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認養文昌雞,遊譚牛鎮天賜村

2020-12-02 海南日報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通訊員 吳芬蕊

  新年伊始,氣象更新,在很多人眼裡,沾沾新年的喜氣,能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鴻運當頭。因此,大家也都將婚宴、喜宴、聚餐選在這一月舉行。

  而在海南人的餐桌上,但逢宴會聚餐,文昌雞將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白斬、鹽焗、手撕、煲湯,花樣繁多的做法正代表著人們對於文昌雞的喜愛,正應了那句「無雞不成宴」。

  不管是從小愛吃文昌雞的本地人,還是對鮮嫩雞肉愛不釋手的外地人,或許對於文昌雞的起源都不甚了解。文昌市譚牛鎮天賜村那幾棵百年榕樹下,正是文昌雞的發源之處,借著文昌市舉辦「天賜良『雞』美食文化之旅」的東風,我們也到天賜村去看看,海南永遠割捨不下的美味,究竟是怎麼養成的。

  懂文昌雞

  要到天賜村,先得走過一段蜿蜒的村道,路兩旁的大片農田和茂密樹林中,天賜村的間間民房掩映在翠綠中,頗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還未進村,便能聽見清脆的雞鳴,數百年來,天賜村與文昌雞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繫,在當地人的耳朵裡,每天若沒聽上幾聲雞鳴,便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天賜」的村名,加上文昌雞的名聲,難免讓人想到「天賜良機」一詞,事實上「天賜」的村名並非上天賜予,而是天子賜予。相傳明朝成化年間,在朝為官的文昌人邢宥,借著回鄉探親的機會,將家鄉有名的譚牛雞帶回京師請天子品嘗,沒想到皇帝吃後大加讚賞:「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天子一語天下傳,「文昌雞」之名也正式成為這種家養雞的正式名稱,而出產文昌雞的小村子,也因為天子的讚賞而改名天賜村。

  時間來到1936年,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宋子文回文昌探親,並準備在文昌召開一次全島性大會,而各縣則選送佳餚,準備一起品嘗。不想正值「西安事變」爆發,雖導致大會流產,宋子文卻把部分美食帶回了廣州供眾人品嘗,其中文昌雞的肉質嫩滑,肥而不膩受到眾人追捧,文昌雞由此名滿天下。

  不僅如此,文昌作為華僑之鄉,擁有120萬海外僑胞,他們也將家鄉的美味傳遍了世界各地。從小小天賜村,到譽滿天下,文昌雞在幾百年時間裡也一直「霸佔」著海南人的餐桌。

  認文昌雞

  天賜村雖小,擁有的可不只是關於文昌雞的故事和傳說,長久以來,天賜村村民都保留了原始的飼養方式:林地散養,吃的是天然的飼料,喝的是井水,文昌雞的品質也因此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看到村裡的幾棵大榕樹了嗎,相傳文昌雞最初就是吃地上的榕樹籽,因此一隻只體型飽滿,肉質緊實、肥而不膩。」天賜村村民小組長韓漢夫說,直到現在,村裡放養的文昌雞還會在榕樹下覓食。

  每逢過年等節假日,天賜村的正宗文昌雞總是供不應求,在今年,為配合文昌市舉辦的「文昌歡樂季」活動,天賜村也想到了獨特的銷售方式,那就是認養文昌雞。

  「只要在認養點裡,看上哪只文昌雞,就給它套上二維碼腳環,用手機一掃,時刻關注飼養進展!」韓漢夫笑著說,這算是給天賜村的文昌雞加上名片了。不僅能夠時刻關注文昌雞的飼養情況,雞的品質還無需擔心,每一隻被認養的文昌雞都由專業的飼養人員負責飼養,採用的是傳統的文昌雞飼養辦法:散養,以及天然飼料餵養,可謂「古法」。「這樣養出來的文昌雞,那可是當年皇帝享用過的美食啊!」韓漢夫笑道。

