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農村經常看到的「閹雞」師傅,現在幾乎看不到了,你見過嗎?

2020-12-19 全球客家人

融匯世界的客家 展示客家的世界

我們致力於客家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

講好客家故事,帶您領略絢麗客家風情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許多行業都逐漸用機械取代人手,而更讓人傷感的是,許多傳統行業也因此而消失。例如以前在農村經常看到的「閹雞」師傅,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因為閹割過的雞肉質比公雞的肉質更嫩,而且閹雞比公雞吃得少長得快還能省下不少飼料錢,正因閹雞能一舉兩得,所以閹雞師傅就因運而生了。

小刀、小剪、小鉗、鑷子這些簡單的工具就是閹雞師傅的賺錢工具。

把公雞的雞毛一撥,在雞的右腰切開一釐米的口子。切開以後用鑷子兩頭帶鉤的鐵弓,把切口架成一個口子方便等下的閹割。

接著用麻線或鐵絲,伸進去把雞的兩個生殖腺磨斷,也就是雞的睪丸,廣東人通常叫雞子,然後把雞子勺出來就行了。

之後再重複一次上面的步驟,將另外一顆雞子取出來,從此世上又多了一隻太監雞。

閹完雞之後就掰開雞的嘴巴,灌上幾滴獨門配製的消炎水,就連傷口不需要縫,因為雞本身有傷口癒合快的功能。

整套的閹割動作「快、準、狠」一氣呵成,有豐富經驗、手法好的師傅雞的傷口連血都不會出。

一般來說閹一隻雞大概只收幾塊錢的「手術費」,一天下來只能賺個幾十塊,但其實除了收「手術費」那些切下來的雞子,也是歸閹雞師傅所有。

市場上雞子已經賣到100元/斤,手腳麻利一點的閹雞師傅一天下來賺個百十元是沒問題的。

同大多數瀕危的老行當一樣,閹雞技藝沒有專門的培訓,全是靠師承傳授,不過現在基本上沒有年輕人會學,閹雞這個行業或許將逐漸消失。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客家農村"閹雞"神技,你還記得嗎?
    在街邊見到一農村手藝人就地擺開閹雞刀、鑷子、棕毛線、酒精等工具正在埋頭閹雞。閹雞這一技術在城裡少見,現在鄉下也不是經常能見到了,記得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看過閹雞手術,這次有幸在街上看到了閹雞的全過程,真是難得。
  • 農村老手藝人古老的閹雞方法,你見過嗎?閹過的雞長得大且好吃
    農村傳統的閹雞方法,現在很難見到了,會不會消失?在農村有一個習慣,一般家裡都只養一隻公雞的,如果家裡養的雞裡面,公雞太多的話,就要把它閹了,然後就變成了閹雞,經過閹過的雞後不但長得大,而且肉質較公雞好吃,沒有這麼大的腥味。
  • 農村養雞很愛將公雞進行閹割,閹雞有啥好處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雞是我們農村最多見的家禽,在過去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很喜愛養雞,那時候每年春天都會有人來村裡賣雞苗,有的還會採取不要錢,賒帳銷售的方法進行售賣,這也是打消了村民對於小雞苗的質量和公雞過多的顧慮,很多賣雞苗的都會以賣的都是母雞苗為噱頭,秋後來收帳,如果是公雞的話不要錢,如果是母雞的話,自然要把雞苗錢給人家的,雖然雖然看似絕無套路的銷售方法,其實還真的有套路存在的
  •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公雞會被「淨身」,閹雞到底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公雞會被「淨身」,閹雞到底有什麼好處?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很多的農村人家家裡都會養著幾隻雞,不過是數量多少而已。家裡養雞不僅可以吃著自己家的雞下的蛋,逢年過節的時候也不用專門去外面買雞。
  • 閹雞有啥好處呢?閹雞如何快速尾長豔麗?不起冠?
    雞是我們農村最多見的家禽,在過去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很喜愛養雞,公雞我們都知道它非常的好動,如果沒有閹掉的話,它還會攻擊人,在農村,常常有人被公雞啄的,公雞它的活動能力很強,活動強往往會把吃的飼料很快就消化掉了,造成糧食吃了,而公雞卻不長肉。
