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什麼 市民現場學做青團和清明粑粑

2020-12-24 上遊新聞

清明節不只是祭掃和哀思,也有不少傳承下來的傳統風俗食物。4月4日,在重慶市涪陵區美心紅酒小鎮景區的脫貧攻堅集市處,工作人員製作了最傳統的清明食物——青團和清明粑粑,和遊客一起感受清明節文化。

現場教遊客製作傳統食物

「好吃,以前在小時候在外婆家裡吃過青團和清明粑粑,早就已經忘了是什麼味道了。」遊客孫小姐說,她很想學習一下是怎麼製作的,回去也做給爸爸媽媽和弟弟嘗嘗。

「摘下艾草上面的艾葉,洗乾淨之後用水焯一次,打成汁,和進麵粉裡。」現場給遊客免費發放青團品嘗的工作人員給孫小姐介紹,景區準備了15斤艾葉和25斤的糯米粉,按3:5的比例和面,蒸製的時候最好是使用粽葉包裹,這樣會讓青團更加清香。

孫小姐邊聽邊問,還用手機簡單的記了下來。忙裡偷閒的景區中餐廳廚師餘勇看到這一幕,也來講了一下清明粑粑的做法:清明粑粑是使用的軟喬草(清明草)和糯米粉製作,將軟喬草切碎,用糯米粉和成麵糊,這個比例依據自己的口味即可,就可以烙成清明粑粑。

不少遊客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望著現場擺放的青團、清明粑粑和變成了「綠色」的景區招牌1元饅頭,遊客蔣先生說:「節日裡出來玩,看著這一片綠色系的食物,就特別有食慾,感覺特別健康。」

遊客大包小包買「土味」 附近農戶樂開花

除了吃傳統食物,小朋友還可以現場畫彩蛋,工作人員也給現場遊客普及了清明節的傳統文化習俗。除此之外,脫貧攻堅集市大受遊客歡迎,景區為附近的農戶們免費提供了攤位,農戶們也帶來了自家的「土貨」。

山羊肉、土雞、土鴨、土鵝、青菜、榨菜、橘柑......琳琅滿目的新鮮「土味」,讓遊客們停不下「買買買」的欲望。「前些天已經買了一次這家的土鵝,特別好吃,而且便宜,今天特地過來再賣上一隻。」遊客陳先生說。

景區相關負責人劉永宏表示,清明節傳統文化豐富有趣,除了禁火、掃墓,還有品嘗傳統食物、踏青、蕩鞦韆、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讓遊客體驗這類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不僅豐富了節日內容,突出文化主題,還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清明節期間,景區的脫貧攻堅集市照常開放,農戶們帶來自家的農產品售賣,配合景區活動打折的,景區會按照市場價給予補貼。」劉永宏說,脫貧攻堅集市的開放,不僅讓遊客能夠在遊玩的同時買到便宜正宗的「土貨」,而且也能助力周邊的貧困戶和普通農戶脫貧。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相關焦點

