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本意及注意事項

2020-12-21 弘佑康養

「放生」典出於大乘佛經,盛行於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於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動是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所謂「吃它半斤,還它八兩」。放生一事本意是為了感發世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每一個人的善根都是不一樣的,縱然不能全部感動他們,但是只要感動一人,此一人一生中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且不止感動一人呢! 又放生者應該吃素.這樣就可以以吃素的利益,與一切有緣人說。如果仍舊食肉,放生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但自己言行自相矛盾,別人又何能受到勸化呢?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護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淪陷後,向外流亡的難民一波接著一波,其遭遇有幸與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內,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魚腹;有的雖然逃出越南,但無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過,根據逃亡成功的難民所述的經驗,如果達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請國外親戚或難民自己買鳥或魚類放生,只要一次或兩次就會見效,順利成行。

《淨土五經》

在《雜寶藏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終,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後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邊的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麼快速?眼看無數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常恐懼,答說什麼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後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

放生的根據,最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兩部經。一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見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一部《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遊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遊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請求派二十隻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梵網戒經》是放生的理論依據,《金光明經》則是開設放生池的依據,其他大乘經如《六度集經》卷三,有贖鱉的放生記載,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九,也講到雁塔的故事。如傳說在中印度摩揭陀國有一個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們本來不禁三種淨肉;所謂三種淨肉,是指不見為己殺、不聞為己殺、不疑為己殺的肉類。有一天,一位比丘沒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從天空飛過,他就向雁群禱告說:「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薩你應該知道時間了。」雁群應聲自動墮地而死。比丘本來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薩,所以用戲言來調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薩顯現而來感化他們的。小乘比丘慚愧不已,互相傳告:「這是菩薩,何人敢吃?從今以後,應依大乘,不再食三種淨肉。」並且建塔營葬雁體。

可見,放生是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國,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數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遊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

放生又護生 慈悲喜舍滿人間

陳隋時代的著名佛教領袖,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師見臨海漁民捕魚殺生,大起慈悲,募集善款購買臨海一所作放生池,兼為漁民講經說法,漁民聞法後相繼改行轉業,好生從善,並獻臨海江滬溪梁六十三所,達三四百餘裡,全部作為放生池。現在的杭州西湖,就是大師當年所創的古放生池。

此後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銘並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

明末蓮池大師雲棲株宏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於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準。在現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豐子愷畫的《護生畫集》計六冊;另有一位蔡念生運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殺放生,他編集了歷代有關動物也有靈性和感應的故事,成為一書,名為《物猶如是》。

不過,現代社會科技進步,人口密度膨脹,生活空間縮小,要想求得一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區域,是相當困難的。其難處除了漁、獵的網捕射殺與打撈之外,也有自然環境的限制。此外,有人基於愛心或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勸導社會大眾不要亂捕濫殺,以免破壞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協調,也是為了挽救稀珍動物瀕於滅種的危機,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雖相應但不相同。如果我們僅把要放生的生物無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觀動物保護區,到了飽和程度,也會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適量的捕殺等方式來調節其生活空間的。

因此,我們到哪兒放生?如果是魚,有人用鉤釣、網撈;如果是鳥,有人用槍射、網捕。今日的魚市場和鳥店,所售的商品有些是野生的,有些是來自人工繁殖的魚池和鳥園。它們都有各自生存的習性,有些根本沒有適應自然環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一定的魚類必須生存於一定的水質、水深和水流的環境中;買淡水魚放於大海,買海魚放於淡水,都是大問題。如果是鳥園繁殖的鳥類,它們不曾在自然界覓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叢樹林間的草種樹果等也可以作為食物;如果放之於原野,不是飢餓而死就是被其他動物或鳥類捕食而亡。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還需要放生?是否還應該放生?

這確實是非常不幸的事實,自然環境的限制使得放生運動越來越困難。不過,放生的本意在於當下放生的念頭,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至於能夠延長多久?我們必須盡到研究、考慮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那兒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鱉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觀察它們的生態、習性和來源,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時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錯,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們又被抓,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對此,印光大師也有精闢的開示:「大魚食小魚.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無有。若謂小魚被大魚食盡無餘.則無此事理。放者盡被人復捕去.亦無此事理。何得如是過慮。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則當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終身溫飽.與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凍餓而死.便可不至長受凍餓矣。又如強盜劫人.有力者為之捍禦。彼將曰.汝若能捍禦彼一生.則為甚善。唯捍禦一時.究有何益。反不如任被搶劫一空.後來不至再被搶劫之為愈也。父母之於子.常常撫育.而慈母不能撫身後之子。彼將謂.既不能撫育.不如殺之之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彼必期於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於死也.哀哉.痛哉。"

