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產業成行業新風口,國內有產量企業不到20家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5月28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2019奶酪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近年來我國乳製品年均增量為0.8公斤,遠低於上一個十年年均2公斤的增速,而大力發展奶酪產業是促進我國奶業振興的有力助手。目前,包括妙可藍多、蒙牛、光明、菲仕蘭在內的國內外乳企均在積極布局國內奶酪市場,成為行業新風口。

不過數據顯示,我國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1公斤/年,遠低於乳業發達國家。與連續13年保持高速增長的進口奶酪量相比,目前國內有奶酪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45家,有實際產量的不到20家,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國內外乳企瓜分奶酪市場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李德發援引國際乳製品聯合會公報(2018)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奶酪產量2114萬噸,自2010年平均年增長率達2.2%,是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場中需求量唯一持續增長的乳製品,亞洲尤其是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奶酪消費增長的新動能。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8年6月發布《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要求優化乳製品產品結構,統籌發展液態乳製品和幹乳製品,支持發展奶酪等幹乳製品。這被視為國內奶酪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

目前,包括蒙牛、光明、三元、妙可藍多在內的多家乳企都在積極布局奶酪市場,餐飲已經成為驅動國內奶酪消費的最主要渠道。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介紹,妙可藍多在全國建有4家工廠,奶酪年產能達5萬噸。2017-2018年度,其馬蘇裡拉奶酪在餐飲專業渠道銷量同比增長超60%,成為過億大單品;兒童奶酪棒產品上市一年即完成1億元銷售額,2019年1-4月銷售額同比增長500%。

早在2008年,蒙牛集團就在內蒙古和林格爾布局奶酪工廠。2018年,蒙牛在奶酪零售市場品牌佔有率居國產品牌前三名,自產黃油產品居國產品牌首位。2019年,蒙牛還與歐洲最大的乳品公司阿拉成立奶酪合資公司,加大奶酪生產投入。

而作為國內首個擁有自主加工奶酪生產技術的廠家,三元食品早在1983年就開展了奶酪製作培訓,並於1986年生產出國內第一塊奶酪。目前,三元食品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奶酪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萬噸以上,是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區域最大的奶酪片供應商。2018年,三元食品餐飲用奶酪銷量達5000多噸。

除本土企業外,恆天然、菲仕蘭等海外乳企也在分食中國奶酪市場「蛋糕」。在不久前的中國國際焙烤展上,恆天然大中華區總裁朱曉靜透露,餐飲業務已成恆天然第二大收入來源,恆天然旗下安佳品牌芝士已經在中國比薩市場佔比超過50%。

此外,荷蘭皇家菲仕蘭也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未來將增加引入中國市場的乳製品品種,其中就包含奶酪產品。菲仕蘭還呼籲中國儘快完善乾酪相關標準,解決進口乾酪不能在中國市場分切銷售等問題。

國內奶酪產業受國標、消費習慣制約

與乳企的熱情相比,我國奶酪人均消費量依然很低。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僅為0.1公斤/年,與荷蘭人均消費21.6公斤/年、美國人均消費15公斤/年有明顯差距。而就目前國內奶酪消費量而言,進口產品依然佔據主要份額。

來自中國奶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乾酪進口量10.8萬噸,其中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進口的切達奶酪和奶酪粉16341噸,連續5年累計增長297%。與之相對應的是,目前國內有奶酪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45家,其中有產量的企業不到20家,2017年產量僅約4萬噸,而以國內奶源為原料的自產各類奶酪估計年產不足1萬噸,且品種限於再制奶酪、新鮮奶酪、俄式鞍達硬制奶酪。

原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崑岡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018年我國國內奶酪總消費量約15萬噸,除進口產品外,約有4萬噸為國內加工。而在這4萬噸中,僅有20%為國內企業生產的天然乾酪,另外80%左右仍是國內企業利用進口原天然酪加工的再制乾酪,這意味著國產天然奶酪實際產量還不到1萬噸,與中國奶業協會的披露的調查數據相一致。

宋崑岡認為,影響國內奶酪發展的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國人的飲食習慣,二是現行乾酪國標規定的微生物指標不合理,影響了乾酪生產與銷售,應儘快完成修訂。此外,現行乾酪生產許可條件審查細則尚未包括「乾酪分切」的內容,給希望建設乾酪分切包裝廠的企業造成了障礙。

據了解,國外乾酪的黴菌、菌落總數不受限制,但我國現行的乾酪國標對黴菌、酵母菌則有限量規定,這就導致了大量優質乾酪產品進口受限,不利於豐富奶酪產品的市場供給。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董事長高瑞宏也曾公開表示,目前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乾酪產品有20餘種,由於現行乾酪國標的限制,很多產品還未能進入。

