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天很多人往放生池裡放魚,為啥總裝不滿?

2020-12-19 科訊橙子

中國人都比較講究因果善緣,今生的很多福氣都是上輩子積德而來的。因此,在很多旅遊的地方都能看到放生池,

特別是這些年,隨著人們的質量變好了,有很多的人在追求精神層面上的享受。旅遊成了人們最受歡迎的放鬆方式之一,

旅遊的途中可以使人們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旅遊景區的放生池自然而然成了人們感受生命的最好方式,

而人們放生的動物要數魚兒最多了,有很多人覺得給魚兒放生是一件大事,認為自己做了一件功德之事,所以,很多人會往放生池裡仍魚。

估計有不少小夥伴發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雖然每天都有很多人都往放生池裡放魚,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放生池的魚兒總是裝不滿?

有一個放生池在清洗的時候,這個謎底終於揭開了。

當放生池的水被慢慢的抽乾後,人們發現了驚人的一幕,原來在放生池裡有很多的食肉魚,這些魚異常的兇猛,

什麼魚都吃,只要它餓了,被它瞄上的魚都難逃被吃掉的命運,而且在這個放生池裡,這些食肉魚沒有天敵,

他們繁殖快,難怪放生池裡那些被釋放的魚類總是裝不滿。在清理放生池的時候,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時,池中竟然有很多的烏龜,

其中就包括食肉的鱷龜,這種烏龜相當兇悍,就連食肉魚都不是它的對手,更不要說那些溫順活潑的小魚了。

這種烏龜的生命力很強,所以在放生池裡,它就成了一方霸主。放生池對於它來說就是美食城,它可以隨意的捕食。

因為在放生池裡有食肉魚和鱷龜的存在,導致這裡很多的魚都成了它們的腹中食,難怪放生池裡魚總是裝不滿。

因此,小夥伴在放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好心辦了壞事,本來那些等待放生的魚還沒有性命之憂,

因為它被送進了放生池,導致它要面臨被吃掉的危險。

歡迎大家把自己腦洞大開的想法看法,寫到留言區和我溝通,我能看見哦!

