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捲化是什麼?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其實是一場內捲化進程

2020-12-21 向東向南看

如果讓你尋找一個清朝滅亡的終極原因,你會想到什麼?清王朝自身腐敗不堪、列強的相繼入侵、沒有睜開眼睛看世界?這些都可以作為清王朝覆滅的原因,但是縱向看歷史,這個角度也許會有一些不同。

從整個歷史的發展角度而言,中國王朝不斷更迭,就如同歷史的輪迴一般,但是換個角度而言,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隨著朝代的更迭不斷內捲化,而最終導致清朝最終走向封建王朝的極端,從而走向滅亡。

01.

內捲化指的是一種文化模式說著一種社會狀態發展到一種非常成熟且固定的形式之後,社會發展停滯不前,且無法轉變為一種更為高級模式的狀態,稱之為內捲化,別稱為「過密化」。

這一觀點最早是美國人類學家基爾茨在研究印尼的農業內捲化最先提出。隨後在黃宗智先生的《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一文中得以運用。

在黃宗智的觀點之中,自明清以來,人口大爆發,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所謂的「餬口」經濟,也就是僅僅能夠填飽肚子而已。自宋朝以來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不是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而是農民為了生存而產生的不得已的商品交換行為,商品經濟在宋明時期的繁榮發展反而固化了小農經濟的體制,從而導致了不斷的內捲化。

用一個相對容易理解的解釋,當一個公司發展到相當的規模之後,公司的市場規模已經到達頂峰時,公司的技術和制度始終無法突破這個公司成熟之後的高度,該公司的內部將會開始出現更加細分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手來完成工作,但是公司的效益卻未見增長,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工作人員的工資將會下降,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業,帶來的是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但卻又被限制,吃不飽卻又餓不死。這便是一種典型的公司內部內捲化。

將這個觀點放在封建社會中,依然成立。中國封建歷史長達兩千多年,放在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與之匹敵。這也為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內捲化提供了足夠的時間。

02.

黑格爾曾對中國封建史有過一個比較主觀的評價:中國的封建社會只有朝代的輪迴,中國封建歷史的本質便是沒有歷史。雖然第一眼看到這個觀點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但回過頭來看,這話說的雖然有些狹隘,但也未必沒有幾分道理。

在黑格爾認為,我國封建社會一直是皇家一家獨大,從未沒有其他力量能夠與皇權平起平坐。由於缺少了某種對峙,所以無法產生根本性的變化,一種不斷加強不斷得到鞏固的社會體制,代替了社會形態的不斷變更,因此提出中國歷史的本質就是沒有歷史。

從社會發展意義上來講,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中,確實是一個王朝推翻另外一個王朝,從而建立一個比前朝更加穩固的國家運轉機器,周而復始,不斷輪迴。

自秦設置郡縣,君王對於天下的把控開始逐漸變得強大,這乃建立統一國家的必經之舉,無可厚非。

漢景帝削藩,武帝頒布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僅使得君主在權力上獲得了絕對的掌控權,還在思想上得以統治,消除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對立,便於君主對地方的管轄。

隋唐時期丞相一職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三省六部制度開始盛行,進一步削弱了官僚體系與皇權對抗的能力,如果說這是分部門更好地進行管理,倒也還說的過去。

但在北宋之後,官僚系統已經開始走向內捲化。

宋太祖杯酒釋軍權,將地方的軍事、財政大權收歸中央,使得統治階級形成一個異常龐大的官僚機構以及軍隊。

元朝進一步對郡縣制度進行改革,兩行省之間犬牙交錯,便於控制。

明朝八股取士,廢行省設三司,進一步強化中央在地方上的統治,廠衛制度開始發揮殺人誅心的作用。清承明制,後又設立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君權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

推翻一個王朝建立另外一個王朝,無非是建立一個比前朝更加穩固的朝代而已,但始終未能突破封建社會,從而形成皇權體系的不斷強化,以至於到清朝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君王一人說了算。

這只不過是君主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後的表現。但從社會學的角度而言,後朝無法突破前朝的限制,只能在前朝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前朝的弱點,使得這種階層更加穩固,以至於統治機構不斷臃腫而又效率低下。

從秦創立封建社會,到清王朝的覆滅,中國在兩千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高度的集權制度,等級上的分明,君權的至上,臣子的忠孝,以及科舉取士的選官制度,形成一種難以擺脫的錨定效應,而且這種效應隨著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的支持和論證,使得整個歷史進程周而復始,進在潛意識中就將社會的推進鎖死。

君權的至高無上加上思想上的控制,最終使得社會發展在宋明時期便開始進入「內捲化」,一直到清朝發展到頂峰,最終被外來的槍炮聲給嚇醒,最終走向溟滅。

03.

