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清理河道。
市民放生在中山公園的巴西龜。
市民放生在中山公園的魚。
中山公園內的水體中,有鯉魚、黑魚、巴西龜等生物。這些動物不是管理方投放的,也不是自行遊來的,而是來自市民――它們被放生,進入這裡。
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山公園、南湖公園、江頭公園等,發現公園內都存在著市民亂放生的現象。市民的這種行為,已成為公園管理方的難題。
河道還沒清理完 市民已經來放生
近日,記者來到中山公園,在東辰橋附近和兒童島內的水中均發現鯉魚,在花展館附近的水中看到黑魚;而在靠近公園西門的水裡,還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巴西龜。
「目前中山公園河道還在清理,公園還沒投放魚類等生物。」中山公園工作人員說,記者看到的鯉魚、黑魚、巴西龜等生物,是市民放生進去的。「公園清理河道時會投放除草劑,目前還不投放魚類等,就是怕除草劑會誤傷它們。」工作人員說,如今市民放生的這些生物,會被波及,等浮在水面上了,會一起打撈上來。
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市民在中山公園放生的現象一直都存在,且大多是盲目放生,不考慮放生物種的自身生存環境,也不考慮放生地點的生態環境,最終會破壞湖內整體生態平衡。像黑魚,它們生性兇猛,會吞噬湖內其他魚類,並不適合放生進湖裡;外來入侵物種巴西龜被放生進水裡,因為整體繁殖能力強、存活率高,同樣會威脅到湖內其他物種的生存。
淡水魚放進海水 沒過多久就死了
記者走訪了南湖公園和江頭公園得知,公園湖內也均存在著放生現象,目前尚未發現兇猛魚類被放生進湖的行為,但南湖公園常有不適應此處水質的魚類被放生,而江頭公園市民大多放生寵物龜等生物。
南湖公園奧聯物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先生說,去年10月的一天早上,他們發現南湖湖面上漂浮著十幾條魚,有黑鯉魚和草魚,每條長十幾釐米、重約2.5千克。「我們沒有在南湖投放魚類等生物,湖內主要是隨篔簹湖水進入、適應南湖水質的非洲鯽魚,這些死掉的魚基本能確定是市民放生進去的。」王先生說,南湖水是海水,而死去的黑鯉魚和草魚屬於淡水魚,不適應南湖水,一進水裡,基本都活不久。
「我們看到會勸阻,但市民大都選擇清晨或深夜放生,很難管理。」王先生說,市民放生行為讓他們很為難,已經放生進水裡能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可控範圍內他們也會保留,但大多不適應南湖水,死後浮在水面上,便要及時打撈。
【聲音】
不要在公園內放生
市民葉小姐說,在公園內放生,會破壞園內的生態平衡,魚也有環境需求,不是什麼環境都適合它們。「希望市民不要隨意放生,不要給公園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要給公園的管理者造成困擾。」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水裡養魚是應該的,但養什麼魚應該由公園管理者來決定,因為他們會平衡好湖內的生態系統,畢竟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南湖公園、江頭公園、中山公園工作人員均告訴記者,對於市民在公園湖內放生的行為,他們不鼓勵、不支持,尤其是一些比較兇猛的魚類或外來入侵物種,希望市民不要在公園湖內盲目放生。
【記者手記】
好心莫變壞事
公園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公共場所,公園裡的湖水中,多養著一些觀賞性強的魚類,管理人員也會綜合考慮,平衡好湖內的生態系統。
放生是好事,但請不要盲目放生,不要變成間接「殺生」。放生應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放生行為要考慮到放生地點的生態環境以及放生物種的生存環境,了解動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不要隨意放生,尤其是在公園等公眾場所。(文/廈門日報 記者 黃雪燕 圖/廈門日報 記者 何炳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