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多座公園存亂放生現象 淡水魚放進海水沒多久就死了

2020-12-18 醒獅評論

工作人員在清理河道。

市民放生在中山公園的巴西龜。

市民放生在中山公園的魚。

中山公園內的水體中,有鯉魚、黑魚、巴西龜等生物。這些動物不是管理方投放的,也不是自行遊來的,而是來自市民――它們被放生,進入這裡。

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山公園、南湖公園、江頭公園等,發現公園內都存在著市民亂放生的現象。市民的這種行為,已成為公園管理方的難題。

河道還沒清理完 市民已經來放生

近日,記者來到中山公園,在東辰橋附近和兒童島內的水中均發現鯉魚,在花展館附近的水中看到黑魚;而在靠近公園西門的水裡,還發現外來入侵物種――巴西龜。

「目前中山公園河道還在清理,公園還沒投放魚類等生物。」中山公園工作人員說,記者看到的鯉魚、黑魚、巴西龜等生物,是市民放生進去的。「公園清理河道時會投放除草劑,目前還不投放魚類等,就是怕除草劑會誤傷它們。」工作人員說,如今市民放生的這些生物,會被波及,等浮在水面上了,會一起打撈上來。

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市民在中山公園放生的現象一直都存在,且大多是盲目放生,不考慮放生物種的自身生存環境,也不考慮放生地點的生態環境,最終會破壞湖內整體生態平衡。像黑魚,它們生性兇猛,會吞噬湖內其他魚類,並不適合放生進湖裡;外來入侵物種巴西龜被放生進水裡,因為整體繁殖能力強、存活率高,同樣會威脅到湖內其他物種的生存。

淡水魚放進海水 沒過多久就死了

記者走訪了南湖公園和江頭公園得知,公園湖內也均存在著放生現象,目前尚未發現兇猛魚類被放生進湖的行為,但南湖公園常有不適應此處水質的魚類被放生,而江頭公園市民大多放生寵物龜等生物。

南湖公園奧聯物業股份有限公司王先生說,去年10月的一天早上,他們發現南湖湖面上漂浮著十幾條魚,有黑鯉魚和草魚,每條長十幾釐米、重約2.5千克。「我們沒有在南湖投放魚類等生物,湖內主要是隨篔簹湖水進入、適應南湖水質的非洲鯽魚,這些死掉的魚基本能確定是市民放生進去的。」王先生說,南湖水是海水,而死去的黑鯉魚和草魚屬於淡水魚,不適應南湖水,一進水裡,基本都活不久。

「我們看到會勸阻,但市民大都選擇清晨或深夜放生,很難管理。」王先生說,市民放生行為讓他們很為難,已經放生進水裡能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可控範圍內他們也會保留,但大多不適應南湖水,死後浮在水面上,便要及時打撈。

【聲音】

不要在公園內放生

市民葉小姐說,在公園內放生,會破壞園內的生態平衡,魚也有環境需求,不是什麼環境都適合它們。「希望市民不要隨意放生,不要給公園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要給公園的管理者造成困擾。」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水裡養魚是應該的,但養什麼魚應該由公園管理者來決定,因為他們會平衡好湖內的生態系統,畢竟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南湖公園、江頭公園、中山公園工作人員均告訴記者,對於市民在公園湖內放生的行為,他們不鼓勵、不支持,尤其是一些比較兇猛的魚類或外來入侵物種,希望市民不要在公園湖內盲目放生。

【記者手記】

好心莫變壞事

公園是市民休閒、娛樂的公共場所,公園裡的湖水中,多養著一些觀賞性強的魚類,管理人員也會綜合考慮,平衡好湖內的生態系統。

放生是好事,但請不要盲目放生,不要變成間接「殺生」。放生應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放生行為要考慮到放生地點的生態環境以及放生物種的生存環境,了解動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不要隨意放生,尤其是在公園等公眾場所。(文/廈門日報 記者 黃雪燕 圖/廈門日報 記者 何炳進)