  飼養用古法,過程還能根據不同人群的口味進行調整。「文昌雞所謂肥而不膩,正是因為受特殊的育肥過程影響,育肥時間的長短,也會直接決定文昌雞的口味。」韓漢夫說,每一位認養文昌雞的遊客口味都不盡相同,通過調整飼養時間,天賜村還能給大家帶來「私人訂製」的文昌雞。

  吃文昌雞

  既然說到文昌雞的口味,那就不得不提吃文昌雞。雖然是一道海南常見的菜餚,吃起來卻有所講究,從做法到拼盤,再到上桌,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文昌雞,上桌前最講究就是切與擺,怎麼切合適、怎麼擺好看,可都是學問。」韓漢夫笑道,借著旅遊推介的機會,他們還舉辦了一次文昌雞擺盤大賽,把周圍有名的廚師都請來了,看誰的刀工好、手法快、擺盤精。

  而在譚牛鎮,善於烹製文昌雞的飯店也不少,吃法更是花樣繁多。「第一次吃文昌雞的時候,就被它的口感徵服了,每次到飯店都是必點,但吃慣了白斬雞,也想試試其他做法。」候鳥老人劉生勝笑言,在譚牛鎮,他第一次吃到了隔水蒸雞、鹽焗雞、脆皮雞等文昌雞新口味,還嘗試了一把大補的地膽頭雞湯,直言滿足。

  「來譚牛,遊覽了天賜村,認養了文昌雞,怎能不再享受一下本地的美味!」韓漢夫笑著說,譚牛人用上百年時間沉澱出的文昌雞做法,歷經了時間的考驗,也得到了味蕾的驗證。

  而相比起飯店批量生產的菜餚,或許「私人訂製」的文昌雞更能適合自家的口味,到天賜村認領一隻文昌雞,待到出籠帶回自家廚房,用私房口味犒勞家人,或許是今後更多來天賜村遊覽遊客的選擇。

  譚牛:

  美景、文化醉遊人

  作為文昌雞的主產地、又是此次文昌歡樂季活動的主辦地之一,來到譚牛鎮天賜村遊玩必不可少,但事實上,作為風情小鎮建設的譚牛鎮不止有天賜村,剛開放不久的田野公園、備受推崇的高爾夫球場,以及展現譚牛人民奮勇鬥爭的譚牛人民革命紀念園,都是當地的好去處。

  開放不久的譚牛田野公園,離海文高速譚牛出口不遠,雖不能與龍壽洋的萬畝田洋公園相比,但也以其小家碧玉般的精緻,展現出另外一種味道。被切分成小塊的田地,種著當地常見的作物,與天賜村的文昌雞一樣,這些菜地也能通過認領的方式,由遊客來掛名,地裡想種什麼,想吃哪種最地道的農家菜,都由遊客來決定。地裡種植的蔬菜也由專人管理,施以傳統農家肥,保證無公害、純天然。

  離田野公園不遠的譚牛鎮,東南亞風格的裡面改造頗具規模,行走在鎮上,倘若運氣好碰見好日子,有哪戶人家願意跟大家一起分享快樂,便能欣賞到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盅盤舞,感受一把海南民間特有的文化形式。

  看過自然與傳統,不妨舒展一下筋骨,同樣位於譚牛鎮的海南文昌高爾夫球會,擁有海南數一數二的高爾夫球場,每年能夠吸引國內外諸多球手前來競技,若是有時間又有興趣,到草坪上揮一揮桿,也不枉這一趟譚牛之旅了。

