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一更、兩更、三更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更」是我們古代的計時單位,一更指的就是「2.4個小時」一晚上12個小時就是總共五更天,古代的時候家家戶戶是沒有一個鐘錶的,依靠的就是當時打更的人,手持著一個銅鑼,用一些木板來敲擊銅鑼面來發出聲音,以提示咱們的古人作息。
那麼這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咱經常在電視劇裡面聽說的一更到五更分別是幾點呢?
首先一更,一更指的時間就是19:12分,叫做一更,古時候一更的銅鑼敲響,就意味著無論是工作的人們還是上學的小孩子們,要停止工作和學習,準備回家吃飯了!
二更的時間其實是晚上的21:36分,古時候還有一種說法是:「一更火,二更賊」意思就是,這如果家裡養的雞,您聽到它在一更的時候叫,那麼肯定是有地方發生火災了,如果是這二更雞叫了,肯定是這有賊出沒。說是很準,但是具體的咱們也不清楚準確與否,畢竟那時候的古人並沒有詳細的記載這件事。
三更指的是:晚上12點整,古時候的人認為這個時間陰氣最重,當然了這可能是那時候的古人的一些迷信的說法。所以說三更鬼。
四更的時間指的是:凌晨的兩點四十,是說那時候咱們人們睡得最熟,也就是賊最容易得手的時候。
五更的時間是:四點四十八,這時候一般我們的雞就要打鳴了。
怎麼樣,現在你了解了這句農村諺語俗語的來歷還有原因嗎?
其實古代的時候,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是沒有電或者是鐘錶之類的,那麼那時候的人,也就沒有像我們現在如此這麼豐富的夜晚活動,小編覺得,我們古代的這個職業:打更人,其實也是咱們的官府為了讓我們的百姓更加的規律生活,也是為了更加安全。
類似的關於打更的俗語其實還有很多,那麼你知道其他的幾個嗎?咱們農民還有民間有很多這樣的神奇的俗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