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米麵的豆面卷子怎麼做?

2020-12-19 子衿侃史

我來回答下粘米麵的豆面卷子怎麼做的問題。之前我也做過這這個粘米麵的豆面卷子,而且這裡面黃豆面是起到點綴作用的,能讓這個粘米麵卷更好吃。其實這個粘米麵的豆面卷子做出來的效果還看與否,還是要看我們做粘米麵的技巧和方法,接下來再蘸一點黃豆面就可以了。這樣也是一個基礎的粘米麵的豆面卷子的做法了,當然如果我們想要做的更好吃一些,可以將粘米麵在蒸熟之後在上面平鋪一層豆沙餡,這樣我們做出來的粘米麵豆沙餡的豆面卷子就會非常好吃了。這裡面我們一般買到的都是生黃豆面,我們在做這道粘米麵的豆面卷子的時候,可以在之前就準備好豆面,這樣也方便我們有時間將黃豆面晾涼一些,而且做出來的豆面卷子太熱的話放在上面容易粘連而且發軟,這樣做出來的豆面卷子的效果就有可能不怎麼好看了。

炒生黃豆面的時候,我們要將黃豆面均勻的鋪撒到鍋中,接下來要打開小火來翻炒黃豆面,讓黃豆面炒出辣的樣子是微微發暗黃色,但是別開大火這樣容易將黃豆面炒糊,而且炒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好看,這樣做好的熟黃豆面味道差樣式也差了。等炒完黃豆面以後,我們就可以將糯米麵進行和面了,在和面的時候和成柔軟適中的麵團即可,可以稍微帶一點水分這樣做出來的豆面卷子會軟乎一些,對於稍微加一點水更能讓豆面卷子成型。糯米麵加水混合成稍微溼潤一點的麵團,然後上鍋將糯米麵蒸熟,這時候需要稍微冷卻一下再拿出來,防止糯米麵在盤子上拿不下來,而且我們在和面的時候為了防止糯米麵非常粘手,可以用炒熟的黃豆面放到糯米麵上面,這樣和面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粘手的問題了,這樣也是做這個豆面卷子的時候一個比較好的解決糯米麵粘手的方法。

另外這樣我們揉面的時候就比較好成型,隨後我們將麵皮擀成圓餅狀的效果,隨後在上面塗抹上豆沙餡,要塗抹的和糯米麵一樣平齊比較好,然後順著一個方向我們將糯米豆沙卷給捲起來,隨後在上面撒上一層剛做好的黃豆面即可,這樣就能做好這道美味的豆面卷子了。如果做不放豆沙餡的豆面卷子可能會少一些工序,但是我們在做這樣的豆面卷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將糯米麵團擀成薄麵皮之後,要多撒上幾層的黃豆面在糯米麵團上面,這樣我們做出來的豆面卷子就不會發生粘連的情況,而且每一層透明的糯米麵團上面都有一層黃豆面,樣式也會非常好看,如果大家覺得味道可能不太甜的話,那就在上面多撒一點白糖,那麼做出來的粘米麵的豆面卷子能有點香甜的口感,那麼我們做出來的粘米麵的豆面卷子就能好看而且還會非常好吃了,所以加白糖或者豆沙餡都是可以的。

