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2020-12-20 一木深度說

文/當年一木

前言:

這篇正能量的文章,我是含著淚寫完的。

如果您覺得打動人心,歡迎點讚、轉發、評論留言,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等到我老了,不能動了,我不上敬老院。我上吊、喝藥,我死,給咱兒,給咱孩子省點錢。」

果然,在住進敬老院的前一晚,這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決定去死。

那天晚上,她洗了把臉,把自己梳了頭,收拾體面整潔。

然後,她找出那張曾經和6個孩子在一起的全家福照片,看著照片發呆。

最後,她仰頭吞下幾粒老鼠藥,對這個殘忍的世界和自己的6個孩子徹底失望,就此了結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01- 86歲老人獨自拉扯大孩子,老了卻無人管

在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裡,住著一位86歲的老人,叫林郭氏。

她是個不幸的女人,在她35歲那年就沒了丈夫。家裡的遺產,就只有一間破舊的老房子和6個子女,最大的孩子才13歲,最小的只有9個月。

每一個孩子,都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她捨不得拋棄孩子,所以一直不肯改嫁。守寡了幾十年,靠著到處要飯,一路乞討,硬是把6個孩子拉扯大。

這樣的日子,有多可憐,讓人聞之不禁潸然淚下。

很多年後,自己的孫媳婦小娟,問她為什麼不改嫁的時候,她說:

「我捨不得孩子,孩子需要娘啊!」

然而,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這時候卻沒一個人願意照顧她,只把她一個人丟在老家的宅子裡。

好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小孩子,是自己小兒子老四的兒子。幾年前老四的媳婦跟人去上海打工,老四再也沒回來,杳無音訊,死活不知,只把兒子小道留給老娘撫養。

就這樣,祖孫二人在鄉下過著清苦的日子。

老人信佛,在家裡擺了一尊菩薩像,每天晚上都跪在菩薩面前,為孩子祈禱,她只念叨一句話:

「求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

然而,孩子們是平安了,但她自己卻出事了。

很顯然,孩子那麼多,卻沒有一人為她祈禱過平安。

那天早上,她突發腦血栓,摔倒在家裡門檻上。

就是這一摔,讓她本來就可憐的命運,一下子跌入谷底,更讓她見證了兒女親情的刺骨寒涼!

-02- 孩子商量送老人去敬老院

到了這個歲數的老人,本來身體就虛弱,一點小磕碰,都是天大的事。很快,老人身體狀況急劇惡化,幾天功夫,就到了無法生活自理的程度。

幾個在本地的孩子得知消息,都趕回了鄉下,召開了家庭會議,商量著怎麼安頓生病的老人。

原本,老人曾有6個孩子,其中大哥大姐去了城裡很多年,從沒有回過老家,平時就寄錢回來孝敬老人。老四早就杳無音訊,也不知道是否還在人間。能見上面的,也就二兒子、三兒子,還有小女兒。

3家人坐在一起開家庭會議,各說各的為難之處,說到底都不願意管這個老母親。

可是,事情總要解決啊。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每家出2000塊錢,湊錢送老人進當地的敬老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農村敬老院?我去過一次之後,我都為自己將來的80歲擔憂,儘管我現在才30歲!

可以說,進了農村的敬老院,人已經活得沒有尊嚴了!

她一個女人,能養活6個孩子,但是,如今她老了,6個孩子養不了一個娘。

老人當然不願意去養老院,因為那不是她的家,她接受不了。

但是,這已經由不得她做主了,幾個孩子開始了「苦苦勸說」:

「娘,你還是去吧,在家誰伺候你啊?「你還記得瘋子大娘嗎?自己死在家裡,過了好幾天才被發現,滿身都是蛆!」「敬老院定金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就看著辦吧!

......

