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粉絲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還真的把我問懵了。
「是否有數據表明購買學區房讓子女上相對更重點的學校,會得到比非學區房區域的兒童更好的教育?」
這個問題還真沒有明確數據表明,有學區房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一定比非學區房孩子好。
那麼為什麼如今還是有很多家長,對學區房趨之如騖呢?學區房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要我說學區房的魅力也許不在於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在於炒房,一套學區房轉手一賣賺百萬不是神話。如果你問我:學區房有沒有必要買?最近看到一位阿里員工的分享挺有感觸的,給大家看看。阿里P7員工分享買了學區房又回到原點↓↓
買了700萬的學區房,還是沒能緩解教育「危機」,反而又回到了當年自己的起點。
在我的觀念裡,學區房一直是個偽概念。你願意花700萬買套學區房,你為什麼不把這700萬給孩子留學?同樣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花幾百萬讓孩子出去留學,還不用擠國內高考的獨木橋。
孩子學得輕鬆,自己壓力也小。
你說留學學不到真本事,不想讓孩子留學。
那你花幾百萬搞個投資移民,把孩子變成外國人,外國人讀國內重點大學的難度也比內地孩子低得多吧?
所以幾百萬的學區房,買它的意義是什麼?
我不明白。對學區房抱有執念的家長,今天分享三個家庭的故事,看完他們的經歷,相信你對學區房會有新的理解。
買了學區房,一家三代擠在40平地下室張寧沒買學區房之前,日子過得很滋潤,在北京有車有房,但房子不是學區房,為了孩子日後能上好學校,夫妻兩準備把北京的房子賣掉,再借點錢,湊個300萬首付,買套西城區的學區房。
為此,張寧拿出全部積蓄加銀行貸款和借款,買了一套40多平米的學區房,地下室,設施設備極其落後。為了照顧孩子,父母也來了,一家三代擠在40平米的空間,生活質量嚴重下降。「連上廁所都要排隊。
」但張寧說:「沒辦法,為了孩子,這是必須要犧牲的。」為了還房貸,張寧又去找了兩份兼職工作。於是他每天加班加點的工作,到處奔波應酬,累死累活的掙錢,但每個月的房貸日,讓他很崩潰,房貸支出幾乎達到他們收入的八成。
還完房貸,生活過得緊巴,別說出去吃大餐,就是連點杯咖啡,他都要思考下,這樣的日子每一刻都讓他感覺繃到極限。夫妻倆不敢旅遊,不敢請假,不敢生病,過得焦慮不堪。兩人也經常為了孩子、房子的事情爭論不休,一吵架父母就對他說:要不把房子賣了,我跟你爸把孩子帶回老家去.....張寧說:每次聽到父母說這句話,他都覺得他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很想拋開一切重新來,但是又沒有勇氣,總是安慰自己,再熬4年,等孩子上初中就好了。
北京單價20萬一平的學區房豐匯園買完學區房,兒子快被我逼瘋了杭州田女士的兒子即將上小學時,自己在家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準備把自己現在舒服寬敞的房子給賣了,然後借一部分錢去買學區房,很快田女士就付諸於實踐,買到了理想中的學區房。
兒子可以到全市最好的小學去上學了,但同時新房子和之前相比太不如意了,而且負債纍纍的。田女士因為搬家距離公司遠,不得已還辭掉了工資待遇都相當好的工作,自己在學區房附近找了一份不太如意的工作。
傾其所有給兒子換來了好的學習環境,自然賦予的厚望很大,夫妻倆也因此對兒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剛上小學時孩子成績比較理想,可是慢慢的成績開始下滑,夫妻倆又開始各種施壓,她給孩子報滿了補習班,並對孩子的成績嚴格要求。結果,孩子越來越反抗,越來越疏遠她,最後是把兒子折磨的快瘋了。
看到家裡這種精氣,兒子每天垂頭喪氣,喜愛的足球也不踢了,老公呢,每天996,父子兩一周獨處的時間加起來不到4小時。
田女士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到底對不對。
某一天,她突然跟老公說:她想賣了杭州的學區房,帶著孩子去大理,用學區房的錢開一間民宿,給自己空間,也還孩子自由。老公對她說:折騰一番,你到底想幹嘛呢?
花400萬買學區房,只能等著拆遷來深圳8年的老陳,在一次和老婆的常規吵架過後,終於妥協了,決定買一套學區房。
於是從今年7月份開始,就一頭扎進了學區房的看房之路,疫情過後,深圳的房價不跌反漲,相比上半年,漲幅可達20%,特別是小戶型的,單價漲幅1~2萬,豪不誇張。
所以,在價格定位上,老陳最終選擇是400-450萬。這是他能立馬拿出的所有錢。跟著中介看了快一個月,最後看中了龍華一個老舊小區,房齡至少30年,停車難,物業差,小區內到處貼滿了小廣告,無人清理,垃圾成堆,道路高低不平,陰涼處積水嚴重,房屋質量堪憂,裡面住著大量的老年人,到處一片衰敗的景象。
只不過,誰也不傻,這裡有全區最好的小學和中學的「雙學區房」。
不過走進了房間,老陳有些傻眼了,屋內什麼陳設也沒有,房頂因常年漏雨,滲出一大片深色印記,地磚也鬆動了,走上去吱吱呀呀地響。出了小區,老陳和老婆站在大街上,熱辣辣的太陽曬著人發暈。這次看房,又以失敗告終。
老陳跟老婆說不要著急,等孩子長大了再說。
老婆卻斬釘截鐵地反駁了他的建議。「不能等,再等就買不起了!」老陳轉身又看了看那棟樓,「房子如果再好那麼一點,我一準就買了。這房子連住人都是問題,買了租不出去,除了將來小孩上學外,只能等著拆遷。拿幾百萬買個學位,代價有點大。」他在想,該怎麼說服老婆不要買。
老破小學區房,因為佔著學區,儘管足夠破,足夠小,也不影響價格看完這三個家庭的故事,不知道你對學區房到底持什麼態度。不過現實還是很殘酷,在房價飛漲的時代,大家對學區房依然趨之若鶩。
為了能讓孩子進好的學校,從小學開始,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考慮孩子的未來和教育,不惜花重金買下學區房,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買房就真的決定了教育?學區房是孩子唯一的康莊大道?真不見得。
周鑫是一位中產代表,北漂成功典型,本打算用500萬給6歲兒子買學區房,卻遭房主臨時加價30萬,遂憤而決定移民美國。臨走前一封《再見北京》刷爆網友朋友圈,這位「移民爸爸」的心路歷程也曾在大量中產家庭中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說,為給孩子買個學區房,搭了自己的人生,還賠了自己爹媽的積蓄。背上這個債,忍辱負重,不敢辭職不敢娛樂消遣,更努力地賺錢更辛苦地生活。
頂著一句「為了孩子」撐下去,可萬一孩子考不進好大學,連家都不敢回。這筆「帳」真的值當嗎?手握幾百萬,你明明可以把孩子送出去留學,但是卻把它拿去買學區房,讓自己孩子在幾十平的老破小裡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擠在一起住,然後跟一千多萬的考生去搶零星一點的985錄取名額。
到底圖啥呢?如果你有700萬,你會用來買學區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