相關焦點

  • 篔簹湖是鹹水湖 市民遊客放生淡水魚相當於殺生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吳海奎) 「把淡水魚放入海水中,不出幾個小時,魚就沒命了,這不是放生,這是殺生!」近日,記者從市篔簹湖管理中心了解到,篔簹湖上經常漂浮著鯽魚、烏龜等淡水生物屍體,最多時,船工一天能打撈兩三百斤。「放生如果不講科學方法,將有可能適得其反。」相關負責人呼籲,請市民和遊客不要在篔簹湖區放生。
  • 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
    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魚以肉質細膩,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極高,成為了很多人的餐桌美食。眾所周知。魚的分類分為兩種,一種是淡水魚,一種是海水魚。如果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吧。
  • 把淡水魚放到海水中,魚兒是否會很快死亡?反之,又會怎樣?
    要是把淡水魚放在海水中,會發生什麼呢?魚兒還能存活嗎?是否會拼一把?今天就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首先來說說,我們常見的淡水魚有鯉魚,草魚,鰱魚這些。而海水魚有帶魚,金槍魚,三文魚這些。如果把鯉魚,草魚這些淡水魚放入海水中,其結果自然是死亡,它們奮起拼搏也沒有用。不然養殖場也不會那麼費盡心思的去研究魚的生存環境了,魚兒的生命是很脆弱的。
  • 三亞:"半鹹水"河道放淡水魚 盲目"放生"變"殺生"
    這可能要追溯到22日的一次放生活動,第二天河裡就開始出現魚的屍體。  近日,環衛所的工作人員網上放出了河道中死魚的照片,呼籲市民不要再河道內放生魚,避免魚類不適應水質而死亡。有關專家稱,不科學的放生不僅會將「放生」變成「殺生」,還會破壞河道的生態。  居民  河邊飄來腐臭氣味  「這幾天跑步都聞到臭臭的味道,後來才知道是死魚。」
  • 李木源:為什麼提倡以護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由放生而捕捉,再放生而再捕捉導致的惡性循環,使得今天的放生活動百病叢生,積弊難除。 其實,這種情形在《列子·說符篇》中記載的那個小故事中也早已提到了。簡子說正月初一放生是尊重生命,示以恩德。但他的幕僚卻說:「老百姓知道你要放生,所以爭著捕捉它們,因捕捉而殺死的動物就更多了。你如果想要它們存活,不如禁止老百姓捕獵。捕捉來了再放生,好處還不如壞處多呢!」
  • 淡水魚被黃河衝進大海後,海水那麼鹹澀,為何它們還能活下來?
    在吃魚的問題上,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淡水魚要比海魚「魚腥味」更重一點,而且一些人還只吃海魚,不吃淡水魚。淡水魚和海魚,因為一個生活在淡水裡,一個生活在海水裡,看起來似乎永遠都沒有交集,而且看起來也似乎「水火不容」,因為無論是哪一種,到了不屬於自己的水域,都沒有辦法生存下去。
  • 廈門那座山最高那座山最低那座最有趣? 廈門382座山的故事
    最中心的山  魁星山長期居城市中心  梁瑞秋告訴記者,廈門最市中心的山當屬魁星山,它位於廈門最早的公園———中山公園內。之所以稱它是市中心的山,並不是因為地理位置上處於島的中心,而是中山公園從民國以來就是廈門重要的城市中心。魁星山又叫魁星石,形肖魁星神像,故名。
  • 廈門7座海堤2座已拆4座被改造 最後一座也將開口
    這意味著廈門最後一座完整的海堤——東坑灣海堤,實施開口改造將提上日程。日前來自相關部門的消息稱,計劃明年年內全面啟動東坑灣海堤「開口」。    上世紀50年代起,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廈門先後修建了高集、集杏、馬鑾、■■、鍾宅、東坑灣、大嶝等7座海堤。海堤建設有其積極的意義,但也導致了廈門海域沉淤,海水水質、海洋生態惡化。
  • 這是放生還是殺生?臺灣某放生團體集體放生五花大綁的螃蟹
    近日,一名臺灣網友在Facebook上發文,文中他感嘆道:「放生?我看這是殺生吧!」據該網友描述,一天,他正在和朋友在臺南市安平區的海邊垂釣,突然看到一群人正在岸邊放生。結果讓他們驚訝的是,這個所謂的「放生團體」竟然準備將五花大綁的螃蟹放生。他和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前去將這些螃蟹身上的尼龍紅繩摘掉,並放入海中。回家後他越想越生氣,就將此事分享到了網上,並附了圖。
  • 廈門這座公園獲國家級獎項
    廈門這座公園獲國家級獎項好消息翔安鼓鑼公園獲「國家優質工程獎」這是我市首個獲得該獎項的園林綠化項目!>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近日公布2020-2021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名單洋唐居住區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設施項目(鼓鑼公園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魚類有淡水魚和鹹水魚兩大體系之分。淡水魚都在江河湖泊中生活,鹹水魚則生活在海裡。為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它們的器官進化出了不同的功能。除了一些可以同時生活在鹹淡水域的魚類外,由於滲透壓的作用,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存活下來的。
