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為何喜歡最愛折腰的柳樹,還寫出了《五柳...

2021-01-07 老張侃詩詞

我們都知道,陶淵明就是那個不為五鬥米而折腰的詩人,他最終回歸田園,寫出了「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在中國古代,士大夫學文與做官之間通常都是矛盾重重的。與一般人為了功名委曲求全不同,陶淵明選擇了挺直腰杆,回歸田園。

陶淵明·五柳先生

在回歸田園之後,陶淵明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描繪了他的田園生活。而且寫出了《五柳先生傳》寓意自己的田園生活。

然而,後世人當中,有許多學者對陶淵明的事跡和典故頗感興趣。比如胡適就曾經對陶淵明喜歡柳樹感到不可思異,就寫下了這首詩,名為《陶淵明與他的五柳》:

當年有個陶淵明,不惜性命只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棄官回來空兩手。甕中無米琴無弦,老妻嬌兒赤腳走。先生吟詩自嘲諷,笑指籬邊五株柳:"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在胡適看來,陶淵明像《白鹿原》當中的白嘉軒一樣,腰杆是直的,「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怎麼會喜歡這個隨風搖擺的柳樹呢?

胡適合影

所以,胡適就在詩中調侃「"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這首詩可以算是胡適的打油詩。胡適雖然是中國近代白話文革新與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自己的詩歌創作並不很出色,反倒是在哲學等方面很有成就。

就他創作的這首詩而言,意思很簡單,前段都寫了陶淵明辭官回家的窮困生活,「甕中無米琴無弦,老妻嬌兒赤腳走。」很符合當時的情況。那麼,按照胡適的理解,陶淵明如此耿直,腰杆挺拔,自然對一切牆頭草都不屑一顧才對。但是陶淵明卻偏偏喜歡這個「至今門外青青柳.不為東風肯折腰」的柳樹,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以柳樹為警示自己參照!

