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東部將崛起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2020-12-19 廣州日報

近年來,生物醫藥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全球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熱點,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增長達22.8%,目前已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雙核心,其他片區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11月19日,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位於深圳東部山水相連的坪山區與大鵬新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在同期舉辦的2020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上,記者看到了能帶來馬鈴薯產業綠色革命的現代農業創新技術、世界最大的國家基因庫、因助力全球抗疫而海內聞名的火眼實驗室……這些高精尖的生命健康科技項目正在深圳東部聚集,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未來可期。

創新農業技術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在展覽會上,一大批高精尖的生命健康科技項目扎堆展示。其中記者驚奇地發現了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最新的一份題字:「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是顛覆性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繁殖係數提高1000倍的馬鈴薯和馬鈴薯種子

這一被袁隆平院士譽為馬鈴薯綠色革命的現代農業創新技術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簡稱「農業基因組所」)。該研究所目前落戶於大鵬新區,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深圳市共同打造的現代創新型研究所。據介紹,該所目前在蔬菜、水稻等重要農業物種方面的基因組學研究位居世界前列,獲得各級科研資金累計近4.8億元,發表SCI論文230餘篇。

我們一般人都知道,馬鈴薯等塊莖植物都是靠切塊繁殖的,但這項技術卻讓馬鈴薯也能靠小小的種子大量繁殖了。據基因組所的科研人員介紹,為解決馬鈴薯育種周期長、薯塊繁殖成本高、易攜帶病蟲害等產業難題,在農業農村部、深圳市和中國農科院的支持下,基因組所團隊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發起了「優薯計劃」,即用二倍體替代四倍體,並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對馬鈴薯的育種和繁殖方式進行了顛覆性創新,可將育種周期從10-15年縮短為3-5年,將繁殖係數提高1000倍,為我國每年節省1000萬畝種薯繁育用地,並解決1000萬噸種薯儲運難題。所以袁隆平院士對這種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給予了上述高度評價,題字署名日期為「2020年11月8日」。

除了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基因組所還有其他不上創新性的現代農業技術。比如基因組所的番茄育種創新團隊找到了影響番茄品質和風味的潛在位點,加快培育美味番茄,已經培育出「深愛1號」和「2號」番茄完成了DUS測試。

尋找回番茄丟失風味的美味番茄

有了基因組所等科研機構為基礎,未來深圳東部將崛起一條國際食品谷。據了解,深圳借鑑荷蘭食品谷「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聯動創新經驗,編制了《深圳國際食品谷發展規劃(2020-2035)》,將依託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和國內外農業食品企業,以大鵬新區為創新先導核、以深圳其他各區為服務拓展區、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等國內地區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為外延輻射區的空間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食品營養健康領先示範區。深圳國際食品谷將打造成千億級產業規模、年稅收百億元的全球知名農業食品複合產業聚集地。項目投資總額預估約1000億元人民幣,整體開發周期10年,分三期建設。

坪山區與大鵬新區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坪山區與大鵬新區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將攜手把深圳東部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深度合作、協同發展的示範區,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在深圳生物醫藥產業「一核多中心」的特色發展格局中,坪山作為「一核」,是集聚發展主園區;大鵬新區則以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為依託,打造精準醫療先鋒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下,兩區通過合作發揮「1+1>2」的功效,將通過發揮兩區發展生物產業的綜合優勢,加強產業協同發展,培育一批原始創新能力顯著的潛力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關鍵共性平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水平,打造區域有機對接、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樣板。

