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2020-12-19 神鳥知訊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不多不少的24小時,最重要的是怎麼去分配和利用這些時間,在現代社會,二十小時制度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計時方法,而且時間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秒。不過在手機、手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國民間還有一些其他的計時方法。

除了很多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度外,我們還能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看到報時的打更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這些人採用了十時辰制度報時。

十時辰制度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方式,把白天和夜晚各五分,其中夜晚用五更來表示,對人們來說,夜晚的每一更都有不同的意義。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經常被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提起,這句俗語具體是啥意思呢?

一更人:一更天是從黃昏開始,指的是七點多到九點多的這段時間,很多農民這時候才剛剛從田裡收工,正忙著回家做晚飯,小孩也要麼在玩鬧,要麼在做功課,總之每個人都有要忙的事情。吃過晚飯,這些人還會和家人鄰居坐在一起嘮嘮嗑,所以這時候的農村是最熱鬧的,到處活動的人也很多,所以被稱為「一更人」。

二更火:按照二十四時計時法,二更開始的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這時候,農民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大多數人都準備洗漱休息,家裡的照明燈也陸陸續續的被關掉,所以才有了「二更火」的說法。

三更鬼:老話說半夜三更,三更天已經到了午夜時分,按照農村一些老人的說法,這個時候已經夜深人靜,陰氣比較重,是鬼魂出沒的時候。說到底,這只是人們的心理作用造成的一種暗示,也並沒有科學的依據,不過「三更鬼」的說法還是流傳下來了。

四更賊:四更的時間是凌晨兩點多到四點多,正是人們睡得最香最沉的時候,就算家裡有些輕微的響動,也不一定能發覺,以前農村的小偷比較多,竊賊也大多是在四更天的時候闖入家中。

五更雞:以前很多家庭沒有鐘錶,公雞打鳴就相當於農民定的鬧鐘,公雞打鳴都是天剛破曉的時候,這宣告著新一天的開始,人們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之後,就要起床開始新一天的忙碌,凌晨的五六點鐘正好是五更天,也就有了「五更雞」的由來。

