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黃豆、過濾豆漿、煮漿點漿、壓板成型,石磨豆腐的每一道工序都承載著人們對傳統美食的美好記憶。 研磨黃豆、過濾豆漿、煮漿點漿、壓板成型,石磨豆腐的每一道工序都承載著人們對傳統美食的美好記憶,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城關鎮楠木村的豆腐坊裡採訪石磨豆腐手藝人楊從昌,探訪鄉村即將消失的傳統手藝。
走進楠木村石磨豆腐加工坊裡,工人師傅們正忙個不亦樂乎,正在研磨豆漿的手藝人楊從昌,2015年辭掉年薪二十萬的白酒銷售工作回到紫陽開辦了這家豆腐加工坊,堅持用傳統工藝製作豆腐。
楊從昌說,因為我們從小就吃媽媽做的豆腐,用石磨製作出來很香,很懷念那種味道,所以說使我想從事這個行業。
早晨四點鐘楊從昌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將頭一天晚上泡發的黃豆用石磨加工研磨成泛白的豆糊。楊從昌告訴記者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很多作坊基本上是用鋼磨磨豆腐。但他為了保證豆腐的口感,至今仍保留著石磨磨豆腐的習俗。
石磨是我們中國傳統製作豆腐的工藝,石磨磨漿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樣它最大努力的保證了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磨漿後緊接著便是人工過渣。工人師傅將石磨磨好的豆漿倒入用紗布製作的漏鬥當中,然後均勻而有力地抖動紗布。
楊從昌說,這種過濾法有啥好處?這是千年來的傳統製作方法,這個能使漿和渣完全分離,這樣做出來的豆腐比較細嫩滑。
經過十分鐘的過濾,色澤誘人的豆漿就呈現出來了,把過濾好的豆漿倒入直徑1.2米的大鍋中,然後經過柴火煮漿。
煮漿是門技術活,也有講究,不宜太小,火不能停,要先大火後小火。
經過柴火一個多小時的高溫燒煮,豆漿溫度達到110度左右,揭開蓋子,濃濃的豆香味霎時間充溢著整間作坊,楊從昌告訴記者石磨豆腐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石膏水點豆腐這一過程。
首先它的溫度速度都要控制好,否則豆腐就做不好,點完漿之後要迅速的將布蓋上保溫,這樣使豆腐更好的凝固。
隨著楊從昌將石膏水撒入豆漿中,濃濃的豆漿蓋上蓋十幾分鐘後被催化為豆花,楊從昌熟練地將豆花舀入墊有紗布的方形木框子裡,壓幹水分。一個小時後,揭開蓋子,一大塊豆腐便成型了。
楊從昌說,我們的豆腐由於是由傳統工藝製作,老百姓很受歡迎,用老百姓的話給了我們一句口碑相傳的一個廣告語,就是石磨磨漿身體健康,富硒山和水,越吃人越美。
楊從昌告訴記者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傳統石磨豆腐的製作工藝逐漸被機器取代,這種老傳統手藝正面臨失傳。
他表示,我們想把這個傳統工藝發揚光大,不能忘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門好手藝,我們想今後要繼續努力拼搏奮鬥把這個傳統工藝傳承下去,造福老百姓,給大家做更好的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