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不成被逼創業 「臭豆腐碩士」身家百萬

2021-01-08 央視網

      身家超百萬,加盟店兩百餘家

      幾年前,北大學子賣豬肉的新聞曾轟動一時,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王永上賣臭豆腐也成了網絡紅人,一段「賣臭豆腐碩士『發現價值』」的視頻點擊率頗高。前日,記者電話連線這名2008屆經濟法碩士,並採訪他讀研時的輔導員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碩士「臭豆腐大王」是如何煉成的。

      就業不成被「逼」創業

      1984年,王永上出生在山東省濱州市。從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華中科大,繼續攻讀經濟法專業碩士,並於2008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提到王永上,他讀研時期的輔導員宋老師印象深刻:「專業成績沒話說,而且樸實熱情。」

      2008年6月,本已提前找好工作的王永上做出抉擇——他辭去了在廣州才幹了兩個多月的「準白領」工作,回到山東老家。「家人都希望我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廣州那家房產公司時每月有7000多元的薪水,可離家太遠,而且父母年紀都大了,就我一個兒子,我得照應他們。」回頭再看當初的選擇,王永上還是覺得沒有錯。

      可回到山東,王永上跑了一個多月招聘會仍顆粒無收。就業不順利讓王永上決定創業,「都沒那麼容易,我沒一點經驗,剛開始賣烤鴨虧了不少。」王永上說,那是他最艱難的幾個月,很迷茫、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在QQ個人空間中,王永上這樣描述那一段時光:「2008年畢業的我生不逢時,遇百年經濟危機,在百般無奈生活無著之下破釜沉舟投入商界之中,時髦詞謂之曰『創業』!初始碰得自己頭破血流,迷茫中不斷沉淪,努力漸漸變成了掙扎。直到我偶然選擇了別人不屑做、別人不敢做的項目——臭豆腐,才開始了我人生財富和創富經驗的第一步積累……」

      父親的眼淚曾讓他動搖

      時間一晃就到了2008年11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煙臺大街上閒逛的王永上遇到了一家臭豆腐店的老闆——張巖。張巖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他和王永上一見如故。可當王永上提出跟他合夥幹時,張巖拒絕了,「可能他覺得我就是一時興起好玩。」王永上「死纏爛打」磨了好一陣,終於用自己積攢下來的3萬元入了股,和張巖開始合夥賣起臭豆腐。「那段時間,沒日沒夜地幹,張巖負責技術、我負責出點子。首先要到紹興學手藝,然後就是要加強管理,最後還要將員工、店面等統一形象。」2008年底,王永上的第一家「臭裡香」正式開業。

      第一家店的生意紅紅火火,可王永上的心裡卻越來越忐忑——新年一天天近了,他第一次如此怕回家。原來,王永上的父母都是老師,他們一直希望兒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賣臭豆腐完全是先斬後奏。

      忙到大年初七才回家的王永上,等待他的是一次嚴肅的家庭會議:「父母請了四五位叔叔阿姨來勸我,說了快兩小時,我還是堅持我的道路,父親一直很沉默。」王永上至今仍記得父親最後溼潤的眼睛……「也許,最難過的就是家人的不理解吧。」看著父親流淚,王永上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直到現在,父親和他還處於「冷戰」狀態:「我曾經想過動搖,可我真的覺得這條路選得沒有錯。」

      創業受北大副校長肯定

      有了第一家店的經驗後,王永上將生意迅速做大。不到一年時間裡,他就在煙臺和濱州等地開了十多家店,不少人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加盟,北至吉林、南到湖南、西到新疆……「臭裡香」香飄全國,加盟店達200多家,個人身家也過了百萬。

      有了錢之後,王永上開始思考如何把臭豆腐事業做大做強。「我想開特色小吃連鎖店,專門挖掘全國特色小吃。」王永上這樣表示,忙碌之餘,他還專門上了創業補習班,認識了不少大學生創業者。他的臭豆腐店至今吸納了30多名員工,其中就有2名本科生,多名中專生。

      王永上在煙臺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少人稱他為「臭豆腐大王」。一次,北大的一名副校長在煙臺開會,該校長從當地記者那裡得知王永上的事情後,要記者轉達他對王永上的肯定:「只要是能把小事做大,研究生賣臭豆腐並不可惜。」

      呼籲理解創業大學生

      上月,一段「賣臭豆腐碩士『發現價值』」的視頻使王永上頓時成了網絡紅人,本月中旬,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也對他進行了報導。

      王永上的研究生同學從網上得知他的近況,在班級QQ群裡開展了一場大討論。王永上說:「討論時我不在場,正在油鍋前呢。晚上看了好久他們的聊天記錄,很欣慰,大家對我都很支持。」輔導員宋老師也看了同學們的討論,她說:「大家都認為王永上非常『牛』。無論做什麼行業,只要做好了,一樣行!」