總結以上就是我寫的關於粘米麵的豆面卷子如何做的回答。

相關焦點

  • 我們最愛吃的豆面卷子的做法
    豆面卷子是瀋陽的叫法,他是用大黃米麵蒸的乾糧,摻著炒熟的黃豆面做成的。首先要用上好的大黃米麵,散在鍋裡,鍋底下要放上帘子,帘子上不上屜布子。蒸熟後放一會,待涼一下能上手的時候,把他們切成四塊拿出來放在有熟豆面的面板上,然後用手按按的平一些後,在撒上熟豆面,用擀麵杖擀成薄片,豆面要多放一些,以防粘擀麵杖。擀好的薄片捲起來,直徑在4公分左右,然後切段,每段長度大約在6公分左右,豆面卷子也就成功了。
  • 看到餈粑,想起媽媽親手包的豆面卷子,再也找不到那種滋味了
    每每看到餈粑就會聯想到媽媽做的豆面卷子,豆面卷子是我們東北老家的叫法,因為家裡產粘大米(糯米),所以媽媽會換著花樣給我做吃的。傳統的粘大米,一個是做米飯,粘牙的趕腳,需要和上一點葷油才香濃,一種是撒年糕,這個經常吃,為什麼叫撒年糕,因為是在蒸屜上,一層層撒糯米粉,直至夠厚度再放上烀熟的紅豆,再大火蒸熟。
  • 色澤金黃,食之粘且香的豆面卷子,是滿族人最喜歡的特色美食之一
    美食天下行之走進遼寧撫順市(二)——豆面卷子簡介滿族有一傳統麵食叫豆面卷子,亦稱豆面餑餑。豆面卷子的做法:將黃米以水浸泡後磨成面,合勻,擀成薄片,入鍋蒸熟,再將黃豆炒熟磨成面,均勻撒於其上,捲起後以刀切成1-2寸長的卷子,其色金黃,食之粘且香。
  • 美食精選|昨天學會了東北豆面卷子,全家對我刮目相看哇!
    1.東北豆面卷子食材:糯米粉250g,綿白糖適量,熟黃豆粉適量製作方法:1. 用料;2. 250g糯米粉用適量溫水攪拌,揉成麵團,壓成餅放在準備好的碗內;3.
  • 媽媽用自己種的粘米麵蒸的年糕,粘粘的,又甜又香
    媽媽自己種的粘米麵,有時候熬粥的時候摻一點,粘粘的喝著特別香,今天再蒸點年糕吃。粘米麵用開水和面,和成軟硬適中的麵團紅棗泡幾分鐘然後洗淨
  • 豆面卷小時候的味道,做法簡單,吃著粘粘的
    豆面卷小時候的味道,那時候做豆面卷都是用黃豆炒熟,在用機器磨成粉,在用自己泡的大黃粘米麵蒸熟,擀成餅用,黃米麵是粘的擀的時候用熟豆面當乾麵,捲起來豆面卷就做好了,現在的做法就簡單多了,一起來看看我怎麼做的吧。準備生豆面,這個超市就有賣的。
  • 大美撫順:不僅有布局特殊的清永陵,也有粘糯可口的豆面餑餑
    但是在這裡可不能抱著幹木耳裹腹吧,這不在這裡的餑餑蘸豆面就是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這道麵食是滿族傳統麵食豆面卷子,亦稱豆面餑餑。這道麵食在滿族人們心中可是很重要的,它一般都會被拿來作為祭神的供品。豆面卷子的做法就是將黃米以水浸泡後磨成面和勻,再擀成薄片,入鍋蒸熟,再將黃豆炒熟磨成面,均勻撒於其上,捲起後以刀切成1-2寸長的卷子,這樣的的麵食其外表金黃,吃起來雖然有種糯米一般的粘糯感,但是因為豆面跟黃米的香味又使得味道十分的醇香,所以這樣的美食麵點你是可以嘗一嘗的。
  • 排骨怎麼做好吃?紅燒、燉湯都不如這個,排骨沾卷子一鍋出
    俗話說最香不過貼骨肉,今天就吃排骨吧,那麼排骨怎麼做最好吃呢?紅燒還是燉湯?都不是,今天咱們做一道老人小孩都愛吃的排骨菜——排骨沾卷子。按照本文做法做出的排骨沾卷子,排骨肉酥爛入味,發麵椒鹽卷子宣軟中帶著肉香,不吃菜都能吃好幾個,特別適合牙齒或胃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
  • 鄂爾多斯有位豆面達人!非遺傳承人級別!他做的豆面,你吃過嗎?