以上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這樣看來,老祖宗們對晚上各個時間段的場景的解釋,其實十分生動形象,對此你怎麼看如果你還聽過類似的說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都是啥?
    農村老一輩人的口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它包含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五更」,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五更說的又是什麼呢?一更人:所謂「一更」指的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這麼劃分時辰,同時也把白天和夜晚劃分了幾等分,其中夜晚古人喜歡用五更來表示。五更,就是從一更開始一直到五更,每一更對於古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古人就總結出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更」是我們古代的計時單位,一更指的就是「2.4個小時」一晚上12個小時就是總共五更天,古代的時候家家戶戶是沒有一個鐘錶的,依靠的就是當時打更的人,手持著一個銅鑼,用一些木板來敲擊銅鑼面來發出聲音,以提示咱們的古人作息。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文/加塵農村俗語「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話,這些話又被稱為俗語,大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因為口口相傳,村裡的老人基本都知道這麼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五更天的說法是起於漢朝,那麼這句俗語既然流傳這麼久,就有它存在的意義,下面就由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所謂的一更,就是指戌時,稱黃昏,又名日晚。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有何寓意?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有何寓意?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我們都知道,如今我們童工的記錄時間的方法是二十四小時制。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聊的就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中,就包含了古人計時方式的一些知識。那個時候,為了配合十二個月,人們也把一天劃分為了十二份。因為古時候的計時工具非常笨重,而且製作麻煩,所以不是每家都有「鐘錶」的,而是都有固定的人通過打更的方式報時,告訴人們時間。首先我們先說「一更人」。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大家知道在古代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在許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在夜半時分有一位一手拿著銅鑼,一手拿著棒槌,一邊走一邊叫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注意防盜」。沒錯,這就是古代的一種職業,叫做更夫。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比如農村裡老輩人才知道的老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更人我們常常在古裝劇中,聽到有人說「三更半夜」、「現在幾更了」這樣的話語。那「更」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手錶的,一天是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晚上又被劃分為「五更」,因此兩更之間是2.4個小時。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文|小楠趣談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體現與總結,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與習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你讀過幾條呢?接下來小編就會重點介紹今天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他們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小知識吧。人們對時間的劃分是在西周被確定的,那個時候時間被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然後每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時辰。還記得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個生肖故事嗎?小老鼠打頭來,牛把蹄兒抬等等。
  • 爺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挺有意思
    古人的十二時辰、打更人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打更人都只打到五更天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爺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挺有意思,你聽過嗎?很多農民這個時候都會趕回家準備晚飯,家中的小孩有的在學習,有的在玩耍,各家老人都會聚到一起嘮嗑,總之每個人都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在農村,吃過晚飯後,鄰裡之間都會在一起聊天,這個時候的農村最熱鬧,很多人都在到處走動,所以說被稱為「一更人」。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是啥?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的,所以他們把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個段,五個節點。這些節點被稱為「更」,因此一個晚上會有五更,人們所說的半夜三更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節點。兩更之間相差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一更天大概是19:12分,兩更天是21:36分,以後再以此類推。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有什麼寓意
    這中間充當他們說話的工具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農村的俗語。今天就來分享一句很多人到現在都鬧不明白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我們常聽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在物質不太發達的年代,或者直接說就是沒有鬧鐘的年代,是農村人們生活的規範。經常看古裝片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古代的人們用的計時的單位和我們現在是有很大區別的。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為此老祖宗留下了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和五更是啥呢?知道的人應該很少。如果想要明白這句俗語其中的意思,那麼首先就得先弄明白這個「更」的概念,打更只有在晚間才進行的,通常來說,打更人一夜要提醒五次時間,每隔一個時辰(2個小時)敲一次。
  • 有趣的農村俗語,「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村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農村俗語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有關於天氣的俗語、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還有關於生活的俗語,小的時候聽過一些俗語雖然不懂,但是一下就記住了,其中就有一句「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為了讓12時辰制更加貼近生活,古人又想起了用打更的方式來提醒大家,因為我們如今就聽到了所謂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四更,五更」呢?事實上,是有的。古代一更,指的就是晚上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我們都知道,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因而很多人工作一天,直到這時才休息,在回家的路上,農民招呼四周的街坊鄰居,孩子們也正是放學的時間,由此,這時整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人聲鼎沸,因此,這期間就被稱為「一更人」二更火,指的則是晚上9點到11點,古人的夜晚生活並不豐富,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夜市
  •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
    古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人」是何意思?「四更、五更」呢?文/風馬牛也相及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承。在這之中,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還有沒有「四更、五更」呢?實際上是有的。下面,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更,實際上就是指晚上7點到9點之間。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年輕人知道嗎?
    —阿諾德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農村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描述的就是舊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具體說了什麼
  • 農村老話講「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聽村裡老人講過這樣一句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在古代的時候習慣把夜晚分為五更天,一更天相當於現在大概2.4小時。一更到五更就是整個夜晚的計時時間,這句話講的也是這期間發生的故事。一更天在戌時一刻,按照現在的時間大概在晚上七點到九點,被成為「黃昏」。太陽逐漸下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村裡下地勞作或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做飯吃飯了。
  •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古裝電視劇裡面常常有這麼一幕,大晚上的會有專門的一個人遊走在街上「打更」,做這個職業的人叫做「更夫」,為大家巡夜報更,因為古代沒有時鐘晚上黑漆漆大家不知道什麼時辰只能靠更夫敲鼓告知,一晚上分為五更,每個時辰都有相對較的稱呼,從一到五分別是「黃昏、人定、半夜、雞鳴、平旦」。
  •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為啥四更、五更沒人說?
    我們應該都知道圓明園裡最著名的那12個生肖首吧,其實這個生肖噴泉的作用就是用來記錄時間的,每一個生肖就代表著兩個小時的時間,每當到了整點的時候,噴泉就會噴出水柱來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古代人對於時間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記錄時間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就是在描述古代人們記錄時間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