      可得知記者是湖北的媒體人,王永上還是有些擔心地問:「我這樣的會不會給學校『抹黑』?你要是碰到『根叔』(華中科大校長李培根),幫我問下他,看他怎麼看我這個賣臭豆腐的碩士。」

      王永上的擔心也許正是源於社會現實對大學生創業的不太理解。他說:「不少家庭舉全家之力來培養一名大學生,因此,當大學生走入社會後,對他的期望值很高。在我看來,賣臭豆腐的和賣溫度操控系統的大學生都是一樣的,剝開外在的一切,都包含了勞動和心血。」他希望社會能多理解選擇創業的大學生。

相關焦點

  • 法學碩士賣臭豆腐賺百萬 稱就業不成被逼的(圖)
    身家超百萬,加盟店兩百餘家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陳博雷)幾年前,北大學子賣豬肉的新聞曾轟動一時,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王永上賣臭豆腐也成了網絡紅人,一段「賣臭豆腐碩士『發現價值』」的視頻點擊率頗高。
  • 碩士生改行賣臭豆腐,年賺百萬,訣竅都在這
    王永上是一個剛剛畢業兩年的大學生,是一名碩士,可是他卻通過賣臭豆腐身家百萬。王永上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吃,就讀期間非常熱愛吃當地的特色小吃。在山東煙臺他就經常光顧當地的一家臭豆腐,並且讓他對臭豆腐提起了興趣。臭豆腐的老闆是一個中年男子,通過拜師學藝憑藉獨特的風味將生意越做越大。
  • 90後大學生學賣臭豆腐 全國開70家店擁百萬身家
    擺臭豆腐攤、辦豆腐加工廠、創立自己的臭豆腐品牌……經過兩年艱苦創業,90後在讀大學生楊誠,如今已在全國開設了70家品牌加盟店,擁有百萬身家。昨天,在市人社局主辦的2014年度武漢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答辯評審會上,楊誠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 名校碩士成「臭豆腐大王」
    □記者 廉衛東 報導    本報煙臺訊 作為畢業不久的研究生,幾乎沒人會把賣臭豆腐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而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碩士王永上卻從中看到了商機,在煙臺賣起了臭豆腐
  • 武漢大力推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
    時義強參加的是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200餘家高校代表齊聚武漢開展校地校企對接,線上推送超過50萬個崗位,約4000名高校學生現場求職。從2017年開始,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買房租房打八折、落戶僅靠一證、近500家企業帶頭落實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涵蓋落戶、安居、創業等力度空前的舉措出臺,釋放出吸納人才的「武漢引力」。
  • 華中科大碩士生成"臭豆腐大王" 加盟店200餘家
    王永上(左二)在店內忙碌  幾年前,北大學子賣豬肉的新聞曾轟動一時,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王永上賣臭豆腐也成了網絡紅人,一段「賣臭豆腐碩士『發現價值』」的視頻點擊率頗高。前日,記者電話連線這名2008屆經濟法碩士,並採訪他讀研時的輔導員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碩士「臭豆腐大王」是如何煉成的。  就業不成被「逼」創業  1984年,王永上出生在山東省濱州市。從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本科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華中科大,繼續攻讀經濟法專業碩士,並於2008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 網絡營銷 石家莊碩士博士生賣臭豆腐走紅(圖)
    網絡營銷 石家莊碩士博士生賣臭豆腐走紅(圖)     ■一名石家莊博士生和同學一次玩票性質的創業體驗引來各種質疑    ■這對「豆腐兄弟」因網絡營銷生意火爆,也因網上爭議而最終放棄    26
  • 縱觀臺灣研究生就業 僅7大產業愛用碩士研究生
    黃翊誠還到夜市創業,販賣炭烤生蠔,現月入新臺幣10萬元。  黃翊誠還到夜市創業,販賣炭烤生蠔,現月入新臺幣10萬元。在職務類別上,工程研發、經營幕僚、軟體工程、項目產品管理、財務會計稅務,應徵時具備碩士學歷較吃香。  臺灣104人力銀行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說,碩士學歷僅對特定產業與職務有用,學子必須認清自己考研究所是為了什麼,若是為升學而升學,可能最後只是延遲進入就業市場時間,對工作加分也有限。
  • 臺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碩士搶當清潔工賣場工
    臺中市勞工局就業服務科科長李文煥說,從經驗來看,有2至3成職務是高學歷低就,時下不少年輕人也把「喜歡做」、「生活質量」當選工作重點,業務營銷、傳產製造業、須輪班行業被列為「顧人怨」工作。日前大立光釋出1200個職缺,應徵的人數還不到前天家樂福徵才的三分之一。
  • 華中科技大碩士成煙臺臭豆腐大王 兩年賺足百萬
    作為畢業不久的研究生,幾乎沒人會把賣臭豆腐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而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學碩士王永上卻從中看到了商機,在煙臺賣起了臭豆腐,並在兩年內連開200多家連鎖店,成為遠近有名的「臭豆腐大王」。談起自己的這段經歷,王永上說:「 臭豆腐也可以賣出研究生的水平。」
  • 1米25的大叔,與嬌妻不離不棄攜手在濟南創業,如今身家過億
