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重要環節中國再突破:國產設備實驗一次成功,該大學記頭功

2020-12-27 騰訊網

又聽到一個好消息,神清氣爽。

可能一直寫科技類文章的緣故,了解的越多,心裡放不下的就越多。雖然懂得不多,操心還不少。

前幾天,寫過一個關於半導體領域一周雙突破的喜訊。

今天再聊點開心的!

雙突破後的又一力作!

12月17日,中國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的利好消息。

無疑是給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又一劑強心針。

話音未落!

南大光電就在當天對外發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 「寧波南大光電」自主研發的ArF(193nm)光刻膠產品近日成功通過客戶的使用認證。

光刻膠是半導體光刻工藝的核心材料,決定半導體圖形工藝的精密程度和良率,其質量和性能是影響集成電路性能、成品率及可靠性的關鍵因素。自此,國內有了通過產品認證的第一隻國產ArF光刻膠。

又過了兩天,12月19日,歐菲光成功研發半導體封裝用高端引線框架,並且預期在 2021 年第二季度以全新的產線將已開發的各種工藝陸續導入量產

引線框架是搭載晶片的一種封裝載體,也是晶片信息與外界的聯繫渠道,一直是半導體產業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材料。

咱們這裡就不多介紹了,上篇文已經講述過,咱們今天詳細說一下另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前幾天,西安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籤約關於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協議。

那邊剛籤完協議,這邊就出成績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訊 記者張毅報導:由西安理工大學和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國內首臺新一代大尺寸集成電路矽單晶生長設備日前在西安實現一次試產成功。

這是一個領域的突破!

據悉,西安理工大學在2018年時,在劉丁教授帶領下已經與西安奕斯偉矽片技術有限公司緊密協作,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研製出直徑300毫米、長度2100毫米的高品質矽單晶材料

實現採用自主研發國產裝備拉製成功大尺寸、高品質集成電路級矽單晶材料的突破

此番突破,意義有多大?

半導體矽片是晶片製造最重要的材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非常之大,也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個環節!

1965年,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所集成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個月就提升一倍,相應的集成電路性能增強一倍,成本隨之下降一半

對於當下的晶片製造而言,只有不斷提升單片矽片可生產的晶片數量,才能降低單片矽片的製造成本。

在摩爾定律的影響下,半導體矽片正在不斷向大尺寸的方向發展。半導體矽片的尺寸(以直徑計算)主要有50mm(2 英寸)、75mm(3 英寸)、100mm(4 英寸)、150mm(6 英寸)、200mm(8 英寸)與 300mm(12 英寸)等規格。

目前,半導體產業主流矽片尺寸為200mm(8 英寸)與 300mm(12 英寸),其中 12 英寸出貨量佔比超過 70%。

雖然,我國已經有企業可以生產12英寸的矽片,但設備都是進口,而且大多停留在測試環節,而不是量產環節。

如果只依靠進口,成本無法控制,更不能保證產業鏈的安全性。

2019 年 7 月,日本曾限制對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日本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產業國,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有絕對的話語權。

反觀韓國雖然半導體行業欣欣向榮,但部分材料對日本依賴性巨大,出口限制直接導致韓國半導體產業出現一度震蕩。

而此次中國矽片的突破重要性也在於此,實現國產設備自主生產,替代進口設備。一旦可以商用達到量產,將大幅度緩解進口的依賴,保障產業安全。

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早在10月27日,任正非就曾經籤發一封總裁辦電子郵件: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他號召所有高校的同學行動起來,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的年輕人又如此活躍,我們的國家一定充滿希望。同學們快快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你們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而今,西安理工大學的教授、同學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也能有扛起事的大學存在!

美國打壓之前,也許只有衝在前面的他們能懂。而如今,中國的各行各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正在你追我趕。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天星。

相信有國家大好政策的扶持,產業前景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進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站出來捅破天、扎到根!