也就是「看他風裡盡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

胡適和其箴言

跨越千餘年,胡適對於陶淵明的這則軼事有了這樣的解讀,也不視為文壇趣事一樁。

相關焦點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寧願歸隱成田園詩派的鼻祖
    陶淵明人窮志不窮,他從小熱愛讀書,曾經受過儒家教育,懷有遠大理想;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薰陶,所以很早就喜歡自然;同時他還愛好琴棋書畫,用以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在陶淵明的身上具有儒家和道家兩種思想的修養。二。
  • 成語不為五鬥米折腰(陶淵明的故事)
    出處《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釋義 五鬥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表示行禮,引申為屈身事人。「不為五鬥米折腰」,表示為人清高,不肯為謀求生計而屈居人下。拳拳:牢握不舍,引申為懇切、忠勤貌。
  • 不為五鬥米折腰,如何評價陶淵明的隱世情懷?
    陶淵明一生超凡脫俗,其中最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是陶淵明的大隱於世的高尚情懷,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風亮節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優秀品德。陶淵明在看淡世事之前,一直在追求仕途的路途上苦苦掙扎。他年少的時候志向高遠,博學多才,希望通過仕途改變漸漸沒落的家庭環境。陶淵明最初被任命為州祭酒,但他厭煩了官場瑣事,索性棄官回家自給自足。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實在是令人敬佩,然而是否真的可取呢?
    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是現在的江西九江人士,東晉末年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讀過中學的人,都應該學習過他的著作,如《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文章,且朗朗上口,至今還記憶猶新,時不時地還能背誦兩句。
  • 怒鞭督郵 不為五鬥米折腰都是千古冤案
    李賢註:「《漢書》《志》曰:郡監縣有五部,部有督郵掾,以察諸縣也。」《晉書·隱逸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到陶淵明這裡又引出「五鬥米」這段公案,還記得張魯在漢中創立的五鬥米道,五鬥米就是指入道上交的公糧。陶淵明所在的晉朝(400年左右)離東漢五鬥米創道(130年左右)也就兩百多年幾代人的時間,所以這裡的五鬥米其實不是俸祿,而是上交的公糧。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可能是一個士族看不起寒族的故事
    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常常被用來論證陶淵明的高潔情操,然而考校時代背景和陶淵明的出身,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可能是一個士族旁系子弟看不起寒族的故事。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有爭議,但定有親緣關係),一介寒族起勢,官拜大司馬,爵封長沙公。陶淵明還有一篇「贈長沙公」,贈給世襲長沙公的大宗親戚。
  • 陶淵明:一個不為五鬥米折腰,一心追求理想世界的隱逸詩人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
  • 「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 你知道是誰惹得陶淵明說此豪言嗎?
    很多人都讀過陶淵明寫的《歸去來兮辭》,其中人人皆知的就是那句名言:「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可你知道,是誰惹得陶淵明說此有骨氣的話嗎?筆者今天就來揭曉這件事。陶淵明(公元352年或365年—公元427年)是潯陽柴桑人,東晉末年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祭酒、參軍、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結果只幹了八十一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
  • 淺析陶淵明的田園居與田園詩: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堪吏職歸去來
    淺析陶淵明的田園居與田園詩: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堪吏職歸去來陶淵明生活在公元365年至公元427年間的東晉時期,被尊稱為隱逸詩人之宗,而且開創了田園文學這一文學潮流。我們熟知他的《桃花源記》和「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也能隨口念出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
  • 百花齊放,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為何獨愛菊花?
    他灑脫大氣,不為五鬥米所折腰;他堅守道義,不願與人同流合汙;他歸隱山林,只為尋找心中的那份真。他就是陶淵明。陶淵明的詩作聞名於世,流傳下來也都是經典。有著記敘他歸隱山田生活的《歸園田居》,有寄託他渴望人民和平安定願望的《桃花源記》,還有抒發他內心豁達的《採菊》。文學成就不可以說不斐然。
  •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真實的樣子無人知曉
    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田園詩人,而且他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無數人都在以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作為榜樣,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敢真的辭官歸隱,但把陶淵明作為偶像還是可以的。《五柳先生傳》的確是一篇非常優秀的散文,裡面陶淵明描繪了一個完美的人格,好讀書不求甚解,愛喝酒但又買不起酒,所以就經常到朋友家去喝酒。這個人呢非常的淡泊名利,但又非常的安貧樂道,有點像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並且通過文章巧妙的剖析,讓人們了解這個五柳先生喜歡什麼厭惡什麼。
  •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是發生在今天的哪裡?
    外祖父家裡書多,他不僅學了《老子》、《莊子》還學古了需家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儒家和家兩種不同的想想,使他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少年懷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 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五柳先生是不是他,來看這本《塵幾錄》
    不過,這麼說其實不太合適,因為陶淵明自己一上來就說了,五柳先生是個傳說,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你也完全可以把《五柳先生傳》當小說來看。陶淵明用旁觀的視角描繪了五柳先生,他先說五柳先生這個人喜歡看書,喜歡寫文章。他「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句話你肯定不陌生,好多讀書人都喜歡拿這句話來自況。速寫畫完,陶淵明又寫了一個生動的細節。
  • 足寶堂名人故事會:關於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故事
    提起陶淵明,小編會想到很多,有《五柳先生傳》的幽默風趣,還有桃花源的神龍見首不見尾,有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品節,還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快活。在我心中,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田園詩派的創始人;同時,他也被人譽為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傑出的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那麼,足寶堂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陶淵明的故事。
  • 他是歷史上著名的田園派詩人,不為五鬥米折腰,你知道他是誰嗎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說一下陶淵明的早年生活。其實陶淵明的家世背景相對來說還是很好的,他的祖父做過太守,也算是當地的一把手了,雖然他父親的資料很少,但是我們大概能夠推算出他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只是等到他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時的陶淵明還非常的年輕,還沒有能夠撐起整個家族的能力,以至於家境逐漸沒落。
  • 走進陶淵明的內心世界,讀《五柳先生傳》
    真正讀懂陶淵明其實是在步入中年,在經歷了輕狂自大與奮力拼搏的青年時代,對社會、世界有了清晰與深入的認知,對人生、未來有了務實與靠譜的定位,方才漸漸了解陶淵明其人,方才知道《桃花源記》中的人生是多麼的幸福與愜意,那是一種不以心為形役的徹悟放鬆,是一種回歸田園返璞歸真的人生之樂。
  • 我國古代第一位田園詩人:走進五柳先生陶淵明的瀟灑人生
    導語:五柳先生陶淵明在中國古代的文壇詩人中可謂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大多數詩人才子都以追逐官場名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為人生目標,所以常常我們可以在很多詩中看到詩人們為自己官場的不順利而寫下埋怨和鬱結的詩篇。但是東晉時期陶淵明的出現,開闢了我國古代田園詩這一大詩歌領域。
  • 語點 料多且美味的燒仙草不少人為它折腰
    語點 料多且美味的燒仙草不少人為它折腰時間:2020-05-28 15: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語點|料多且美味的燒仙草,不少人為它折腰 現代人喜歡喝奶茶不需要緣由,夏天愛上吃燒仙草更是沒有道理。燒仙草是福建閩南及臺灣地區的傳統特色飲品,冰爽清涼令人心境平和。
  • 臺一超市促銷文宣惡搞陶淵明 網友笑翻大讚太有才
    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社群營銷當道,臺灣全聯超市臉書再一次幽默,貼出陶淵明圖像,上頭寫著「搜哩,淵明!我們來晚了!不為五鬥米折腰,也不巴豆腰,全聯米特價中」。創意文案讓網友笑翻天,大讚太有才。 據報導,全聯福利中心官方臉書貼文以「搜哩,淵明!我們來晚了!」為題,寫著「你聽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嗎?陶淵明生平人品清高,就算五鬥米,他也不會為了阿諛奉承而折腰!」,用令人懸疑的話題,吸引網友點入觀看。
  • 前有古人不食嗟來之食 今有眾位演員「為五鬥米而折腰」
    古語有云「君子不食嗟來之食」,表示了一個人非常有骨氣,哪怕是餓死都不會低三下四接受別人的施捨。在當今社會,眾所周知明星們作為高收入人群,你能想像的到卻有一些演員為了生活,竟然「為五鬥米而折腰」嗎?而這些明星當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Baby,他在拍攝【孤芳不自賞】的時候,據悉其身價高達8000萬片酬,雖然Baby演技一直被人們所詬病,不過片方看中其背後龐大的粉絲流量仍然咬牙接受。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當時Baby隱瞞懷孕進入劇組,導致拍攝時大多數戲份只能用替身完成,致使劇組不得不後期大量使用P圖來完成最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