  • 喝糯米酒吃青團烙清明粑 老重慶人這樣過清明節
    寒食節這一節氣,在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習俗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唐代詩人孟雲卿的這首《寒食》讓人很容易陷入清明節懷念親人的感傷。在重慶人的生活裡,清明節除了去給逝去的親人上墳,還會在田間地裡採摘一點清明菜,拿回來洗乾淨了以後,用麵粉做漿烙餅吃。
  • 吃青團畫彩蛋,重慶市民感受清明傳統習俗
    今天(4日)是清明節,在涪陵藺市鎮,美心紅酒小鎮工作人員呈上了兩道特別的小吃——青團和清明粑,和當天遊客一起感受清明傳統文化。青團,不僅是清明時節的傳統美食,吃青團也代表著緬懷先人的同時,寓意著迎接新生活。
  • 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
    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說到清明節吃什麼,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飲食習俗,不同節日吃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那你知道清明節吃什麼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2019清明節習俗吃啥為什麼吃青團
    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每個節日我們都有獨特的食物來紀念慶祝,那麼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 清明節,少不了的青團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青團,你吃的是哪種?
    昨天是清明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清明的糰子呢?但是各地的青團也是不一樣的哦!一起來看看吧!艾葉粑粑清明寒食裡面有一種是艾葉粑粑,外表是深綠色的、裡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餈粑,也有放碎菜葉做成鹹的,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雞屎藤餅雞屎藤餅,又稱烏芹藤餅。中國傳統節日食俗,味道清香可口。
  • 清明粑粑煎起來,這是春天的味道!
    清明粑粑也叫清明餅、清明果、清明粿、青團等名字,各地叫法多有不同,做法也有所區別。即便都有「清明」二字,清明粑粑並不是清明節獨有的民間小吃,上巳節(三月三)也會吃,它其實是整個春天都會吃的季節性小吃。清明餅色澤青綠,味道清鮮,或甜或鹹,各有擁躉。
  • 青團和春卷,清明和晚春
    清明至少涵蓋了三個項目:用來談戀愛的上巳節,用來掃墓的寒食節,用來踏春的清明節。宋流落至今,清明節成了「掃墓踏青搞促銷」的農林工商綜合性節日。傳統節日除了既定習俗外,都有自己標誌性的食物:端午提溜粽子、中秋闔家切月餅、春節更是天南海北吃個通透。清明當然也不例外,各地區各有各的吃法。上海人最擅做青團——用植物傍上糯米再裹上餡料。視覺上看綠得那麼緊俏,透出春意;握在手裡是沉甸甸顫巍巍的,平添一份安穩;嚼在口裡的彈性是最後的負隅頑抗,咬出餡的那一刻便繳械投降。
  • 清明節吃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食俗
    三月即將結束,而四月即將到來,四月初的清明節也即將到來。清明節不僅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而且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主要的風俗活動有掃墓祭祖和踏青遊玩。那麼,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文明實踐」清明節吃清明粑 「市民廚房」送福利啦!
    在清明節吃清明粑一直以來都是清明節的傳統習慣,軟軟糯糯的清明粑深受喜愛。福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市民廚房」的義工們早早便開始忙前忙後地張羅著製作清明粑,在清明節期間為全市人民送去美食福利。清明草、糯米粉、花生仁、芝麻......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市民廚房」的製作臺上,整齊地擺放著製作清明粑的材料,志願者們分工有序地和面、揉團、裹陷兒、包清明粑,每道工序都做得一絲不苟,大家動作嫻熟地做著清明粑,很快就擺滿了一個個規規整整的糯米糰子,再放到煎鍋之中加熱,熱乎乎的清明粑便出爐了,吃上一口,軟糯清香!
  • 清明「食」節,品鮮百變青團、清明螺
    我們如今所過的清明節是與寒食節、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在掃墓祭祖之外,其食俗也愈加豐富,成為清明的一抹亮色百變青團。「相傳百五禁菸廚,紅藕青團各祭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地方的食材和當地的烹飪愛好讓「青團」有了各種演繹,清明粿、艾葉粑粑、菠菠粿、艾粄、艾草糕、暖菇包、茨殼粿、清明糰子……並非簡單的鹹甜之爭,餡料百變,千姿百態,就連外皮的綠都來源於不同的應季野生植物,吃起來皆糯韌綿軟,清香適口。清明螺。「清明螺,賽只鵝」。
  • 青團用什麼野菜做?清明將至,教大家做青團,清香軟糯,超好吃
    青團用什麼野菜做?清明將至,教大家做青團,清香軟糯,超好吃清明節快到了,清明節掃墓是傳統習俗,所以每年清明節都非常熱鬧。往年清明節都比春節的時候熱鬧,因為清明節不管是什麼親戚,都會回老家團聚,一起去掃墓。
  • 北方清明節吃什麼?不是青團艾葉粑粑,這幾種你可能還有沒聽過的
