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蘇州的雞頭米嗎?

2020-12-19 跨國界邊緣文人

夏末初秋,如果你來蘇州的古城區旅遊,就一定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家庭婦女,或蹲或坐在街頭巷尾圍攏在一起,從臉盆大小的器物中拿出指甲蓋大小圓形物體在不停地剝著,她們的手上都帶著指套,而她們剝的東西叫雞頭米。

雞頭米學名芡實,而蘇州的雞頭米叫蘇芡,是芡實的一種,蘇州本地產水八仙('水八仙'是指茭白、塘藕、慈姑、荸薺、芡實、、水菱、和水芹共8種水生蔬菜)中的」貴族「。原產地在蘇州,是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分新鮮和幹米兩種成品。它的口感軟糯香嫩,因營養價值高而聞名。

由於蘇州雞頭米獨特的品種和良好的口感,成為蘇州市民秋季餐桌上必備的一道食補佳品。由於城市化的進展導致良田變少而雞頭米的產量也越來越少,加之其加工過程只能依賴人工,因此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其價格高居不下,而且逐年呈上漲之趨勢。21015年零售價為120元—150元一斤;2016年零售價格為120元—160元一斤,近年來直徑10mm以上的大顆粒已經賣到200元一斤以上。

蘇芡和芡實的區別在於:蘇芡僅在蘇州及其周邊區域栽種,品種有別於其他區域的芡實,果實大而無刺,採摘手法也有講究,多為手工剝殼,新鮮果肉呈嫩黃色,口感軟糯香甜。蘇芡需要人工剝殼,這也是其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芡實在國內很多省份均有生長,果實小且有刺,僅有乾燥成品。果肉呈暗紅色,難以煮爛,多為藥用。

雞頭米是蘇州南蕩特產,每年中秋前後上市,時間僅為一個月左右,仿佛專為此佳節而生。初見雞頭米之時,以為是大大的荷葉浮於水面,鋪滿荷塘。但在花開之時,它在夏日裡開著幽蘭的不張揚的花,漸漸長成尖端突起的圓球形的果實,活脫脫的一個雞頭模樣,非常生動。

雞頭米最初被記載於《神農草經》,被列為上品,而歷代本草對它都有記載。李時珍描述其累累如珠璣,狀如魚目,煮食如芋,頗為形象。蘇州種植雞頭米的歷史甚至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蘇州人就知道雞頭米可以食用,並且開始有意識地把雞頭米種在水蕩裡。據傳,最初它的名字叫「飢豆」,因為曬乾之後可以保存很久,是天災後饑荒之時蘇州人的「儲備糧」和「救命糧」。

清代詩人沈朝初在《憶江南》中有:「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凝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的詞句。僅僅在葑水種雞頭,便說蘇州好,並且描寫得如此動人清幽,可見雞頭米在詩人心目中的地位。

同樣在曹雪芹身上也有一段關於雞頭米的傳說。據傳曹雪芹來蘇州的姑父家小住期間,正逢芡實上市。因為沒見過芡實,就買了兩條鯽魚和一些芡實回家讓廚師進行烹調。他很有創意地讓廚師把雪白滾圓的芡實塞進魚肚子裡,調好佐料,上火清燉。燉熟後的魚肉鮮嫩,而芡實香糯,兩者的味道融合在一起,清香陣陣,別有一番風味。曹雪芹覺得鯽魚像河蚌,芡實像珍珠,而這道菜就像蚌含珍珠,從此,」大蚌含珍珠「這道名菜就得以流傳至今。

食用雞頭米的感覺,並不像吃魚翅、燕窩時有種暴發戶的感覺,也不像一般家常菜那樣有些單薄,吃到口中總有些婉約的感覺,就像蘇州的歷史,含蓄而深沉,一點都不拖泥帶水。經過這麼久遠的歷史沉澱,有些東西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再也無法追回,但是食物居然也可以成為記憶與懷念的方法,這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蘇州城市建設的發展,現在只有在古城區才能看到剝雞頭米的場景。古城區的東邊和西邊分別是工業園區和新區,在高樓林立和鋼筋水泥包裹的新城之中是看不到剝雞頭米的場景的,也只有在古城區之中才能頻頻見到小橋流水和粉牆黛瓦的舊貌。

前年有好朋友從北京到蘇州來旅遊,他們品嘗了雞頭米,評價特別高。他們認為蘇州的飲食文化中,葷的有大閘蟹,素的有雞頭米,都頗具代表性。大閘蟹和雞頭米都是蘇州經典的餐桌文化,秋風起時蟹腳癢,端午芡農婦忙!

