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直不願寫這個類型的文字的,但看到、聽到的多了,不由得心中五味雜陳,有太多無法言語的感情在湧動。
張君峰老人是停車場裡的管理員,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二兒一女,卻因為孩子們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都自顧不暇,所以無人能夠照顧他們。
身體狀況也並不理想的張君峰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照顧生病的老伴,日子艱辛,但因為有老伴的陪伴,他覺得也是值得的。
直到在一次給老伴更換衣物的時候,發現衣服上的血跡,到醫院檢查後得知老伴得了癌症晚期。看著時常在床上疼的打滾、依靠止痛藥來維持生命的老伴,張君峰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張君峰將兒女都叫回家來,全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待送走兒女之後,老人把家裡的門窗用膠帶封好,親自給老伴餵下了安眠藥後自己也靜靜的躺在老伴的身邊。
他握著老伴的手說:我們一起走,別怕,沒有你的日子,我一個人也活不下去,我們下輩子還要在一起。
這是電影《我愛你》中的情節,戳心的結局,讓人不忍去相信它的真實性。
02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曾經對於此類現象到農村進行過調研,親眼目睹了村民林木文為自己在火盆裡燒紙錢,之後沐浴更衣,喝下了半瓶農藥的場景。
一個同村的老人對他說:我們這兒就沒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這樣離開,或許還體面一些。
看過一部國產電影《喜喪》,講述的是86歲的林郭氏在住進敬老院的前一晚,仰頭吞下了一把老鼠藥,帶著對六個子女的牽掛與自己悲慘的命運訣別。
林郭氏35歲沒了丈夫,在一間老房子裡帶大了六個子女,丈夫離開時最大的孩子13歲,最小的只有九個月。她怕孩子們受委屈,硬是守寡了幾十年不肯改嫁,靠著要飯拉扯大了六個子女。
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獨自住在鄉下的林郭氏卻突發腦血栓,摔倒在了家門口。得知老人生活無法自理,幾個兒女湊在一起商量起來。
林郭氏的大兒子和大女兒已經到城裡多年沒有回過家了,老四和妻子離婚後,扔下兒子也不知所終。所以這次商議的只有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
商議的結果是,每家出2000塊把老人送去敬老院。老人不同意,兒女威逼恐嚇,最後在老人的沉默和嘆氣聲中,默許了。
03
養老院並不是想去便能去的,在排位等待的時間裡,老人先去了老二家。
二兒媳圖謀老人的房子,老人想著沒有落腳點的四兒子和孫子,沒給。於是在二兒子家的日子,就在二兒媳的指桑罵槐中度過了。
接下來去的是老三家,老鄉家在縣城條件好一些,三兒媳卻是打心裡厭棄老人,與二兒媳的指桑罵槐不同,她是明著嫌棄。
吃飯時給老人拿單獨的碗筷,清洗也是分開的;在沙發上鋪了一條毯子,作為老人的專屬座位;老人家洗乾淨的手帕搭在沙發沿上晾曬,三兒媳立馬用木夾子夾住,將手帕扔在陽臺上。
到了離開的日子,老三嘴上說:「娘,你走那麼著急幹嘛?」手裡卻忙不迭的把老人的鞋擺在她跟前,三兒媳則是當著老人的面把老人所有用過的東西扔進了垃圾袋。
老人住進了小女兒家,小女兒雖然孝順,但以煎餅攤、雜貨店為生的一家人經濟條件很差。他們一起住在雜貨店裡,人都湊齊的時候,連走動都要互碰撞,而為了照顧老人,女兒總要提前收煎餅攤,女婿頗有微詞,家裡爭吵不斷……
兜兜轉轉老人想回自己的老房子,怎奈老二一家霸已經佔了老人的房子,老人被安排進了柴房,而老二則親手在老人的床前鋪滿了老鼠藥。
接下來的日子裡,老人陸陸續續把自己的首飾、體己物品都分給了子孫們,在去敬老院的前一天洗好了臉,梳好了滿頭的白髮,看了一眼全家福,拜了菩薩說:「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之後抓起一把老鼠藥,仰頭吃下。
04
影片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二蹲在地上問老人:娘,我小時候是什麼樣?
老人回答:你那時經常哭,鬧得我一夜一夜睡不著覺。老二哭了,問:娘,你恨我不?
老人答:我兒,淨說憨話。
林郭氏這一個月的短暫過渡期,也許是她68歲生涯中最漫長的日子,甚至比那些獨自帶大六個兒女討飯的日子更加難以回首,不忍直視。
一個老人可以帶大六個孩子,六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老人。有一句話這樣說:「」從來只有老愛小,哪見小愛老」,只期,這是一句妄言吧。
只可嘆,被稱為最孝順郭林氏的小女兒在被生活重擔碾壓的時候,也不止一次的暗示母親說,如果我到了你這般地步,我就去死,絕不拖累兒女。
自古以來,子女贍養年邁的父母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自古孝子賢孫有,可社會中也湧現出了一些子女不盡孝道的戳心之事。
所以防患於未然,每個人針對養老問題一定要有所準備,存款、退休金、好的身體。
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以己度人。正如影片的結尾,二兒媳摘下的一直戴在頭上的頭巾,也已然滿頭白髮。在她操持家務的時候,寂寞無聲的摔了一跤,和影片開頭的林郭氏一模一樣……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創出品,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