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邊攤到購物中心 貴州風味餐飲的進階之路

2020-12-16 贏商網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美食探尋節目的播出,深藏各地的小吃精髓被深挖了出來,一時間,特色小吃的門店迎來了新一輪消費熱情。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往在街邊各類特色小吃漸漸不見蹤影,恍然間發現都紛紛走進了「高大上」的商場。有人大讚環境更加舒適,也有人嘆息失去了「味道」。

  這是一場關於「下裡巴人」與「陽春白雪」的複雜進階,還是關於一場特色、老字號、情節等標籤的遺憾告別?

  對於貴州多民族組成的多元省份,特色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幾乎每個地州都有代表作品。絲娃娃、酸湯魚、豆腐圓子、腸旺面、裹卷、烙鍋、洋芋粑等代表個各地州的風味小吃層出不窮,如今這些街頭巷尾耳熟能詳的貴州風味小吃已經在貴州人民的飲食文化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憑藉著這些「金字招牌」,各類小吃被品牌化、標準化、主流化,以全新的模式出現在市場。

  從路邊攤到購物中心的「白富美」 風味小吃品牌化之路正盛

  貴州知名小吃品牌絲戀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貴州小吃的廣闊市場前景,更多成熟品牌加入這個行列,發掘藏在街頭小巷的小吃,對其進行改良、包裝和再造。贏商網走訪發現,小吃品牌化在購物中心有兩大特徵:一以思饗季、陶式紅辣椒絲娃娃為代表的純原創的貴州特色小吃品牌,並且有一定規模。二:重餐改造產品,以快活林酸湯魚、百度烤肉等重餐品牌為代表,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推出貴州特色小吃品類。

  「純原創」小吃品牌:思饗季、怪嚕範、小籠包、小雞黔行、安順小廚、烙鍋小鎮、水城烙鍋、陶氏紅辣椒絲娃娃等不同類型的小吃品牌。從各個品牌的菜品上看,主打貴州街邊小吃的品牌居多,其次為貴州傳統名小吃絲娃娃,烙鍋以及安順風味小吃。

  思饗季作為絲戀的衍生品牌,以貴州街邊的小吃為主,且主打外賣,只提供少量位置供顧客店內就餐。2016年誕生,現在貴陽已拓店4家。

  怪嚕範則採取堂食形式,以復古懷舊為主題,裝修風格多變,品牌以加盟的形式拓展,產品競爭力不強,目前在貴州有60多家門店。2017年最新誕生的小籠包屬於絲戀和優太餐飲的合作品牌,除了主打產品「小籠包」,由絲戀掌勺的小吃也成為店裡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貴州餐飲龍頭企業雅園新開創的小雞黔行,在改良的辣子雞之外,菜單上滿滿都是貴州小吃,戀愛豆腐果、雷家豆腐圓子、洋芋粑、水城迷你烙鍋、貴陽燉雞飯、辣雞豆花粉、絲娃娃……可見也是看中小吃這塊「香餑餑」。

  黔之憶安順小廚主打安順風味小吃,裹卷、小鍋涼粉等特色菜品,目前進駐匯金星力城與匯安中心。烙鍋是貴陽夜市攤的不二之選,2017年開始入駐購物中心,目前在貴陽購物中心中有三家品牌,烙鍋小鎮、水城烙鍋、蘸椒烙鍋等。

  絲娃娃是貴陽風味小吃的一大特色,絲娃娃的品牌也有很多,而絲戀酸湯絲娃娃以其強大的產品線主佔了貴陽市場,目前在貴陽有10家門店;其次2017年開始出現在購物中心兒眼前的陶式紅辣椒絲娃娃也是拓展也是不遺餘力的,目前購物中心有4家門店。