據了解,根據協議,兩區將在4個領域加強重點合作:加快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探索建立對外聯合招商機制;構建生物產業協同發展體系;加快推進交通互聯共通。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兩區將建立高層定期會晤機制,把握合作方向,研究重大合作事項,爭取每年形成1至2項具體合作項目,統籌推動重大合作事宜。同時,以兩區科技部門為牽頭單位,按季度召開工作例會,共同推進合作事項的有序開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納、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納、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坪山與大鵬攜手打造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昨日,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山水相連的坪山區與大鵬新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將深圳東部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 寧夏將建設寧夏—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協同創新中心
    8月28日,記者從寧夏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醫療協同創新發展洽談會上了解到,我區將建設以「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為先行平臺的寧夏—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協同創新中心,助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走訪山東感受創新活力
    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採訪團走訪青島金家嶺金融區。 晶報訊(記者 林菲/文、圖)這是一次粵港澳大灣區和山東半島跨越千裡的「牽手」。12月7日,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香港商報實施的「2020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山東行」主題採訪活動在山東濟南啟動。在為期6天的採訪時間裡,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2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深入濟南、濱州、青島三地的典型企業、科研院所、農業示範園區等,實地了解山東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發展情況和最新亮點,探索了粵港澳大灣區與山東合作的新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 先行示範區 深圳前海自貿區
    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 China(Guang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anhai & Shekou Area of Shenzhen 三大戰略疊加,比較優勢突出 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 深港合作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依託香港
  • 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總體規劃(2018-2035年)
    將經濟帶打造成為大灣區的直接腹地,成為大灣區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西南中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充分發揮沿海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重要港口的連接作用,加快推進北防欽一體化發展,實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與大灣區聯動發展,打造沿海互動經濟帶。二、機制創新、分類引導,培育對接大灣區的三大合作區東部產業融合先行試驗區。
  • 深圳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區核心引領
    而2020年也是恰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作為中國自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不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廣大幹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幹,一邊發展社會生產力,一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區核心引領,全國生物先進先導示範城市,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與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等目標。
  •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發展重在協同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旅遊市場聯合監管協作體日前籤約並組建運作,將從政府、市場主體、行業組織等不同層面,改進和加強旅遊市場監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旅遊監管是保證旅遊品質的有力支撐,是區域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 粵港澳大灣區還有哪些短板需要補?
    記者 樊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日前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制度創新、交通運輸和區域發展格局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優勢。未來要重點解決要素自由流動缺乏整體協同、珠江兩岸發展平衡不足及資源環境約束等問題。
  • 粵港澳大灣區的航運新機遇 - 物流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同時,「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疊加效應,也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內航運業發展。   定位於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先進位造業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的加速建設將給航運業的發展帶來全新的契機。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22大要點速覽!
    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綱要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越式發展路徑研究
    發揮深圳、香港的金融中心優勢,引進更多的國際創投資本,以培育大灣區內更多「科技獨角獸」企業崛起。要依託大灣區內擁有兩大證券交易所的獨特優勢,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交所和港交所應當探索建立更有利於高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公司上市和再融資的機制。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來源:國務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網——大灣網
    粵港澳大灣區美食網——大灣網大灣網是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開放的綜合性門戶網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網上交流信息平臺, 旨在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崛起,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們創造更優質、更便利、更親近的交流環境,從而促進粵港澳三地的人文、經濟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 粵港澳大灣區要「煲一鍋創新驅動增長的濃湯」
    由著名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騰訊公司承辦這次「共建中國的世界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論壇」試圖給出答案、畫出路徑,描繪出它的方位與方向。小智有幸參加了這次論壇,今天就帶您看看大咖們又拋出了什麼真知灼見。
  • 粵港澳大灣區又傳來了好消息!將在惠州將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學城
    按照《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將重點打造「5+4」骨幹機場,加快建設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其中,惠州機場將建設幹線機場,主要服務惠州、汕尾、河源以及深圳東部地區,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曾奕鵬介紹,該路段是連接惠州機場與惠東縣城的快速通道,是空港經濟產業園的主軸線和橫向主幹的有效補充。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近日,深圳市委大灣區辦正式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這些內容你要知道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建設4年,根據《規劃綱要》,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最值得投資的價值窪地在哪裡?
    從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上來,粵港澳大灣區比一張白紙的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港更加重要,承擔了大國崛起的經濟重擔,只需成功,不許失敗!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香港經濟增長缺乏持續穩固支撐,澳門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發展資源有限,珠三角9市市場經濟體制有待完善。
  • 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政商要情(8.31-9.06)
    包括深圳今日頭條科技科技有限公司的字節跳動後海中心項目、智合(深圳)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的先進材料應用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絡信息安全服務及產品研發基地項目等76個項目。3、廣州港集團與韶關市政府合作建設韶關港 9月4日,廣州港集團與韶關市政府籤訂港口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臨港產業發展為導向,推進韶關港公共碼頭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發展多式聯運,推動韶關港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有哪些投資機會?
    金融資本市場開放政策1、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拓展離岸帳戶(OSA)功能,借鑑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帳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路徑。探索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帳戶管理體系,在跨境資金管理、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
  • 粵港澳大灣區房價-香樹御園二手房
    粵港澳大灣區房價-香樹御園二手房        一切生活所愛隨心掌控,這對身板子康健是不順利的,購房是人的生活中的一件事件。香樹御園深惠沿海高速澳頭收費站出口右轉,項目自帶幼兒園到高中一站式公辦教育。帶動了臨深惠灣片區迅速崛起。2009年2期推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