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本人在復仇時會向長生堂天祈禱,通過長時間的祭天儀式獲得精神力量。蒙古歷史中關於成吉思汗在肯特山上祈禱三天三夜的儀式,具體時間有兩次。一次是在蒙古發動對金朝的戰爭之前。關於這一段記載,出自拉施特所著<史集>,拉施特是伊爾汗國的宰相。另外一次祈禱就是在成吉思汗得知花剌子模斬殺了蒙古使節的時候,這是出自歷史學家志費尼的記載。這個問題可以拆分回答。一,簡答大蒙古汗國前期的信仰體系。二,簡答蒙古滅金之前成吉思汗為什麼要祈禱。三,簡答蒙古為什麼要西徵花剌子模。
(肯特山庇護成吉思汗復仇的聖地)古代東亞的君權神授在大蒙古汗國的權威話語體系中,蒙古徵服是天命,而非人力。也就是說,是長生堂天賦予蒙古人統治整個世界的權力,大蒙古汗國是順天應人。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它是大蒙古汗國(野克蒙古兀魯斯)徵服與統治的思想基礎。在蒙哥汗寫給西方統治者的信中,也表達了蒙古統治是天意的思想。東亞上古歷史上關於順天應人的說法不止蒙古才有,而是廣泛存在於各個族群的政權中。比如天子這個概念,看起來是中原政權的概念,實際上這種理解並不全面。因為這種理念在匈奴人中也存在。匈奴人首領的全稱是——撐犁孤塗單于。
漢語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天子。也就是說,匈奴首領的稱謂和大漢王朝首領德稱謂一樣,都是天子。此外,匈奴人的宗教禮儀中還有祭天金人,也是對天崇拜的寫照。現在看,對天意的信仰可能源自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史前時代就出現的萬物有靈宗教。蒙古人長生堂天的信仰有可能繼承於匈奴人,也有可能是整個東亞族群對天崇拜的體現。(北方族群的薩滿教儀式)天似穹廬——蒙古族群的騰格里信仰有學者認為,古匈奴語的撐犁就是後來蒙古語的騰格里,都是長生堂天的意思,只不過漢語音譯不同。長生天,在蒙古語中被稱為蒙客騰格里(mongketenggeri)。是永恆的、也是創造生命的。
在薩滿教的原始信仰中,共有九十九尊騰格里神,充分顯示了薩滿教的萬物有靈特徵。蒙古族群對騰格里的信仰從對自然天空與萬物的崇拜開始,逐漸過渡到人格化的、神話的騰格里。騰格里具有高高在上的含義,引申出統治權威。同時,騰格里信仰在時間上強調永恆性。尼倫蒙古——最早的神授血統神化成吉思汗的家族本身就有血統神化的傳說。傳說他們的遠祖阿蘭豁阿受天而孕,從腰部生出後代,就是尼倫蒙古的來源。他們是蒙古族群中地位較高的一部分,也是成吉思汗的祖源。說明蒙古族群的神授觀念一直存在,蒙古貴族利用神化觀念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這並非成吉思汗獨創,而是一種傳統。
長生天氣力裡——大蒙古汗國前期的權威信仰話語體系因為騰格里信仰具有永恆、創造的含義,又屬於蒙古族群的原生信仰傳統,大蒙古汗國的統治者成吉思汗便將騰格里信仰與自己家族的統治相結合。在大蒙古汗國,騰格里信仰被賦予一種權威,成為君權神授中的神格。在大蒙古汗國前期的權威話語體系中,正是長生堂天賦予成吉思汗家族統治世界的權力,成吉思汗家族是天命所歸。但是,與西方宗教體系中的教皇權力不同,成吉思汗似乎並不希望自己家族的統治與長生天之間存在代言人,所以他殺掉了通天巫闊闊出。作為中古時期的遊牧貴族,成吉思汗不可能是無神論者。
他在精神層面對不爾罕合勒敦山(今肯特山)十分青睞。根據歷史記載,在成吉思汗遭到蔑兒乞人奪妻之時,成吉思汗就是騎馬跑入不爾罕山避難,後來成功復仇。所以,在成吉思汗心中,他很可能把不爾罕山作為自己的庇護聖地,也是保佑他復仇成功的聖地。作為帝國的創立者,在自己心中的聖地向長生堂天祈禱,這是一種最為直接有力的君權神授方式。同時,作為長生堂天的信仰者,在大戰之前祈禱是必然的心理需求。歷史記載,在出徵金朝之前,成吉思汗登上不爾罕山,他解下腰帶搭在脖子上以示自己順應天意,並祈禱說:「呵長生天。我已武裝起來,要為我的祖先們所流的血報仇,金人辱殺他們,若你許我復仇,請以臂助。