都到了這個份上,老人還能怎麼辦?只能順從孩子們的意思。

然而,即便是農村敬老院,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那裡床位緊張,「一個蘿蔔一個坑」,現在已經住滿了,必須要等有老人去世了,空出了床鋪,才能入住。

在等待空床位的這段時間,老人沒人照顧,只能輪流去幾個兒女家住。

當然,幾個兒女都是不樂意的,但是誰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

就這樣,老人帶著孫子小道,還有自己每天拜的菩薩像,以及僅剩的一張舊全家福照片,開始了在3個子女家輪流住。

-03- 老人在二兒子家的生活

按照排班表,老人最先去的,是老二家。

老人剛進門,兒媳婦就很熱情地端茶倒水,然而,這份熱情並不是衝著老人,而是另有打算:二媳婦在打老家房子的主意。

二媳婦想給自家的小兒子蓋新房,打算自己兩口子搬到老屋裡去住。但是,老人不願意,她有兩個顧慮:

第一:老四雖說杳無音訊,沒準哪天就回來了,到時候沒房子住。第二:小道是個可憐的孩子,怕他沒有立足之地。

這也不能怪二媳婦太勢力,因為他們家日子也不好過。幾個孩子成家以後都跑去外邊打工,卻沒寄回來過一分錢,反而把孩子都丟給她們兩口子帶。

一家人全靠老二在村裡小學當老師的那點工資過日子,也很艱難。

如今,老二的小兒媳也想跟哥嫂一樣,去外地打工,把剛剛會走路的兒子也丟給老兩口帶,這讓二媳婦怨氣很大

她在家裡大聲抱怨:

「家裡現在一堆孩子讓我帶,還有個老的等著我伺候,我還要幫你們蓋房子,自己都沒地方住,這是想把我逼死啊!」

二媳婦「指槐罵桑」的抱怨,住在裡屋的老人全聽到了,卻也只能不吭氣。

這還沒完,才過了幾天,小道就因為偷電動車,進了小黑屋接受教育。他只是想賺一筆錢,然後離開這個地方,去上海找自己的媽媽。

這一下好了,徹底惹惱了二媳婦,也不顧什麼臉面了,直接破口大罵:

「老的還沒伺候好呢,小的又在外面作惡!」

發生了這麼多不順心的事,老人在老二家的日子也更難過了,簡直到了度日如年的地步。

好在,時間也到了,該去老三家住一陣子了。

臨走前,老人讓老二把孫子小道,送到小女兒家的雜貨鋪幹活。並且,還把老家房子的鑰匙交給二媳婦,囑咐二媳婦:「我兒,蓋屋要小心,別累著了。」

-04- 被三媳婦嫌棄,老人執意要提前走

在6個兒女中,老三家算是家庭條件最好的。

老三住城裡,買了房子,還開著小轎車。

然而,老人剛一進門,三兒媳就甩臉色給她看,因為她打心眼裡嫌棄老人。

扔給老人一雙破拖鞋,催她趕緊換上,然後在沙發上專門搭了一塊毯子,作為老人的專屬座位。

三媳婦嫌棄老人身上有一股衰敗的氣味,加上不喜歡老人,平時家裡所有吃的用的,專門分開。老人是單獨的碗筷,並且單獨洗和存放。

老人把洗乾淨的手帕搭在沙發沿上晾著,三媳婦看到了,立即用一個小木夾子,夾住扔到窗臺上。

老人年紀大了,吃飯沒力氣,吃得慢,只能看著三兒子一家人,聽他們聊天,自己從不插嘴多話。

好在孫女平平,是個懂事又孝順的孩子,真心實意對待老人,還給老人洗頭髮,陪她聊天。

平平問她:「奶奶,當初為什麼同意我爸離開村子?」

老人回答:「兒大了不由娘,心野了,讓他去外邊瞅瞅這個世界吧。

其實,平平一直想跟自己的小姐妹去浙江打工,但是父母不同意,他們認為:

「女孩子,守在父母身邊,不缺吃穿,等找了個婆家,嫁人後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多好!哪裡用得著出去受罪。」

那天平平跟老人聊過天之後,想通了,就偷偷收拾行李,自己一個人坐車跑去了浙江。

得知此事,三媳婦怒不可赦,一口咬定女兒的出走是老人唆使的,對老人一頓痛罵:

「她一個小姑娘不懂事,你那麼大年紀了,你也不懂事?小孩萬一有什麼事,我找你算帳!

