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 16:26
黃魚有七兄弟,除了梅童魚、小黃魚、大黃魚、鮸魚、黃姑魚五種常見的外,還有非常珍貴的黃唇魚和毛鱨魚。
之所以將這七種魚稱為「黃魚七兄弟」,源於它們都屬於硬骨魚綱的石首科,最大的特徵是耳石發達,腦袋中有一顆魚石。
當然石首科還包括其它一些魚類。
大黃魚、小黃魚
大黃魚可以說是「大海第一魚」,因通體金黃而得名。一些人以為大、小黃魚是同一種魚,加上兩者味道有些相近,一般人確實有點難區分。但其實還是有差別的:
小黃魚只能長到20多公分,魚尾短鱗大;而大黃魚能長到50多公分,魚尾巴細長鱗片略小。
大、小黃魚曾是東海舟山漁場的四大魚類之一,現如今卻難覓蹤跡,尤其是大黃魚很是稀少。
野生大黃魚
養殖大黃魚
紅燒養殖大黃魚
小黃魚
梅童魚
梅童魚因頭部較大又名「大頭梅」,魚如其名,童稚可愛,最大的也不過10公分左右,通體金黃,嬌嫩鮮美。除鮮食外,梅童魚加工的烤頭叫梅子烤,是烤頭中的上品。
梅童魚
烤梅魚
黃姑魚
又稱黃婆子,家鄉人稱「黃三」,此名非常形象,因為此魚也是通體金黃,較似黃魚,僅次於大黃魚、小黃魚,位居老三。如今一些嘴刁的食客在養殖的大黃魚和黃姑魚中反而喜好選擇後者。
黃姑魚其實也是一個家族,還有白姑魚、黑姑魚、叫姑魚,前兩種從顏色上區分,白姑、黑姑俗名白婆子,但叫姑魚無法辨別。
黃姑魚
紅燒黃姑魚
鮸魚
與大、小黃魚、梅童、黃姑魚不同的是,七兄弟中的鮸魚長得黑不溜秋,但外形還是與黃魚相似,味道也不錯。與黃魚一樣,如今鮸魚也在大批養殖。
鮸魚
紅燒鮸魚頭
黃唇魚、毛鱨魚
珍貴的黃唇魚、毛鱨魚很難見到,它們是石首科中的大個子,可長到1米以上,黃唇魚可長到1.5米以上。在海洋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大部分漁民可能一生都難捕到一條。
黃唇魚
毛鱨魚
現在黃魚已經很難捕到了。過去漁民捕黃魚是以噸為單位的,而現在只能以條為單位了。
即使在嵊泗這個海島縣,對40歲以下的人來說,紅燒大黃魚已是很陌生了。市場上看到的都是頭圓嘴小腹大、飽食終日養尊處優的養殖黃魚,而野生黃魚經常要為口腹而奔勞,嘴又尖又大,胴體呈瘦長型,這是區別養殖與野生的竅門之一。
目前養殖的大黃魚約50元左右一斤,野生的則要上千至幾千元一斤不等,越大就越貴。
(據舟山發布微信公號,原標題《傻傻分不清?老司機教你區分黃魚「七兄弟」》。編輯黃寧璐)
14770384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