  ① 隔水蒸雞

  ② 白切文昌雞

  ③ 脆皮雞

  ④ 鹽焗雞

相關焦點

  • 文昌雞網絡營銷活動在潭牛啟動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12月21日訊(記者陳小毛 特約記者黃茲志)12月21日,2014海南島歡樂節文昌歡樂季暨天賜良「雞」美食文化之旅網絡營銷活動啟動儀式在潭牛鎮田野公園舉行,標誌著文昌雞網絡營銷活動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上,文昌市旅遊委領導分別為遊客頒發認養天賜村文昌雞證書、美食護照,還開展遊客遊田野公園和認種菜地活動。
  • 1998,我在海南文昌吃雞(第56篇)
    也就是去海南旅遊,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知道了,人生很短暫,「灑脫」很重要。首先要感謝文昌雞。21年前,海南就有"四大名菜",其中列在首位的便是文昌雞。文昌雞在最早是出自文昌市譚牛鎮的天賜村。傳統吃法就是白斬(也叫白切雞),因為這樣最能體現出文昌雞的鮮嫩和原汁原味。同時在配上用雞湯蓋澆住的米飯,絕味!其他做法是鹹酥的鹽焗雞、嚼勁十足的醬油雞。
  • 海南美味文昌雞,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海南美食!
    說道文昌雞可能有很多去過海南旅遊的盆友都有聽說過或者品嘗過,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朋友沒有聽說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海南的」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是海南最負盛名的傳統名菜,是每一位到海南旅行的人必嘗的美味,文昌雞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是馳名中外的一道名菜。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雞的味道就是家鄉味道
    文昌雞,以文昌地名命名,發源地為潭牛鎮天賜村,已有400多年歷史,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 文昌潭牛:講好"文昌雞故事"建全域旅遊小鎮
    人民網文昌7月2日電 知道文昌的人,大多都聽說過潭牛,因為,這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文昌雞的發源地。這是該鎮最大的特色,也是小鎮發展最大的助力。為了講好「文昌雞」故事,近年來潭牛鎮深度挖掘區位、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支柱產業文昌雞養殖,同時還在文昌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推進潭牛文昌雞美食小鎮建設,以特色產業為支撐帶動農業、旅遊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一系列的組合拳讓文昌雞飛得更遠了。
  • 文昌特色鄉村遊花樣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這是近年來文昌市在鄉村遊項目中開發的特色體驗項目之一。  文昌的鄉村生態良好,鄉村文化濃鬱,大量的文明生態村成為開發鄉村遊的重要資源,近年來文昌也據此建設了一批比較成熟的農家樂和漁家樂景點。比如排港村,擁有豐富的亞熱帶原始植物林木,其中八門灣紅樹林海岸線約2公裡。這片紅樹林是目前文昌市保護得最好的一片海上森林,有3棵屬於國家Ⅰ級保護植物(百年海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饕餮者的美食天堂
    四大美食  文昌雞  海南無雞不成宴  沒有哪個地方比海南人更愛吃雞,對於海南這座熱帶濱海小島來說,美味珍饈從來不缺,可對雞的鐘愛堪稱任性,山珍海味再多,也無雞不成宴。無論是海南四大名菜,還是蜚聲海內外的海南雞飯,首屈一指文昌雞。  文昌雞傳奇的源頭在潭牛。
  • 海南日報數字報-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文\本刊特約撰稿 王春煜  一轉眼,猴年已過,雞年到了。普天下都知道海南雞,頗負盛名,其自有來之。  海南雞的原產地  文昌市潭牛鎮北面,有個美麗的古村落,叫做天賜村。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吃雞
    宮保雞、貴妃雞、大盤雞、辣子雞、豉油雞、燒雞、筒子雞、白斬雞……白切、鹽焗、湯烹、泥裹,各種食法,無非讓雞被吃得有尊嚴。  海南有名吃,曰「文昌雞」。據說文昌中學附近一家鹽焗雞聞名當地,一日饞蟲拱動,驅車文昌去找尋,問路人多名,終至「吉英鹽焗雞」店。店不大,屬路邊店,擁擠、簡陋、衛生條件一般。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味道謀劃新版「闖南洋」
    東海岸的文昌,是海南這座椰島的椰香,享有「海南椰子半文昌」的美譽,廣闊的椰子種植面積也造就了文昌龐大的椰子加工產業鏈。但文昌擁有的不僅僅是椰子加工產業,海產品加工、文昌雞加工,有著濃厚文昌的底蘊和印記的產品馳名國內、遠銷海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比比哪家海南雞飯好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陸建安)2月23日,海南雞飯烹飪大賽暨海南優質雞展示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鄉舌尖美食再寫味蕾傳奇
