝胺類致癌物的合成,數量大時甚至可能造成血紅蛋白無法攜氧,發生急性中毒。
假如把蔬菜做熟後,未翻動的情況下,就取出一部分分裝到乾淨保鮮盒中,輕輕蓋上蓋子,然後放在冰箱裡,這樣的過夜菜,加熱殺菌一下再吃,是沒有安全問題的。
剩菜剩飯能擴張血管?謠言!
近日,一篇題為「農大教授:剩飯剩菜裡就有最好的血管擴張劑!不需額外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文章稱剩菜裡含亞硝酸鹽,有助擴張血管。
文中還稱,發表此觀點的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沈群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還配了兩位專家的照片,並註明文章部分內容來自某媒體。
剩菜剩飯真的有助於擴張血管?記者在網上查閱相關信息後發現,2012年4月13日,某媒體曾刊登過一篇文章《亞硝酸鹽並非一無是處》。某微信公眾號就是截取了此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並嫁接「範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博客的內容,最後整合成了一篇邏輯混亂、斷章取義、標題駭人的「雷文」,告訴大家「剩菜有益健康,而且對心血管有好處」。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記者特向兩位專家求證。專家表示,從未接受過相關採訪。沈群告訴記者,看到這篇文章後,自己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表了聲明,表示這是假新聞,網上言論不是他所說。
範志紅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剩菜有好處,更沒說過剩菜比新鮮蔬菜好。該文章引用了範志紅三年前博客中的內容,原文如下:
「談到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有利於健康。從食物中攝入的一部分硝酸鹽能夠在體內緩慢地轉變成微量的亞硝酸鹽,然後轉變成一氧化氮,有利於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這個作用已經被國外的運動醫學界利用,給運動員服用富含硝酸鹽的蔬菜汁,以便提升運動能力。」
提醒爸媽,這三樣剩菜一定倒掉
如果可以一頓吃完,最好儘量不留剩菜。如果實在吃不了,要堅持「剩葷不剩素,涼菜都別留」的原則。
1、蔬菜最不應該保存
蔬菜從肥料及土壤裡吸收的硝酸鹽,會慢慢被細菌還原成可能對人體致癌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久置的剩菜裡含量最高。
此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覆加熱幾乎消失殆盡。因此,無論是清炒的素菜還是涼拌菜都不宜保存。
2、海鮮不值得留
吃海鮮強調味道鮮美,放置過夜會使它們鮮味全失,因此最好一頓吃完。
3、豆製品也很難保鮮
夏天的室溫本來就適合微生物生長,而豆腐含水較多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簡直就像一個微生物培養基,因此,豆製品必須要吃當天生產的。
4、純肉製品或燉肉先冷凍
保存這類食物最好選擇玻璃器皿或有釉質的瓷器。因為一些塑料器皿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是脂溶性的,它們會隨著油脂滲入食物中。葷素搭配的炒菜、燉燒菜等富含油脂的菜餚也一樣。
剩菜放冰箱,注意三點
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同時要注意分開存儲,存放時間也不宜過長。
1 熱食物晾涼再放
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黴變。
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2 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可避免細菌交叉汙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3 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
但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麴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剩菜翻新三大技巧
改刀工
大塊的肉類食材最適宜改刀。將其切片、切丁、切碎,再搭配新鮮蔬菜、粗糧等烹飪。比如把豬肉切成肉碎,雞肉撕成雞絲,醬肉片切成肉絲,然後和涼拌蔬菜搭配在一起,或者做成餡餅、春卷的原料。
換調味
換味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改變菜品的味道,二是調整鹹淡。如果原本剩了油燜大蝦,那麼把油去掉,加點番茄醬,便可將其改造成風味別具的番茄大蝦。
加配料
實際上等於在新的一餐中引入蔬菜,而不再增加葷菜,有利於改善營養平衡。比如,原本剩了紅燒排骨,可以加些洋蔥、蘑菇、土豆、胡蘿蔔、玉米等,做成時蔬炒排骨。
還可以把剩菜改造成湯,比如剩的燉排骨加蔬菜和掛麵,做成蔬菜排骨湯麵;剩番茄炒蛋加木耳和麵疙瘩,改造成番茄味疙瘩湯。
如果是剩了主食,仍可以遵循以上3個方法。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剩菜重新加熱時煮得要足夠「透」,以免吃了之後造成腸胃不適。
據生命時報、人民日報微信號
14614537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