  其次,以小食跡為代表的特色小吃也是頗具特色,段大華貴州小吃,新路邊攤等產品線均與絲戀品牌相差無幾,絲娃娃、老貴陽特色燒烤、迷你烙鍋等。

  餐飲看似門檻低,但真正發展成為進入購物中心的品牌,實力都不容小覷。它們或是背後有強大的餐飲集團,或是有掌勺多年的廚師把控產品,或是在大小商業中沉浮多年……他們深知商業規則,並以產品為核心,不斷摸索合適自己的商業模式。

  「重餐延伸品牌」:數民族風情與特色貴州菜結合成為展示貴州食物文化景觀的窗口,本地許多餐飲品牌都是代表,比如老凱俚酸湯魚、亮歡寨、銀項圈,本身自帶流量。為了適應購物中心的餐飲規律,本地餐飲品牌帶邊的子品牌很快的適應了這一規律,快活林屬於亮歡寨旗下,酸湯魚和貴州小吃相結合,且更適宜走購物中心路線,已經進駐世紀金源購物中心、鴻通城購物中心、凱裡國貿購物中心、六盤水萬達廣場等購物中心。

  其次,贏商網走訪還發現,百度烤肉一系列的重餐品牌,也結合品牌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貴州特色小吃,這樣消費者進店消費的選擇變多,餐飲的翻牌率也逐漸回升。

  街頭小吃緣何傍上購物中心 另類解讀「高頻低消」

  開一家店,不論大小,經營成功的三個重要因素正如李嘉誠先生所言:選址,選址,還是選址。無論是何種業態或品牌,在選址大多出於人流、成本和環境的考慮。

  小吃店選址最看重的是人流量。在選擇一家商場時,除了統計商場自身的人流量外,還得對周邊進行綜合考量,人群高度聚集的寫字樓或者高校更佳。將傳統小吃開進商場,顧慮最多的是房租成本。商場裡的固定店鋪成本高,於是選擇了另一個方向,租下商場裡面積合適的中檔鋪位,租金相對實惠些,人流量、客流量卻依舊有保證。

  舒適的商場環境為小吃店在身價上做了「增量」。基於商場的定位與環境,根據消費人群對產品進行改良、包裝,能容易吸引具有購買力的顧客,也能賣出更高的價錢。以一碗怪嚕飯為例,街邊售價12元,到了購物中心搖身一變翻了數倍,有效緩解了房租成本。

  其次,一些餐飲選擇增加小吃品類,一方面降低了客單價,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更多,低頻高消變為高頻低消,餐飲相對應的坪效也就高了。而且,增加了小吃品類,對於閒逛的消費者來說,不會遇到餐飲中午打樣的情況,全天候營業,對於餐飲提高營業額一是一大益事。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發布的內容來看,2018年中國餐飲市場達到4.2萬億,正式突破「4萬億」規模,很多人說現在是餐飲寒冬,但大盤依舊在持續增長;而在這一變化中,小吃增速最快,客單價一路上漲。

  小吃進駐購物中心,從品牌、包裝、體驗感都做了升級,對於餐飲運營來說,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相應的客單價則不言而喻。雖然與購物中心大餐飲動輒上百的客單價,這些小吃價格還有很大差距,但與它們在街邊店的定價相比,仍有數倍溢價。

  過去,對小吃的概念是10元錢上下,對於現階段的消費者來說,飽腹已經變得無足輕重,看到一家很有特色的餐飲店,體驗才是最需要的。但現在大家願意花40、50元左右吃小吃,所以說現在的消費者願意為小吃品牌化的成本買單。

  小吃這麼貴,為何還有人為它買單?

