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2020-12-19 小楠趣談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都指的是什麼?

文|小楠趣談

俗語是人們對生活的體現與總結,其中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與習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你讀過幾條呢?接下來小編就會重點介紹今天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他們指的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裡面有什麼樣的小知識吧。

人們對時間的劃分是在西周被確定的,那個時候時間被劃分為十二個時間段,然後每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時辰。還記得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個生肖故事嗎?小老鼠打頭來,牛把蹄兒抬等等。這些用再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子醜寅卯啦,而子醜寅卯其實也是用來描述時間的詞彙。比如我們的子時又被叫做夜半時分,有的時候也叫子夜,它是小老鼠在這個時候出來覓食活動的時間,所以叫做子時,它可是十二時辰裡排在第一個的時辰呢。按照我們現在常規理解的時間來換算,就是指23點整到凌晨1點整的這個時間段。其他的都是以此類推形成的。

一更人,一更是什麼時候呢?一晚上被劃分成了5更,根據咱們老祖宗的算法,這個一更啊就是戌時,那個時候才是七點到九點的光景,這個時候是人們一天勞作之後的休息時間,人們在這時候開始活動,是屬於有生活氣息的時間,也就是人們 活動的時間。這麼推下來,二更結束已經到了十一點,而這兩個小時裡天已完全黑了下來,古代又沒有什麼娛樂設施,這個時候如果要活動就只能掌燈了,所以二更能看到的就是火光

三更半夜這個詞大家不陌生吧,這就是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段了,這個時候夜晚過半,夜色最濃,如果有月亮也是月亮最大的時候,迷信的說法這個時候陰氣最重,鬼魂也在此時漂泊。在這個人們都開始入睡的時候,就是鬼魂的專場了,所以也有了三更鬼的說法。四更天的時候,人們基本已經進入了熟睡階段,這個時候哪裡還有人呢?所以這個時候做什麼事情是最好的呢,就是做些偷偷摸摸的事情,雞鳴狗盜之徒的說法也是從這裡延申出來的,雞鳴不是說雞在啼叫,而是指四更天,四更天盜賊開始活躍。那什麼時候雞才開始鳴叫呢?這就到了五更了。五更開始晝夜更替,新的一天即將迎來新的黎明,這也象徵著一天的開始,就是在公雞打鳴中到來的,雞一叫人們就知道天要亮了,所以雞鳴也成了五更的代表

人在一更活動、二更燈火亮起、三更鬼怪出沒、盜賊四更猖狂、五更雞叫,這句俗語的意思不知道大家現在都理解了沒有,小編認為,現代人的時間觀念越來越薄弱,不按時睡覺不按時起床,一日之計在於晨,合理的作息時間更能有一個好的身體,希望我們每個人放慢生活節奏,學會享受生活。

