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6萬億;餐飲「老字號」們怎麼就不太行了

2020-08-29 轉門面網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6萬億,火鍋仍佔C位;餐飲「老字號」們怎麼就不太行了?「撞臉」喜茶商標被宣告無效;味之家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臺灣餐飲業6月營業額創疫情以來新高。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6萬億:
女性消費佔比達60%

7月23日,美團點評發布《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4.6萬億。
報告指出,儘管疫情給餐飲行業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波動,但當前我國餐飲行業的巨大潛力依然存在,並有望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引擎。在此背景下,能夠有平衡質量與效率的餐飲企業將迎來窗口期。
與此同時,我國餐飲企業的模式也在不斷迭代,正在向「未來形態」進化。一些顯而易見的現象正在發生,例如線下的門店更注重效率與消費者的深度連結,連鎖加盟成為重要的增長極,傳統品牌正在向用戶品牌轉變。而對於大型的餐飲企業來說,上市、融資、併購等一系列行為正成為集團壯大與發展的常規操作。
在對品類的分析中,報告顯示,當前餐飲行業中火鍋仍牢牢佔據頭部位置,其中川味火鍋重回「快車道」,人均消費金額在120元以上區間的訂單開始大幅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燒烤正在急速躥紅,並逐步成為「開店王」。在全國各大城市內,燒烤店分布愈發均勻化,這也意味著燒烤已經步入了發展的「黃金年代」,而在此其中,以東北人民對燒烤的喜愛最為突出。

此外,傳統川菜「酸菜魚」正逐漸成為新的國民美食。報告顯示,在美團點評平臺中,酸菜魚的搜索量已經全面超越黃燜雞。而從全國範圍內來看,覆蓋酸菜魚的門店數量也正在高速增長中。根據報告解讀,酸菜魚的走紅一方面得益於其原材料巴沙魚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也在於菜品的定價優勢。據了解,在人均30元以上至人均90元以上多個價格帶內,酸菜魚均位居頭部。
數據還顯示,在4.67萬億的餐飲消費市場中,女性消費者佔比60%,充分彰顯了「她」經濟效應。根據報告測算,中國女性消費市場規模可達10萬億以上, 值得全行業商家重點關注。
不容忽視的是,在消費者「花錢吃飯」背後,隱藏的是豐富的場景、行為、花費等多元需求的全面滿足。報告指出,一二線城市人均年消費頻次在最近三年內增長接近80%。
在餐飲消費中,「好吃」是基礎,門店周邊的「好玩的」「好逛的」對消費者們同樣具有強吸引力。對此,報告建議門店商戶選擇「對路」的營銷手法,通過更有效的促銷方式吸引用戶消費。
逐一跌落神壇,
餐飲「老字號」 怎麼不太行了?

疫情前後,一批「老字號」餐飲品牌逐一跌下神壇,如狗不理從新三板退市,全聚德一季度虧損8850萬元等。
事實上,這些老字號餐飲品牌,幾乎都見證了多個輝煌歷史瞬間,但近十幾年來面對風雲變幻的餐飲市場環境,市場地位發生了變化。

這些老字號為什麼都不太行了?
第一,口味變了
對餐飲行業而言,經典的配方和口感是核心壁壘之一,如果味道變了,不僅是客戶不買單,投資人也不會買單。
第二,服務差了
老字號的餐飲品牌也面臨服務升級的問題。一些老字號在「倚老賣老」,服務水平已經跟不上當代消費者的需求,對比海底撈依靠極致服務的「出圈」式崛起,老字號帶來的情懷兜不住食客的心,畢竟,如果消費者都服務不好,那消費者憑什麼要選擇你呢?
第三,模式不行了
體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網際網路+」「網紅風格」餐飲企業的崛起,餐飲供給結構發生了新改變,「高顏值」菜品、有趣新鮮的營銷方式、體驗式的互動消費,都在引導消費者做選擇。純粹依靠品牌的歷史慣性消費來吸引顧客的老模式已經走不通。
「撞臉」喜茶商標被宣告無效
抄襲、山寨的案例在餐飲行業一直沒停過。這段時間,明星鄭凱新開業火鍋店便因涉嫌抄襲在餐飲圈鬧得沸沸揚揚。
而據媒體報導,「喜茶」註冊的「HEYTEA」系列商標也被一家咖啡公司註冊冒用,喜茶方認為該商標構成侵權,國家知識產權局經審查對爭議商標宣告無效。
據悉,喜茶的經營方為深圳美西西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美西西公司),其自 2014 年起陸續註冊了「HEYTEA」、「HEYCHA」等多枚商標,核定使用在餐廳、茶館等服務上。
而 2017 年 7 月,廣州創業咖啡有限公司(簡稱創業咖啡公司)申請註冊了「HEY」圖形商標,核准使用在餐廳、咖啡館等服務上, 並在2018 年 7 月獲準註冊。這枚商標以字母「HEY」為主體,字母上繪有多個或坐或臥的人物。

