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精?是一種精!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相信疫情期間很多熱愛美食的小夥伴們待在家裡不能出門已經打開了做飯的天賦技能。一廚房、一鍋、一鏟、一菜譜、柴米油鹽醬醋茶,人在家中做,吃遍全中國!足矣,豈不快哉!小編也是熱愛美食,善吃,偶爾小試鋒芒。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印象中家鄉的美食——「舌尖上的東營」。
我的家鄉位於中國最年輕的土地美麗的石油城市山東東營。東營市位於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它是古代軍事家孫武的故裡,山東地方代表戲曲呂劇的發源地。它還是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無數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的石油人見證了東營的輝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傳統文化孕育了特色的東營地方美食。
1.黃河口大閘蟹
說起美食小編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營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黃河口大閘蟹。一想到小時候吃大閘蟹的感覺,那真叫是一種享受!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全國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吃大閘蟹好像也沒有了從前的感覺,但是童年的記憶總是真摯的留存在記憶之中讓人回味。
黃河口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俗稱毛蟹、清水蟹等,是中國的「十大名蟹」。由於黃河入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天然養料在黃河三角洲沉積使得黃河口大閘蟹肥美多黃營養豐富。每年的10月-12月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相比其他蟹要早15-30天。每年的重陽節前後開始到冬至的100天時間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時機,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在家鄉俗有「九雌十雄」的說法。
2.利津水煎包
在我的印象裡小時候水煎包是家鄉特別常見的一種小吃,學校的對面素的五毛錢一個,韭菜肉的八毛錢一個韭香回味口中久久不散,五毛錢再來一碗粥。妙!三四塊錢解決戰鬥。如果你在上學的清晨鼓起勇氣吃一個韭菜肉的水煎包,那你一定要在學校管好你的嘴巴以免全班都充盈著韭菜的香氣。
利津水煎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民國時文明與全國提起地方名吃,人們總是說:「利津煎包,蒲臺麵條,濱縣名吃鍋子餅」。利津水煎包的製作方式分為煮、蒸、煎三道工序,色澤金黃,三面嫩軟,色澤金黃,香而不膩,皮薄大餡是山東的地方名吃。
3.河口涼皮
河口涼皮雖然沒有以上的特產這麼出名,但對於小編來說涼皮也是學生時期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夏天吃、冬天吃、中午吃、晚上吃好像怎麼吃都吃不煩,有很多臨近區縣的人來河口辦事總會帶幾份涼皮回去。涼皮的製作很快,上下學的時候到學校對面的小攤上買上一份很快就能做好。而且配料很多黃瓜絲、胡蘿蔔絲、花生碎、香菜、芝麻看上去蠻營養的。和傳統的涼皮一樣河口涼皮也有厚薄之分,還有米皮,可以幹拌也可以帶湯打包時還可以用一整張涼皮把菜包起來吃起來還很方便。天冷時有心的老闆會幫您把配料湯加熱一下,非常人性化。可能是吃慣了家鄉的涼皮,感覺外面的總是沒有家鄉的好吃缺少些「靈魂」。哈哈,在小編的筆下涼皮都有了靈魂!
4.史口燒雞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山東名吃德州扒雞,而在山東東營也有和德州扒雞齊名的「公雞中的戰鬥雞」--史口燒雞。史口燒雞也是東營的一大特色美食,史口燒雞發源於山東省東營史口鎮,是魯北地區遠近聞名的一大名吃。史口燒雞製作共分為選雞宰殺、清理整型、配料燜煮、砂糖燒烤四步,看似簡單實則技巧要求極高。正宗的史口燒雞選用的是飼養時間一年左右的小柴雞。宰殺時將其割斷氣管放淨血,拔毛,剝皮然後從臀部剖開除去內臟瀝淨。然後將雞雙腿盤起,雙爪插入腹部,右翅從嘴中交叉而出,雞頭與右翅連為一體,雞脖拱起,左翅尖別於翅根處。燒雞整體內斂莊重而又大方美觀。燜煮時八料加老湯,最終將熟雞整齊排放於鐵箅之上,在鍋底按比例加入白糖和紅糖,開火後加熱使糖燃燒,將熟雞燒烤上色,並再次入味。這樣制出的史口燒雞是高蛋白低脂肪性營養食品,外形完整美觀,色澤金黃透紅,肉質鬆軟適口,始終保持獨特的風味,其色、香、味、爛被稱為「四絕」,併兼具開胃、補腎、助消化的作用。
5.黃河口刀魚
刀魚因為體型尖似利刀而得名。其實刀魚的學名叫刀鱭魚,它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在黃河口一帶,當地人稱其為「倒魚」。有趣的是歷史上,黃河幾經改道,但黃河刀魚總是順河而去又沿河而來。長江口和海河口雖然也有刀魚,但總不及黃河刀魚量多,味美。食用刀魚最佳的地方當之黃河口,因為在黃河刀魚回遊的途中,消耗巨大所以越往上遊越瘦,刺也越硬食用效果遠沒有黃河口好。清淡鮮香的海鮮美味,裡嫩外焦、脆嫩爽口的黃河刀口魚,各少數民族的風味菜,以及當地農家的煎餅,無不讓人聞香止步,流連而忘返。
此外山東省東營市還有很多特色美食例如黃河口大米,紙包三鮮,三純冰鴨等等等,如果你也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地方特色的美食家歡迎做客我的家鄉山東東營。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營人,或者知道有關東營的美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足跡。你知道的東營特色美食有哪些呢?
以上部分材料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出現問題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