    你知道嗎,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由於寒食節和清明節的合併,所以寒食節吃冷食的習慣就慢慢的流傳到清明節。但要說起清明節的特色美食,南北方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南方清明美食大多以我們熟悉的青團、艾粄、暖菇包、子推饃、清明粑等等為主,但是你知道北方清明節都吃什麼嗎?今天就和小果兒來一起了解下吧~雞蛋清明吃雞蛋和小蔥,據說是取其清白之意,即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 清明節,別只會做青團了,用它包成「餃子」,剛出爐老公就搶著吃
    清明節,別只會做青團了,用它包成「餃子」,剛出爐老公就搶著吃嗨,大家好,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分享美食啦,今天小廚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特別的美食。清明節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製作各種各樣的美食,比如清明節最火的青團,或者是艾葉粑粑,還有一些地方會製作一些類似於窩窩頭一樣的,也有一些糯米做的糕點。尤其是做青團,小時候小廚也經常吃,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青團可能是清明節吃的最多的美食,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會做。
  • 清明節必做的美食,比傳統青團更簡單更好吃,清新美味吃不夠
    清明節必做的美食,比傳統青團更簡單更好吃,清新美味吃不夠青明節快到了,有朋友發信息問青團的做法,這兩天我忙著做各種青團。青團也叫清明糰子,清明節特色食物之一。跟青團類似的食物還有清明餜(果)、清明粑粑、艾餃等,名字不同、形狀不同、做法類似,各地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清明糰子一度成為美食網紅而被大家所熟知,很多朋友也因此而喜歡上這種食物。今天推薦一個新吃法,跟傳統青團做法不太一樣,更簡單一些,口感也更好。
  • 清明節前後為何要吃青團?還可以吃什麼?
    我們很多南方地區的人到了清明節這天,都會吃青團,但是很多朋友並不知道清明節為什麼吃青團?吃青團的由來:清明節吃青團是為了紀念大將李秀成,李秀成打仗的時候流落到偏遠的地方,沒有吃的很飢餓。這個時候,老百姓為了幫助他,就準備了一些艾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做成了美味的青團,據說他吃了之後打了勝仗,正好又是在清明節時期,所以吃青團一直流傳下來了。
  • 靜象|青團、春餅、子推饃,古人清明吃什麼
    清明節從春秋時代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清明節同時也是寒食節。「寒食」就是清明這天不能有煙火,只能吃冷食和熟食。但是這種習俗怎麼能管得住大家的嘴呢,不要說現在,就連古人也是不甘寂寞,研究出了各式各樣的清明節限定、特供、專屬美食。
  • 清明節的青糰子來歷
    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除卻杏花酒,唯有熱青團。「吃」是任何節日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說到清明節,首先想到的就是青團了。青團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製作而成。《本草綱目》中說:「艾葉能灸百病」。
  • 清明未至,青團先行,沒有青團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要問我,只能選一種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須是青團。如果一年的春天不吃青團,總會感覺一整年都少了點什麼。吃青團有非常強的時節性,也就清明前後十來天,為什麼春天要吃青團呢? 青團又叫「清明糰子」、「清明粿」,從名字看起來是和清明有關的吃食。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過節,人們大多以食物開始開始,以食物結束。清明時節吃青團原本是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習俗,現在已經變成為全國人民的一種時令小食。
  • 重慶人怎麼過清明節:釀米酒吃清明粑粑
    古人的清明:節目很豐富    飯牛:清明那天一大早,莊稼人會把高粱、玉米、豆子等糧食煮熟餵牛,讓牛飽餐一頓。    蹴鞠:蹴鞠是現代足球的鼻祖,是一種集體性的、運動和技巧性都很強的運動。    吃苦菜:清明節的頭一天晚上,人們都要到野外挖苦菜,挖來苦菜後,要放在旱磨的磨眼裡,等早晨拿出來蘸醬卷煎餅吃。古人認為,清明吃了苦菜,可保眼睛明亮無疾。    爬橋:「爬橋」這種習俗主要針對的是老年人。清明當天,村裡的老頭老太太們要來到村外的橋頭,彎下腰,手扶橋面爬過橋去,然後到田地裡去踩青苗。
  • 清明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你家鄉會準備什麼美食?讓你念念不忘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一年中的二十字節氣,日期是陽曆4月4號,這是一個思念親人的節日,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清明前後掃墓的人絡繹不絕,規模極盛,人們可以親近自然,踏青遊玩,有的地方在清明這一天,還有寒食節的習俗,在唐朝時期,這個節日很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