當女真人建立起統治之後,便開始承明制,建立起一套比前朝更為「完美」的君權制度。就如同廢丞相設三省六部一樣,本來丞相一人統領的事務,分為三省六部,本來一個人的工作後來由三個甚至五個來完成,但工作內容還是原來一個人的工作內容。

大家的付出的工作更多了,但是產出的效益卻還是一樣,之後君權在此將觸手伸到了地方上,導致官僚體系越來越大,但是實際上的產出和效益並沒有提高。一塊蛋糕就那麼多,但是分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此時的文武百官只能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工作以換取更多的利益,但實際效果並沒有多大的提升,那以後的官僚體系運作便都會以此為標準而不斷做無用功,這樣做唯一的好處便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來分這塊蛋糕,吃不飽也餓不死,但是由此帶來的官僚體系臃腫,工作效率低下,而官僚之間的競爭也從檯面上搬到了低下,變成了非理性競爭。

當封建社會發展到極致而又無法突破之後,王朝自身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改變這種現狀了,清朝的洋務運動雖說有一些從內部改變的想法,但始終沒能突破封建社會的束縛,沒能學到問題的精髓,有些東施效顰的意思。這種社會形態也必須由外部力量來將其打破,然後重新組建一種新的社會形態。

事實也確實如此,清王朝最終在被列強擊穿之後,民間外來的思想開始對清王朝發起挑戰,最終將清朝扔在了歷史的臭水溝裡。

從這個角度而言,清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走向內捲化的終極形態,如果再來一個新的封建王朝,也很難能夠突破封建社會的桎梏,清朝的腐朽無能也不是清朝在中國近代失敗的根本原因。經過不斷的「內捲化」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底,無力對抗對抗一種比自己本身更先進的社會形態,才是封建社會退出歷史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內捲化」在現代中國是個造詞偽概念
    第二年,國內的中華書局發行中譯本的時候,將「involution」翻譯為「內卷」「內捲化」。此後,「內捲化」進入漢語學術界。它的意思是說,農民在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水稻種植過程中的勞動投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然而,勞動的超密集投入並未帶來產出的成比例增長,出現了單位勞動邊際報酬的遞減「的現象。
  • 「內捲化」嚴不嚴重?你有被卷了嗎,還是正在被卷呢?
    內捲化,其實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而當下時代發展部分產業還在進步,部分產業確實停滯不前。我和朋友聊完,我自己獨自坐著思考了很久,一方面我覺得這件事和我距離較遠,雖然家裡是個小店鋪的,雖然談不上多麼富足但至少安穩,不會為了物質而對生活感動恐懼,可是我又在想,如果真的沒有關係的話,大環境下,店鋪銷量不足帶來的裁員,增加投入時間和資金成本,這不也是逃離不掉的內捲化嗎?我還敢說和自己沒有關係嗎?顯然不能夠這麼去說和自己無關。
  • 到底什麼是「內卷」,如何應對?
    有人說,內卷就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比如加班,為什麼要加班?是老闆逼迫的嗎? 不是的。讓你加班的人不是老闆,而是其他加班的人。這是網民口中的職場內捲化。 再比如上早教。讓你孩子上早教的不是早教機構的銷售,而是其他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這是教育內捲化。
  • 從起點新合同之爭 看無處不在的內捲化大潮
    這就是我今天要說的內捲化,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內捲化。何謂內捲化20世紀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蓋爾茨的美國人類文化學家,曾在爪哇島生活過。這位學者,無心觀賞島上美景,只潛心研究當地的農耕生活。「內捲化」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意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的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長期以來,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作為學術概念,其實並不深奧,觀察我們的現實生活,就有很多這樣的「內捲化現象如今,內捲化這個詞語在網絡上已經十分常見,在定義上也有諸多擴展。很多時候我們也說不清內捲化到底是個啥概念,但是都用一個內捲化開概括。
  •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 內卷這個詞怎麼火了
    大學生說的內卷是啥意思內卷通俗的說就是內部競爭。內卷是從內捲化而來,內捲化最早是描述農業問題的,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現在很多高校學生用內捲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類似於養蠱、互相傾軋之意。
  • 程式設計師避免內捲化?
    內捲化involution,在經濟學中指的是邊際效用持續遞減,它是出自於「1963年美國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在印度尼西亞做田野調查時發現,在殖民地時代和後殖民地時代的爪哇島,人口沒有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集中,而是不斷地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產,導致農業生產內部精細化」
  • 黃宗智獨家澄清:意外走紅的「內捲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本文中,他回顧了上世紀80年代借用「內捲化」概念分析中國小農經濟的過程,指出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勞動投入越來越高而勞動回報卻越來越低的情況,以至於形成了一個頑固難變的封閉體系。黃宗智先生也討論了近年來在中國社會其他領域出現的「內捲化」現象。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教育「內卷」,不得不捲?
