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辦喪事,有的稱之為「喜喪」,啥是「喜喪」?答案來了

2020-12-20 棒奔霸

這幾年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遇到一個新的玩法,那就是集五福,五福是什麼呢?簡單的說法就是: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但也有人說最後一個最難,第五福:善終。果善終;因是有修有養,修行福德。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民間遇到的一種喪事一樣,叫做:喜喪。對於喜喪的條件是模糊的,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可以說是多方面考量之後,才會被認定為喜喪。

喜喪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熱熱鬧鬧地舉辦喪事,悲痛氣氛遠沒有那麼的濃烈,也有人說這跟辦喜事一樣,過去有種說法是老人年歲比較大的,辦喪事可以按照喜喪舉辦,但這個年齡大,多大才算大?隨著時間的變化,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過去的時候壽命比較短,人到七十古來稀,六十歲一個甲子,超過七十多歲的就算大歲數了,現如今可不再一樣,人的壽命已經普遍的延長,所以按照歲數方式的喜喪,確實太過於籠統。

在筆者這裡,對於喜喪,一般情況下滿足四個條件: 1老人的子女都健在, 2要四世同堂(以上), 3要90歲以上, 4要無疾而終。符合這樣條件的,方為喜喪。別看這些條件,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達到的。我們村的老李太太,年紀倒是全村第一,活了一百零五,兒子都被老太太給熬走了,所以說年齡大能夠做到,到子女們是不是能夠熬那麼久,這就不好說了,所以說子女必須都要健在,這是第一個要點所在,能夠到達這個的之後,再看看下面的條件是否符合。

90以上,難度已經開始增強,90歲已經算是高壽之人,經歷了風風雨雨,擁有高壽扥年紀,按照民間的話講,這是有福之人。第三個條件是四世同堂,前提是要有兒子、孫子,這樣才能做到四世同堂。四世同堂在農村現如今比較多見,已經不屬於特別難,第四個就比較的難了,跟五福之中的第五福一樣,叫做:善始善終,安安靜靜的無疾而終,不需要別人伺候、照料,沒有給子女們添任何的麻煩,平平靜靜的就像睡著了一樣,再也沒有醒來,這樣的條件其實是很難達到的。所以說對於喜喪的要求是蠻高的。

現如今對於喜喪的要求也有了變化,一般情況下,只要老人歲數大,子女們都建在,都會按照喜喪辦理,鄰村的王老太太去世的時候年紀是差不多一百一,兒子都快九十了,作為重孝的兒子按道理是應該在最前面一路哀嚎哭著走的,可這孝子也是將近百歲之人,走路都走不好,哪有力氣去按照原有的方式去哭,被人用電三輪拉著在最前面,村裡人都是樂呵呵的笑話他這個孝子,其實這樣也是真正的喜喪方式了。