  • 杏林灣水庫放水淡水魚被衝進大海被「鹹」死
    據廈門日報報導,前幾天,杏林灣水庫放水,很多淡水魚被衝進大海,除了被人活生生撈走以外,剩下的魚大多因不能適應海水而成片死亡。近日,家住萬科金域華府的市民倪先生向本報官方微博「@廈門日報」反映,杏林灣海岸上有很多死魚屍體已經腐爛。  昨日上午,記者在倪先生的帶領下,前往杏林大橋旁、禹洲中央海岸小區旁的杏林灣海岸一探究竟。還未到海邊,一股濃烈的腥臭味就隨著海風撲鼻而來,令人幾欲作嘔。  到了海邊,記者看到,海岸堤壩上遍布成百上千的死魚屍體,有的被太陽曬成了魚乾,有的已經腐爛掉,爬滿了蛆蟲。
  • 春天的廈門,才是你應該來的地方
    提起廈門 不得不想到鼓浪嶼 這座美麗的小島在春天裡 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美麗吹著海風 趟著海水 點一份海鮮 才不虛此行
  • 把一條淡水魚扔進大海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被鹹死?
    魚類分為淡水魚和鹹水魚兩大體系,適應了海水環境的鹹水魚一個個都變成了重口味,如果把小清新淡水魚扔到大海裡,會發生什麼事呢?它們會不會被鹽齁死?今天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把淡水魚丟到大海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它們不像鹹水魚靠喝大量的海水維持細胞濃度,這是鹹水魚獨有的生存技能,淡水魚一旦去鹹水魚家中做客,由於周圍環境的鹽分迅速升高,它們體內的水分將會流失到海水中。
  • 青海湖那麼大,鯊魚在青海湖裡放生嗎?
    作為鹹水湖,青海湖裡的水跟海水一樣,無法被飲用。現在許多人喜歡放生動物,如果把海洋生物比如鯊魚帶到青海湖,在青海湖裡放生,鯊魚能夠存活下來嗎? 從公元5世紀到20世紀,青海湖的面積一直在減少,從周長500千米,一直縮減到350千米左右,與此同時青海湖的含鹽量也在增加,在青海湖生活的魚類,一開始也是淡水魚,但是後來逐漸適應了鹹水的環境,比如青海裸鯉、硬刺條鰍、隆頭條鰍等。
  • 東江公園放生臺有人釣魚撈魚 名不副實市民很氣憤
    「去東江公園散步,發現放生臺附近有很多人在釣魚。」日前,市民方女士向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惠州頭條APP融媒體公益平臺「曝光臺」報料。方女士說,自己不時會到市區江北東江公園散步,不管是夜裡還是白天,每次都能看到有人在放生臺附近釣魚。「不僅在放生臺,在附近也有多人釣魚。」除了釣魚,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那裡撈魚。「很氣憤。
  • 廣西柳州,「入侵兇猛魚」被放到公園水池,當地人:誰幹的!
    一提到「兇猛魚類」,釣友們就會立刻想到,在海釣是長能遇到的鯊魚,實際上淡水魚也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我國的淡水湖泊當中,棲息的大多數都是較為溫順的魚,雖然也有肉食性魚類,比如黑魚、鱖魚、翹嘴等。雖然它們也是專吃魚蝦,但危害性較小,而國外的一些淡水魚,卻是異常兇猛,會給本土魚帶來滅頂之災。一、廣西柳州公園裡驚現外來入侵魚種「招財貓」。公園,是繁忙的城市當中相對較為安靜的區域,不僅可以提供健身休閒,還能閒來無事郊遊散步。
  • 廈門島內本地人最愛去的這六座公園,你們去過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廈門本地人,最愛去的哪六座公園中山公園廈門中山公園,應該廈門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公園了,全國有很多城市都有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立的中山公園,廈門這個城市也不例外有這樣命名的公園,擁有東南西北四個門,進出方便,去中山公園也方便,南門就是公交站和地鐵站
  • 大量蛇被放生長沙尖山湖公園?園方:暫未發現大量蛇類活動,將製作...
    近日,一則視頻在小區微信朋友圈廣泛流傳,數百條蛇被放生在尖山湖公園的山上,引起了大家的不安。吳先 生擔憂,這麼多蛇類被大量放生,先不說危害公園的生態系統,遊客的安全都無法保證。5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公園。正值周末,不少市民帶著孩童前來遊玩,公園西大門廣場內遊客眾多。「聽說過公園有蛇放生的事,不敢往樹林多陰涼的地方走。」
  • 莆田路早市商販釀禍 亂潑海水"淹死"20棵黑松
    21日上午,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無人制止莆田路早市部分商販亂倒海水的行為,從莆田路北山公園南門到西門近二百米的人行道上,已有20多棵行道樹相繼死亡 ,一些剛栽種的樹也黃了葉面臨死亡,居民們感到非常可惜。     記者隨後趕到莆田路,此時早市剛剛散去,小販們已經將東西收拾到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