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業價值分析,看這篇就夠了
目錄
1. 啤酒行業發展百科和生產工藝流程
1.1 啤酒行業發展百科
1.2 啤酒產量以及增速
1.3 啤酒頭部廠商矩陣
2. 商業模式和收入模式
2.1 啤酒生產工藝流程
2.2供給分析
2.3 需求分析
2.4 銷售渠道
3. 啤酒行業估值和全球龍頭企業
3.1 國內啤酒行業估值
3.2 各國家和各地區人均啤酒消費量對比
3.3 全球啤酒龍頭企業對比
4.未來行業展望
4.1 國內啤酒行業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間
5.資料來源
1. 啤酒行業發展百科和生產工藝流程
1.1 啤酒行業發展百科
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酒類之一,另外兩個是葡萄酒和黃酒。啤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幾乎和大麥等穀物起源時間相同。啤酒也是繼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於十九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至今經歷了130多年發展,長期為國人所青睞。早期,國內由於工業化程度低並無法大規模生產啤酒,幾個啤酒廠都是外國人建造的。1900年,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啤酒廠。2002年,中國啤酒成為世界第一大啤酒市場。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國內出現大量兼併收購,各廠商不僅維持以量為綱的發展策略,更是將擴張市場及銷售區域、提升市佔率作為發展宗旨。2005年前,基本形成了華潤、百威、青啤、燕京和嘉士伯割據拉鋸的局面。2013年,中國啤酒產量達到歷史高點。2013年後,我國啤酒行業面臨嚴重的下行壓力,產銷量連年減少、利潤率也持續低迷。啤酒行業出現連續3-4年下滑。這一態勢標誌著啤酒行業前期大幅擴張、搶奪市場份額的發展階段步入尾聲,企業紛紛進軍中高端產品、提升銷售利潤與生產效率的發展新階段已悄然到來。
1.2 啤酒產量以及增速
根據我國啤酒產量、增速變化、市場集中度及毛利率的變化,我們大致將行業發展分為3個階段:新生導入期:1958~1978年,增長迅速,20年內產量翻了6.7倍,年複合增長9.95%,但整體消費量小,至1978年產量僅為40萬千升,人均消費量僅0.42L/年。快速增長期:1979~1999年,80年代我國啤酒行業經歷一波爆發式增長,90年代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較高增速。這21年裡我國啤酒產量增長了52.5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75%。但這一時期我國啤酒行業相當分散,1999年行業龍頭青島啤酒的市場佔有率也僅為4.8%。低速增長期:2000年至今,增速逐漸放緩,2000~2012年複合增長為6.74%。總量持續增加,2002年產量超越美國後10年來一直穩居全球第一,2006年人均消費量開始超越全球平均水平,至2012年人均消費量達36.2L/年。隨著增速的放緩以及外資的介入,行業內競爭開始加劇,行業毛利率持續下滑,兼併收購進入高潮,整合加速,CR4從20.3%大幅提升至62.6%。
1.3 啤酒頭部廠商矩陣
2. 商業模式和收入模式
2.1 啤酒生產工藝流程
2.2供給分析
由於啤酒的主要原材料是麥芽,因此大麥的產量和啤酒的產量具有很強的相關聯性。國內噸酒價格偏低,啤酒行業已經開始通過產品升級提高利潤率。我國噸酒價格嚴重偏低,仍有足夠的提價空間:截至2012年青島、燕京、雪花的噸酒價格分別為3263元/噸、2413元/噸、2300元/噸,相比國外啤酒行業5000-8000元/噸的噸酒價格區間,我國噸酒價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消費品中,不論可選品的白酒、葡萄酒還是大眾品的乳製品、肉製品,乃至服裝、電子產品等,國內價格實際上已經與國際發達國家接軌,由此啤酒價格的窪地凸顯。國內啤酒廠商通過產品升級提升噸酒價格的趨勢毋庸置疑,行業整體毛利率走高是大概率事件。13年以來,各大啤酒企業紛紛加速產品升級,不斷推出中高端新品:如雪花啤酒主推「純生(金標銀標)」,青島啤酒力推「奧古特」,珠江啤酒擬推「雪堡」等,隨著啤酒行業產品升級的加快,國內噸酒價格增長、利潤率提升指日可待。
2.3 需求分析