    在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上,如果想吃一碗豆面,路邊的商販都會推薦新廟楊美豆面。走到楊美家附近,遠遠就能聞到一股醇厚的豆面香氣。今年66歲的楊美,已製作豆面40年。從小勤學苦練祖傳的豆面製作手藝,成年時,楊美製作豆面的手藝已享譽十裡八鄉。周圍有人家辦紅白事宴,都會請楊美專程去製作豆面,供客人享用。
  • 《豆面》兒時美食記
    1分鐘前豆面,對好多人來說也許很陌生,但在我記憶中又一次被翻出來。前幾天好朋友H主任讓我寫一下兒時家鄉的味道,聊了很多,當然少不了《豆面》。豆面對老一輩人來說有特殊意義,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必吃,婚喪嫁要必吃,改善生活必吃,,,豆面是以碗豆粉為主要原材料,再配以庫布其沙漠的蒿籽,手工擀制薄如紙的韭菜寬麵條,分現擀和幹豆面兩種。豆面本為粗糧,豆面原料以豌豆為主,大豆,黃豆。
  • 納林陶亥鎮上的豆面「達人」楊美​
    在納林陶亥鎮上,如果想吃一碗豆面,路邊的商販都會推薦新廟楊美豆面。走到楊美家附近,遠遠就能聞到一股醇厚的豆面香氣。今年66歲的楊美,已製作豆面四十年。從小勤學苦練祖傳的豆面製作手藝,成年時,楊美製作豆面的手藝已享譽十裡八鄉。周圍有人家辦紅白事宴,都會請楊美專程去製作豆面,供客人享用。
  • 忻州豆面的特色做法有哪些?
    最具特色的有:擀豆面,豆面餄餎、豆面抿面、豆面煎餅、豆面水畫、豆面刺粉等。「長長的豆面油嗆醬,一碗不夠再調上」,十分方便。尤其是秋冬天涼時,擀下的豆面放的住,媳婦們一次擀上許多,放在那裡啥時想吃啥時煮,成為偏關過去廣大家庭的「方便麵」。偏關人愛豆面,吃豆面,品豆面。細細的豆面、薄如紙、細如絲,煮在鍋裡雖細不化、撈在碗裡粘臊子,掛調料,放到嘴裡軟綿清香,一吸溜就下肚,全身舒服。寬豆面,豆面長,湯清水利,滿口噴香。「迎客餃子,送客面」,常用於待客,意在相思不斷,情意綿長。
  • 張掖人的雞肉墊卷子
    原標題:張掖人的雞肉墊卷子  雞肉墊卷子可以說是張掖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張掖人看到雞肉墊卷子,沒有任何抵抗力,春夏秋冬,百吃不厭。
  • 新民晚報數字報-洮州豆面拌湯
    文/敏奇才  豆面拌湯是洮州小吃。農曆九月,豌豆收割打碾後,氣味香純。
  • 豆麵湯圓,雲南特色小吃,滋糯香甜
    ,我們都可以看到這道美食的身影,在雲南也很受大家的歡迎,所以大家來到雲南的時候可以去嘗試一下這道美食,相信這道美食會讓你們大吃一驚的,所以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來雲南嘗試一下了,別著急,現在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它的製作方法,讓大家在家裡也可以製作出美味的豆麵湯圓,那麼現在大家就跟隨小編來看看這道美食的製作方法吧。
  • 卷子雞,張掖人魂牽夢繞的味道
    卷子雞卷子雞又名雞肉墊卷子,這其實得名於它的做法。一方面是雞的選擇和處理,要將洗淨的雞切成小塊,放入鍋內加生薑、蔥段、紅辣椒等調料爆炒至二成熟,撈出後帶油裝入小盆備用。雞肉墊卷子羊肉墊卷子張掖卷子雞最出名的還是苗氏卷子雞,已有16年的歷史,歷久彌新,顧客絡繹不絕。它和大盤雞相同的一點就是同樣超級大份,正常分量的卷子雞夠3-4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