」成吉思汗將自己閉於帳中,三天獨自與神在一起,在他周圍的人不斷祈禱「騰格里。騰格里。」第四天,這位得到天助的汗終於走出帳,宣布蒼天將保佑他獲勝。通過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在徵金前夕舉行了祭天儀式。在這祭祀的三天時間裡,成吉思汗不僅是大蒙古汗國世俗的統治者、同時也是天命所歸之人、而他最後走出營帳向眾人宣布蒼天保佑他會獲勝之時,又成為了神在人間的使者。最終,成吉思汗通過親自主持的、君權神授的祭祀儀式,賦予蒙古徵金戰爭的必然性、正當性,同時也賦予蒙古軍隊對最終勝利深信不疑的精神動力。蒙古滅金的重要性(蒙金戰爭)金朝取代遼朝後,對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採取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
金朝拉攏願意降服金朝的部落去對抗試圖獨立的部落,由此造成蒙古高原百年的分裂與混戰。同時,金朝還採用武力掃蕩的方式減少蒙古族群的人口,這是國恨。對於成吉思汗本人來說,他的先祖曾經被金朝人處死。這是家仇。所以,蒙古徵金具有為祖先復仇的意味,意義非凡。再者,金朝是蒙古面臨的第一個強敵,金朝是一個定居與狩獵相混合的族群。在徵金之前,成吉思汗的戰爭一直在遊牧民族內部進行,金朝是成吉思汗面對的第一個定居民族的對手。徵服金朝的戰爭,事關大蒙古汗國的戰爭模式是否具備徵服定居民族的能力。所以,成吉思汗才會親自舉行祭天儀式,為這場戰爭祈禱。
關於花剌子模花剌子模王朝是突厥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核心地帶位於阿姆河下遊的三角洲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花剌子模這個詞意為成熟、豐收的低地。賽種人的語言將這個詞解釋為太陽的土地。(花剌子模王朝)蒙古徵服時代的貿易戰爭徵服花剌子模之前成吉思汗舉行了同樣的祭天儀式,說明徵服花剌子模在成吉思汗心中與蒙古滅金一樣,都是重要戰役。蒙古西徵之前,花剌子模王朝並不是一個立國很久的國家,或者可以說,花剌子模的統治者立足未穩,還未建立穩固的封建制度。而大蒙古汗國滅掉西遼之後,已經與花剌子模接壤。1218年初,成吉思汗的使團在花剌子模新都撒馬兒幹晉見摩訶末……大蒙古汗國是建立在遊牧經濟基礎上的新生政權,它的極速擴張迫使它需要貿易交換——因為遊牧經濟並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但是,成吉思汗作為天命所歸的可汗,語氣不可能平淡平等,他在給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的信中寫道:我知道國王你統治著一塊廣袤的土地,我深深地希望與你修好。我對於你,就像對待我的愛子一樣。從信中可以看出大蒙古汗國居高臨下的態度。沒有哪個國家的領袖甘願當別人的愛子。而且,花剌子模作為一個中亞宗教文明體系的國家,大部分時間在與阿拉伯人作戰,對大崛起的蒙古汗國一無所知。這就造成了花剌子模對蒙古使節與商團的粗暴對待。花剌子模對蒙古使團進行洗劫並拒絕賠償,這阻礙了大蒙古汗國的貿易交換,而貿易交換又是遊牧經濟所必須,因此,蒙古西徵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歷史記載,成吉思汗在得知花剌子模粗暴對待自己派出的使者後,在不爾罕山祈禱時說出了下面的話:我不是這一爭端的製造者,請賜予我嚴正的復仇力量。由此說明,成吉思汗認為自己在這場爭端中處於弱勢地位,那麼,徵服花剌子模就和徵服金朝一樣,都是一場復仇之戰。根據成吉思汗自己的話語可知,當成吉思汗本人認為自己到了復仇的時刻,他會傾向於在不爾罕山向長生堂天祈禱,以獲取騰格里信仰對自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