印光大師 法相

我們的目的是為啟發增長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對眾生的救濟心,至於被放的眾生,也有它們自己的禍福因果和因緣。若在放生時,沒有存心讓它們重遭羅網而受刀俎之苦,且開示被放的眾生,為其說三皈、講佛法;發願回向,它們也能從此脫離異類身,轉生為人,上升天界,往生淨土,發菩提心,廣度眾生,早成佛道。我們但求能盡心而為,盡力去做就好。

附:放生應注意的事項 (印光大師)

1、(印)光一向不主張於佛菩薩誕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鐵案。捕生者特為放生者多捕,則買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來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則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於此各日放,則便不肯特為買放矣。光雖為人如此說,究亦只成空談。

(筆者註:切不可與販賣者提前預定放生物品種、數量、金額等,這樣可能會促使販賣者特地去捕捉,放生的目的將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慈悲救生護生的目的了!)

2、買物放生,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買牛,羊,豕,須有常年草料費,為數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納費,則須辦者代買。似宜以資交辦理之人,令彼隨意,或買生物,或買草料,為合宜耳。師壽之勸人放生文,甚好。但當以勸人戒殺吃素,護惜物命為事,則不費錢財,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

3、放生之款,用於放生之各種零費,只期自己無有他用,固無所礙。然亦不妨於眾集時,為眾說明。則自他俱可無慮矣。

4、放生者,但以不忍殺生為念,不能計及彼之食生物與否。魚多食小魚及小水蟲。若如所論,則放一大魚,必日殺無數小魚水蟲,則放一以殺多,是放之功少過多也。然穿山蛇獺,究無幾何。既不能盡生物皆買放,則似宜從緩,庶免閒議。 

