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能做出什麼事?汪曾祺的名言一語道破

2020-12-26 啟路文學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經歷了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但我們都是怎麼做的?怎麼去面對的?這才是問題。我們面對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往往總是感到非常難受,感到非常的憋屈,甚至感到非常的痛苦。有那一種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感覺,我們面對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態度是悲觀的。

以上是大多數人面對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那麼說到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不妨讀一下汪曾祺的名言,可謂一語道破有一種人做出的事,卻是跟我們相反的,我們不妨一起讀一下,文字如下: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汪曾祺《人間草木》

這句的的意思是便是人往往到了極其無可奈何時候,在無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往往會怒極反笑。會生出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這滑稽感,就值得我們去學習了。就是人到了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發生物極必反的事情。但很多人卻做不到,依舊感覺很傷心,很難過。

只要心態好的人,他們面對自己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甚至就會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他們覺得不極其無可奈何了,他們看淡了,甚至看開了,無所謂了,那麼甚至更會笑這種極其無可奈何也不過如此啊。為什麼不過如此呢?因為沒有把我們逼死啊,只要沒有把我們逼死,那麼再怎麼極其無可奈何的事情,都不算事啊。

因為人只要沒被逼死,只要心態好,遲早有一天會捲土重來,扭轉乾坤的。因為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他都能熬過來,不怎麼無可奈何的時候,那麼他就像是一馬平川一樣走的很風順了?

所以說聰明人,明白人,甚至但凡有點智慧的人,都是以以笑來悲嘆生命,他們會笑生命也不過如此啊,沒有把自己逼死。只要身體沒有被毀滅,那麼我們的心就不會言敗的,即便身邊被毀滅了,我們的心依舊不會服輸,這個我們要像海明威學習學習,因為這句話也是從他那裡得到的。

但是也有些人走到無可奈何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很搞笑的事情。

因為他也是被逼急了,他沒有堅守自己的本心。比如說他追求一個女孩子,追求了十幾年都沒有的手。什麼一切辦法都用盡了,再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直接把生米煮成熟飯了。他本以為女孩會屈服的,卻沒想到更糟糕,女孩把他拉黑了,絕交了,從此恨他一輩子。

這種情況,這種事情,現實中是經常有發生的。比如還有一些人他窮的一無所有,還負債纍纍,卻還有人逼他,他無可奈何情況下,去搶劫了,結果沒想到只搶了幾毛錢,還蹲監獄了。這就是很可悲很搞笑的事情。

再比如有些人,他沒錢買房子,工資也不高,眼看要結婚了。女方父母要求有房有車才能結婚,他無可奈何之下,就借高利貸買了房子。

結果把婚給接了,女方知道後,不敢告訴父母。所以兩個人一直支撐著還債,不敢要孩子,結果還是被父母知道了,這個婚也就離了。男子獨自面對高利貸,房子賣了,還欠一屁股債,婚姻也沒了。這就是無可奈何之下做出的很搞笑的事情。

我們要學習再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用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去笑一笑,或許無可奈何的絕境就過去了。但我們切記不要去做一些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那樣事不理智的。

所以說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能做出什麼事?汪曾祺的名言一語道破!我們要學習汪曾祺名言所說的,笑一笑,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要不死,心還在,總會出頭。