相關焦點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有何寓意?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有何寓意?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我們都知道,如今我們童工的記錄時間的方法是二十四小時制。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聊的就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中,就包含了古人計時方式的一些知識。那個時候,為了配合十二個月,人們也把一天劃分為了十二份。因為古時候的計時工具非常笨重,而且製作麻煩,所以不是每家都有「鐘錶」的,而是都有固定的人通過打更的方式報時,告訴人們時間。首先我們先說「一更人」。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什麼意思
    比如農村裡老輩人才知道的老話: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一更人我們常常在古裝劇中,聽到有人說「三更半夜」、「現在幾更了」這樣的話語。那「更」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手錶的,一天是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晚上又被劃分為「五更」,因此兩更之間是2.4個小時。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有什麼寓意
    這中間充當他們說話的工具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農村的俗語。今天就來分享一句很多人到現在都鬧不明白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我們常聽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話在物質不太發達的年代,或者直接說就是沒有鬧鐘的年代,是農村人們生活的規範。經常看古裝片的朋友們可能會知道,古代的人們用的計時的單位和我們現在是有很大區別的。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鮮有人知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和五更是啥?那個時代的人們,祖祖輩輩都是以農耕種地為主,基本上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家境清貧,日子過得倒也安然。那時候沒有鐘錶,人們白天都是根據太陽的方位估計時間,到了晚上就是根據打更的聲音來了解時辰。為此老祖宗留下了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和五更是啥呢?知道的人應該很少。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五更是啥?很少有人知道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啥?少有人知打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夜間巡邏制度,由此也產生了一種專門巡夜的職業——更夫。當人們在聽到更堵的打更聲時,便知道了時間,按照慣例應該做什麼。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打更,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古人們在夜間的活動吧。筆者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句俗語就是跟這方面有關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它們說的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我們接著往下看吧。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更?
  • 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鄉村大視角的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農村大學生小妮,今天給大家說說咱們農村的這條俗語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時間那麼這農村諺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分別講的是什麼道理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什麼意思?還有沒有「四更,五更」
    為了讓12時辰制更加貼近生活,古人又想起了用打更的方式來提醒大家,因為我們如今就聽到了所謂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四更,五更」呢?事實上,是有的。古代一更,指的就是晚上7點到9點之間,這時候,我們都知道,因為古代是農耕社會,因而很多人工作一天,直到這時才休息,在回家的路上,農民招呼四周的街坊鄰居,孩子們也正是放學的時間,由此,這時整個地方都會特別熱鬧,人聲鼎沸,因此,這期間就被稱為「一更人」二更火,指的則是晚上9點到11點,古人的夜晚生活並不豐富,不像我們現在有什麼夜市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說的都是啥?
    除此之外,古人還將夜晚與白天區分開,並以「五更」來表示夜晚。農村老一輩人的口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它包含了前文中所提到的「五更」,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五更說的又是什麼呢?一更人:所謂「一更」指的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這麼劃分時辰,同時也把白天和夜晚劃分了幾等分,其中夜晚古人喜歡用五更來表示。五更,就是從一更開始一直到五更,每一更對於古人來說,都有著不同的含義。所以古人就總結出一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我們經常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怎麼解釋?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經常被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提起,這句俗語具體是啥意思呢?一更人:一更天是從黃昏開始,指的是七點多到九點多的這段時間,很多農民這時候才剛剛從田裡收工,正忙著回家做晚飯,小孩也要麼在玩鬧,要麼在做功課,總之每個人都有要忙的事情。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那麼四更、五更又是什麼?大家知道在古代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計算時間的呢?對於古代人們生活的作息時間,老祖宗也是總結出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估計是十人九不知。在許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在夜半時分有一位一手拿著銅鑼,一手拿著棒槌,一邊走一邊叫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鎖好門窗,注意防盜」。沒錯,這就是古代的一種職業,叫做更夫。
  • 有趣的農村俗語,「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村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農村俗語包含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有關於天氣的俗語、關於為人處世的俗語,還有關於生活的俗語,小的時候聽過一些俗語雖然不懂,但是一下就記住了,其中就有一句「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 「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什麼意思?年輕人知道嗎?
    —阿諾德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農村老一輩人常常說的「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描述的就是舊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具體說了什麼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指的是啥?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沒有鐘錶的,所以他們把夜裡的四十刻分為四個段,五個節點。這些節點被稱為「更」,因此一個晚上會有五更,人們所說的半夜三更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節點。兩更之間相差的時間為現今的2.4小時。一更天大概是19:12分,兩更天是21:36分,以後再以此類推。
  • 農村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
    文/加塵農村俗語「一更人, 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是啥意思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些話,這些話又被稱為俗語,大部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因為口口相傳,村裡的老人基本都知道這麼一句俗語,那就是「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五更天的說法是起於漢朝,那麼這句俗語既然流傳這麼久,就有它存在的意義,下面就由小編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所謂的一更,就是指戌時,稱黃昏,又名日晚。
  •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為何這麼說?四更有什麼?要當心
    文/北舊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為何這麼說?四更有什麼?就拿「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來說說吧,大家覺得這一句是個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說的每個時間段的事情,但是有誰知道其中的真正意思呢,又有誰知道為什麼有了這句俗語?其實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十人九不知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漸漸的就有了「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的說法,一更相當於如今晚上的七點到九點,也就是說從七點開始更夫就開始出來工作了,也被稱作為甲夜,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剛勞作完回家,和家人一起坐在桌子上吃飯,有院子的地方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在一起有說有笑放鬆一下,所以一更的時候有很多人出來活動。
  •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為啥四更、五更沒人說?
    我們應該都知道圓明園裡最著名的那12個生肖首吧,其實這個生肖噴泉的作用就是用來記錄時間的,每一個生肖就代表著兩個小時的時間,每當到了整點的時候,噴泉就會噴出水柱來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古代人對於時間的概念是非常的模糊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記錄時間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就是在描述古代人們記錄時間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俗語: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裡有一些經典的老話,能夠真實反映出舊時農民的生活狀態,例如「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要想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咱們先得知道什麼是五更。在中國古代,普通農民沒有計時工具,他們是如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
  • 爺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挺有意思
    爺爺說:「一更人,二更火,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挺有意思,你聽過嗎?人:一更天大概是從太陽落山開始,具體時間是晚上七時至九時。這個時段便是農民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勞作後,從田裡收工回來的時候。二更火:按照古代二十四時辰的計時方法,二更開始便是晚上九點了,此時外面的天已經很黑了,如果在城市家家戶戶也都陸續關燈,準備就寢了。而在過去的農村地區卻習慣於在二更時點上煤油燈,所以便有了「二更火」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