本文文字內容分享來源於「江西廬山東林寺 東林護生會 網站」,圖片引用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
    放生,放生的本意是什麼,有哪些功德開頭作者講一個自己的故事吧,在16年高考之前,作者做了在家的居士,高考前總是難念緊張的,每天都是心神不寧,焦慮不安的。一位師兄帶我去放生,去回向。在市場上買了兩條魚,師兄替我給他們做了超度,放生以後,兩條魚都回頭看了我一眼。自此我覺得萬物皆有靈。放生回來以後還沒有什麼顯像,也就沒當回事,但是在考試的前一晚,作者有了一個真實的經歷,那也是改變了作者一生的軌跡。至於是什麼,不便多講,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放生的功德,和好處。
  • 科學放生,善護眾生——放生要了解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
    編者按:放生是佛教中很重要的功德,在各地都很盛行,但是近年來由於不合理的放生方式使得大家對放生有較大的爭議,本文中田老頭大閘蟹將為大家介紹放生的源流演變,以及放生的注意事項。放生的源流佛教傳入前追溯至春秋之前,中國就有放生的概念。「放生」二字最早見於《列子·說符篇》,文中寫道:"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說明當時已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習俗,而放生的種類主要有動物、魚類、飛禽。
  • 讓放生回歸其本意,不計後果的「偽善」該休矣
    而且,放生的狐狸是人工養殖的藍狐,報導中提到,多數狐狸都是被餓死的。因為人工養殖的環境下他們沒有多少野外生存能力,捕食能力和生存能力極差。這樣的人工養殖狐狸,將它們在野外放生,無異於讓它們送死,另外,這次的狐狸放生事件中,懷柔區園林綠化局既要捕捉狐狸,又要科學掩埋狐狸屍體以防疫病,著實為了放生者一時莽撞的「一放了之「行為費了不少力。
  • 放生的意義、實施與注意事項---陳星橋
    放生是佛教的一項重要法事,由於歷代高僧大德的提倡,它與素食一樣,早已成為中國漢地佛教徒的一種習俗。近年以來,隨著人們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佛教徒的放生活動也日見增多。但為什麼要放生,應如何放生,不僅許多教外人士不理解,就是許多佛教徒也不清楚,以致盲目放生,造成一些事與願違的情況,或遭到外界的利用、非議甚至阻撓。
  • 【亮仔說魚第十七期】放生魚的注意事項和技巧
    每每看到新聞媒體報導各地放生的魚類,非死即被捕撈,除了譴責捕撈的人們,放生者需要懂得一定的魚類生活常識,更需要反思和反省:不當放生即是殺生。1、首先要端正放生的心態。很多人所謂放生,不過是迷於因果報應,抱著私利和私心為自己積陰德累資糧以祈福增壽而去放生,功利心太強,只重表面儀式和開頭,根本不顧後果,找個地方隨便把魚類扔進江河湖泊即完事。魚類放生,本意就是要把魚類放歸自然水域,讓它們繁衍生息,而不是讓它們回歸自然即失去生命,因而,放生魚類一定要抱以動物保護的心態。
  • 你知道放生的本意是什麼嗎?
    放生金魚放生,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在利益那些即將被屠殺的生命,但是仔細思維,何嘗不是那些生命在成就我們?在《大圓滿前行》中,上師一再要求我們觀想生命無常、輪迴之苦、因果業報等等,就是要我們去感受生命所要承受的痛苦和煩惱!
  • 籠養觀賞鳥放生後,在野外能生存嗎?鳥兒放生,注意這些避免悲劇
    籠養鳥放生後的生存能力如何呢?籠養鳥放生,有哪些忌諱和注意事項?這些卻是很多養鳥朋友不了解的。不少人覺得鳥兒的野外生存能力都很強,放生後就能活,真的是這樣嗎?所以今天小編就根據不同鳥的野生現狀和籠養鳥的飼養情況,來為各位仔細分析關於籠養鳥放生那些事。
  • 什麼叫放生?這種幼稚的放生,和殺生有什麼區別
    每年在朋友圈或者網上,都會看到XX放生大會。放生的動物,無非是水產或者鳥類。放生這個習俗全世界各地都流傳了很久了,我們中國的放生,最轟動的那肯定要數慈禧太后大壽時候的放生大會了。但不知道為何,放生這種事本來是佛門弟子定期參與的活動,慢慢被廣大人民群眾就玩變了味。我不止一次見到過看似是放生,其實是殺生的放生活動了。就在昨天我還刷到了放生的視頻。視頻中的僧人又做了這件喜聞樂見的事:一桶黃鱔全都倒進了河邊。我不是反對放生,但這種無知的放生,我必須得說一說。
  • 香客排長隊助力放生大鯉魚,有人當場跪地祈禱
    9點左右,一輛小四輪車拉了一車魚停在了香爐旁邊,大家看到一條條鮮活的大鯉魚便過來圍觀,起初都以為這些魚是賣的,一打聽才知道魚是用來放生的。車上的大鯉魚被一網網撈下來,放在蓄滿水的大盆裡,活蹦亂跳的魚每條都有2斤左右,一共裝了5大盆,差不多有幾百斤。香客們聽說這車魚是超度亡靈放生的,大家都雙手合十默默祈禱,有一位香客還跪地以示虔誠。
  • 深圳市民買海鮮放生方法不當 好心辦壞事如同殺生
    本來放生是為了做善事,結果活蹦亂跳的海魚、海貝直到因缺氧窒息見了閻王才被放到海裡。日前在南山半島城邦附近碼頭幾位婦女和一位尼姑打扮的僧人如此放生,遭到市民質疑。  5日下午3時多,在南山區半島城邦濱海碼頭,一位身著僧服的尼姑手中拿著一瓶礦泉水對著兩箱海魚海貝誦唱經文,似在超度這些海鮮,並不時倒出少量水彈向海鮮。