對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部門主任王君在今年3月的中國乾酪發展研討會上透露,從2015年起,我國就已經啟動了乾酪標準的修訂工作,目前基本上有了草案。新標準將刪除黴菌等指標,語言描述也將更加精確簡潔。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圖片來源 資料圖片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越來越多乳企欲分食國內奶酪「蛋糕」,奶酪在中國真的火了嗎?
    不過好在如今,有不少品牌在試圖撼動有著數千年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讓奶酪擺上更多中國家庭的餐桌。那麼,這是否暗示著奶酪產業將會成為中國乳業的下一個風口呢?國內奶酪市場情況究竟如何?一起來看看!奶酪市場前景大?
  • 奶酪行業快速發展 未來奶酪零食在我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從目前國內奶酪產品消費結構來看,當前再制奶酪在我國市場需求量相對較高,市場佔比約為86%,天然奶酪市場佔比為14%,消費增速分別為6%和10%。奶酪的生產工藝較為複雜,且需要優質的奶源,同時又不易儲存,因此對於生產企業的運輸條件以及生產技術要求較高。在資金方面,由於奶酪的生產建設周期需要兩年以上,且對於廠房環境以及設備要求較高,因此資金要求高。
  • 奶酪成中國乳業振興新動能 妙可藍多奶酪連續三年獲天貓商城品類...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在競爭激烈的乳製品行業,有著奶中黃金稱謂的奶酪正迎來發展風口,並成為奶業振興的新動能。近日,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奶酪企業代表妙可藍多承辦的2019奶酪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指出,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一塊奶酪興盛一個產業。在穩定發展液態奶的同時,把奶酪培育成乳製品新的消費增長點,讓消費者從「喝奶」向「吃奶」轉變,更好發揮消費拉動生產的作用。
  • 市場缺口200萬噸 中國牛羊肉產業或成下一個「新風口」
    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賈興鵬)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要求的逐漸提高,牛羊肉需求快速增長,中國牛羊肉產業或將成下一個「新風口。」日前,在第二屆中國(國際)牛羊肉產業大會暨2015中國牛羊肉及冷凍調理食品博覽會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李亞光如此表示。
  • 國內奶酪增速位列乳製品行業第一
    □ 暴夢川 第21個世界牛奶日、第23個全國乳品營養周期間,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攜手業內專家、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開展了「每日飲奶300g增強身體免疫力」主題活動,旨在宣傳乳製品的營養價值,提升大眾飲奶意識。其中,奶酪作為近年來帶動乳製品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引起了廣泛關注。
  • 不妨「動動」奶酪
    「奶黃金」成新風口奶酪,又稱芝士,由於營養價值豐富,又被稱為「奶黃金」。中國奶業協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發介紹,生產1公斤奶酪大約需要10公斤奶。奶酪高度濃縮了牛奶中豐富的蛋白質、鈣、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且品種風味豐富、食用方法多樣。
  • 食品飲料行業新風口:蒙牛、伊利等巨頭大戰「植物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深度丨食品飲料行業新風口:巨頭大戰「植物基」以植物基主打的食品和飲料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植物基」已成為當下全球食品飲料行業的「新寵」。作為消費端的剛需品類,植物基在食品安全方面更好把控,並且在整個產業端的競爭擁擠度相對而言還不算高。「所以未來植物基會是一個風口品類,隨著各大企業不斷進行相關布局,對於植物基領域的整體發展都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他說。
  • 「人造肉」概念股風頭強勁 是行業風口還是炒作?機構與行業專家...
    多家公司否認涉及「人造肉」但記者注意到,在「人造肉」概念站上風口之際,相關陣營也不斷壯大,但天寶食品、煌上煌(002695)、海欣食品(002702)、哈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否認涉及「人造肉」概念。公司全資子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目前的生產能力和產品產量在同行業中佔比較低,達不到國內前三名。機構及行業專家看法不一對於高歌猛進的「人造肉」概念股,到底是行業風口還是炒作?其後續走勢和發展潛力將會如何?對此,機構和行業專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國盛證券研報指出,「人造肉」切合健康環保趨勢,具有較大市場潛力。健康、環保、動保、素食等因素推動「人造肉」市場需求增長。
  • 新國標修訂箭在弦上,奶酪市場要「動一動」了
    而據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乾酪新國標已先於再制乾酪完成修訂,即將公布。奶酪又稱乾酪,素有「十斤奶製成一斤酪」的說法,足見其營養價值和產業價值。近年來,伴隨烘焙、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兒童奶酪棒等再制乾酪品類的興起,我國奶酪市場年複合增速達到22%。與行業的快速發展相比,我國乾酪、再制乾酪標準卻落後於行業發展實際需求,標準修訂箭在弦上。