啤酒作為非必須的大眾快速消費品,需求跟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數量密切相關。通過對全球2006-2011年消費量排名均居於前25國家的啤酒消費量分析,我們發現消費量與人口數量及GDP顯著正相關。從人口因素來看,目前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6.2L/年,與消費習慣相近的日本(43.8L/年)和韓國(37.2L/年)差異已經不大,提升空間相對有限。從經濟發展速度來看,我國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高速發展後,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緩,2012年更是近十年來GDP增速首次跌破8%,但中國仍舊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2.4 銷售渠道
3. 啤酒行業估值和全球龍頭企業
3.1 國內啤酒行業估值
相比於其他酒類,啤酒行業的總市值目前還是屬於小市值,並根據以上分析啤酒行業的發展空間極大。
3.2 各國家和各地區人均啤酒消費量對比
3.3 全球啤酒龍頭企業對比
百威英博: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啤酒公司,旗下經營的品牌超過300個,總部位於比利時,是全球第三大消費品公司。核心的啤酒品牌主要有百威、時代、科羅娜。其中百威啤酒是從1876年開始投放市場的,至今已經有超過140年歷史。前兩年集團以千億美元,拿下了全球第二大啤酒生產商SAB米勒,成為全球啤酒行業絕對的龍頭企業。英博(Inbev)創立於1366年,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總部設在比利時的Leuven。英博集團的經營策略是透過自身增長、世界級的經營效率、目標性的收購行動,以及顧客至上的精神,在全球各主要啤酒市場建立領先的地位,強化其堅固的地方化平臺。英博集團擁有逾200個品牌,包括時代(Stella Artois)、Brahma、貝克(Beck's)、Leffe、Hoegaarden、Staropramen和巴斯(Bass)。公司僱用約七萬名員工,業務遍及美洲、歐洲和亞太區30多個國家
嘉士伯集團:嘉士伯(Carlsberg)是世界第四大釀酒集團,於1847年創立,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同時嘉士伯也是該公司主要的啤酒品牌。嘉士伯集團主要業務為啤酒和軟飲料的生產與銷售,在43個國家和地區有67個釀酒廠,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都常說的嘉士伯實際上一般是指該公司的這種產品。它是一種德國風味的比爾森啤酒,創始於1904年。簡稱綠嘉。冰純嘉士伯(Carlsberg Chill)是嘉士伯公司最新的品牌, 並於2004年8月上市, 主要面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銷售。冰純嘉士伯味道冰爽清純,極易入喉,配以極富時代感的流線型瓶身,極受年輕人所喜愛。簡稱冰嘉。主要贊助音樂活動。
4.未來行業展望
4.1 國內啤酒行業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間
我國啤酒零售均價低於世界平均。我國啤酒噸價(零售口徑)僅為日本、韓
國的三分之一,出廠噸價與國際品牌相比也有較大差距。當前國內啤酒行業出廠
價口徑的噸價不到 3000 元/千升,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日本噸酒價格超過 10000
元/千升。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消費升級的拉動,啤酒價格有較
大提升空間。我國啤酒行業整體噸價低的一大原因是低端啤酒佔比較高。我國目前主導的
是經濟型啤酒,銷量佔到了總銷量的六至七成,佔比遠高於世界的平均水平。產品結構集中於經濟型啤酒,也使得我國啤酒產品同質化程度高。在需求端提出了新訴求及客觀條件的推動下,近年來啤酒行業主要玩家均加速了產品高端化的步伐。
在近年來行業整體消費量持續走低但成本卻逐漸走高的大背 景下,各廠商所面對的囚徒困境使得各自在價格層面不主動求變是上策,即成本壓力使得過去 的低價營銷策略不再行得通,但直接提價進而可能因此喪失市場份額的策略也不可接受。因此,在兩難情況下,依靠低價競爭撬動競爭對手優勢市場份額的難度逐漸加大,鞏固自身優勢市場份 額的成本收益比更高,因此各龍頭逐漸減少劣勢市場投入,聚焦精力深耕優勢市場。目前看,儘管百威在高端啤酒市場一枝獨秀,但是其僅在黑龍江、吉林、福建及江西處於寡頭壟斷地位(市佔率大於 40%),同時華潤、青啤、嘉士伯及燕京分別擁有 9/5/3/3 個優勢省級市場;基於此,在各大玩家於各自優勢基地市場持續加碼發力高端化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以未來 5-10年的長周期來看,我國高端啤酒市場百威一騎絕塵的局面有被逐漸打破的可能性。
作者:資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