相關焦點

  • 蘇州人從一碗雞頭米,開始蘇州的秋天!
    蘇州人太會過日子了。三蝦麵的鮮勁兒還沒過,一晃到了9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何為雞頭米?這一顆顆「水中珍珠」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大家數著日子期待。趁著秋風正好,一起來當個蘇州人,吃碗雞頭米吧。
  • 2019年蘇州雞頭米上市了,新鮮雞頭米如何保存?
    雞頭米,學名叫做芡實,雞頭果等等,雞頭米一般只有在蘇州和上海等地的南方人們叫雞頭米,所以很多北方朋友來到江南地區,尤其是在8-9月來蘇州遊玩,想要吃蘇州的特產,一般當地人都會推薦去吃雞頭米,當他們聽到雞頭米都很好奇,雞頭米是什麼產物?長什麼樣的?等等疑問。
  • 超過百元一斤的蘇州雞頭米值得買嗎?為什麼新鮮雞頭米會如此貴?
    現在已經是蘇州的6月底了,我相信很多在蘇州居住過或者了解過這座城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季節正是蘇州地區的梅雨季節,正如古語梅雨時節雨紛紛,正是如此蘇州這個季節不說天天下雨吧,但是基本上是三天兩頭下雨,到處溼漉漉的,讓人感覺不舒服。
  • 2020年蘇州雞頭米什麼時候上市,在蘇州哪裡能買到新鮮雞頭米
    一年的時間真是過得非常的快,現在已經是2020年的6月了,很多吃貨小夥伴們應該都在期待著,蘇州的美食-雞頭米上市了,因為很多小夥每到天氣熱就開始蠢蠢欲動,看到我發布了雞頭米的種植概況就要來諮詢我了,今年蘇州本地雞頭米會在什麼時候上市呀等等問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吃到新鮮的雞頭米呀等等問題
  • 2018年蘇州雞頭米種植基地在哪?蘇州雞頭米批發市場在哪?
    再過1個月蘇州雞頭米馬上就要上市了,最近有很多網友問我,蘇州雞頭米的種植基地在哪裡,今天我就來幫各位朋友,梳理一下蘇州幾大種植基地所在地;了解蘇州雞頭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蘇州最好的種植地是在蘇州南蕩,以前的南塘,也就是現在的葑門外,但是現在隨著城市不斷開的往外推移,葑門外已經是都是高樓大廈,已經沒有水田可以來種植雞頭米了,現在在蘇州種植最大的區是,吳中區,因為吳中區擁有豐富的水系,雞頭米的生長對水質的要求非常的高。
  • 不吃雞頭米,不來蘇州城!蘇州人為了吃它甘願等上300天!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清朝的鄭板橋先生是這麼描述雞頭米的。如果你不是蘇州人,可能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會感到很疑惑。雞頭米?這是什麼東西?是一種米嗎?而蘇州就是趁著時令,吃當年產出的水靈新鮮的雞頭米,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3.果實質量:蘇州地處江南,多水源。
  • 9月,從一碗雞頭米,開始蘇州的秋天
    @蘇州發布蘇州人吃雞頭米的歷史由來已久,在《紅樓夢》裡,就有提到,要吃從蘇州早秋直送的雞頭米。因為營養價值高,把雞蛋和雞頭米放在一起煮,就成了蘇州人小時候的補品。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又吃起了雞頭米糖水。複雜一點的,也有把雞頭米清炒或者是煮湯。
  • 蘇州雞頭米
    蘇州雞頭米又稱蘇芡,是芡實的一種,水八仙之一,原產地在蘇州的芡實稱為蘇芡,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的種仁,分新鮮和幹米兩種成品,又稱雞頭米、水雞頭、雞頭苞、雞嘴蓮、刺蓮蓬實。
  • 蘇州人愛吃新鮮雞頭米 杭州人磨成粉來勾芡
    雜糧攤老闆說,沒有雞頭米。我正要走,一扭頭看到塑膠袋裡包好的雞頭米,個頭比黃豆略小,紅棕色的皮,頭上還有一端是黃白色。  我指著它,問老闆,這不是雞頭米嗎?老闆的表情比我更驚訝:「這哪裡叫什麼雞頭米,明明是芡實啊!」  呵呵,雞頭米和芡實,說的其實是同一樣東西——睡蓮科植物芡的果實。
  • 吃過必備!蘇州雞頭米——舌尖上的時令小吃,好吃到爆表了