老人心裡難過,給三媳婦跪下。

她拿出菩薩,跪在地上拜菩薩,「求菩薩保佑平平,平平安安。

經過這件事,老人心裡很明白,老三家不待見自己,在這呆著也是活受罪,於是執意要提前走。

這時候,老三太虛偽了,一邊嘴上說:「娘,你走那麼著急幹嘛,不多住幾天啊?」,一邊手上把老人的鞋擺到了她跟前。意思很明顯了,讓她穿上鞋子趕緊走人。

而三媳婦則更過分,當著老人的面,把老人用過的碗筷、被子、鞋子,還有沙發上的毯子,全都扔進垃圾袋了。

老人徹底心寒了,可是又無可奈何,只能走人……

-05- 為了老人,小女兒和女婿吵架

接下來,老人來到了小女兒家。

幾個孩子中,就屬小女兒最孝順了,可是,偏偏小女兒家經濟條件最差,日子過的很拮据。

女婿守著一個雜貨鋪,而女兒則騎著三輪車,外出擺攤賣煎餅。兩口子的兒子軍團在外開大車跑貨運,只留下兒媳婦小娟和孫女圓圓留守在家。

原本一家四口擠在小房子裡,現在又加上了老人和小道,家裡都擁擠得快轉不開身了。

小女兒心地善良,對老人態度很好,老人總算過上了幾天愉快的日子。

然而,或許老人命中注定享不了兒女之福,幾天後,發生了一場風波……

有一天,小女兒家裡丟了50塊錢,女婿一口咬定是老人偷的,還說:「人老了,真是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小女兒當然不信,自己的娘不是那樣的人!

然後,女婿又開始給小女兒算帳了。

女婿嫌棄老人的到來,因為照顧老人,小女兒每天收工早了幾個小時,每天少賺了三四十塊錢。這日積月累的,也不是個小數目,更何況他們家條件本來就不好,經不起這樣折騰……

小女兒很生氣,對女婿不滿,但是,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一來二去,夫妻倆為老人的事吵架了。

小女兒忍不住嘆了口氣:「俺娘活著受罪,不如死了了之。

這時候,老人突然嘴眼歪斜,大家以為是中風了,醫生卻說,是因為精神受刺激得了「笑病」,總會忍不住發笑,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

一生過得悲慘,走到這時候,竟然得了怪病。或許是老天開眼,看她太可憐了,想讓她活得愉快點,多笑一笑。

小女兒心疼老人,問了母親一句:「娘,你說你有6個子女,臨老得了這樣的病,也沒半個人來看你,這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聽到這句話,老人又開始了詭異的笑,笑聲中卻滿是悲傷難過。

女兒接著問她:「娘,你想死嗎?

老人沉默了一會後回答:「唉,不想死也得死。等到我老了,不能動了,我不上敬老院。我上吊、喝藥,我死,給咱兒,給咱孩子省點錢。

當天晚上,小女兒伺候老人睡覺的時候,隨口問起了50塊錢事。

老人愣了半晌,反應過來,然後承認是自己拿的那50塊錢,給自己的重孫女買文具、本子去了。

說完這些,老人拿出自己的手帕,從自己的積蓄中,取出50塊錢還給了女兒。

老人還說:「我要錢有什麼用啊!」

然後又笑了起來,笑得很詭異,不知是哭還是笑……

-06- 小女兒家出變故,老人只能離開

女婿帶老人去看病,誰知道,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看病的錢被騙子騙走了。

病看不成了,於是又召集幾個子女,開家庭會議,主題就一個:一起湊錢給老娘看病。

都到了這時候,幾個子女還是跟以前一樣,誰也不願意出錢,二媳婦甚至說:「娘在誰家病的,誰給看」

最後兄弟姐妹幾個人,吵成一團,還打了一架,老人看病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就在這時候,小女兒家傳來不好的消息:兒子軍團在外開車時,酒駕發生車禍,人死了

小女兒一家人,萬分悲痛,抱著孩子的骨灰盒痛哭。

可就在這時候,坐在一旁的老人,又犯了笑病,發出了詭異的笑聲,讓很多人不滿。

小女兒家發生這樣不幸的事,老人心裡跟明鏡似的,這裡也呆不下去了,於是她要求回老家房子住。

臨走前,老人把自己的紅圍巾留給了重孫女圓圓,還把自己婆婆傳給她的銀手鐲,送給了孫媳婦小娟

老人勸小娟改嫁,她說:

一個人的日子不容易,你還年輕,再找一個吧,日子比你想像的還長呢。」

一個女人帶孩子,有多不容易,她自己有切身體會。

然而,孫媳婦反問她,當初為什麼不改嫁?