  • 美女大學生成閹雞高手
    看到「閹割」這個詞語,不少人的腦海中都會條件反射般地浮現出血腥的場面,令人恐懼。然而在桐鄉,有位女大學生則學起了閹雞的技術。她表示,多學一門技術就多一條路。目前,這名女大學生在洲泉鎮上辦了一家獸醫服務站,附近的村民在養殖上遇到什麼難題,就會向她求助。
  • 曾經風靡一時的「倒鋁鍋」,現在農村卻看不到了,你們那還有嗎?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老事物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就說原來的「糧鬥」,這原本是以前糧店所用來稱糧食用的,現在基本是看不到了,都被電子秤所替代,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都比較懷舊,現在越來越多的老物件雖然看不到了,但是有一些被博物館所保留了下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曾經我們生活常用的一些老物件也會出現在博物館中
  • 閹割公雞的手藝人難找,農村人養雞成本增加,土雞竟成「稀罕物」
    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生活導讀」,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社會細小事情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點點滴滴,關注最新的社會動態,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熱點類話題!閹割公雞手藝人難找,農村人養雞成本增加,土雞竟成「稀罕物」閹雞是一門致富的技術,閩南、兩廣地區的老百姓有一個諺語,叫:「要致富,閹雞補鍋磨豆腐」,也就是說,閹雞就跟磨豆腐似的,是一門手藝。這門行當不需要什麼成本,也沒有固定的場所,閹雞師傅都是拎著工具箱,走街串巷地為老百姓服務。
  • 農村稻田裡的鰻魚和泥鰍都去哪了?為什麼現在見不到了?
    一些農民朋友疑惑,農村稻田裡的泥鰍和鰻魚幾乎都看不到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許多回憶。我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有過夏天在稻田裡捕鰻魚的經歷。但是現在稻田裡的鰻魚和泥鰍比過去少了,但是還沒有達到滅絕的地步。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黃鱔的減少呢?
  • 閹雞養殖前景如何?網友:第一次聽說還有「太監雞」!
    特別是在兩廣地區甚至流傳有「寧要一隻大閹雞,不要十隻大公雞」的說法。在市場上銷售的幾乎都是閹雞,即便有騷雞公(當地把沒有閹過的大公雞稱為騷雞公)價格也相當便宜。據說在華南地區的農村,自家留種的大公雞是沒人吃的,老死後會直接扔掉。為什麼這些地區的消費者會對閹雞情有獨鍾呢?
  • 在廣東,有一種古老的行當叫閹雞,有一種美食叫扇雞
    在廣東,有一種古老的行當叫閹雞,有一種美食叫扇雞。經過閹割的公雞就成了扇雞,扇雞又稱閹雞,所以就是這麼一回事了。這閹雞既是名詞,又是動詞,既生動,又好吃,朋友們有吃過嗎?小的時候還能看到的這門老手藝,現在已經是絕跡街頭了。
  • 77歲老人來農戶家閹雞,農戶為何要閹割小公雞,術後脹氣如何處理
    於是請來了村裡的老獸醫,老師傅已經七十七歲了,依然寶刀未老,閹割起小雞來,手法嫻熟,幾乎一分鐘一隻,很快就閹割完了八隻小公雞。老人自製的閹雞工具閹雞在我們家鄉叫「線雞」,咱們農村人養雞為什麼要閹割小公雞呢?
  • 農村流傳的「蒸酒磨豆腐,不敢逞師傅」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這些農村俗語,在城市是聽不到的,但是你要是在農村,是經常可以聽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在說,2018年很快就要過去了,暗示著快要過年了,在農村的這個時候已經漸漸的有些年味了,一些在外面打工的人。和一些在外地上學的人都已經開始陸陸續續的回來了,農村的很多人一趁著大家都在的這個機會辦一些酒席,經常可以聽到鞭炮的聲音。
