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新合同惹來大爭議
起點,以前是盛大旗下的小說網站。後被騰訊收購,整合了一系列在線小說網站後改名閱文集團。4月29日,閱文集團向旗下作者發布了一個新的合同範本,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來全網熱議。今天小群就為大家來說道說道這場大爭議中一些事。
1、為啥新合同為引起這麼大爭議
這次閱文新合同有幾點是為大家抨擊最多的,被視為霸王條款、吸血合同:
1、作品版權歸屬問題,新合同規定版權歸屬閱文平臺,包括影視改編權,甚至是閱文有權利續寫、修改其作品。
2、不對等的權責關係,其實版權歸屬這個問題,並非一定是要歸屬於作者或者平臺哪一方。作者是創作者,自然是無可爭議的版權所有者。但是閱文作為資方,是可以通過市場行為獲得這個版權的。
比方說:買斷,平臺通過和作者協商,以一定的價格買斷版權,這個完全是市場行為,也是以往平臺或者其他買方獲得版權的最常見的方式;
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僱傭,平臺或者資方通過僱傭,獲得被僱傭者(作者)勞動產出(文學作品)。這個也是很容易理解,也算市場經濟一個很常見的方式。閱文出錢,以僱傭關係,僱傭作者進行文學創作,創作出來的作品的版權歸屬僱方,只要待遇合理,雙方也沒有異議就行。
現在的問題是閱文不想出買斷錢(這筆錢通常不菲),想通過僱傭形式獲得版權。但是呢,又不認可雙方僱傭關係,閱文新合同的意思:咱倆是僱傭關係,但是我們是不發工資....... 用一個網絡詞彙來說,就是想"白嫖"。
3、不透明的分成體系,前文說了,閱文想拿走作者版權,又不願意出資金。那怎麼辦呢,總不能叫作者們都白幹,牽頭驢拉磨還得餵草料呢。所以閱文說了,我們不是不給錢,我們把作品盈利50%都給作者。
咋一聽起來,閱文還真是厚道,也不搞什麼三七開,更不搞什麼二八開,直接跟你55分成。但是細琢磨一下,就有點變味了,這個分成是盈利不是營業額。至於盈利是多少,作為作者還不是兩眼一黑,任憑閱文說。作者是既不知道自己作品的收入,也不可能知道這部作品的運營成本。別說作者了,你就是請來四大會計行,咱也鬧不清他們的帳,是吧。
我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辛辛苦苦養了一頭牛,想拉到市場去賣了,但是你沒有市場的攤位。於是市場的攤主說,你把牛放我這裡,我等下給你殺了賣了,賣牛肉的錢咱倆55分成。
等牛賣了之後,攤主分了你5塊錢說是利潤所得。你想著不對呀,合著這牛才賣了10塊錢嗎。攤主跟你說:這牛賣了100塊,你想著不應該呀,這牛本來按道理能賣10000塊,怎麼就賣了100。但是呢,攤主說這就是市場價格,最後你沒法還是得認了。
但是哪怕就是只賣100塊,按道理也不能夠只分給你5塊,攤主又說了,你以為賣牛不要成本呀,我的攤位費、人工費、折損費等等呢。對了,我還招了個小孩(其實是他兒子)在市場口吆喝,還得花五塊錢廣告費。這還不算他一家老小的花費,真要全算上,賠本都不一定,你還得倒貼他。他給你5塊,還是發了善心的。
這時候你就會懷念以前販牛者直接進貨(買斷)的日子,你只管賣牛給販子,販子怎麼賣是他的事,總不至於搞出讓自己貼本買賣來。再不濟,像爺爺那樣,自己買不起牛,就給地主家放牛,管吃管住還發工資(僱傭)。這世道,怎麼賣頭牛還要倒貼了。
新合同爭議其他有意思幾點
除了新合同條款爭議之外,還有幾點也是大家熱議的。
1、閱文新老管理團隊不合傳聞,老的起點管理團隊和閱文新管理團隊一直有理念不合傳聞,最近更是鬧出老管理團隊成員紛紛離職事件,這紙新合同也是閱文新掌門程武剛上任就發布的,這個節點上,也給閱文新管理團隊帶來了諸多非議。
2、免費閱讀是否侵害了作者權益?騰訊在各種渠道大力推行閱讀免費政策,在微信讀書和QQ閱讀上有很多免費閱讀VIP章節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引起來很多作者的不滿,說實話這的確是有點慨他人之慷的嫌疑,侵害作者的權益來為自己引流。
就拿前文講到賣牛的例子,你委託攤主賣牛,攤主為了自己鋪位多點訪客,對什麼四大爺八大姑以及各位鄰居搞起了免費送牛肉的活動,可是這牛是你的呀,換你你能高興不。
