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天不亮,在西安市閻良區鳳凰北街的一家麵食店就開門了。今年48歲的南吉祥和媳婦,女婿也開始一天的忙碌。他每天要擀6袋麵粉合計300多斤面,這就是他一天的全部生活。他們分工明確,每人一個大案板,他負責和面,女婿將和好的麵團擀開再交給他將面擀薄。最後媳婦將面切好出售。與其他麵食店不同的是,他們家的麵食全部是手工完成。吸引顧客的不僅僅是他們家的面好吃筋道,還有他手中長2米5的不鏽鋼擀麵杖。
南吉祥說他是從18年前開始做手工擀麵生意的。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人笑話他,因為在關中地區,以前擀麵的活都是家中婦女們做的。一個大老爺們擀麵,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吃過他的面的人,都覺得他擀的麵筋道,一嘗就明白擀麵時下了重力。他現在和面的盆,以前在關中幾乎家家都有,現在也成了稀罕貨。關中的手工面講究不少,其中三光是指和完面後盆光,揉完面後手光,最後擀出來的面發光。
以前和他一起從事麵食生意的有三四家,由於利潤不算太大,最終堅持下來手工擀麵的就剩下他們一家了。別家都是機器壓面。他每天擀麵除了賣給附近的居民以外,還有不少開麵館的人來找他拿面,開了18年店,幾乎全閻良區的人都吃過他擀的面。更是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將他的面帶到了北京上海。這麼多年他擀壞了不少案板,也擀斷了不少木頭擀麵杖。最後換成了2米5長的不鏽鋼管當擀麵杖才不用擔心斷掉。
南吉祥說擀麵完全是一個力氣活,面揉不到,擀不勻,下到鍋裡煮的時候就會斷開。這樣的麵條會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他奉行慢工出細活,擀一團面最少得半個小時,需要的工序一道不少。
切面在關中也叫犁面,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將麵條切成同樣的寬窄。他愛人說,陝西人愛吃麵,尤其以關中地區為主,即使天天吃麵也不煩。住在城裡的人廚房小,沒有那麼大的案板,擀不開,加上擀完面需要收拾比較麻煩。這也是他們家的生意比較好的原因之一。
由於幹的是體力活,南吉祥說他的飯量要比同齡人大得多。早飯吃上四個饅頭一碗稀飯,中午還得吃一大盆一斤多自己擀的面才能夠。擀麵雖然掙錢不多,作為農民,有一門手藝養活全家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