相關焦點

  • 龜山魚海 青島湛山寺放生池過度飽和變「死亡池」
    現場的一名保安說,湛山寺的放生池是目前市內為數不多的放生場所,由於放生池內設有觀音塑像,每逢初一或者十五都有來祈福的,除了在周邊焚香祈福,還會舉辦些放生的小儀式。加之放生池處在完全開放的環境中,難以管理。  該保安說,「現在仍有些市民不聽勸告,偷偷往池子裡放,遭到阻止時,放生者又搬出今天是老人壽誕、為家人祈福等等理由。」
  • 千年古剎的「放生池」,上萬條「放生魚」擁擠不堪,行善積德?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寺廟裡,都有一個放生池。放生池一般是一個人工水池,信徒可以將魚、烏龜等動物放在放生池裡,從而體現「慈悲為懷」的佛教理念。圖:北京千年古剎臥佛寺,放生祈福的字眼十分引人注目。許多人認為放生一次就積德一次,所以中國寺廟裡的放生池一般深受遊客青睞。而位於北京植物園的千年古寺臥佛寺的放生池更是密密麻麻擠滿了放生魚,看上去擁擠不堪。小小的放生池,密密麻麻擠滿上萬條「放生魚」。放生池旁邊,還有不少遊客正在駐足欣賞這裡的金魚。
  • 「星雲大師重要開示」放生與放人
    例如買了魚放到放生池放生,但魚也要吃,你有準備糧食給牠嗎?有的人為了報恩而放生,把他的牛、馬送到放生園,還要供給食料費,養牠終老,就如同對待人一樣,這樣的放生才周全。問(6):放生、戒殺的事蹟,在經典裡是否有記載?
  • 廣東放生者亂放外來物種 漁民稱珠江清道夫魚成災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放生池裡一塊木板上爬滿巴西龜(資料圖)  近日,一名女網友在市場上購買疑似毒蛇等動物放生,並拍照上傳微博。這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大部分網友認為放生毒蛇不是在行善而是在作惡。雖然博主事後刪除了微博,但還是引來了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在廣東,很多人有購買動物放生的習慣。放生地點和物種選擇不當還是小問題,而亂放外來物種、超負荷放生等行為,已經危害了廣東生態安全。而在市場上,外來物種隨意買賣,缺乏監管,讓人們更容易「好心辦壞事」。
  • 適當放生不是不可以,這些觀賞魚可不要往池塘裡倒!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雖然很多人都說我們中國人沒有信仰,不過我國信奉佛教的倒是不少,養魚老道雖然不是完全相信,但是做做善事偶爾放放生也未嘗不可,作為一位觀賞魚愛好者,我們暫不去討論什麼有神還是無神論,因為養魚老道感覺那東西還沒有觀賞魚能夠讓人整得明白
  • 善良的女人將魚兒放生,剛放進水裡意外發生了,魚:被你坑慘了
    善良的女人將魚兒放生,剛放進水裡意外發生了,魚:被你坑慘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一陣放生的熱潮,那就開始本著眾生平等的原則,將自己所擁有的生物全部都放生到了野外,這種想法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放生的時候千萬要考慮一下環境的因素。
  • 女子隔三差五往黃河放生大量黑魚,網友:給黃河魚留條活路
    黑魚雖然是本土魚,但其實非常兇猛的掠食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需要大量捕食鯽魚、泥鰍餐條魚等小型魚蝦,因此一旦數量過多,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失衡。——尤其是這位大姐一樣「堅持不懈」、成年累月地往黃河裡放生黑魚,已不是一個小數目……——甚至有網友「哀求」表示:大姐求求你別放了,給黃河裡的魚留條生路。
  • 愛心人士往西太湖放生大量黑魚 「放生」成「殺生」
    常報全媒體訊 近日,有市民拍到在西太湖(又稱滆湖)的一座橋上,一群人用一輛電動三輪車拖來好幾筐黑魚,往湖裡放生。對此,滆湖漁管會表示,這麼多黑魚被投入西太湖,會破壞湖域生態。 十多人往西太湖放生上千條黑魚 據了解,參加這次放生活動的有十多個人。他們放生的主要是黑魚。這些黑魚的個頭都不大,但是數量很多,大約有上千條。放生者用網兜、魚筐撈起黑魚,直接撒入西太湖裡。 放生者之所以要大量放生黑魚,主要是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放生黑魚可以招財、闢邪、盡孝等。
  • 放生池變「功德箱」 市民我行我素魚兒遭殃(圖)
    2010年春節期間,建設一新的大唐西市吸引了很多市民到此遊玩,一些市民向放生池內投進了大量的硬幣和紙幣。「硬幣面值最小的1分,最大的1元,紙幣則為1角5角居多。」一位馮姓工作人員說,在放生池裡投錢的多是些老人和小孩,有的老人還將噴泉裡的水接出來洗臉洗頭,以為是「聖水」。 「大量人民幣被投入池中,肯定會汙染水質。」
  • 農村俗語,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是什麼意思?為啥這樣說?
    農村雖說比不上城市的繁華,但這裡的美味也是相當多的,沒有山珍海味,農村人也能用野菜做出令人流口水的美食。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吃過不少野菜、野味,不知道大家在吃美食的時候,有沒有一些講究,就拿鯉魚來說,吃鯉魚就有一些說法,農村有句俗語是「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記得以前去河裡抓魚蝦,要是碰到特別小的鯉魚,家中老人就會說,「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這個鯉魚太小了,還是放生吧」。