3、大IP計劃是不是在拋棄中小作者?新的管理團隊雄心勃勃直言他們的大IP計劃,其實從資本角度是可以理解,因為帶來80%收益的往往是來自20%的那一小部分,這個幾乎是放之任何領域都適用的金科玉律。
但這個是不是一個操之過急且急功近利的計劃,真的值得商榷。我們經常說生態、沒有廣闊肥沃的土壤,是長不出參天大樹。把所有的資源都傾斜到少數幾棵大樹上,整片土地上其他的小草和小灌木都會凋零,到時候不可避免出現荒漠化,而到了那時候大樹也將枯竭。
這個問題不做多討論,出現這種涸澤而漁行為出現在太多行業,其有著很複雜多層次的原因。
我的看法
今天我不是來專門批判閱文的,經過作者們激烈回應(集體抗議和斷更行為),閱文集團已經正式回應,雖然在版權上問題上未作回應,但至少回應了免費閱讀這個話題,並且強調會重新審視調整新合同。
下面一些「自己人」的留言也恰恰說了閱文的心聲。
當然,我也希望平臺和作者也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和平地平息這次的風波。評論說得對,抵制只會讓大家都更加艱難。生活嗎,總還得繼續,太多時候我們知道也許有更好的方式,但是「要恰飯」的那股無形力量還是不得不推動著你我,妥協,然後繼續。
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內捲化,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內捲化。
何謂內捲化
20世紀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蓋爾茨的美國人類文化學家,曾在爪哇島生活過。這位學者,無心觀賞島上美景,只潛心研究當地的農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生態農業在維持著田園景色的同時,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重複、沒有進步的輪迴狀態。這位學者把這種現象冠名為「內捲化」。 此後,這一概念便被廣泛應用到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其他學術研究中。「內捲化」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意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長期以來,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作為學術概念,其實並不深奧,觀察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有很多這樣的「內捲化現象
如今,內捲化這個詞語在網絡上已經十分常見,在定義上也有諸多擴展。很多時候我們也說不清內捲化到底是個啥概念,但是都用一個內捲化開概括。
這個傳統其實在網際網路上有傳承,其核心來源我們底層民眾對事物的樸素的認知總結,就如:「我也不明白怎麼回事,但是就是覺得很厲害」。後來成了初代網絡成語——不明覺厲。 我想說的是,我也不知道內捲化到底是個啥意思,但是就是覺得閱文這個事是一個內捲化典型例子。
內捲化網絡概念其實可以理解成,有更好的方式和途徑去選擇,但是迫於競爭、習俗等各種其他原因,不得不不斷投入資源去做一些效益邊際遞減甚至為負的選擇,最終造成整個整體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為什麼內捲化這個詞被一再提起,因為內卷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的一個普遍現象,每個人都深受其害卻又無力改變。
為何說是閱文新合同事件一個典型內卷效益
1、新合同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首先這個合同對作者肯定是不利,這點毋庸置疑,這也是作者們這次反應這麼大的直接原因。
再者,這個合同對閱文集團也是不利的,前文已經說到,這是個破壞了整個網文創作生態鏈。對閱文平臺的長遠肯定是不好,這點作者們知道、網友們也知道,作為商業精英們的閱文管理層會不知道嗎?