老人說:「我捨不得孩子,孩子需要娘!

可惜,拉扯大了孩子,自己卻是最可憐的那個人,不知道老人這時候可曾後悔過……

-07- 老人回到老家,卻無容身之地

兜了一圈之後,老人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可是,她已經回不去了!

老二一家已經搬進了她曾經住過的老房子,這裡的新主人是老二和二媳婦,這裡沒有她的立身之地了。

老人被安排,住進了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柴房。

因為得了笑病,老人犯病的時候,笑得很詭異,二媳婦更嫌棄了,不讓老人上飯桌,甚至還咒罵老人:怎麼還不快點死?

二兒子,是個「妻管嚴」,什麼事都聽媳婦的,做不了主。

但是,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二兒子在老人的床鋪前,鋪滿了老鼠藥……

這次回家後,原本不願意去敬老院的老人,一反常態,居然隔三岔五地問兒子:

「敬老院來信了嗎?我兒」。

但是,始終沒有空床位,二兒子一家,對老人的態度,已經越來越惡劣,似乎厭煩到了容不下老人的程度。

憤怒的老二,把老人每天拜的菩薩像摔個粉碎,怒吼道:

「拜什麼拜,但凡菩薩顯靈,也不會給他留下這麼個累贅!

二媳婦則把老人趕進了牛棚,每天給牛餵草的時候,順便給老人帶一碗吃剩下的乾糧。

老人依舊每天問:

「敬老院來信了嗎?我兒。」

可是,等來的不是好消息,而是二媳婦的破口大罵。

這時候,老人又忍不住發出了詭異的笑……

-08- 老人自殺

有一天晚上,村子裡突然鑼鼓喧天,按照習俗,老人知道村裡有人去世了。

老二來告訴她,是她的好姐妹二奶奶去世了,老人卻嚷了一句:「她還欠著我的錢沒還呢,明兒找她要去!

這句無心的話,並沒有引起老二的注意,當然,此時的他根本也顧不上這些。

或許是因為良心上過不去,老二跪在母親面前,問老人:「娘,我小時候什麼樣?

老人回答說:「你滿月的時候常哭,鬧得我一夜一夜睡不著覺。」

這時候,老二哭了,他問老人:「娘,你恨我不?」

「我兒,別老說些傻話。」

當娘的怎麼會恨自己的孩子呢?哪怕孩子再怎麼不孝,她也恨不起來。

老二來告訴她一個好消息,因為有老人去世,敬老院有一個空床位,明天就可以送老人去敬老院入住。

聽到這話,老人低下了頭,沉默不語。

然後,她掏出自己繡好的一包鞋墊,說:「給你們姊妹幾個分了吧。」

在二媳婦進來餵牛的時候,老人將自己的祖傳玉鐲子送給了她

二兒媳喜笑顏開,接過鐲子後甚至問老人:

「俺娘,你怎麼捨得把傳家寶給我呢?還有什麼好的嗎?再給我點。

老人回答:「沒有了。」

到了這時候,老人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送出去了,全分給了子子孫孫們。

似乎,她從生病開始,早就做好了打算,準備孤獨地走向死亡。

夜深人靜,老人艱難地從床上爬起來。

她打了一盆水,很認真地洗了把臉,梳了梳頭髮,拿起殘破不堪的鏡子照了照,然後看著全家福照片:上面有她,還有6個兒女環繞身邊。

老人找出那曾被摔碎的菩薩像,放在眼前拜了拜,開始祈禱:

「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

這句話,她重複了三遍。

做完了這一切,老人從自己的衣服兜裡,掏出來幾粒老鼠藥,仰頭吃了下去……

-09- 老人的喜喪,辦得很熱烈

第二天,敬老院的車子來接老人去入住。

然而,等眾人來到老人住的牛棚前,老人早已去世多時了,死時手裡抓著那張全家福照片。

老人的葬禮很快辦起來了,辦得很盛大,鑼鼓喧天。

可是,大兒子和大女兒依然沒有露面,只寄來了辦葬禮的錢。

老二和老三披麻戴孝,在老人的遺像前鞠躬,被村裡的長輩痛罵:

「你娘要飯為生,養大你們這幾個孩子多不容易,你們幾個妻侄羔子,一點孝心都沒有!錢有熊用!」

按照村裡的習俗,老人86歲去世,算是個喜喪。

老人生前喜歡聽戲,於是兒女們就湊錢,請來了村裡的歌舞班子,開始了勁歌熱舞的葬禮表演。

舞臺上,穿著透視裙的舞女大跳熱舞,大喊著「跳起來」,音樂聲歡樂嘈雜,如同酒吧般熱鬧。

舞臺下,老人的遺照擺在中間,一群身披孝服的子孫們,正在興奮地鼓掌。小孩子們看得一臉茫然,大人們對這些火熱的表演,卻看得津津有味。

只有老人的孫子小道,把臉埋進了孝服裡……

葬禮結束,老人的骨灰下葬。讓人寒心的是,還沒等燒紙錢和花圈的火熄滅,兒女們就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一邊往前走,一邊扯掉頭上的白布。

老人去世後,兒女家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仿佛這位老人,都未曾來過這個世上一樣。

-10- 影片結尾

此後的一天,四女兒在自己的雜貨鋪收錢時,一不小心打落了一個錢盒,卻意外地在牆壁縫隙裡發現了一張50塊的錢。

原來,老人當初並沒有拿那50元錢,那她當初為什麼要承認呢?

四女兒很驚訝,她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小道拿著自己在雜貨鋪打工掙的錢,準備離開村子,去上海找自己的親娘,他的親娘在上海打工。

臨走前,小道翻進了老人生前住的牛棚。

老人的房間裡光禿禿的,小道找到老人留下的那張皺皺巴巴的全家福,塞進了書包,然後離開了村子。

二兒媳還是一直住在老房子裡,那天她燙完最後一鍋煎餅,正在顫顫巍巍地往屋裡走,一個踉蹌,摔倒在門檻上,和自己的婆婆一模一樣。

「後人請看前人樣,莫使前人笑後人。」

這生老病死,可不是所有人都逃脫不了的宿命麼?

這一幕幕再次重演、輪迴往復,不知道二媳婦的結局,會不會比老人更好一些呢?

-011- 關於影片《喜喪》

《喜喪》,是由張濤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電影的情節真實到極致,也殘酷到了極點,真實地展現了現實生活中農村老人的處境:

年輕時,耗盡一生心血,受盡千難萬苦,將兒女撫養成人年老時,卻被兒女視為累贅,恨不得一腳踢開,誰也不想管。去世時,還要在葬禮上,遺像面對著歡歌豔舞,被慶祝「喜喪」。

這部影片,催人淚下,讓人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似乎農村老人的命運,都是如此,明知可憐,卻又無解。

最後,科普一下農村所謂的喜喪。

喜喪指的是:80歲以上的老人去世,稱為「喜喪」。

喜喪有3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是全福,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至少也是德高望重者。二是全壽,亡者需年滿80歲。三是全終,無疾而終,自然老死,非正常死亡不能說是喜喪。

86歲老人林郭氏,有德有壽,唯獨缺了第三條,所以她不算喜喪。

對這位86歲的老人來說,所謂的喜喪,只不過是那些不孝兒孫逃避良心的遮羞布罷了!

-012- 寫在最後

苟且活著,死的時候卻成光榮,所謂的喜喪,究竟是誰之喜?

是兒女之喜?喜的是,終於擺脫了負擔累贅?還是老人之喜?喜的是,從悲慘的命運裡解脫?

經常聽到人說一句話:「養兒防老」,遺憾的是,這只是個美好的謊言:大部分情況下,養兒是防不了老的。

孝敬父母、贍養老人,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現在能做到的又剩下幾人呢?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每個人有自己小家庭的無奈,然而,這不是你去虧欠父母的理由!

須知,「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每一個人都逃不脫老去的那一天,善待你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善待自己呢?

願每一個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願每一個子女,面對著老去的父母時,多想一想生養之恩!