    一時間,無人不「內卷」,無行業不「內卷」。與全民息息相關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內卷」?什麼是「內卷」?「內卷」一詞最早是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格爾茨對爪哇島農業經濟狀況的總結提煉,指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的概念名詞。
  • 現在流行的「內卷」,從34年前就開始被誤讀
    既然這是一個出圈的詞,在其破壁流行後,往往少不了人來解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然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內捲化」進入漢語世界之初就已經被誤讀,持續至今,而誤讀後的「內捲化」反而展現了令人吃驚的概括能力。
  •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內卷最新資訊 > 正文 內卷是什麼梗 網絡詞彙內卷是什麼意思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目前共有6029位關注者,瀏覽量達到500多萬,從關注量和瀏覽量上來看,大家對之後的職業發展的趨勢還是非常關心的,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程式設計師如何應對「內卷」這個問題。內卷是什麼?內卷又稱「內捲化」,譯自英語involution,本是社會學術語,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2020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
  • 「內卷」入列2020年十大流行語,然而我還搞不清啥意思
    近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內卷」赫然在列。不過,有不少網友疑問「內卷」的意思,甚至表示自己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該詞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那麼,它的涵義是什麼?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何意義呢?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有什麼含義?為什麼成為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下面小編帶來了網絡用詞內卷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 377萬考研大軍,是中國內卷式競爭的生動切面
    這是什麼概念?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但我想,附著於這377萬人數上的,卻是中國內卷式競爭的劇烈升級。01.內卷,成了互害模式的溫和版內捲化,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發展階段達到確定的形式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 內卷是什麼意思?社會學術語了解一下
    內卷是什麼意思?社會學術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12-07 19:0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社會學術語了解一下 內卷是什麼意思?咬文嚼字今天發布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內卷就是其中一個,是不是很多小夥伴和我一樣非常好奇這是什麼意思,那麼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內卷是什麼意思 一、意思 又稱內捲化,譯自英語involution, 本   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社會學術語了解一下   內卷是什麼意思?
  • 我在日本社會裡,看到了中國內卷的未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獵聘(ID:liepinwang),作者:小歐姐,題圖來自:視覺中國知乎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但還是越來越內卷呢?因此,當日本的成本低於歐美時,歐美的工人,會被日本內卷;當中國的成本低於日本時,日本工人又會被中國勞動力所替代;現在,當成本更低廉的東南亞工人崛起時,我們感受到被衝擊,是再正常不過的歷史進程。當然,再廉價的勞動力,也無法永遠保有競爭優勢,因為,87%的製造業工作甚至大量「白領」崗位,都將被機器取代。
  • 內卷已經人傳人了,該咋辦?
    有一個詞,在社交網絡火到不行——內卷。從小鎮做題家,到清華卷王,再到「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人均都是卷家軍,焦慮感出現明顯人傳人的特點。什麼是「內卷」呢?自從卷王們的事跡火遍網絡後,大家才發現,內卷哪裡是學校的專利。離開校園後,社會才是一場更大的內卷戲臺,內捲化往往從娃娃就開始了。光是幼兒園孩子的上學名額這件事,就要從頭卷到尾。
  • 陷入「內捲化」的經銷商:這麼難做的生意,為什麼這麼多人惦記?
    最早把「內卷」這個詞引入中國的,是一位從海外回國的歷史社會學家,叫黃宗智。黃宗智 1985 年出了一本書叫《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其中提到中國的小農經濟,勞動力過多,土地又有限,形成了一個「過密化增長」。
  • 全網都在擔心的內卷,到底是怎麼捲起來的?
    其實差評君第一次聽到內卷這個詞時,還以為是什麼新髮型,但直到內卷隨著奮鬥逼一詞一道火起來,網絡上也都在流傳他們的傳說時,差評君才漸漸明白,什麼是「 卷 」。例如網傳跳槽到微軟的奮鬥逼,因加班而被點名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