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的奶酪:股價緣何一路飆升

2020-12-07 和訊股票

精準定位兒童奶酪,妙可藍多(600882,股吧)實現小企業的突圍,但從股價上來看,目前漲幅過高

出品 | 每日財報

作者 | 劉雨辰

今天的主角是妙可藍多,實不相瞞,之所以要寫一下這家公司,是因為看到了財聯社發布的一張照片,圖片在調侃之餘也透漏出一些消費市場的信息,在這裡《每日財報》和大家分享一下。圖中其他的公司大家可能都比較了解,而了解妙可藍多的人可能相對少一些。

圖片來源:財聯社

妙可藍多是國內A股市場唯一上市的主營奶酪的公司,主營業務為奶酪及液態奶的生產及銷售,公司前身為2001年創建的廣澤乳業。2008年,公司與法國保健然合作開展奶酪業務,2015年11月,公司收購妙可藍多(天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啟戰略轉型,大力發展奶酪業務,總部也從吉林遷至上海。據《每日財報》了解,2017年進軍奶酪零售市場並推出奶酪棒,這為公司後來的業績爆發奠定了基礎。

2019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為妙可藍多,今年引進乳業龍頭之一的蒙牛作為戰略投資者,疊加業績的持續上行,妙可藍多的股價在年內一路飆升。國內乳業市場被蒙牛和伊利雙寡頭控制,而妙可藍多以奶酪作為突破口,在這一領域拔得頭籌。

01

消費升級下的中國奶酪市場

一般認為乳品消費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奶粉階段、液態奶階段和奶酪階段。其他兩種形式大家都比較熟悉,奶酪是生鮮乳在發酵劑與凝乳酶作用下發生凝固後製成的固態乳製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中國奶業年鑑》的數據顯示,奶酪的蛋白質含量較生鮮乳高出10倍,鈣、鎂、鐵、鋅含量是生鮮乳的5-15倍,而且膽固醇的含量低於牛奶。雖然奶酪營養附加值高,但不易保存,是物流、技術、生活水平發展至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乳製品消費的最高形態。

根據歐睿諮詢的數據,2019年乳酪零售額佔我國整體乳製品消費的比重僅為1.5%,我國目前仍處於以液態奶消費為主的階段,但是當前我國液態奶、酸奶等品類競爭已十分激烈,蒙牛和伊利雙寡頭幾乎壟斷液態奶市場,增量市場有限,其他乳企想要滲透進去難上加難。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乳品消費開始從量增走向價增的升級階段,而奶酪作為乳製品消費的最高形態率先受益於乳品消費升級。飲用奶行業(液態奶)銷量增速於2015年已經出現高位回落,2019年增速僅為2.2%,而奶酪在過去幾年的增速卻高的多,2015年至2019年,乳酪行業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8%。

數據來源:Euromonitor

根據《2019-2028年中國奶製品市場展望報告》的數據,95後逐漸成為新的消費群體,此類人群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深,對於幹奶製品需求量增長較快,同時家庭烘焙也逐漸興起,奶酪、黃油等消費量將迎來持續較高增長的契機,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奶酪應用場景逐步清晰。

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同期終端銷售量的複合增速達到17%,也就是說,市場規模的增速要大於銷量的增速,背後的含義是在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保持價格的同步提升。而在2009 年以前,我國奶酪行業處於銷量帶動的增長階段,2005-2009年銷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31%,而同期均價的複合增長率只有1.14%。由單純的量增到量價齊升,反應出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打開,這一細節值得注意。該機構還預計2024年國內奶酪市場份額將達到112億元, 2020-2024年的年均複合增速為12%。

從消費量的角度來看,2019年我國奶酪的人均消費量僅有0.1kg,遠低於發達國家人均消費量的12.91kg,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3.13kg。對比飲食習慣相近的其他亞洲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的人均消費已分別達到 2.66kg 和3.23kg。基於以上的數據,外界有人拿中國人的人均奶酪消費量和發達國家相比,以此來計算國內的市場空間,個人認為這種盲目樂觀的方法可信性較低。別的不說,前一段時間的政府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還有近6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這部分人短期內並不會成為奶酪的潛在消費人群,所以說要想計算市場空間至少要把這部分人群去掉。雖然很難量化估算天花板在哪,但隨著滲透率的提升,行業規模會進一步擴大,這一點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是大概率成立的。

從奶酪產品結構的角度來說,按照加工方式可以將奶酪分為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原制奶酪是由牛奶直接製作而成,營養價值更高。再制奶酪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口感等的要求,在原制奶酪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口味更為豐富。西方國家的奶酪消費以原制奶酪為主,其銷量佔比高達80%以上。與西方國家不同,目前我國奶酪消費以再制奶酪為主,2019年再制奶酪銷量佔我國奶酪市場總銷量的84.9%,而紐西蘭的這一數據為16.50%,澳大利亞的這一數據只有8.90%,這一點是中國市場的特色,國內企業想要獲得市場必須要尊重這一規律。