中國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End-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鍍膜與刻蝕兩環節設備合計約 50%,是國產替代的主力領域,相關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技術逐漸成熟,加上近年來本土晶圓產線建設力度加大,各環節設備企業迎來高 速成長。看好國產設備在長周期節點屬性的 28nm 產線份額提升,中芯國際/華力微 14nm 製程能力已經具備,有望逐漸上量產能,提前布局 14nm 的設備商有望佔據先機。1.3 關鍵製程設備本土均有布局, 優勢環節份額提升估計劣勢環節逐漸突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較高,Top5 設備廠商合計份額約 80%。
  • 越過7到10億的山丘 國產半導體設備將突破盈利拐點?
    而在這其中,作為「賣水人」的半導體設備行業,又會迎來怎樣的大發展?國泰君安電子團隊近期發布深度報告《半導體設備系列成長模式篇——突破盈利拐點,邁向成長新平臺》,將IC前道設備營收突破7-10億元定義為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的關鍵盈利拐點。一旦跨過,將邁入新的成長快車道。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鍍膜與刻蝕兩環節設備合計約 50%,是國產替代的主力領域,相關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從晶圓線投資額細分看,半導體設備投資佔產線總投資的 75%-80%。而設備投資中,晶圓製造環節佔 比約 80%,封裝環節佔比約 6%,測試環節佔比約 9%。
  • 好事成雙:國產5nm蝕刻機驗收成功,華為7nm晶片又添一丁!
    長期以來制約中國的晶片產業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半導體技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很少有國家有能力獨立開發晶片。中國一直嚴重依賴進口,現在有能力獨立生產晶片。在這一時期,國內的中微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完成一個完整的晶片生產,需要整個產業鏈的設備和技術供應的配合才能完成晶片的生產。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是荷蘭的ASML,最近傳來了好消息。中芯國際自主研發的5nm蝕刻機已成功被臺積電驗收。目前,臺積電已宣布與中微合作。中國晶片從28nm到10nm,再到7nm,演繹著黑馬奇蹟,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我們認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投資邏輯,疊加半導體產業向中國的轉移,看好設備行業長期成長性,重點關注掌握核心技術、在細分領域有突破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 二、2018 年以來市場低迷,5G 或將拉動新周期 2.1 半導體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 電子產品核心元件—半導體。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且導電性可控的材料。
  • ...年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政策+資本雙重驅動 國產替代...
    目前大基金一期募集資金已投資完畢,總規模1387億元,公開投資公司23家,未公開投資公司29家,累計有效投資項目達70個左右,重點投資集成電路晶片製造業,兼顧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其中半導體材料投資額為佔總投資額的比重僅為1%左右,獲大基金一期投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情況如下:
  • 半導體專題報告:政策組合拳,助力集成電路跨越式發展
    我國半導體市場規模長年佔全球 市場 1/3 左右,有非常旺盛的需求;晶圓製造行業,由於製程工藝進步迭代以及設備 投入等壁壘,導致行業集中度逐漸提升,臺積電更是一家獨大,以 50%以上的市場份 額幾乎壟斷了全球最先進工藝的客戶訂單,並且在先進工藝上,臺積電一直走在業界 前列,該公司 EUV 技術已進入量產且製程涵蓋 7+nm、6nm、5nm,緊隨其後的是三 星,在臺積電之後也成功實現了 7nm 製程的量產
  • 華峰測控:深耕半導體測試設備行業 積極融入全球化競爭格局
    有哪些重要科研成果?  孫鏹:公司曾獲得的榮譽獎項有:2017-2018中國半導體市場年度最佳市場表現獎、2017-2018中國半導體裝備市場年度最具成長力企業獎、「模擬器件測試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團隊突出成果獎、第五屆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最受關注的本土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公司獎。
  • 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2018年的表現盤點:材料和設備篇
    本文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可能是過去十年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壞的一年,中美貿易戰這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讓中國半導體廠商對外併購,以及產業鏈布局都受到了遏制。尤其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雖然有大基金二期的支撐,但是資本寒冬還是不可阻擋地到來了。
