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古堡(拉菲酒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13世紀的法國,修道院遍布大大小小村莊城鎮,位于波雅克村(Pauillac)北部的維爾得耶修道院(Vertheuil Monastery)正是今天的拉菲古堡(拉菲酒莊)所在地。拉菲古堡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Gascon,法國西南部庇里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方言中「la h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不過拉菲古堡真正形成規模,還是始於17世紀塞古爾(Segur)家族的到來。正是落到了他們的手中,拉菲古堡才發展成為偉大的葡萄種植園。
在198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瓶1787年的拉菲紅酒以10.5萬英鎊的高價拍賣,創下並保持了迄今為止最昂貴葡萄酒的世界紀錄。如同這個世界記錄一樣,自14世紀開始,拉菲古堡(拉菲酒莊)就不斷書寫著關於葡萄酒的行業神話。
拉菲古堡(拉菲酒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13世紀的法國,修道院遍布大大小小村莊城鎮,位于波雅克村(Pauillac)北部的維爾得耶修道院(Vertheuil Monastery)正是今天的拉菲古堡(拉菲酒莊)所在地。拉菲古堡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Gascon,法國西南部庇里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方言中「la h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不過拉菲古堡真正形成規模,還是始於17世紀塞古爾(Segur)家族的到來。正是落到了他們的手中,拉菲古堡才發展成為偉大的葡萄種植園。
1675年,拉菲古堡由當時世界酒業一號人物塞古爾公爵(J. D. Segur)購得,他是建立拉菲葡萄園的第一人。塞古爾當時在酒界叱吒風雲,同時擁有頂級的歷史名莊拉圖酒莊(Chateau Latour)、木桐(Chateau Mouton)酒莊和凱龍世家酒莊(Chateau Calon-Segur)。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曾說:「塞古爾家族可能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
1695年,塞古爾侯爵的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re)繼承了酒莊,並與鄰近拉圖酒莊的女繼承人聯姻,婚後育有一子,即後來著名的尼古拉斯-亞歷山大•塞古爾(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他們的兒子小亞力山大因此成為掌控「五大」中兩大名莊的「葡萄王子(Prince des Vignes)」。也由此,拉菲古堡和拉圖酒莊這兩大波爾多酒莊揭開了共同書寫歷史的最初篇章。
1755年,塞古爾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去世後,拉菲古堡的產權進入了一段較為混亂的歷史時期,但所產葡萄酒依然保持著屬於它的高品質。1868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四百四十萬法郎的天價中標,購得拉菲古堡。該家族一直擁有拉菲古堡至今,且一直維持著拉菲古堡的高質量和世界頂級葡萄酒的聲譽。
拉菲古堡
令人遺憾的是,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購得酒莊三個月後不幸去世,拉菲古堡由其三個兒子阿爾方索(Alphonse)、古斯塔夫(Gustave)與埃德蒙(Edmond)共同繼承,當時酒莊面積為74公頃。1868年之後的十年中,酒莊美酒疊出:1869年、1870年、1874年和1875年,特別是1878年份,更是至美之作。當時葡萄酒行業進入到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拉菲古堡自轉入羅氏家族經營後,一直持續了15年左右的輝煌發展期。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時,隨著根瘤蚜蟲害、霜黴病、頂級酒假酒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嚴重經濟危機的發生,全球葡萄酒發展遭受嚴重的阻礙。1940年6月,法國淪陷,梅多克地區被德軍佔領,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酒莊被扣押,成為公眾財產。1942年,酒莊城堡徵用為農業學校,陳酒被劫掠,加之戰爭時期能源匱乏,供應短缺,酒莊發展跌至谷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此期間,拉菲酒的品質依然傲然於世人面前,1899年、1900年、1926年和1929年皆是特好年份。
1945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家終於重新成為拉菲的主人,埃裡•德•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lie de Rothschild)、蓋伊(Guy)、阿蘭(Alain)、埃裡(Elie)與埃德蒙(Edmond)男爵成為拉菲古堡新一代主人。從20世紀上半期的坎坷中走出的拉菲古堡仍帶著二戰留下的尚未癒合的傷痕,埃裡男爵挑起復興酒莊的重任,主管酒莊復興工程。1945年、1947年與1949年份的酒是這段重建時期的佳作。1956年2月的一場霜凍使得拉菲古堡再次元氣大傷。幸虧不久之後又迎來新的好年景,1959年與1961年兩個頂好年份開啟了酒莊新時代的成長道路。
拉菲古堡正牌酒
波爾多危機過後,1974年,拉菲古堡由埃裡男爵的侄子埃力克•羅斯柴爾德(Eric de Rothschild)男爵主掌。為追求卓越品質,埃力克男爵積極推動酒莊技術力量的建設:葡萄園中的重新栽種與整建工作,配以科學的施肥方案;選取合宜的添加物進行酒處理;酒窖中安裝起不鏽鋼發酵槽作為對橡木發酵桶的補充;建立起一個新的環形的儲放陳年酒的酒庫。新酒庫由加泰隆尼亞建築師裡卡多•波菲(Ricardo Bofill)主持設計建造,是革命性的創新之作,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可存放2,200個大橡木桶。另外,男爵還通過購買法國其它地區酒莊以及國外葡萄園成功地擴大了拉菲古堡的發展空間。在此期間,1982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5年和1996年皆是特佳年份,價格更是創下新紀錄。
拉菲古堡位于波爾多的梅多克產區,氣候土壤條件得天獨厚。現今酒莊178公頃的土地中,葡萄園佔107公頃,在列級酒莊中是最大的。這些頂級的葡萄園分布在三個區域,圍繞著酒莊主題建築的山丘、城堡西面的卡旭德高原(Carruades plateau)以及毗鄰酒莊的聖愛斯泰夫(Saint Estephe)村中大約4.5公頃面積的特許土地。這三片地域的特點就是日照特別充足,而底土為第三紀的白堊土,混有風化形成的砂礫質土壤條件為葡萄的種植提供了優越的排水性能。
園內主要種植品種為頂級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其比例佔到68%,其他的葡萄品種包括28%的梅洛(Merlot)、3%的品麗珠( Cabernet Franc )以及1%的味而多(Petit Verdot),平均樹齡為35年。值得一提的是酒莊不會採用新栽培的低於10年的葡萄(大約有20公頃)進行釀酒,釀造頂級酒的葡萄平均樹齡達到了45年,而被稱做「採石場(La Gravière)」的地塊上的葡萄已經達到了118年的高齡,這些葡萄栽種於1886年,而其他的兩片土地上的葡萄也超過了80年。葡萄園由酒莊的技術總監查理斯•謝瓦利爾(Charles Chevallier)管理,通過細心的栽培,在不同樹齡的葡萄上運用不同的施肥策略以保證每年收成的葡萄都代表了波爾多當地最優秀的葡萄產出。
拉菲古堡,每2至3棵葡萄樹才能產一瓶葡萄酒,整個酒莊年產量控制在2至3萬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今天的拉菲古堡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互補足,技術人員依靠自己的品鑑能力來決定收穫、發酵和潷酒的時間。所有的酒必須在橡木桶中進行發酵18到25天,所用酒桶全部來自葡萄園自己的造桶廠。每一個陳放酒的酒桶都要進行幾次嘗酒以挑選出頂級品質的佳釀。次年三月第一次潷酒,此時進行混合。之後進入酒窖陳年,需時18到24個月,陳年期間還要經一系列潷酒以分離酒與酒渣。酒莊的最佳年份:1982年、1986年、 1996年、1998年、2000年、2003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