但是為什麼又要做出這種決策呢?這就是行業典型內捲化了,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卻又做出不利於發展的決策。因為,管理層是權衡利弊的,你不去搞大IP不去搞大流量,別人去搞了。
現在整個大文娛產業競爭如此激烈,你不去做別人做,很有可能你還沒有成長就已經夭折了。讀者可能要問,難道別的平臺不知道這樣做不好嗎,這就涉及到一個更大範圍的內捲化。
2、內捲化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心理學理論,就是每個人都知道最優化的選擇是什麼,但是很難做出最優化選擇,最後只能內耗導致每個人都得到了一個最差的結果。內捲化其實也是囚徒困境的一個很好示例。
我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小群在一家辦公樓上班,每天上班地鐵很擠。擠到什麼程度呢,擠到有可能上不了車而導致遲到的程度。
而一旦遲到,小群就得被扣工資。有一天,小群發現地鐵前幾站是沒有什麼人的。小群靈機一動,決定先坐車到地鐵站的始發站,然後再從始發站坐車去上班,這樣就不會擠不上車了,甚至還有座位坐。
剛開始始發站是沒有什麼人,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擠不上地鐵都跑到始發站來坐車了。跑到始發站的人越多,後面的人越難上車,也跑到前幾站去坐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個小例子中,小群跟很多人多花費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坐車,其實得到的結果跟就近等車是差不多,因為車的載客量是恆定的。但是小群又不敢回到就近車站等車,因為現在已經太多人到始發站等車,小群如果就近等車那就更難上車了。典型的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去做效益增長甚至為負的事情,但是不做不行。這就是生活中的內捲化。
3、內捲化普遍性
內卷已經體現在生活中各個地方了,我們深受其害卻又無力改變。
比如:前文閱文通稿下面的評論,每個人都知道刷評是不好的,就連水軍自己也知道。因為造成水軍泛濫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以後連水軍自己都讀不到真實評論了。但是你不做,自有別人做,所以還是做了吧。
再比如:小群從事的電商行業,有一個普遍的刷單現象,每個人都知道刷單是不好的,就連商家本身也知道。刷單還耗費了商家的大量成本,造成同行比拼刷單的惡性競爭現象,大家比著刷。如果大家都能不刷,其實是最優解。但是又有誰能先停下來呢,先停下來那個人肯定是最不划算的。
更普遍:你在一個公司上班,A同事突然瘋狂加班,老闆也沒有增加他的工資。最後就是B也會加班,C也會加班,所有人都會加班,因為每個人都擔心不加班就有可能會被炒魷魚,結果就是每個人都付出額外的勞動力,但是收益並沒有增加。
等等不一例舉!
如何解決內捲化?
1、把蛋糕做大
發展是硬道理,把整個蛋糕做得更大了,每一個從業者都能分得更多。
內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個體焦慮,個體為什麼焦慮,還不是因為利益分配問題。我不這樣做別人就會這樣做了,那最後受損的只能是我,與其這樣,我還不如犧牲部分利益,去PK掉更多的競爭對手。
蛋糕做大了,給個體的選擇就更多了。如果地鐵多了一條線,那麼小群就不會去花費幾倍的時間去跑到始發站坐車;如果生意足夠好,老王也不會賠本降價跟隔壁老張搶客戶。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發展,只有整體發展了,下面的問題就好解決很多。個體如此、行業也是如此、國家亦如此。
2、法律法規的規範
行政力量要合理的引導,避免內卷加劇。大到淘汰多餘產能,小到規範排隊,只有合理引導資源的投入,並建立起規範化的行業準則和法律條文,也能減輕這種現象。
前文例子中的加班,國家就法律法規來規範,不然任由資方引導,會導致整個勞動市場畸形化。就比如生活中的排隊,每個人都知道自覺排隊是最優選擇,如果放任插隊者不管,那麼每個人將被迫去插隊,你不插隊,那你就是實際受損者,秩序就會當然無存,每個人都深受其害。一旦有人保證排隊的執行,這個現象就大為緩解。
這次閱文集團新合同事件同理,除了作者和平臺雙方都應該充分表達協商,行政力量也要注意引導,才能最終達成一個較為理性方案。
3、合作才能共贏
囚徒困境中如果每個囚徒都是絕對理性,就會做出對每個人都最優的選擇。此次閱文集團事件中,如何最優化選擇,不僅僅是閱文平臺和作者,更是整個網文生態鏈從業者,都必須思考的一個話題。
閱文集團與其他競爭平臺、各平臺與作者們,對怎樣才是一個行業健康的發展這個問題,要找出一個行之有效的答案來。
所以說,我並非一昧批判閱文,雖然這次閱文做的不對,但是如果其他平臺或者作者們認為閱文涼了最好,其實未免不是陷入另一種內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