    當天不僅評出了當地十大美食、十大小吃,20多位文昌籍廚師還通過煎、炒、蒸、煮、燴等數十種烹飪手法,向觀眾展示了高超的烹飪技巧,獻上了當天美食節的重頭戲——百雞宴。  百雞盛宴  讓人大開眼界  沒有哪個地方比海南人更愛吃雞,對於海南這座熱帶濱海小島來說,山珍海味再多,無雞不成宴。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雞年天涯話瓊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鄭彤  到了立春,便是雞年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奔跑海南」文昌站5月13日開跑
    ,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委、省總工會支持,省文體廳、文昌市政府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奔跑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環島全民健跑活動第三站——文昌站將於5月13日開跑。  前兩站冠軍期待文昌之賽  文昌,古稱紫貝,自西漢建置已有2100多年歷史,為海南三大歷史古邑之一。文昌還是中國第四座航天城,處於瓊北綜合經濟區域「一小時經濟圈」「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是瓊北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科技、旅遊區域中心之一。  近年來,文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加速,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邀您感受航天魅力體驗椰鄉風情
    文昌,歷史源遠流長,為海南三大古邑之一,從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設紫貝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文昌孔廟位於文昌市東風路77號。據史料記載,1042年(北宋慶曆年間),文昌在舊縣治所在地安知鄉何恭都潭布村(現文昌東路鎮下路橋南)的縣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區第一座孔廟。1375年(明洪武八年)遷於現址,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雞飯的傳承與創新
    如果不是到東南亞親眼目睹海南雞飯的壯觀,不少老海南甚至會懷疑海南雞飯的名頭是不是炒作起來的。  但2008年6月,新加坡的電視臺不遠千裡跑到海南島四處尋找海南雞飯的根,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對海南雞飯的重視。一年後,借開展「味美海南」活動,海南省烹飪協會聯合新加坡中廚協會舉辦了「海南雞飯」論壇,共同研討「海南雞飯」起源、傳統工藝及風味特色。
  • 海南美食節:傳統名菜文昌雞的多樣製作與吃法
    二說山清水秀的文昌譚牛鄉天賜村那棵大榕樹下,因放養的雞常食榕果,造就了文昌雞誘人的口感。  三說是文昌自古以來就是交通重鎮,往來商人與當地居民在交流中食到肥嫩可口的文昌雞後交口稱讚,使文昌雞口碑相傳。
  • 文昌雞是海南逢年過節必備佳餚 南海君教你如何製作
    (南海網記者孫令正攝)  文昌雞是海南傳統的四大名菜之一,位居四大名菜之首,不但在本省及國內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幾年來,文昌雞更是聲名遠揚,享譽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的華人世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兩百多年來,文昌雞走出深閨,走向世界,成為許多地區和國家人們餐桌上的佳餚之一。
  • 一道極具特色的海南美食,花膠鮑魚燜文昌雞,足以讓你垂涎三尺
    花膠鮑魚燜文昌雞註:文昌雞在海南號稱「四大名菜」之首,是海南人逢年過節、招待親友的必備家常菜,也是每一位到海南旅遊的人必嘗的美味。文昌雞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馳名中外,其肉質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 。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年文昌歡樂遊精品線路推介
    1.歡樂文昌生態之旅  第一天:東路鎮葫蘆村—文昌航天育種基地—八門灣綠道紅樹林—龍樓航天風情小鎮(銅鼓嶺)(住宿天福雲龍灣度假村、晚餐:海鮮或文昌雞風味)  第二天:路觀建設中的航天發射場—東郊椰林—清瀾大橋—椰子大觀園—文南老街—龍泉鄉園(午餐:文昌雞農家樂)—返程  2.歡樂文昌文化之旅  孔廟—張雲逸將軍紀念館—八門灣綠道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