對於喜喪的理解,各地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總的來說,大都是相差無幾,對於這個話題,你如何看待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有的老人去世稱為「喜喪」,喪事為何還會「喜」呢?
    在農村有「喜喪」這種說法,有的人可能不理解,喪就是喪,怎麼還會「喜」呢,人都沒了還會高興嗎?還真有這麼回事,雖然說親人去世是件讓人很難過的事情,但是有一種去世是被稱為「喜喪」的,也是為了寬慰家裡人別太難過,尋求一種心理上的解脫。
  • 農村不是所有的喪事都能辦成「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農村死人的事,是大悲之事,稱之為喪事。那麼,「喜喪」是怎麼回事呢?喪事只有悲情,喜喪難道死人是高興的事情嗎?哪有喜事,喜從何而來?在我國古代就流傳了一種「喜喪」習俗。
  •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在許多地方,在喜喪當天,家屬還會特意請來戲班子,搭上戲臺子唱大戲,且唱的也並非全都是哀樂之類的,若是來一個不熟悉內情的人聽到的話,會以為這是在辦喜事,而非喪事。這就是所謂的「白事紅辦」。白事紅辦在陝北一些地區就是如此,老人們在活著時,會認為自己長壽是因為「罪還沒受夠」,在壽終正寢之後,被稱為「上山」,意為「去仙山」,這時就會將喪事「紅辦」。
  •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喪事被稱之為喜喪,也叫做白喜事,辦理白喜事雖然並不是真的喜事,但也確實有幾分喜事的模樣,都是什麼樣的情況之下被稱之為喜喪呢?其實這個還真的沒有什麼年齡確切的規定,只有一些地方風俗習慣,只要達到這些標準之後,很多都是按照白喜事來操辦的。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為什麼農村老人去世,有些喪事被稱作喜喪?看完就你就明白了
    導語:生、老、病、死概括了人生的全部,通常每個人的新生,從家人的喜悅中來,如果能夠在喜喪中去,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為,農村有些人去世能夠被稱作喜喪,是有一定條件要求,並不是每個老人離世都能被稱作喜喪。每個時代由於人均壽命不同,對喜喪的概念也有所區分。
  • 大媽殯儀館跳廣場舞引熱議,網友:不要曲解喪事辦得喜慶就叫喜喪
    1、請舞蹈隊給親人送別10月21日,貴州貴陽,某殯儀館辦理喪事時,一群廣場舞大媽在某殯儀館跳起了廣場舞引熱議。原來這是主家母親去世,他們在某殯儀館辦理喪事時,主人請舞蹈隊來給老人送行的。這位網友解釋得很到位:年齡達到九十歲以上壽終正寢的老人辦喪事才叫喜喪!喜喪只是一個說法,但流程還是按正常的喪事來辦,該悲的環節還是悲的,飯菜款式規格會比較講究。
  • 大媽殯儀館跳廣場舞引熱議,網友:不要曲解把喪事辦得喜慶就叫喜喪
    原來這是主家母親去世,他們在某殯儀館辦理喪事時,主人請舞蹈隊來給老人送行的。 這位網友解釋得很到位: 年齡達到九十歲以上壽終正寢的老人辦喪事才叫喜喪!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知道嗎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其實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面,人的平均壽命非常的短。根據數據統計,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們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
  • 農村俗語「兩家喜喪同日子,先讓喜家發轎子」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說有的地方稱紅白事的酒席為「坐席」,賓客的座次安排需要以輩分來排,輩分越低越要靠右來坐。再比如:有的地方講究,紅白喜事不能在同一年內辦。比如說主家裡今年有人去世了,那麼今年就不能辦紅事,必須等要白事滿一年後,才能辦紅事。有的地方甚至要等上三年,五年不止!
  • 什麼是喜喪?孝子們為何津津樂道,甚至眉飛色舞
    喪事,是為死去的親人操辦送終的事務。在喪禮上,孝子或親人們大都哭的昏天地暗;不哭到痛哭流涕,不足以顯示孝子們的悲傷之情和盡孝之心。但在農村,有一種喪事,孝子們不但不怎麼悲傷,反而偶爾面帶喜色;對逝去的親人津津樂道,甚至於眉飛色舞;這就是「喜喪」。
  • 《喜喪》:這可能是國產電影裡最陰暗最諷刺的一部了
    國人說的「喜喪」,換個詞叫「善終」:一生圓滿,無疾而終,完美地和世界說聲「再見」,再也不見。所以喜喪,既是悲,又是喜。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喜喪》,卻像是一場冰冷的鬧劇。每一個鑼鼓喧囂的舞臺下,註定會有一個孤寂的靈魂。
  • 怎樣才算「喜喪」?您知道嗎?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年輕男女婚嫁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可能大家會覺得疑惑,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悲傷的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其實要知道,在古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非常短。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統計,在清朝末年的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
  • 喜喪,老人們晚年的情感歸屬在何處?
    電影【喜喪】中的母親帶著病痛帶著對兒女的祝福,最終以高壽的姿態離開了人世。她的一生為了子女可以說力盡心血,即使在後來患病中,依舊在對神靈祈求孩子平安喜樂。就像從未體驗過被驅趕,被嫌棄,甚至被盼望著離去一樣;無私的愛著孩子們。在她最終離開的時候,子女們用一場風光盛大的喪事來送她。
  •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腦筋急轉彎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如果是老爺,那說明他是一個老人。老爺當中加了一個「太」字,那就不得了,那就表示這位老人已經很老了,德高望重,在家族中很有地位。人死了就要辦喪事,如果這位老人是在九十歲以上去世的,走的時候很安詳,那是可以辦喜喪了。喜喪上親屬不會像一般葬禮上的親屬一樣哭哭啼啼的,表現得很輕鬆,甚至還可以笑出來。當然,也不能過分開心了,那不好,畢竟是親人過世嘛,也會傷心的。嗯,能上九十歲的老人很少,活夠了,這輩子值了,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 農村「喪事喜辦」風氣颳起,老農看了紛紛擔憂
    在農村「紅白喜事」是大家最看重的事情,大家都是想著如何去辦好,不過目前喜事是越辦越好,而白事卻開始變得「不倫不類」。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近期有不少農村地區,在白事上面漸漸失去悲傷緬懷之情,而是將喜事上面的「熱鬧」,搬到了喪事上邊,美其名曰「喜喪」。
  • 農村老人過世,事主會大擺宴席,這是啥講究呢
    喪事之後擺筵席,主要是出自三個原因,具體是哪三個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農村擺各種酒席,其實都有相關的名稱與習俗,比如:結婚請人吃喝擺酒叫喜酒,給小孩滿月慶生,叫滿月酒,如果是百日慶生又叫百日宴;農民搬新家擺酒叫喬遷酒;老人過壽又叫壽酒。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敬老院定金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就看著辦吧!」......都到了這個份上,老人還能怎麼辦?只能順從孩子們的意思。然而,即便是農村敬老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做完了這一切,老人從自己的衣服兜裡,掏出來幾粒老鼠藥,仰頭吃了下去……-09- 老人的喜喪,辦得很熱烈第二天,敬老院的車子來接老人去入住。
  • 喪事歌舞,喜事啼哭,土家族少有的喜喪哭嫁風俗
    他們信奉「熱熱鬧鬧送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的原則,喪事一般辦得十分熱鬧。在土家山寨裡,如果聽到嗩吶高奏、鑼鼓大作,寨子裡的人就知道這家有人去世了,都會前來奔喪。靈堂上,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的巫師們,每人手執一件樂器,由一位較年長的師父指揮,開始奏樂。樂聲響起的時候,奔喪的人們幾人一組,跟著巫師,踏著鼓點,合著唱詞,在靈堂上高歌舞蹈,這就是土家人熱鬧的「跳喪」。
  • 中河口鎮:喜喪簡辦為大義,眾志成城抗疫情
    2月6日,中河口鎮麻河口村91歲的長壽老人張春林,永遠地閉上了眼睛。聽到這個消息的村支書郝永紅來不及替老人和老人的家屬惋惜,為了避免疫情防控期間大辦喪事造成人員匯集,忙帶著村組幹部前往老人家中。在農村,家中有老人去世,尤其是長壽老人逝世,那叫喜喪,按例是一定要大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