02

妙可藍多成功突圍

事實上,妙可藍多從2017年才開始進軍奶酪零售市場,2018年推出奶酪棒,起步晚但進步快。

《每日財報》注意到,公司的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9.82億上升至2019年的17.44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3.27%。淨利潤從2017 年的427.86萬元增長至 2019年的1922.99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12%。在這期間,公司的毛利率也是逐年增長,過去三年分別為22.87%、26.96%、31.55%,但是淨利潤率卻低的可憐,同期分別為0.44%、0.87%、1.10%。

原因很簡單,大筆的錢都拿出去做營銷了,過去三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225億、2.052億、3.593億,但其實2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和伊利、蒙牛等乳企沒什麼區別,只不過妙可藍多的毛利率比這些乳業巨頭要低5個百分點左右。

展開來看,妙可藍多的主要業務分為奶酪、液態奶和乳製品貿易三大部分。2019 年,公司奶酪、液態奶和乳製品貿易佔比分別為52.92%、27.39%和 19.69%,奶酪已經超過液態奶公司成為最主要的業務。公司奶酪產品系列豐富,包括餐飲端的馬蘇裡拉奶酪、芝士片、稀奶油等,零售端的奶酪棒、鱈魚奶酪、奶酪杯和手撕奶酪等,其中奶酪棒是公司最大的單品,2019年的收入佔比高達28.4%。

中國乳製品行業起步較晚,海外企業在品牌、產品和消費者教育方面具有先發優勢,這就導致中國奶酪市場中進口品牌佔據主導地位。Euromonitor 的數據顯示,市佔率排名前3的均為國外品牌,法國百吉福以22.68%的市佔率位列第一,來自法國貝勒集團的樂芝牛以7.69%的市佔率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安佳的市佔率為6.39%,妙可藍多作為國內奶酪龍頭,以4.80%的市佔率排名第五。

國內對奶酪的需求強勁增長,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在奶酪領域的布局也在加速,2018年,蒙牛設立了奶酪事業部發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飲奶酪三大業務,伊利則在同年增加了健康飲品及奶酪事業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蒙牛在今年選擇入股妙可藍多,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曲線布局。

我國奶酪行業目前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品牌集中度較低,妙可藍多雖顯年輕但成長迅速,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奶酪知名品牌,2019年成功奪得「雙十一」淘寶及京東奶酪棒品類雙料冠軍。

事實上,妙可藍多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在《每日財報》看來,公司所運用的三大戰略成就了其在業內的快速崛起,這三大戰略分別是保證產品品質、開拓應用場景、以兒童奶酪為突破點。

作為一種相對高檔的消費品,保證產品品質是基礎。妙可藍多在吉林省建有萬頭奶牛生態牧場,奶牛全部為進口自澳洲的荷斯坦奶牛,奶質達到歐盟標準。在生產設備和技術上,妙可藍多與來自歐洲、澳洲的奶酪公司展開合作,引進了生產設備和技術。

如果說產品的品質吸引了用戶,那麼應用場景的開拓就使得妙可藍多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打開。奶酪作為舶來品,在導入期存在著「中國人吃不慣」的問題,且種類單一最終導致其應用場景存在較大局限性。妙可藍多定位打造適合中國人吃的奶酪產品,將其大眾化,並瞄準了零售替代者的角色,引導消費者健康飲食的觀念,完成了零售+餐飲渠道的產品全面布局,深度滿足用戶需求。其實這是本土企業的優勢,因為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飲食文化,妙可藍多的這一做法值得稱讚。

兒童奶酪系列產品的成功是妙可藍多彎道超車的助力器。根據歐睿的數據,2018 年妙可藍多奶酪市佔率才只有 2%,排名第七,國產品牌中落後於蒙牛,2019 年憑藉兒童奶酪大單品策略的成功,實現了國產品牌突圍,市佔率達到 4.8%。在轉型奶酪為核心後,公司在短短幾年間站到了行業前列。妙可藍多2019年奶酪板塊銷售規模大於國內乳製品龍頭企業蒙牛和伊利,相比較而言,妙可並沒有蒙牛伊利的資金實力、品牌知名度,但卻精準定位兒童奶酪,且在餐飲和零售端有多款大單品全面推出,實現了「小企業」的突圍。

綜合來看,妙可藍多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不錯的。之前有機構預測公司今年的業績將會繼續高增長,現在來看的確問題不大,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2.66%,淨利潤同比增長了319.11%。疫情期間毛利率繼續攀升至35.17%,確實是一家成長性非常不錯的消費品公司。但《每日財報》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並不是一個好的買點,股價一路攀升之後沒有回調,主力機構根本沒給散戶上車機會,目前的動態PE高達380,這顯然是脫離現實業績基礎的。