  • 男藝人放生小烏龜,網友仔細一看,坐不住了
    放生烏龜為大家祈求平安,藝人夏之光這回可能"好心辦壞事"了。12 月 24 日,男團 R1SE 成員夏之光在社交平臺分享稱:放生了奶奶養了很多年的小烏龜,祝願大家都平平安安。小愛豆本以為"善舉"會感動網友,但沒想到,被水生物專家博主和科普博主指出,他放生的是巴西龜,可能會帶來物種入侵的危害。此事隨後引發熱議,夏之光發文道歉,但堅稱放生的是"本地龜"。
  • 「佛教徒」放生外來物種破壞生態 含2千克臭蟲
    所以,當那位博主和他極端的「放生教徒」們心滿意足地將一堆堆的福壽螺扔在雲南的土地上時,僅在大理洱海一地,當地官方每年卻要拿出20多萬元的經費給這些人的「功德」擦屁股...然而,像這位@cora裂帛一樣胡亂「放生」,還自以為自己積累了什麼「功德」的偏執「放生教教徒」,卻不在少數。
  • 放生儀軌 如理如法放生功德無量
    為使修子能隨時、隨機、有效果的正確放生,全真堂法主公特別發大慈心,傳示「放生儀軌」一法,俾使放生者有法可依,而能靈光照耀。放生不論金錢多寡都可實行,若自己因貧困無餘錢可放生,亦可分送他人,勸化如法放生,如此遵訓篤行,當可集諸吉祥、眾佛歡喜,人人共臻聖境也。阿彌陀佛全真堂謹識公元二OO三年一月一日
  • 路人震怒:放生者幹的好事
    這幾年,放生似乎成了一種風氣,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生了孩子要去放生、大病初癒要去放生,甚至心情不好也要去放生!仿佛一切事情皆可通過放生來得到滿足。隨意放生,也讓很多人對「放生的本意」產生了質疑。有放生者感嘆:放生之後它們全都不想走,無形中我的功德「N+」……這樣隨意的放生,也引發了一些路人的不滿:這哪裡是放生,這完全是造孽啊。放這麼多烏龜在這裡,它們吃什麼?這不是讓它們白白送死嗎?
  • 用魚卵放生可積功德億萬?此舉與保護初衷南轅北轍|綠網行動
    經志願者舉報後,綠網行動組發現該文號召人們用魚卵放生以積功德,實乃網絡上流傳的又一偽科學文字,因為其完全沒有科學性,也與「慈悲」、「不忍」等宗教理念、以及保護生物的初衷徹底背離。圖三為劍尾魚(卵胎生),來自網絡在《關於放生魚籽的方法更正通知》中,作者從民間流傳的宗教故事講起,認為只要用未經鹽醃過的魚卵放生,這些魚卵即使經過三年,也還能孵化出小魚,因魚卵數量眾多,故一次放生,便可以救成萬上億條物命,從而讓放生人功德倍增。
  • 放生動物毒性越大積德越多?無序放生行為已成為一門「生意」
    調查發現,一些放生組織中,每周放生的款項需要十幾萬元,上百人統一坐著大巴車出發至放生地。放生的動物也有相對固定的來源途徑,有專門為放生提供魚苗的魚販,也有專門捕捉野生動物者。在專業人士眼中,無序的放生行為不僅會破壞環境,而且放生行為已被異化、規模化,成為了一門「生意」。
  • 三亞「海龜」,放生還是殺生?談古論今,行善莫成偽善!
    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著名的段子:曾經某位放生者和同伴們一起買了很多烏龜,跑到附近的湖中放生,說是要積攢功德。然而,每次他把買來的烏龜扔進湖水中,過不多時,烏龜就會拼命地遊回岸邊。一連數次皆是如此,大家都以為是佛法無邊萬物有靈,烏龜戀戀不捨想要回來感謝放生者。
  • 「人類啊,你非要放生的話,不如現在就殺了我」
    可被放生的動物,真的是這麼想的嗎?如果被放生的那一刻,它們內心是十分抗拒的呢?   前兩天,BBC播出的《藍色星球直播》節目中,主持人和科學家正在拍攝將一群小海龜放生回海裡,主持人正在認真的向大家講放生海龜的重要性...   而就在這時候,她身後卻突然出現一隻海鷗,將其中一隻小海龜一口叼走,雖然導播馬上切換鏡頭,但還是被人發現了...
  • 巴西龜被放生或危害閩江 市民放生可選本地物種
    東快記者陳雪芳「其實不止是巴西龜,牛蛙、小龍蝦、福壽螺等生物的放生,也會對我們的生態產生影響。」昨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資源環境保護處處長在接受東南快報(微博)記者採訪時回應。5月26日,本報A2版報導了大量「生態殺手」巴西龜被放入閩江,專家認為盲目放生可能會導致本地龜滅亡。連日來有不少讀者撥打本報電話,想要知道除了巴西龜外,常見的外來物種還有哪些。因價格便宜適應力強,巴西龜比本地龜更受歡迎「其實我們此前還沒注意到有人在閩江內如此大規模地放生巴西龜。」
  • 戴玉需要注意的事項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經驗,戴玉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在生活中可以幫的到大家。戴玉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定要買那種好的玉,好的玉才能夠養人,不好的玉只會害人。戴玉需要注意的事項:女性朋友建議手上或者是身上還是戴玉吧,玉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還能抵擋一些災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