  商家本逐利,將小吃店搬到購物中心,既能擺脫曾經街邊店的落魄形象,又能賣出高價,何樂不為,而消費者明知其溢價高、隨處可見,為何還願意為它掏腰包?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所有商業從業人員都知道的「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有閒錢與精力花費在自己喜愛的事物與追風上。這些事物普遍具備高顏值、高話題,如果還能講出一段勵志青春的故事就更好了。或許產品本身沒有發生改變,但它所處的消費環境、消費階層、寄予的情感屬性拔高了其身價,成為小吃裡的「白富美」。通過觀察購物中心裡崛起的小吃品牌,可以發現它們基本上都是「網紅店」,需要排隊才能購買,他們的運營團隊還尤其擅長利用網際網路快速傳播,爆款營銷。

  利用了「人無我有」的炫耀心理和「人有我無」的攀比心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加之,網紅小吃與其他大牌網紅相比,支付成本低得多,消費者購買起來就不會對價格太敏感。

  現在,單一品類已經很難適應消費者求新求變的消費特徵,小吃品牌們需要發展多元化產品,從營銷本質上做到「與消費者同時求變」,專注新品、新口味的開發,從口味到感受都能體現「不單調」,保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這樣才是最理想的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致敬撈王十年成長路 從街邊店到購物中心「排隊王」
    從街邊小店到標杆購物中心高顏值形象店,撈王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且具規模的連鎖餐飲品牌。一路走來,撈王不忘初心,以品牌自帶的「愛」為指引。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撈王收穫了全國直營店近百家的碩果。 撈王門口眾多消費者在排隊等位   餐飲品牌日益增多提高了進駐購物中心的門檻,購物中心也看重入駐品牌是否有想法,懂營銷,懂創新,能夠與商場及消費者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
  • 昆明購物中心挖掘夜市經濟 散攤規範化經營
    這裡的燒烤攤實惠又好吃,晚上出來吃宵夜、聊聊天,感覺還是不錯的。記者也注意到,來雲紡吃燒烤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一般都是好幾個朋友或者一家人一起來吃。  有一些燒烤攤的攤主表示,以前是在街邊擺小攤,但是現在不讓擺了,後來知道雲紡這裡有地方可以擺,交點攤位費就可以了。生意雖然沒有在街邊擺的時候好做,但是再也不用擔心位置被佔了,或者被罰款。
  • 江西餐飲企業「傍」購物中心轉型 爭搶商場餐飲
    知名餐飲品牌與大型購物中心的合作被認為是連鎖餐飲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從去年紅谷灘萬達廣場的開業,到近日開張的世茂廣場,再到未來的銅鑼灣購物廣場、綠地中央廣場,南昌的ShoppingMall(大型購物中心)將越來越多,集百貨、餐飲、娛樂等功能於一身的大型購物中心,也越來越多受到南昌餐飲老闆的青睞。
  • 昔日「街邊店」進了購物中心 為何價格翻了數倍仍有不少人買帳?
    曾經,過早的油條攤、挑著豆腐腦的扁擔、烘烤燒餅的大鐵桶……構成了兒時的小吃記憶,隨著城市衛生文明建設與都市人越加重視健康飲食,看起來「不上檔次」的早點小吃,正從城市的大街小巷逐漸流失。   取而代之的是,購物中心裡門頭高大、裝修別致、人氣高的「網紅級打卡聖地」。此時,吃一碗蘭州拉麵,都能有「星巴克」一般的享受。
  • 專注貴州本土小吃,這家新興餐飲品牌一年開4家店