這篇正能量的深度文章,我是含著淚寫完的。

如果您覺得喜歡,歡迎點讚、轉發、評論留言,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我是作家當年一木,咪蒙派無為青年,熱愛寫作,分享有深度的觀點。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一木深度說

相關焦點

  • 《喜喪》:去敬老院前夜,86歲老人吞老鼠藥自殺,葬禮上大跳豔舞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子孫滿堂的老人年滿八九十歲後自然死亡,可以稱之為喜喪,子孫後代們請團隊搭臺子,跳舞唱歌,喪事喜辦。  今天推薦的這部影片,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喜喪》
  • 《喜喪》:86歲的老人吃老鼠藥離開,生前的一句話,太好哭了
    ○文 |小橙子妹妹前言:這是一部關於關愛老人的電影,看完會有一些難過,不過還是希望你能坦然地看完。35歲的林郭氏沒了丈夫,靠著要飯,她才養大了6個孩子。可沒想到86歲的她,在吃老鼠藥之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 《喜喪》太現實,86歲農村老太吃藥自殺,兒孫滿堂卻無人肯贍養
    《喜喪》劇情太真實,86歲老太飲藥自盡,死或許是一種解脫魯南張莊,86歲老人林郭氏,身體硬朗,在農村老宅獨自生活。老人原本「安寧」的生活,因一次意外摔倒而變得風雨飄搖。林郭氏一共有6個子女,但是能見上面的就只有老二、老三和自己的小女兒。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葬禮上兒女勁歌豔舞,《喜喪》在「喜」什麼?
    要住進敬老院的前一晚,86歲的林郭氏決定去死。她仰頭吞下了一把老鼠藥,徹底對這個殘忍的世界和她的6個子女絕望,就此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86歲的老人林郭氏,住在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裡。她這一生,35歲沒了丈夫,只留給她一間老房子和6個子女,最大的13歲,最小的9個月。
  • 喜喪:守寡51年乞討養大6兒女,86歲住牛棚,吃老鼠藥自盡
    86歲的林郭氏,35歲就沒了丈夫,守寡51年,依靠乞討獨自把4個兒子,2個女兒拉扯大。 這次回家,老人收起了之前對敬老院的牴觸,不停問著二哥:什麼時候才可以去敬老院。 被二哥一家人厭煩到極點的老人,在一次次的犯病後,二哥摔碎了老人的菩薩像,還把老人的住所搬進了牛棚。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遺照前勁曲豔舞慶《喜喪》:悲憐人性缺席
    喜喪指的是:年齡八九十歲的老者去世,稱為喜喪。喜喪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全福,人丁興旺的大家族,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至少也是德高望重者。二是全壽,亡者需年滿八十歲以上。三是全終,無疾而終,自然老死,非正常死亡算不得喜喪。86歲老人林郭氏,有德有壽,唯獨缺了第三條。
  • 去養老院的前一夜,84歲老人喝老鼠藥自殺,《喜喪》戳了誰的心?
    在山東棗莊的一個小山村,有一間泥房子,裡面住著一個84歲的老人。突然,有一天,老人因腦梗一頭栽倒在門口。兒女們紛紛趕來看望老母。老人在35歲時便沒了丈夫,丟下6個子女,大的13歲,小的只有9個月,有人勸老人改嫁,老人只說,沒了娘的孩子遭罪。
  • 《喜喪》她養育了6個子女,生病後卻被趕到牛棚,去敬老院的前夜服藥...
    ·01 山東魯南的一個小村莊,莊子裡的86歲老人林郭氏,年輕時丈夫去世,扔下她和6個兒女,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9個月。 老人在參加了村子裡又一個老人喜喪葬禮後,回到家裡突發了腦血栓,摔了一跤,兒女提議讓老人去敬老院生活,老人不同意,說:「我好好的,花那冤枉錢幹嘛?」
  • 《喜喪》揭露中國式家庭養老難題:養兒不能防老,窮人難盡孝
    影片以正在發展中的魯南張莊農村為背景,圍繞86歲的老人林郭氏一家,講述了林郭氏身體惡化後,輪流去兒女家住,卻得不到好的待遇,最終吃老鼠藥而死的悲劇,描繪了一幅中國式家庭養兒不能防老、養老難的群體畫像。在兒女們一天不如一天的冷待下,林郭氏逐漸心死如灰,而敬老院終於空出一個床位,她即將被兒女送進敬老院,更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 《喜喪》:兒子在母親床邊擺滿鼠藥,老人獨活於世是怎樣的煎熬?
