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中國人而言,起一個好名字,非常重要。它不僅蘊含著很好的寓意,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還會在社交活動中留給別人一個美好的第一印象。試想,一個叫「葉麗」的人和一個叫「葉婉婉」的人,哪一個會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其實,一個好「名字」對人很重要,對其他事物也很重要,就比如中國的古典詩歌。對此,我想大家在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時候,一定深有體會。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燦若星辰,就像一個個風姿各異的美人一樣,或端莊典雅,或嫵媚動人,無不令人神往。唐末吳越王的一句情話,9個字,深情似海,勝過無數唐詩宋詞!
而其中一些經典的詩歌,僅題目就讓人沉醉不已,比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經典唐詩。這是一首唐代的絕美山水詩,從題目美到結尾,詩作內容更是驚豔千古,字美句美,意境更美。它就是中唐詩人戴叔倫的《蘭溪棹歌》。全詩如下: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在唐代詩壇,戴叔倫的名氣或許並不算太大,但是他留下的詩作卻有很多非常經典。除了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蘭溪棹歌》以外,還有《題稚川山水》、《蘇溪亭》等,多表現詩人的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此外,他還有一些表現底層人民生活的現實主義詩作,也很不錯,例如《屯田詞》、《女耕田行》等。
這首《蘭溪棹歌》是唐代詩壇流傳至今的一首描寫山水的佳作,歷來為後人所稱道,也是戴叔倫的代表作。整首詩光看題目,就已經有一種空靈脫俗的感覺。一人一舟,漂行於平靜的水面,周圍是美麗春色,真讓人忘俗。詩作唯美靈動,極富民歌風味,描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以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詩作一開篇「涼月如眉掛柳灣」可以說清麗脫俗。詩人用「涼」和「如眉」來形容月亮,既寫出月色的秀美動人,又點出了春雨過後,空氣涼爽,清新宜人的特點。這樣柔美的月亮「掛柳灣」,真是更添嫵媚。柳絲含情,臨水弄影,溪月相映,真是唯美至極的一幅畫面。
第二聯「越中山色鏡中看」一句,觀察視角由仰頭遙望到低頭近觀。詩人把蘭溪水比作鏡子,即寫了蘭溪的平靜迷人,又暗示了此時月光的皎潔明亮。溪水平靜無波,水色清澈透亮,一句「鏡中看」三字極負韻致,令人浮想聯翩。那幽靜的蘭溪山色,倒映在在溪水中,搖曳生姿,縹緲空靈,有如仙境。
詩作後兩句由靜轉動,寫船繼續前行,不知不覺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了喧鬧的灘頭。只聽到水聲歡快,這時,詩人才想到,原來連日春雨,蘭溪水暴漲。在熱鬧的灘水聲中,詩人似乎還聽到了魚兒逆水而行時發出的潑刺聲。由此,詩人不禁又想到,這該是鯉魚趁著春江漲水,逆流而上了。
在此二句中,詩人用「桃花」來形容春雨,是與南方春雨的特點相符合的。在南方,二三月間桃花盛開之時,每每春雨綿綿,人們便稱之為「桃花雨」,真是唯美極了。「桃花雨」,雨如其名,溫柔細密,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讓水色混濁。
詩作最後以動襯靜,特意寫了鯉魚上灘的聲響,給靜謐的夜晚增添了活潑的氣息。實際上,詩作後二句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是作者在夜晚因灘聲喧譁發生的聯想和猜測,形象更富有詩意。
在這首詩中,從頭至尾即沒有「人」,也沒有「情」,可是卻分明感到人的存在,可謂人在景中,情寓景裡。山水明麗動人,月色清爽皎潔,就像一幅明澈秀麗的畫卷,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動靜的結合,把整個畫面勾勒得栩栩如生,充滿蓬勃生機,真不愧是一篇山水詩的千古佳作。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