    於是,絲戀融合貴州各地小吃,根據過往7年對貴州人口味的鑽研,精心打磨產品,推出餐飲小吃品牌思饗季,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發展迅猛,一年就拓店4家。這家新興品牌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品牌定位有別絲戀 打造差異化經營   貴州人喜歡小吃,但傳統意義上的貴州小吃,是沒有品牌的。總是藏在街邊,落在陋巷。
  • 海底撈又落戶貴陽匯安中心 已在貴州布局5店
    贏商網從匯安中心微信公眾號獲知,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火鍋店在貴陽的第三家門店已然落戶,預計今年6月開出,這也是新花溪區的首家海底撈火鍋店。   2017年底,海底撈首店在雲巖區匯金星力城開業,開業當天可以說人氣爆滿,整個貴陽人的朋友圈都被攻佔了。時至今日,匯金店的海底還還是常有排隊等位的情況。
  • 探魚二店開業 探索夜市餐飲與購物中心的共贏路徑
    3年過去,探魚的直營和加盟門店已經超過100家,年銷售額超過10億,成為餐飲界「網紅」,同時也成了眾多購物中心爭相引進的流量品牌。據報導,探魚目前的加盟店通過率僅為25%。   試水:首店選擇貴陽老牌商圈   莊少徐說,探魚品牌自2016年年初開始對貴州市場進行考察,當時對貴陽老城區幾個典型的購物中心都進行了了解。
  • 41個受購物中心歡迎的本土新興品牌,竟有四分之三是餐飲?
    (贏商網貴州站 劉韋報導)貴陽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誕生於2010年,但真正有所表現卻是2012年。此後,購物中心數量不斷增多,對品牌的需求也變得更加旺盛。2012起,從優衣庫、HM、星巴克、ZARA、絲芙蘭到海底撈、盒馬鮮生、小米之家,諸多外來品牌進入貴州,與此同時,貴州省內同樣有許多品牌借勢興起,並在本地市場獲得不俗的成績。
  • 新店速遞|段大華貴州名小吃入駐世紀金源購物中心
    有一種味道,遠隔千裡,卻讓你牽腸掛肚,走過天南海北,念念不忘的還是老家這些,從小在街頭嘗到的味道。12月11日,以挖掘本土美食,一覽各地小吃風情的段大華貴州特色名小吃開門營業,選址世紀金源購物中心C座一樓。
  • 街邊店VS購物中心店 火鍋品牌位置不同玩法更不同
    近兩年,主導大眾化的社區餐飲成為了各品牌紛紛想要搶奪的重要陣地,而「街邊店」又恰巧是社區餐飲和火鍋店的大本營。單就這麼看,火鍋街邊店定能火,可事實上.....呵呵   火鍋街邊店有啥特徵?   不管怎麼說,選擇街邊店的還是多,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5座一線城市的15000多家火鍋店裡,就有94%的火鍋店選擇開在街邊,只有6%的火鍋店選擇成為購物中心的新寵。受「氣味」的影響,過去很多購物中心並不青睞於火鍋,但隨著購物中心瘋狂的擴建和體量增加,它們對聚客能力強的餐飲品牌愈發有高度需求,而人氣旺的火鍋則剛好吻合。
  • 「老江湖」戀上「新寵兒」 重慶江湖菜走進購物中心之路 _專題報導...
    除此之外,受世界各地餐飲文化風的影響,重慶江湖菜開啟了特色的、精緻的、主體化等風格明顯的精細化餐飲之路。同時,江湖菜在通過長期發展後,要清楚品牌定位,是雅江湖或是百年江湖等。以江湖菜起家的順風123為例,在經歷短短6年時間,以雅江湖的精準定位,從街邊店搖身成為連鎖餐飲,用時尚和藝術包裝餐廳的裝修風格,在法式浪漫建築裡卻能夠吃到地道的重慶江湖菜,「雅」字當先,名副其實的「雅江湖」;對重慶老火鍋而言,重慶大隊長主題火鍋便是成功案例,它在創建之初反其道行之,在傳遞重慶老火鍋精髓的同時,將文化、歷史融入其中,十幾年間創造了重慶大隊長已拓展至全國,走進購物中心與其合作,也是大隊長拓展版圖中的重要一環
  • 為什麼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如今開始「往下走」?
    據最新發布的《中國重點城市零售物業租戶普查報告|2018成都》,購物中心樓層空間分布已然生變,其中一個現象正是餐飲業態適度下沉及調整面積以契合愈加精細化的消費需求。報告指出,雖然餐飲業態整體佔比在2016~2018年保持平穩,但中區、高區及地下樓層均錄得佔比負增長,僅低區餐飲業態佔比增加1.5個百分點。