文/啟路/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軟弱的人總是怕的一件事,被東野圭吾的名言一語道破,一針見血
    那麼軟弱的人總是怕的一件事,是什麼事呢?相信很多人也能夠回答上來。比如說軟弱的人,怕被人欺負,怕比自己強大的人,怕遇到事兒。軟弱的人總是希望自己的生活不起波瀾,平平穩穩,沒有風雨,這樣的生活,很適合軟弱的人過。但世上哪有這樣的生活給人過呢?每個人生下來,註定要去經歷很多苦難,因為人是哭著生下來的,也只有不屈的人,才會再苦難中成長自己。
  • 汪曾祺《食事》:用尋常的菜溫暖有心的人
    這是汪曾祺對各種本就尋常的食物、食材、食事也念念不忘,隨手提筆即可成文的緣由之一吧?他這樣一個有心的人,一貫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當然,汪曾祺筆下的食物不僅僅只能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更能讓我們感受到其中的情懷和哲思:「黃油餅是甜的,混著的眼淚是鹹的,就像人生,交織著各種複雜而美好的味道。」
  • 戰勝憂鬱症有一個方法,被笛卡爾的名言一語道破,真知灼見!
    現代人,壓力大,患憂鬱症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而在這個社會上,得憂鬱症的人,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或許你我曾經,都有那麼一點憂鬱。因為人的一生,總會有失意的時候,失敗的時候,挫敗感很重的時候,孤單寂寞時候,都會很憂鬱。更何況有些人因為失戀,都有可能患上憂鬱症。
  • 汪曾祺:人已走 茶未涼
    筆者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汪迷,但的確讀了汪曾祺的不少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令我愛不釋手,閒來無事或心情煩悶時,會隨手翻閱他的散文,讀到有趣處,常忍俊不止,瞬間忘卻煩惱,頓覺生活美好。喜歡汪曾祺的理由筆者喜愛讀汪曾祺的作品無非兩個字「趣味」:他的散文沒有空泛的大道理,沒有宏大的題材,所寫內容多為草木蟲魚、風俗美味、常人俗事。
  • 孤獨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被村上春樹的經典名言一語道破!
    孤獨的人能有什麼心理?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孤獨的人,都會有一個寂寞的心理。因為孤獨,所以寂寞。但有些人的孤獨,卻成了一種高尚,叫獨處,他們還一本正經地說獨處不孤獨,也不寂寞,這真是獨處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的至高境界。
  • 「天真的生活家」汪曾祺:食事,文事,隨遇而安,便是人間快意事
    最近讀到汪曾祺的散文集《萬事有心,人間有味》,書中精選了40餘篇經典散文,《端午的鹹鴨蛋》《北京的秋花》等都收錄其中,涉及的主題有四方食事、人間草木,也有生活中的人情雜記。這些文章的篇幅不長,很適合閒暇時隨手翻開一篇,沉浸在汪老恬淡悠遠的文字世界中,體悟世間的萬般滋味。
  • 汪曾祺的「自畫像」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汪曾祺與朱德熙的書信美食錄
    他說:『我在聯大的時候,並沒有想做一個什麼人,只是興之所在,刻苦鑽研。』他的好朋友汪曾祺在《懷念德熙》文中說德熙的治學完全是超功利的。這一點我知道得最清楚,也知道得最早。」汪曾祺從早即看出這位朋友對於學術的甘於寂寞和孜孜不倦。因此在書信中兩人時常探討相關話題。有一次,汪曾祺在信中與朱德熙無意間就提到了女人化妝。
  • 《汪曾祺小說集》| 把平平淡淡的事說的別有情致,就是最有趣的人
    一餐飯平平淡淡,卻能叫人吃出日光下的細小生趣,平常又活潑 。書中故事章摺疊附,節節獨立卻又有細枝末節的牽扯。文字像一個個分離又聚合的船舶迎來送往著每天的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裡交替著落花秋月和人心的竊竊私語。《汪曾祺小說集》收錄了二十一部作者完整的故事集還有《(聊齋)新義》第十一篇。用筆描繪最平凡的生活,表達充滿新意的日子。
  • 龍冬|重讀汪曾祺先生最早作品的時候走神兒筆錄
    重讀汪曾祺先生最早作品的時候走神兒筆錄龍冬汪曾祺當在二十五歲時最深的陷入了沈從文的文學,當在二十七歲時精準的被阿索林擊中了。中國古典不說,他文學閱讀雜燴裡突出的,有沈從文,有廢名,有魯迅,後來無法避開的也有毛澤東(這個人名是符號,是一個重要時代的重要符號,我鬥膽第一個提出來。我還比較早的認識到汪曾祺是一個具有試驗探索的現代派作家)。
  • 可愛的老頭兒汪曾祺
    (蘇北:《一汪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   多年父子成兄弟生平逸事汪曾祺的父親汪菊生是一位畫家,會刻圖章,畫寫意花圃。還會玩很多其他的樂器。對待兒女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樣。和自己的兒子玩在一起。關心兒子的學習成績,但是不強求。小時候他的數學成績不好,父親沒有怪他只是要他能考到及格就行。
  • 汪曾祺先生身上的「鄉土味」,讓人羨慕!