  • 半導體這麼火,今天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半導體清洗設備
    原文來自:海通證券《大國重器之國產半導體清洗設備領導者》半導體市場景氣回歸,單晶圓清洗機佔據市場主流。根據WSTS數據,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大關,並維持高景氣態勢。從市場銷售額來看,半導體設備作為產業鏈上遊環節,整體的景氣周期與半導體終端市場的周期基本同步,但周期性更強。半導體設備中超過八成是晶圓處理設備,整體市場處於巨頭壟斷模式。隨著集成電路越來越先進,清洗步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約佔整體步驟的33%。從清洗方案來說,單晶圓清洗取代批量清洗是先進位程的主流,反映在設備上就是單晶圓清洗機對槽式全自動清洗機的取代,2016年前者市場份額約為後者的四倍。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主要有美日荷廠商壟斷,國內自給率僅有 5%左右,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隨著摩爾定律趨近極限,半導體行業技術進步放緩,國內廠商與全球龍頭技術差距正在逐漸縮短,我們認為未來 3-5 年將是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黃金戰略機遇期。
  • 剖析全球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隱形冠軍:日本Ferrotec
    核心觀點半導體產業是國家基礎產業,產品廣泛應用於計算機、通信、電子等各個領域。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半導體製造是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們通過跟蹤半導體產業鏈上不同環節頭部企業的經營情況,以此作為觀察半導體行業發展變化的窗口。
  • 德聯資本合伙人賈靜:半導體投資大勢所趨 看好晶片設計、設備和...
    賈靜介紹到,半導體產業規律有兩個:一是供給側所在地向需求側所在地的轉移,這是產業鏈條最短、利潤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徑,這個路徑的順序是,從市場需求到終端,到模組,到晶片,再到上遊的設備和材料。二是國產化替代是催化劑,產業鏈轉移必然拉動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
  • 大增63%,368億元半導體設備銷往中國!我國趕上美國還需多久?
    報導指出,今年中國和韓國則是對半導體設備購買量最多的國家。據SEMI披露的數據,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193.8億美元;其中,銷往中國的設備銷售額達到5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8億元),同比大增63%。
  • 國產光刻機背後的希望
    芯東西挖掘國產193nm ArF浸沒式DUV光刻機背後的研發故事,發現除了國產光刻機龍頭上海微電子,其他5家「低調」的企業亦承擔了重要角色。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全球範圍內疫情肆虐等種種因素,為國內半導體產業鏈開啟了「hard」模式。
  • 兩會提案聚焦功率半導體 華微電子專注打造中國芯
    多位業內人士在採訪中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產業迫切需求以及貿易摩擦等因素的推動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已取得一定成效。此次全國兩會再聚焦於此,半導體國產化將進一步加快。根據國信證券研報,在國產替代方面,國內半導體市場有10倍以上的增長空間。
  • 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美日絕對壟斷
    半導體設備四強恆霸第一梯隊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佔據首位,除2011年被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設備廠商ASML奪取外,該公司一直保持著領導地位。應用材料公司是材料工程解決方案的領導者,該解決方案用於生產世界上幾乎所有新晶片和先進顯示器。
  • 無限追溯若一語成讖,半導體國家隊有多少替代籌碼?
    比如,其28nm刻蝕機落戶中芯和華力微;28nm PVD被中芯北京廠指定為28nm製程Baseline機臺、AI Pad PVD被用於武漢新芯NAND產線關鍵製程環節;12英寸單片清洗機、氧化爐、單片退火設備等均已進駐中芯28nm生產線;14nm等離子矽刻蝕機、單片退火系統、LPCVD已成功進入主流代工廠;多款10nm設備也正處於研發中。
  • 突破!中國首款國產溫度傳感器晶片發布,美日德壟斷的市場!
    5G網絡現在在全球都已經沸沸揚揚,但是我們可能僅僅局限於手機,在概念上我們要知道,5G時代的到來不僅僅是手機方面,是全世界的智能設備方面,尤其是一些傳感器,可能大家對於傳感器這一方面不是特別的了解,那我就來為大家說一下吧。
  • IGBT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再獲生機,IGBT成為工業CPU
    (3) 自動化測試設備:IGBT 生產過程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要求高標準的空氣淨化系統,世界一流的高純水處理系統。因此所用測試設備,須為自動化測試設備,但是該設備價格高昂。歐美等發達國家逆變焊割設備的比重約為 60% 70% 當前我國逆變焊割設備的使用比重約為 28%,尚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家電市場:市場仍被外資企業佔據,國產 IPM 替代空間較大(1) 中國是全球家電產品的最大製造地區,家電變頻化帶動 IPM(IGBT 模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