  • 購物中心餐飲品牌陣亡報告:30%成了「炮灰」
    如今,購物中心越開越多,商場中餐飲佔比也從10%一路上升到50%以上。然而,商場給品牌的成長周期也在大幅縮短,數據顯示,商場餐飲淘汰期從5年到3年到縮至1年。甚至,在一些A類購物中心,讓一家餐廳撤場最快只用1.5-3個月。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商場餐飲「洗牌」開始加速。你要如何成為倖存者?
  • 老東粥皇陳東:餐飲進購物中心目前需謹慎 過量難生存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在餐飲業態火爆了購物中心的今天,在雲南市場上無論是新開的購物中心還是老牌購物中心,都把自身的餐飲業態比例大幅提升。然而作為較早一批進入購物中心的品牌,老東粥皇(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目前對於進駐購物中心的態度,卻開始保持謹慎。
  • 獨家:購物中心適合引入哪些網紅餐飲?
    聯商網前言:如今,購物中心到了靠內容提升競爭力的時代,除了提供產品和服務,也包括提供什麼樣的文化內涵給消費者。對購物中心來說,品牌是「內容」。為此,聯商網特別策劃「重來,購物中心『新內容運動』」,去挖掘尋找新銳、特色品牌的最新發展和案例,供行業參考。
  • 新消費時代,需要讀懂餐飲與購物中心的宮鬥邏輯
    還有一種實驗型,即走網紅路線的,沒有被證明過,只是想到購物中心進行驗證能不能打通,這種餐飲對於購物中心風險較大,風險大意味著餐飲要付出一定的風險成本給予購物中心,一般來說就是租金。被驗證過的網紅餐飲,購物中心一般會折價、甚至給予補貼引進。這個就看網紅餐飲自身在跑的邏輯是否能夠打通。
  • 從街鋪擠進購物中心 餐飲品牌廣州大遷徙
    老牌餐飲品牌如此,新生代餐飲品牌更是如此。南都記者了解到,成立兩年的八裡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4家八裡屯麻辣香鍋和2家主打酸菜魚的子品牌江湖情,從誕生之初,門店選址全部採取購物中心路線。不過,一方面是集中的人流,另一方面則是激烈化的競爭,有些餐飲商家即便月入200多萬元,也依然活得戰戰兢兢。本期南都記者將深入分析究竟什麼樣的餐飲更適合進入購物中心?購物中心又該如何面對品牌的同質化競爭?
  • 蘇州:購物中心餐飲面臨生死博弈 熱餐飲下的冷思考
    市民請客就餐方式改變  購物中心餐飲店擴容「熱火朝天」  「到購物中心吃飯,停車方便,還能順便購物、看場電影」,據楊女士介紹,原來請客吃飯習慣去社會飯店,現在改變方向,夫妻倆帶著兒子到購物中心,吃喝玩樂可以一站搞定。
  • 購物中心六大業態的10年發展:百貨、超市、餐飲等
    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離不開零售業態,每個購物中心或商業綜合體都有多種業態組成,傳統的有百貨、超市、餐飲、零售、休閒娛樂等五大業態,隨著購物中心的發展,業態組合也開始變化,出現快時尚、兒童業態、文化主題體驗等等,以前的主力業態百貨、超市在購物中心的地位有所減輕,特色餐飲、快時尚、集合店、兒童業態則成為當下購物中心最青睞的業態。
  • 商家盈利25% 什麼樣的餐飲更適合進入購物中心?
    老牌餐飲品牌如此,新生代餐飲品牌更是如此。記者了解到,成立兩年的八裡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4家八裡屯麻辣香鍋和2家主打酸菜魚的子品牌江湖情,從誕生之初,門店選址全部採取購物中心路線。不過,一方面是集中的人流,另一方面則是激烈化的競爭,有些餐飲商家即便月入200多萬元,也依然活得戰戰兢兢。本期記者將深入分析究竟什麼樣的餐飲更適合進入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