    讀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就像森林中突然出現的清流,伴著風和日麗,聽著流水淌過的聲音,讓人享受。他的文字中很少用華麗的辭藻,淡淡的平敘,卻總是讓人一讀便不由得被代入到他描述的場景畫面中,雖質樸無華,但讓人如觀村野暮煙,引人遐思,讓人眷戀。
  • 讀書筆記:汪曾祺散文集《一食一味》
    書中寫到的一道道日常小吃,既融進了製作者汪曾祺的心意,還承載著千百年流傳的文化風情,表達了無限的生活熱情和雅致的韻味,令我們讀者感受到的不止是美食的誘惑,更有著溫情的鄉野人情以及俗世生活中含蘊的自然真趣。生活無外乎衣食住行,食排第二,也就是說當人有一衣蔽體之後的第二件事就是食的問題。
  • 無可奈何花落去,命中注定的無可奈何
    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當別人煩惱有過多的選擇的時候,看看自己,卻是別無選擇。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全是自己日積月累的走出來的。呵呵呵相對於命中注定的無可奈何 ,我覺得不如叫做性格決定命運。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閱歷的增多,只要你的人生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劫後重生,一般一眼確實能看到個七七八八了。所以說也確實有一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比如你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最開始都是最直接的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性格決定命運。哪怕以後再怎麼改變,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信仰,還有一些別的事情,也是特別根深蒂固的。
  • 像汪曾祺一樣做個有煙火氣的人
    與汪曾祺的結緣是高中一次逛書店,買了一本教輔材料。後來發現不合適,想去退,老闆說不退只換,看來看去就買了本汪曾祺的書。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以前從沒有聽說過這個作家。平生能見一次汪老是我一大心願,可惜這個願望實現不了了。汪曾祺是揚州高郵人,高郵鹹鴨蛋非常有名,還有秦少遊等文人名士。他是西南聯大的肄業生,是沈從文老先生的得意弟子,曾經被江青看中編寫樣板戲,也曾被打倒發配去畫馬鈴薯圖譜。這是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生活情趣高雅的老人。
  • 汪曾祺:文壇上的美食家 | 鳳凰副刊
    用鋼筆橫著書寫是他剛學會不久的事。他對用電腦創作大為不解,說:電腦弄出來的東西,那版權算誰的?汪曾祺先生讀的書很多,中外古今名家的詩文歌賦、經傳野史、筆記雜談他都喜歡研讀、涉獵。他也什麼文體都寫,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理論、批評樣樣都來,樣樣都出精品。我想,這與他的帶有文化色彩的生活不無關係吧。汪老還是一位地道的現代派畫家。
  • 汪曾祺舌尖上的中國
    最早接觸到的汪曾祺作品,應該是中學課文《端午的鴨蛋》,但是那個時候要背誦,很扎心,並沒有什麼閒工夫咀嚼(也是因為水平不夠,那時我連汪曾祺這個作家的名字都需要翻字典),現在再來讀,這篇文章字裡行間都有意思,比如「我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 汪曾祺:舌尖上的汪老,一手精湛的廚藝,每每讓人驚豔,垂涎欲滴
    時間長了,特讓人煩,實在是談「外賣水煮魚」色變。於是,只有親臨現場,才能吃到正味了。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乾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裡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工夫,把草莖松毛擇淨,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怎麼這麼好吃?!
  • 百年汪曾祺:隨遇而安,是哄自己玩兒
    「人世間有許多事,想一想,覺得很有意思。有時一個人坐著,想一想,覺得很有意思,會撲哧笑出聲來。把這樣的事記下來或說出來,便挺幽默。富於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寫下這些文字的人,是汪曾祺。今天是他百年誕辰。
  • 「京派」餘韻:汪曾祺的文字藝術
    汪曾祺上大學時就素有文名,29歲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邂逅集》,這之後一直保持著創作,1980年發表了大獲好評的《受戒》,1981年連續推出《異稟》《大淖紀事》《歲寒三友》。這個時候汪曾祺的寫作風格已然成熟,或者說最終定型,這並不難理解,本來他就視文學風格如人格,彼時汪曾祺已經60歲了,不需要什麼變化,而是將已有的風格收緊、提純,就足以開宗立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