聲明: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每日財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妙可藍多,被高估的奶酪棒?
    從動作來看,伊利等企業已經開始發力奶酪領域,不但廣告已經開始佔據了妙可藍多的領土,同時線下渠道也開始迅速鋪貨,諸多超市中已經能和妙可藍多平分秋色。 同時,作為主營奶酪的企業,妙可藍多動態市盈率仍然高達200。這種市盈率水平,在消費品上市公司中相當高。中國的奶酪市場雖有潛力,但妙可藍多是否對得起如此之高的市盈率,仍然值得打個問號。
  • 蒙牛為何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原標題:財華洞察|蒙牛為何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來源:財華社疫情並沒有阻擋蒙牛(02319-HK)的股價走勢。從下圖可見,2020年3月隨全球股市跌至低谷之後,蒙牛的股價一路高歌。到底是什麼因素,支撐著蒙牛的股價?我們先從收購妙可藍多的交易說起。
  • 蒙牛再謀「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實控權,奶酪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奶酪市場競爭激烈,蒙牛再謀「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實控權。12月9日,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妙可藍多,600882.SH)發布公告稱,蒙牛集團擬以收購人為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人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 潛望| 起底蒙牛入股的妙可藍多:一家奶酪公司股價暴漲的秘密
    最近半年,市場不斷用真金白銀搶奪籌碼,下注妙可藍多成為「奶酪茅臺」的猜想,公司股價從年初的12元/股漲到了最高40元/股。 動態PE超過360X,19年營收17.4億元,奶酪業務貢獻9.2億元,淨利潤接近2000萬元,扣非後淨利潤卻虧損1218萬元。
  • 蒙牛再謀「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實控權 奶酪市場競爭加劇
    原標題:蒙牛再謀「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實控權,奶酪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奶酪
  • 財華洞察|蒙牛為何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來源:財華網疫情並沒有阻擋蒙牛(02319-HK)的股價走勢。從下圖可見,2020年3月隨全球股市跌至低谷之後,蒙牛的股價一路高歌。到底是什麼因素,支撐著蒙牛的股價?我們先從收購妙可藍多的交易說起。內蒙蒙牛還以現金4.58億元認購妙可藍多全資子公司吉林科技的新增股本,交易完成後持有吉林科技42.88%權益,後者主要從事乳製品研發、進出口貿易、銷售等業務,為妙可藍多奶酪業務的生產主體。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擬易主 蒙牛將接手 股價會再創新高嗎?
    原標題:「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擬易主,蒙牛將接手,股價會再創新高嗎?貝殼財經記者:「妙可藍多實際上是一個奶酪品牌營銷公司,其子公司廣澤乳業主要負責生產奶酪。
  • 妙可藍多的「妙」與「不妙」
    妙可藍多旗下擁有「妙可藍多」「廣澤」「澳醇牧場」等品牌,產品系列涵蓋棒棒奶酪、成長奶酪、三角奶酪、小粒奶酪、新鮮奶酪等,並為餐飲和工業用戶提供黃油、稀奶油、煉乳等產品。          廣告轟炸「後遺症」凸顯          從2018年開始,妙可藍多與分眾傳媒等合作展開猛烈宣傳攻勢,憑藉兩隻老虎旋律的「妙可藍多、奶酪棒、奶酪棒」逐漸被大眾熟知。但尷尬的是,妙可藍多的利潤卻並未因此而增厚。
  • 再次宣布入主妙可藍多 蒙牛奶酪雄心不減
    妙可藍多作為中國市場中產能與份額最大的本土奶酪企業,此前已與蒙牛實現了良好合作。控股妙可藍多,符合蒙牛推動奶酪業務快速做大做強的戰略,雙方將在研發創新、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產能布局、人才隊伍等多方面實現業務補強。未來,蒙牛將致力於推動奶酪產品的研發與推廣,打造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奶酪企業和品牌,引領中國奶酪市場繁榮發展,更好服務國人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 「奶酪第一股」讓蒙牛吃了悶虧 妙可藍多治理混亂成頑疾
    妙可藍多公司治理混亂遠近聞名,但蒙牛將要深度入局的消息使得其股價一路瘋漲,最終導致定增價格由15.16元/股上調為35.20元/股,並極大地減輕了妙可藍多在股權質押方面的壓力。妙可藍多宣布終止此前與蒙牛籤訂的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其定增份額全部由實控人持股的公司認購。消息一出,8月24日,妙可藍多股價開盤不到4分鐘即告跌停,並持續至收盤。8月27日收盤,妙可藍多股價為38.84 元/股,總市值為159億元。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擬易主,蒙牛將接手,股價會再創新高嗎?
    在妙可藍多在本月7日宣布停牌時,坊間就有傳聞稱,蒙牛將取得妙可藍多的控制權。如今,妙可藍多官宣:收購人的確是蒙牛。 乳製品行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蒙牛入主妙可藍多,主要目的是夯實在奶酪行業的基礎,與妙可藍多發揮協同效應。」