  • 又見奇葩放生!臭水中放生500斤活魚 魚入水即翻肚
    儘管如此,放生者的表情依然放鬆,給人樂在其中的樣子。  目擊  十餘筐活魚扔進臭水中  目擊者王先生提供的視頻顯示,前天上午十點多,兩輛金杯車跟隨著幾輛私家車,出現在潮白河東岸的友誼大橋下。隨後,十餘人抬著魚筐,沿著河堤下到河邊,將整筐活魚倒入水中。
  • 三亞:"半鹹水"河道放淡水魚 盲目"放生"變"殺生"
    這可能要追溯到22日的一次放生活動,第二天河裡就開始出現魚的屍體。  近日,環衛所的工作人員網上放出了河道中死魚的照片,呼籲市民不要再河道內放生魚,避免魚類不適應水質而死亡。有關專家稱,不科學的放生不僅會將「放生」變成「殺生」,還會破壞河道的生態。  居民  河邊飄來腐臭氣味  「這幾天跑步都聞到臭臭的味道,後來才知道是死魚。」
  • 市民花萬元買活魚,並將活魚全部放生,可惜的是魚剛下水就翻白肚
    身為華夏子民的後代,通過幾千年的文化更新,現在的人都是接受過學校老師教育的,雖然還有很多人不選擇努力學習,但是現在的設備都很先進且發達。每個人都是用的智慧型手機,有什麼不懂的完全可以在網上搜索答案。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沒有誰天生就是最聰明的,也沒有人會一直努力還不聰明。
  • 有人往大連水庫裡「射箭」
    小李說,牧城驛水庫是周邊居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往往在這些捕魚人旁邊圍了很多人觀看,其中還有很多孩子,如果繼續放任這類「捕魚人」和捕魚「武器」存在,實在有些危險。實地探訪有人自稱「一天能捕20斤」在水庫近岸處的木棧橋上,有人正手持小型的弓弩等候在水邊。
  • 科學放生,善護眾生——放生要了解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
    此聖王之道也」等記載都強調了作為帝王該有的仁人之心,聖人之道,也影響了後世的很多制度,比如春夏不獵、網開一面之類。二是源於人的惻隱之心。儒家說人皆有惻隱之心,當看到受傷的小鳥、小動物,都應該積極救助。同樣對於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也應有相同的惻隱之心,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相幫相助,很多古詩詞也觸及到這個理念。
  • 聖凱法師:中國佛教放生習俗的淵源及其流行
    放生習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殺護生的思想根源,同時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動。南北朝以來,在皇權貴族的支持下,逐漸以天然海灣為放生池的屏障,形成中國佛教的放生習俗;宋朝以後,僧人在寺院設置放生池,供民眾放生,使放生習俗深入民間。明清以來,雲棲袾宏修訂放生儀規,成立「放生會」,積極提倡放生。
  • 野釣遇上「放生魚」百八十斤不是夢,可這魚該釣嗎?
    而有魚的地方就有釣魚人,加之網際網路時代消息傳得飛快,只要某個地方有放生活動,不出兩個小時肯定「爆滿」,稍微遲一點怕是連位置都搶不著放生者手中的魚大多是從市場或魚塘購買,養殖魚大家也知道比較呆,沒什麼危機感,給啥吃啥的那種,加上剛投入水中不熟悉壞境,只會在近岸的淺水區活動或扎堆於水草等障礙區放生魚特別好釣,用蚯蚓、麵食都可以
  • 放生的本意及注意事項
    並獻臨海江滬溪梁六十三所,達三四百餘裡,全部作為放生池。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於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準。
  • 天池公園荷花消失 管理方:放生魚兒啃藕芽
    ,用漂白粉驅魚  《天池晚棹》  雨霽池塘生意足,花間誰詠採蓮曲,舟浮十裡芰荷香,歌發一聲山水綠。  放生者說 /  為何要在公園放生?  「天池畢竟有保安」  天池公園的通告發布後,「天池荷花被魚吃了」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感到惋惜。「天池沒了荷花,還是天池嗎?」網友們認為,放生原本是件習俗,但不考慮天池水體的承載量,也不事先與公園溝通,大家都去天池放生,遲早會導致水生物泛濫成災。「荷花沒了,豈不是『天池晚照』也成絕唱了?」。
  • 印光法師的戒殺放生思想(下)
    如果普勸大眾吃素,則成為一種普遍的大放生。在《天台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一文中,印光法師說:「 竊謂放生,原為提倡戒殺吃素,人若畢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如果人都吃素了,就沒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慾而殺生了。更多的眾生則會因人類食素而免遭宰殺。由此可見,吃素就是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