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爪是大家經常吃的一種食物,雞爪上雖然肉比較少,但是因為和別的地方肉質有差別,主要是一層膠原蛋白的皮,非常有韌性,有嚼頭,所以在人群中也大受歡迎,雞爪的做法也有很多,包括蒸雞爪,滷雞爪,泡椒雞爪,吃起來味道都還不錯,平常可以做菜吃,但是做成小吃的話更加受歡迎。雞爪處理起來比較簡單,雞爪切下來之後基本上清洗一下,最多就是再將雞爪的指甲剪掉就可以去做成食物了。
雞爪之所以吃起來比較有味道,其實就是因為雞爪上面的薄肉和雞爪的骨頭連在一起,這樣吃起來就能帶來很特殊的口感,不過雞爪外面的皮比較厚實,所以入味比較難,所以有人會將雞爪的皮給切開,然後加工的時候,就能更好地入味了,就這樣慢慢的演變出來無骨雞爪,不過無骨雞爪的加工方式有一些特殊。
無骨雞爪本身只有很薄的一層皮,而且形狀很不規則,想要把雞爪的骨頭剃出來並不容易,一般都是經驗豐富,手法熟練的廚師來做的,不過對於廚師而言,其實想將雞爪剃出來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所以有的人想到了一個高效的辦法,就是嘴啃雞爪來將雞爪裡面的骨頭剃出來,相信大家有人也有所耳聞。曾經在泰國的新聞中報導過,一家無骨雞爪的生產廠家,大量的工人都是直接用嘴在那裡將骨頭給剃出來,而且效率非常高,速度非常快,相比用刀剃快了好幾十倍,那麼中國的無骨雞爪是否有這種情況呢?吃無骨雞爪,「嘴啃的」和「刀切的」怎麼分辨?別再吃口水了!
有沒有很難說,不過用嘴來剃雞爪骨頭確實要更高效,如果是大量的生產無骨雞爪的話,難免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我們想知道無骨雞爪到底是不是嘴啃出來的,還是要靠自己來辨別。我們買到無骨雞爪的時候首先要看雞爪的斷痕,如果是直接用人的牙齒啃出來的無骨雞爪,雞爪肉的邊緣會出現很多參差不齊的咬痕,而且會很碎,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咀嚼過的雞爪看看,比較一下,而用刀切開的雞爪,肯定是筆直的,因為刀面是很鋒利的也是筆直的,這樣就可以辨別出來無骨雞爪到底是「嘴啃的」還是「刀切的」。
大家買雞爪吃,建議還是吃有骨頭的雞爪,因為無骨雞爪雖然入味充分,不過就剩一層雞皮在那,其實口感失色不少,和吃肉筋差不多,最正宗的雞爪的吃法就在於啃,啃著啃著,雞爪的味道會越來越好吃,而且還能充分的享受雞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