  • 蒙牛將入主「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
    網易財經12月13日訊 有奶酪第一股之稱的妙可藍多(600882.SH)今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蒙牛擬以29.71元的價格認購所有增發股份,從而成為妙可藍多的新控股股東。2019年年末,有媒體曾報導指出,蒙牛有計劃妙可藍多,但隨後上述消息遭到了妙可藍多方面的堅決否認,妙可藍多執行總裁任松更是向網易財經直言兩家公司不可能。而蒙牛方面相關負責人則未對上述消息予以證實。但在今年1月,妙可藍多被「打臉」。
  • 蒙牛擬不超30億元控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
    蒙牛將「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拿下。12月13日晚間,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妙可藍多,600882.SH)發布公告,乳製品巨頭蒙牛將取得前者的控制權,為此蒙牛將需要支付不超過30億元現金。此前妙可藍多就曾公告披露,柴琇與蒙牛集團的交易在進行溝通協商中,因尚未籤署相關協議,為避免股價波動,自12月7日起妙可藍多股票已連續停牌,妙可藍多將於12月14日起恢復正常交易。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要易主 蒙牛買得划算嗎?
    若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控制權,蒙牛將毫不費力地躋身奶酪行業第一梯隊。有了蒙牛的品牌和資源為後盾,妙可藍多也或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徵程。   「蒙牛有意控股妙可藍多,是基於戰略上的考慮。」王丁棉對界面新聞表示,蒙牛在國內乳品行業一直處於老二的位置,若能在奶酪領域成為首席也算佔得先機。   不過王丁棉認為,奶酪市場不見得有市場想像得那麼樂觀。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要易主,蒙牛買得划算嗎?
    若拿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控制權,蒙牛將毫不費力地躋身奶酪行業第一梯隊。有了蒙牛的品牌和資源為後盾,妙可藍多也或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徵程。「蒙牛有意控股妙可藍多,是基於戰略上的考慮。」王丁棉對界面新聞表示,蒙牛在國內乳品行業一直處於老二的位置,若能在奶酪領域成為首席也算佔得先機。
  • 「奶酪之王」妙可藍多控股權或將易主,誰會是接盤俠?
    今年年初以來,妙可藍多股價漲幅高達169%,股價大漲背後是業績持續超預期,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公司實現營收18.8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淨利潤約5300萬元,同比增長約350%。 12月7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實際控制人柴琇通知,公司擬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構成公司控制權變更。
  • 妙可藍多「饞哭」蒙牛誰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誰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12月9日晚間,答案終於揭曉,不出所料,正是「濃眉大眼」的蒙牛。根據公告,蒙牛擬現金認購妙可藍多的定增,還擬通過協議轉讓等方式,取得公司的控制權。事實上,對這塊奶酪,蒙牛垂涎已久。自2017年起,兩者便「緋聞不斷」。今年年初,蒙牛終於等來機會,從四個小股東手裡,一舉接過了妙可藍多5%的股權。
  • 獨攬30億元定增 蒙牛謀取妙可藍多控制權
    在過去1年內,蒙牛通過協議受讓妙可藍多股權、與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增資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等方式不斷加深雙方合作。  具體而言,早在今年1月,妙可藍多公告稱,引入蒙牛作為戰投方,蒙牛擬受讓公司5%的股份,以及增資入股全資子公司吉林廣澤乳品科技公司,兩項交易總計7.45億元。
  • 動A股「奶酪」:蒙牛要有大動作?擬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原標題:動A股「奶酪」!蒙牛要有大動作? 來源:中國基金報妙可藍多「易主」傳聞實錘!12月9日晚間,「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公告表示,蒙牛擬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目前雙方仍在進行溝通協商,尚未籤署相關協議。如果蒙牛此次接盤成功,妙可藍多作為唯一入圍前五的國產品牌,將獲得蒙牛的品牌背書。而蒙牛的奶酪業務也將躋身第一梯隊。
  • 動A股「奶酪」!蒙牛要有大動作?擬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蒙牛「垂涎」妙可藍多已久   事實上,早在2019年7月,市場就曾傳出妙可藍多要「賣身」蒙牛的消息。   作為「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的奶酪業務無疑是蒙牛看重的關鍵業務。今年1月,蒙牛在入股妙可藍多的同時,還斥資4.58億元成為吉林科技的第二大股東,佔股42.88%。吉林科技是妙可藍多奶酪業務的生產主體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