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又長胖了,減肥怎麼就這麼難呢?」——這樣的話,很多人都聽到過,也許你自己就說過。隨著肥胖問題日益突出,減肥成了持續熱門的話題。很多人都發現了,相比減肥,長肉要容易得多!那為什麼長肉容易,減肥難呢?
瘦下來又復胖 這樣的過程你經歷過嗎?
不久前,因為被自己沒有修圖的照片扎了心,歌手何潔在線尋求減肥良方:有沒有又快又懶的方式達到減肥理想值,從XL減到L的那種?
說起來,何潔的減肥經歷,簡直就是當下年輕人減肥心酸史的縮影。
從2005年參加《超級女聲》開始,她不是在減肥,就是在預備減肥的路上。
為了減肥,何潔每天只吃黃瓜、火龍果,甚至油鹽不進;
鍛鍊起來也是個狠人,每天見縫插針地運動,確保做滿1小時……
經過如此艱苦的努力,何潔也曾換來短暫的減肥成功,但總是沒過多久就胖回來了,三天兩頭因為「復胖」上頭條。
同命相連的還有錢楓。在《我家那小子》中,錢楓一度胖到讓人原地脫粉,後來瘋狂健身一個月才瘦回去。
遺憾的是,不到半年,他又回歸了臉圓脖子粗的狀態,終於他放棄了掙扎,覺得「不快樂就不要勉強自己」。
看到明星們胖了又瘦、瘦了又胖,可別光顧著笑。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可能連「復胖「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喝口水都能長胖,哪怕每天堅持運動40分鐘,也從來沒有瘦過。
可能是受到錢楓的「快樂論」影響,也有可能隨著年歲增長,大家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清晰,不免急功近利地減肥,理性對待體重的觀念也更加普及。只能說,這樣的覺悟應該早點有。因為,減肥,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流水的減肥餐 鐵打的中國胃
想想看,你每天早上吃什麼?
包子稀飯配鹹菜,肉絲扁粉蔥油餅,還是滑蛋腸粉艇仔粥?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餐飯要是沒有碳水化合物,那是不完整的。
南方人表示,只要沒吃到米飯,我今天就等於沒吃東西!
北方人報導,烙餅餃子饅頭,每天都得換著花樣吃!
一日三餐,米飯和麵食少不了了。逢年過節,元宵煮湯圓
清明吃青團
中秋分月餅
端午再來倆粽子
處處都顯示著中國人對主食的青睞。
可你想過嗎?用精米和精面做出來的主食,都是高度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原有的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在加工過程中被去除了,剩下的多數是澱粉和糖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吃,能維持現有身材已經不容易,還想減肥?
2014年,美國一本醫學雜誌就曾發布一項研究報告:對於減輕體重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言,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比限制脂肪攝入量更有效。
《時代周刊》也發表過文章說,脂肪其實不是我們的敵人,與其限制它,不如限制糖類(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在英國,有家庭醫生對待他們的糖尿病患者,更是採用節制飲食的方式,來代替藥物治療。
而在我們身邊,減肥的難題除了每天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以外,對味覺的極致要求,其實也不利於減肥。
以火鍋為例,中國人能隨便調配出108種油碟,各種配料互相混搭,味道不計其數。
在原材料上,同一食材的不同部位,也有不同的的吃法。
牛裡脊,是牛身上最細嫩的部位
通常的吃法是煎成牛排;
位於牛頭後部的牛頸肉,纖維橫豎錯生
適合做碎肉或是拿來煮湯、做牛肉丸;
上肩胛肉,肌肉發達,肉質緊實細嫩
是極佳的燒烤和火鍋片用肉。
哪怕一份簡單的家常面,中國人也喜歡用炒、熘、燒、燜、燴、滷、煎、炸等各種方法來烹製,講究的人還要熬滷、收湯,或香或辣,哧溜一聲吃下去,成為記憶,成為鄉愁,成為身上割捨不掉的脂肪。
從小就在如此豐富的味覺體驗中泡大,誰能受得了清淡寡油的減肥餐?
於是很多人常常堅持一段時間,就忍不住出去搓一頓,一不小心就破功了。
健身減肥?不用了,「玄學減肥」更有市場
有人說,既然管不住嘴,那就邁開腿唄。堅持健身,總有一點減肥效果吧?不過,靠常規強度的這點運動,你以為就能抵消掉吃進去的卡路裡了嗎?
在如今很多人的健康觀念裡,通過高強度運動來保持健美身材,並不是一件容易讓人接受的事,我們更傾向於「寧靜致遠」的運動。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調查,散步類運動是長年穩居第一的「國民運動」
第二名也是雷打不動的跑步
以及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廣場舞
因為嫌動起來太累,各種減肥「玄學」也遍地開花,比如「泡腳減肥」之類。
試試嘛,萬一實現了呢?
都市白領 你有「過勞肥」嗎?
對健身提不起興趣,當然還有一大原因——忙!一天24小時,大半時間都奉獻給工作了,終於下了班,那必然是好好休息,娛樂娛樂嘛。
回到家已經八九點了,這個時候你再叫我去健身,我還有沒有自己的生活啦?
把握住夜晚的時間休息夠了,白天工作時久坐不動,也有可能導致「過勞肥」。
更不用提那些晚上加班的,點個夜宵犒勞自己,結果越吃越肥。
回顧童年 你是不是胖在了起跑線上?
在減肥的道路上,人們付出太多,不過,也有那麼一群人,怎麼吃也吃不胖。這個就得看你是否胖在起跑線上了。
不少中國家長認為,孩子長得胖是健壯,能吃是福。所以,相比從小就挑食的孩子,什麼都愛吃,還特別能吃的孩子更討人喜歡。
然而,英國科學家專門對此做過研究。結果發現,每個人的體內都有脂肪細胞,它只增加不減少,當你從小就吃得多,胖了起來,脂肪細胞數量也會隨之增加。它會讓你不餓的時候也產生食慾,想吃東西。而那些脂肪細胞少的人,對食物就沒那麼大欲望。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為什麼胖起來容易瘦下來難,為什麼一旦胖過就容易一胖到底,歸根結底都是我們的身體和生活習慣決定的。所以,減肥沒有捷徑,靠短時間的衝刺也無濟於事,只能踏踏實實改善生活習慣——好消息是,如果生活習慣真的改善了,減肥這個小目標,簡直不值一提,你會收穫你最想要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