    當然是吃!吃!吃!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看到美食從來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恨不得統統塞到嘴裡,那種感覺簡直不能再好了。身邊有個吃貨是什麼感覺呢?一提到吃,兩眼放光有木有?永遠都表示自己是個路痴,但一直都知道愛吃的店在哪裡。哪裡有新菜品一定不會放過,跋山涉水也要去。
  • 蘇州的靈動雞頭米炒蝦仁,做法簡單鮮甜可口,吃上一次就念念不忘
    「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珍珠園」詩中所言雞頭米,是蘇州「水八仙」裡最有名的一種。叫雞頭米因為它剝之前像雞頭,因此其果肉就叫做雞頭米,或者雞頭肉。作為一個非蘇州人,小編是被曾經讀過的文章所深深吸引。蘇州人對吃是非常講究的,不時不食。
  • 為何明星也推薦蘇州雞頭米它好在哪裡?
    因為雞頭米在蘇州是屬於當地的特產水八仙之一,蘇州的水八仙指荸薺,茭白,水芹,茨菇,蓴菜,蓮藕,紅菱,雞頭米,這些都是屬於水生植物,蘇州都是用來做菜的,屬於蔬菜類。雞頭米學名芡實,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有生長,它所需的生長環境一般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生長,種植雞頭米的範圍也非常廣,但為何就蘇州的雞頭米如此出名呢?
  • 蘇州地產雞頭米大量上市
    8月10日,地產雞頭米開始集中上市。據位於甪直鎮的澄湖農業園負責人透露,今年該園雞頭米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每畝能生產120斤到130斤,預計每斤的價格為80元到110元。「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賽蚌珠圓。」一首《詠雞頭米》道盡了雞頭米對於水鄉人的意義所在。8月10日是地產雞頭米集中上市的日子。
  • 吃碗雞頭米,老蘇州的夏就過去了,那除了水煮外,你還會怎麼烹飪
    立秋過後,蘇州人嘴裡的「四大名補」又來咯!雞頭米、蓮子、花生、慄子,而其中,有水中人參之美譽的——雞頭米,其已經上市啦!可以說,吃碗雞頭米,老蘇州的夏就過去了,那除了水煮外,你還會怎麼烹飪?其實這雞頭米啊,是一種水生植物,也是蘇州特產「水八仙」之一。
  • 《紅樓夢》裡早秋直送的蘇州雞頭米,嘗起來究竟是什麼味道?
    秋風一起,蘇州人民時鮮的雞頭米又上市了。 雞頭米長相如蓮子,焯熟吃,嫩嫩的有彈性,自帶香氣。 雞頭米在江南地區一直是矜貴的吃食,冰糖水裡焯一下,灑一把幹桂花,就是很新鮮可口的小食。
  • 「雞頭米」提前上市,如何分辨蘇州本地和外地雞頭米的區別?
    雞頭米雞頭米最經典的吃法就是燒湯,六分湯,四分雞頭米,加點冰糖,由甜味帶出雞頭米的軟糯香甜彈糯的雞頭米蘇州本地的雞頭米相比其他地方,品相和名氣都更勝一籌。,葑門橫街,雙塔菜場,婁門橋菜場等都已經看到很多攤位在銷售雞頭米。
  • 江蘇人經常吃的雞頭米已經上市啦,除了嗑,你還會別的吃法嗎?
    從詩中不難看出:古人吃雞頭米也是嗑得,詩人在詩中不吝大讚雞頭米的華美的外形和軟糯綿軟的口感。而且現在,江蘇人經常吃的雞頭米已經上市啦,除了嗑,你還會別的吃法嗎?那麼這就來看下這個紅菱雞頭米的吃法,所以我們需要準備鮮雞頭米、鮮水紅菱等食材。
  • 蘇州市資訊|2019年蘇州雞頭米什麼時候上市?上市後哪裡可以買到...
    雞頭米學名叫做芡實,但是蘇州人把芡實叫做雞頭米其實是有淵源的,在以前蘇州城外,大部分都是水田,雞頭米屬於水生植物,非常適合在江南水鄉生長,雖然雞頭米不是蘇州獨有的特產,但是蘇州的雞頭米絕對是,雞頭米中的上等品。為什麼蘇州人會把芡實叫做雞頭呢?首先從外形看,是不是很像公雞頭,蘇州人想像力比較豐富,酷似雞頭的芡實苞就叫作:雞頭苞。
  • 在嗎?這有語音battle想讓你聽,一碗雞頭米的那種!
    這句方言可以是「你好、再見、吃了嗎」,當然也可以是當地美食名字,可以是任何你覺得好奇的、感興趣的詞彙。總之,學習方言是讓我們很快融入當地生活,並有歸屬感的一種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你所在的城市,重新發現周圍生活的亮點。 你看,黃小廚已經和你battle了!
  • 蘇州幫扶幹部來幫忙,松桃白果村種上雞頭米
    「這裡氣溫在20-35℃之間,水質好,生產出來的雞頭米比蘇州當地的品質更好,個頭更大,也更加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