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民間俗語,看起來非常的通俗,但實際上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因為這些所有都是農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經驗,在教導後人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養生保健,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說農村裡面有一句老話叫做「不貪三更色,不戀一更食,不動五更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更三更五更分別是幾點?
要想理解這句俗語,首先我們就必須搞清楚一更天三更天和5更天分別是幾點?我們通過電視劇或者是其他的文學作品,經常會看到一些晚上打更的更夫,一邊敲鑼,一邊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其實這是從漢代皇宮值班人員排序表中演變而來的。因為,在漢朝的皇宮,晚上值班人員一般分為4個班次,開班,三次交班,收班,加起來叫做五更。
戌初一刻為一更,具體時間為19:12,亥初三刻為二更,具體時間是21:36,子時整為三更,具體時間是00:00,醜正二刻為四更,具體時間是02:24,寅正四刻為五更,具體時間為04:48。但現在一般將晚上7~9點作為一更,晚上9~11點作為二更,半夜11~凌晨1點作為三更,下半夜1~3點為四更,而3~5點為五更。所以當我們搞清楚了這幾個時間節點之後,再來理解這句俗語就比較容易了。
不貪三更色
三更是晚上12點,也就是半夜的時候。哪怕是現在正常人的作息時間,到了晚上12點以後也會睡覺,何況是在古時候,很多人都特別注重養生,睡覺的時間非常早。所以這個時間段正值人的生理機能,處於休息的情況。此時不應該去做一些食色性也之類的事情,而是應該好好休息,讓自己的身體功能得到完整的恢復。
尤其是在農村裡面,很多農民白天幹活其實非常的辛苦,到了晚上如果休息不好的話,第2天早上起來就會沒有精神,一整天可能都沒有辦法更好地去工作,更好的下地幹活。而且古人認為,性事是對人的身體消耗非常大,一定要懂得節制,不能過度,否則的話,會將自己的身體掏空。這就是這句話的意思。
不戀一更食
如果按照現在的觀點來看,晚上七點多鐘吃飯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有些人因為加班或者其他的原因,晚上八九點鐘吃飯都很正常。但是要知道在過去,很多人都有過午不食的習慣,更別說要到晚上七八點鐘吃飯了。即使晚上吃飯也會早一點,趁著天還沒完全黑就把飯吃了,然後等到天黑上床睡覺。
就像我們小時候,農村剛通上電,但是母親為了節省電費,所以一般晚上都很少開燈。他總是趁著天還沒黑的時候就開始做飯,然後我們迅速地吃完晚飯。那個時候家裡面雖然有電了,但沒有電視,吃完晚飯之後,要麼夏天的時候去外面乘涼,要是冬天的話就直接洗洗睡覺。而如果說晚上睡得早的話,在七點多鐘吃飯,可能就意味著吃完飯立馬睡覺,這是對身體不利的,與古人養生的觀念來講是完全相背離的。所以說古人警告人們不要在晚上七八點鐘開始吃飯,不要貪戀這時候的食物,因為這樣的話對人的身體不好。其實這就相當於現在晚上12點的時候吃宵夜,然後回來睡覺一樣,對人的身體消耗非常大,沒什麼好處,大家應該注意。
不動五更氣
五更天的時候正是凌晨3:00~5:00的階段。對於一般人來講,這個時候正是休息睡眠的關鍵階段。如果在此時動氣的話,對人的身體影響很大。當然有很多人說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睡覺,誰會動氣呢?其實我們就來看一下五更天的具體時間是在凌晨4:48,也就是說快要到5點了,這個時候對於很多農民,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他們已經準備起床了,甚至有的已經起床了。
早上剛起來,人的整個身體還是剛剛從睡眠的狀態中甦醒過來,如果這個時候動氣的話容易加速血液循環,從而加重身體負擔,甚至有可能對身體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因此一般早上千萬不要動氣,動氣氣壞的只是自己的身體,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說這三句俗語是過去人們對於如何養生,如何保證自己身體,所做出來的一些規律性的總結,從現在的生活觀念來看,仍然還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現在很多人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習慣非常的不好,日夜顛倒,對人的身體消耗很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平時儘量不要熬夜,晚上也要睡好覺,早上別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