  • 奶酪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格局來看,國內市場中進口品牌佔據主導,份額仍較分散,CR5 僅 53%,品牌化消費趨勢日趨明顯,妙可藍多等新勢力品牌青睞度加強在奶業奶酪 行業 增長 潛力巨大,國產品牌有望崛起迎來份額 提升 。  對標歐洲和日韓人均消費奶酪行業未來依舊有20到100倍的市場空間  對標國際乳製品行業奶酪佔比還有多少提示空間?
  • 奶酪產業潛力大 引入原制奶酪生產設備成發展重點
    攝入乳製品對增強身體免疫力有好處,近兩年,國人飲奶意識提高,國內乳製品市場規模日益擴大。與此同時,乳製品的種類也日益豐富,從牛奶發展到奶油、奶酪、煉乳等等。其中,奶酪是由大量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伴隨著國民飲食習慣的改變,奶酪企業的產能還需進一步升級。
  • 乳製品金字塔上的明珠,2020年奶酪行業發展現狀與展望「圖」
    相比於整個乳製品行業來說,奶酪在國內的發展時間僅為不到20年,但是發展勢頭較好。由於乳製品在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低速增長的成熟期,主要的常溫液態奶目前消費量已經穩定在3300萬噸/年的水平上,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消費結構正由液態奶向更加營養、健康的酸奶和奶酪等升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奶酪市場零售消費量達到65.5億元,乳製品行業的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趨勢已經明顯。
  • 中國奶酪市場前景可期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淺析我國奶酪市場的現狀。  孫立武:在大家的普遍認知裡,奶酪是西餐中才會出現的食材,並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國人的食譜也變得國際化,奶酪也逐漸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近,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2019奶酪發展高峰論壇」上說了這樣一句話:大力發展奶酪產業是促進我國奶業振興的有力助手。  發展奶酪產業真的那麼重要麼?
  • 一塊奶酪提升一個產業 「奶黃金」正迎來黃金時代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4日訊(記者喬金亮)12月13日,農業部倡導的奶酪校園推廣行動在北京舉行。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說,要通過奶酪校園推廣行動,引導奶酪消費,帶動國產奶酪產業發展,增添奶源基地建設和乳品優化升級的新動能,達到奶農增收、乳企增效的目標。
  • 奶酪行業解析及妙可藍多機遇
    格局來看,國內市場中進口品牌佔據主導,份額仍較分散,CR5 僅 53%,品牌化消費趨勢日趨明顯,妙可藍多等新勢力品牌青睞度加強在奶業奶酪 行業 增長 潛力巨大,國產品牌有望崛起迎來份額 提升 。對標歐洲和日韓人均消費奶酪行業未來依舊有20到100倍的市場空間對標國際乳製品行業奶酪佔比還有多少提示空間?奶酪因其高營養價值、豐富的口感以及應用場景廣泛,與乳製品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相契合。
  • 廚壹堂集成灶攜手杭州藍韻網絡,藉助產業新風口,共創企業新輝煌
    作為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廚壹堂集成灶,2019年牢牢把握住了發展的新風向在市場上獲得了新一輪良性發展。2019年年末,廚壹堂集成灶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營銷,抓住2019年年末的小尾巴,本著「誠實、信用、穩定、友好、優質」的合作精神,正式與杭州藍韻網絡籤署季度合作協議,積極擁抱網際網路,藉助產業新風口,共創企業輝煌。
  • 奶酪需求增長迅速 奶粉企業加大布局力度
    如今,乳製品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已經從單純的喝奶需求,增長為更高品質的需求,尤其是奶酪的發展,十分迅速,爆發出非常大的潛力,成為眾多企業的目標。根據國際乳製品聯合會公報(2018)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奶酪產量2114萬噸,自2010年平均年增長率達2.2%,是在全球所有主要市場中需求量唯一持續增長的乳製品,亞洲尤其是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奶酪消費增長的新動能。
  • 中國奶酪消費量亟待提高 市場培育成發展關鍵
    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和韓國奶酪人均消費量已經分別達到了2.4公斤和3.1公斤。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認為,儘管奶酪的價值很高,其蛋白質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率超過50%以上,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營養需要。但由於長期以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奶酪生產水平和消費總量有限。據統計,中國約有40多家奶酪企業,但奶酪產品的生產量低於進口量。
  • 專訪妙可藍多董事長柴琇:奶酪市場還在初期,不希望打「價格戰」
    橫掃各大書店,奶酪隨即被賦予與「香餑餑」類似的符號色彩;動漫《貓和老鼠》中,引發貓鼠大戰的黃色奶酪也讓不少觀眾看得「口水直流」。奶酪製品,開始出現在人們的冰箱中。國內的奶酪市場,也逐漸成為各大乳企的「新戰場」。幾年前,A股市場出現了第一家以奶酪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如今的妙可藍多。
  • 乳製品加工量全國前三,卻成外地企業布局版塊 山東奶業如何突圍?
    老田把它們全部供給了一家外省的乳品企業。老田算了一筆帳,淄博高青的奶牛養殖戶,每天合計生產原奶超過200噸。80%以上是外地企業收購去了,本土企業不到20%。山東作為奶牛養殖大省,成為外省品牌布局發展的一個版塊,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