    這是電影《我愛你》中的情節,戳心的結局,讓人不忍去相信它的真實性。02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曾經對於此類現象到農村進行過調研,親眼目睹了村民林木文為自己在火盆裡燒紙錢,之後沐浴更衣,喝下了半瓶農藥的場景。
  • 《喜喪》:這可能是國產電影裡最陰暗最諷刺的一部了
    國人說的「喜喪」,換個詞叫「善終」:一生圓滿,無疾而終,完美地和世界說聲「再見」,再也不見。所以喜喪,既是悲,又是喜。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喜喪》,卻像是一場冰冷的鬧劇。每一個鑼鼓喧囂的舞臺下,註定會有一個孤寂的靈魂。
  • 《喜喪》:85歲老太有6個子女卻無人照顧,牛棚裡老鼠藥結束餘生
    《喜喪》就是底層農村養老的最真實寫照:85歲的林郭氏老太,為了六個孩子有娘,35歲沒了丈夫,但是她沒有再嫁,也沒有拋棄任何一個孩子,一個人拖著幾個娃扶養長大,那時候最大的13歲,最小的9個月。在老四家的日子,唯一快樂的是有孫女平平,平平懂事孝順,在飯桌上直接說他爸自私,當聽說奶奶要去敬老院時,平平說給她也搭一個床到敬老院去,還表示自己決不生娃結婚什麼的,要自由,生了沒生沒兩樣。
  • 農村老人辦喪事,有的稱之為「喜喪」,啥是「喜喪」?答案來了
    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民間遇到的一種喪事一樣,叫做:喜喪。對於喜喪的條件是模糊的,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可以說是多方面考量之後,才會被認定為喜喪。喜喪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熱熱鬧鬧地舉辦喪事,悲痛氣氛遠沒有那麼的濃烈,也有人說這跟辦喜事一樣,過去有種說法是老人年歲比較大的,辦喪事可以按照喜喪舉辦,但這個年齡大,多大才算大?
  • 在農村有的老人去世稱為「喜喪」,喪事為何還會「喜」呢?
    在農村有「喜喪」這種說法,有的人可能不理解,喪就是喪,怎麼還會「喜」呢,人都沒了還會高興嗎?還真有這麼回事,雖然說親人去世是件讓人很難過的事情,但是有一種去世是被稱為「喜喪」的,也是為了寬慰家裡人別太難過,尋求一種心理上的解脫。
  • 為什麼農村老人去世,有些喪事被稱作喜喪?看完就你就明白了
    導語:生、老、病、死概括了人生的全部,通常每個人的新生,從家人的喜悅中來,如果能夠在喜喪中去,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為,農村有些人去世能夠被稱作喜喪,是有一定條件要求,並不是每個老人離世都能被稱作喜喪。每個時代由於人均壽命不同,對喜喪的概念也有所區分。
  • 全片沒有專業演員,《喜喪》卻揭開了國人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老婦人》道出的是「人之常情」下難以啟齒的隱秘,那《喜喪》則是揭開了人性裡最自私最「醜陋」的一面。 86歲老人林郭氏,住在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 她身體還算硬朗,家中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一個人應付得過來。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中國農村老人:人老了,就該死了《喜喪》
    今天我要給你們講一場魔幻喪禮《喜喪》林郭氏今年86了,和孫子小道一起生活在老宅子裡,小道白天很少著家,老太通常都是一個人去村頭看戲,一個人望著合照發呆,一個人納著鞋底,在一個人跪拜菩薩,保佑孩子們平平安安。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知道嗎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其實要知道在過去的年代裡面,人的平均壽命非常的短。根據數據統計,在清朝末年的時候,我們的平均壽命才35歲左右。
  •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不過像這種畢竟極少,一般在八十歲以上年齡即可,一些地方的習俗規定比較苛刻,必須要年滿九十方可;全終,即為善終,自然老死為善終。無病痛折磨,非天災人禍,方得自然。以上應該是大部分地區在辦喜喪習俗中所遵守的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