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陶淵明就是那個不為五鬥米而折腰的詩人,他最終回歸田園,寫出了「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在中國古代,士大夫學文與做官之間通常都是矛盾重重的。與一般人為了功名委曲求全不同,陶淵明選擇了挺直腰杆,回歸田園。
陶淵明·五柳先生
在回歸田園之後,陶淵明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描繪了他的田園生活。而且寫出了《五柳先生傳》寓意自己的田園生活。
然而,後世人當中,有許多學者對陶淵明的事跡和典故頗感興趣。比如胡適就曾經對陶淵明喜歡柳樹感到不可思異,就寫下了這首詩,名為《陶淵明與他的五柳》:
當年有個陶淵明,不惜性命只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棄官回來空兩手。甕中無米琴無弦,老妻嬌兒赤腳走。先生吟詩自嘲諷,笑指籬邊五株柳:"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在胡適看來,陶淵明像《白鹿原》當中的白嘉軒一樣,腰杆是直的,「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怎麼會喜歡這個隨風搖擺的柳樹呢?
胡適合影
所以,胡適就在詩中調侃「"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這首詩可以算是胡適的打油詩。胡適雖然是中國近代白話文革新與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自己的詩歌創作並不很出色,反倒是在哲學等方面很有成就。
就他創作的這首詩而言,意思很簡單,前段都寫了陶淵明辭官回家的窮困生活,「甕中無米琴無弦,老妻嬌兒赤腳走。」很符合當時的情況。那麼,按照胡適的理解,陶淵明如此耿直,腰杆挺拔,自然對一切牆頭草都不屑一顧才對。但是陶淵明卻偏偏喜歡這個「至今門外青青柳.不為東風肯折腰」的柳樹,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以柳樹為警示自己參照!
也就是「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胡適和其箴言
跨越千餘年,胡適對於陶淵明的這則軼事有了這樣的解讀,也不視為文壇趣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