    這一次的創業之路,並不像第一次那麼容易。「我出去談業務,很多單位都不相信我這個殘疾人有能力完成。」艾貽明深知,他必須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憑藉著不服輸的勁頭、良好的口碑效應,艾貽明咬牙挺過來了,逐漸在濟南市場佔據一席之地,2004年註冊成立了濟南金環宇廣告公司,業務從最初的打字複印擴展到戶內外廣告、大型標識等。
  • 2015山東公務員申論熱點:就業與創業夢
    ——李克強[就業難的原因]一是畢業生數量居高不下導致就業壓力大。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但工作崗位畢竟有限,由此出現「僧多粥少」的困境。中央不斷出臺政策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引導和扶持,有助於更多的青年人創業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在龐大的畢業生群體中,創業者終歸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還需要在就業市場上「衝鋒陷陣」。
  • 他拿1萬元在大學旁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創業之路
    2011年,楊城在學校周邊開了第一家長沙臭豆腐店,開啟了路邊攤的創業之路。工廠剛開工時,為了能讓商家選擇自己生產的臭豆腐,楊城每天帶著豆腐「試用裝」,一家一家地推銷,讓商家先試賣,「五六十塊臭豆腐不到十分鐘就賣完了,這麼好的銷量擺在眼前,老闆自然會選擇我的臭豆腐。」也有「不買帳」的,武昌一家臭豆腐連鎖店的老闆,不是嫌色澤不好,就是嫌價格比別人貴,但楊城依然耐著性子和老闆協商,前後一共去了7次,最終用真誠打動了老闆。不僅如此,他還竭力為顧客服務,提供增值服務。
  • 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在武漢啟動
    「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校地校企對接交流活動2日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200所高校代表深入走訪產業園、重點企業,了解產業布局、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有關情況,和地企精準對接。
  • 那些務農的海歸女碩士:創業不易,創新不止(附創業方向)
    我們從諸多的媒體報導中,梳理出11位海歸女碩士返鄉務農的故事,希望透視她們的創業方向和做法,找到做農業的方向。海歸女碩士柯小奕事業方向:現代農業生態園2010年,柯小奕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技創業與創新專業碩士學位。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留學竟然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懷揣著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職業生涯的美好憧憬,柯小奕決定回國創業。
  • 從草根創業者到蔬菜大王,揭秘丁立剛如何擁有百萬身家
    人生並不是只有一條出路,丁立剛賣菜賣出了蔬菜大王的名聲,也賣出了百萬身家。丁立剛自己都說他就不是那種「安分人」。雖然他幹的是個辛苦活,但是他不能只賺辛苦錢。80年代時,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除了幾畝地以外,沒什麼像樣的家當。那時候光種地的話,只能是保障「吃飽飯」,根本攢不下什麼積蓄。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
    同時,各省(區、市)縣及縣以上相關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應拿出不低於40%的比例,聘用各專門項目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3)考學升學優惠:服務期滿後三年內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高職(高專)學生可免試入讀成人本科。
  • 青海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問答
    青人社廳發〔2013〕129號文件規定:企業新增就業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依法繳納社會保險並進行就業登記的,每吸納1人給予企業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為高校畢業生繳納社會保險並進行就業登記的,按照「先繳後補」的程序,對企業繳納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給予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部分)。勞動合同期內補貼不超過4年。
  • 農大碩士女孩葡萄籽榨油創業 300萬變2000萬
    在這個創業故事裡,農大畢業的碩士女孩靠葡萄籽榨油創業,創造了2000多萬元的驚人財富。 來看這個女孩的勵志創業故事。 常人眼裡,葡萄籽成了無人要的垃圾。葡萄籽外殼堅硬,牲畜不吃,漚糞不爛。甚至有廠家專門給種植戶籤訂協議,只收葡萄,葡萄籽歸種植戶拉走。處理掉這些堆積如山的葡萄籽,廠家一年不知要「墊」進多少費用。
  • 多面就業季之一:打通創業「最後一公裡」|廖蘭心|畢業|創業路|就業...
    就業難度大,自主創業成了不少畢業生的另一選擇。根據淘寶數據,今年有20萬畢業生進入淘寶開網店。在教育部的文件中,「開設網店」這一自主創業方式也首次被視作就業。「但每一項都比想像中難了不少。」米甜在留學歸國後計劃與好友在家鄉開設線上鮮花工作室。「籌備了兩個多月,從選址、談房租、找供貨商、到公司名註冊,都是不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