  • 現在北京幾乎看不到這個品牌了
    「比格比薩自助(雙橋店)」吃啥披薩 首先想到的是好倫哥 可惜沒落了 現在北京幾乎看不到這個品牌了 只有比格披薩 屹立不倒的樣子 而且環境 樣式 口感 也越來越做的好了!!位置很優越 從雙橋地鐵站出來 也就是地鐵一號線 到八通線 上車 然後雙橋出來就是 不太遠 也很方便就能看到!!招牌明顯!!
  • 家族內師徒口手相傳的一門謀生手藝——閹雞技術
    這些工具外加一支竹笛、一包消炎藥,那就是閹雞師傅的全部家當了。網絡圖片上世紀70年代,農村的閹雞師傅走村串戶為公雞做絕育手術。閹雞師傅出門時背著一裝工具袋,沿村吹著竹笛,竹笛能奏出悠揚的樂曲,農戶聽到笛聲便會把他請到家裡來,把剛剛學啼的公雞捉來閹。閹雞前,農戶要準備一盆清水,水中放點消炎藥。
  • 農村俗語「烏鴉落在豬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是什麼意思?
    因為在農村生活中,由於農村的淳樸善良,大人經常會把這些俗語在生活中穿插進來,一是恰如其分,二是正好順帶教育了子女後代,先不看後面的解釋,您心中有關於這句俗語的理解嗎?關於烏鴉的描述有一句話說的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意思就是天底下的烏鴉都是黑色的,這點沒有疑問吧。農村養殖的豬呢?其實在農村關於豬的顏色,大家也很明白,黑色的豬是很少的,大多都是普通的花色和白色的居多。
  • 農村老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在農村還能看到豬跑嗎?
    農村老話「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啥意思?在農村還能看到豬跑嗎?中國人普遍都愛吃豬肉,當然了有部分的少數民族是不吃豬肉的,他們吃牛羊肉。這是因為各地的文化信仰不同,對於漢族來說,豬肉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
  • 「閹雞」你吃過嗎?
    本報訊 (記者黃紅立 通訊員王佔國)「這可不是一般的雞,是『特色品種雞』閹雞!」金秋時節,記者在洛陽市龍門文化旅遊園區伊河灘的養雞場,雞場老闆李彥江告訴記者。  「閹雞?」看到記者滿臉的迷茫,58歲的李彥江向記者講述, 閹雞又叫閹割雞,即把生長不足一個月的小公雞進行閹割後,使其性情變得溫順,活動量減少,容易飼養,生長快,加工後肉質鮮嫩多汁,肉白、皮脆,低脂低膽固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原來,今年4月,李彥江到臺灣旅遊時,偶然品嘗到了一種色味俱佳的廣西玉林的「閹割烤雞」。頓時使他對此產生了極大興趣。回來後,他迫不及待地從網絡上查找核對這一信息。
  • 打造「粵菜師傅」工程之客家力量
    客家菜師傅就是掌握一定文化,在客家飲食文化和客家菜烹飪技藝上有沉澱,有匠心,有素養,有獨到的客家菜烹製技術技巧,又能傳授技藝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黃俊鵬 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梅州金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瑞丹 大埔縣小吃文化城總經理 我是客家餐飲的第二代,從1989年開始做客家菜一直到現在,也是將近三十年了。
  • 為何曾經在NBA風靡一時的口香糖,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不過有一個潮流,現在幾乎看不到了,那就是球員比賽的時候嚼口香糖,是什麼原因讓口香糖在NBA「失寵」呢,今天小編給你一個答案。 那為何現在NBA幾乎看不到球星嚼口香糖呢,這跟比賽提速有很大關係。如今進攻速度太快,球員幾乎在奔跑,稍微撞一下不注意,很可能把舌頭傷到,運氣差一點還可能把口香糖誤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