國家知識產權局經審查認為,美西西公司沒有提交有效證據證明其享有「HEYTEA」插畫的在先著作權,但爭議商標與「HEYTEA」系列商標在文字構成、呼叫及含義等方面相近,構成近似標識。由於爭議商標與喜茶商標都核定使用在餐廳等服務上,屬於相同或類似服務,容易使相關公眾對服務來源產生混淆誤認,應認定構成近似商標,於是對爭議商標裁定予以無效宣告。
創業咖啡公司不服國知局裁定,起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創業咖啡公司表示,字母組合「HEY」只是爭議商標的創作要素之一,且已經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與喜茶系列商標具有明顯差異。這枚商標獲準註冊後,實際使用中,並沒有發生損害他人合法權益或造成消費者混淆誤認的情形,故請求法院判令國知局重作裁定。
本案沒有當庭宣判。
專注於餐飲供應鏈,
味之家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供應鏈是一個餐飲企業的命脈,這是近幾年在餐飲圈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這些年來,餐飲供應鏈平臺也頗受資本青睞。
據報導,國內專業餐飲供應鏈平臺鷹潭味之家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味之家」)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和智投資參與投資。並且同時味之家與興化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華味寶(江蘇)供應鏈有限公司。
味之家本輪估值近10億元人民幣,所融資金將主要用於人才引進、供應鏈建設,雲店開發及社區優選電商等板塊推進,並且藉助和智投資的優勢為下一步建設味之家廣東產業基地做準備。本輪融資將加速味之家全渠道體系建設及自有產品開發、強化業態整體布局,力爭成為中國高效的新型餐飲終端採購供應平臺之一。
據了解,味之家成立於2017 年,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全渠道餐飲供應鏈解決方案平臺。味之家平臺覆蓋大宗貨品、預製品、餐廚用品、品牌產品等綜合餐飲行業食材及原材料,強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直接觸達小吃、米飯快餐、粉面快餐、燒烤等各細分渠道。

公司線下服務包括海底撈、同慶樓、李先生、漢拿山、麵包新語、味多美、好利來等1000餘家知名連鎖餐飲品牌,線上電商客戶數以每月4000+家增長,2020年有望突破至16萬個供應終端。
臺灣餐飲業6月營業額創疫情以來新高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防疫解封,臺灣餐飲業逐漸回溫。統計顯示,臺灣6月餐飲業營業額為638億元(新臺幣,下同),是今年2月疫情蔓延以來最好表現。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3日公布6月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
該部門分析指出,隨著疫情趨緩,民眾生活逐步回歸正軌,加上適逢端午連假,民眾外出聚餐的機會與意願大增,因此帶動整體餐飲業業績增長,6月營業額638億元,是今年2月疫情蔓延以來最好表現,僅次於今年1月的828億元。

此外,6月餐飲業營業額同比減7%,減幅也是今年2月以來最小。統計顯示,今年2月到4月,臺灣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同比減17%、21%、22.8%。不過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民眾消費意願回溫,5月的營業額同比減8.2%,減幅回到個位數。
該部門表示,疫情打亂了不少新人的結婚、宴請計劃,因此連帶造成宴會餐館的業績疲軟,餐館業的營業額同比減6.5%。
在小編看來,疫情好轉,餐廳能夠恢復正常經營,這對於所有餐飲人而言都是期盼已久的大好事,但是目前疫情還沒結束,各位餐飲老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記住要始終把防疫防控工作放在首位。

相關焦點

  • 這些餐飲「老字號」們怎麼就不太行了?
    全文2988字餐飲的「老字號」品牌們好像都過得不太行。全聚德的價格下調了,而其總經理周延龍表示8月會開出新形象、新模式的餐廳,讓全聚德更年輕、更親民。網上有評論稱「全聚德終於撐不住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了。」
  • 突破時間與空間,+零售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交易額超2億,零售帶給餐飲了什麼?2. 5秒賣出4萬張代金券,直播如何助力餐飲?3. +零售為什麼能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新食材洞察 2020年對餐飲業是不尋常的一年,無論規模大小,都受到了不小的挑戰,也讓更多的餐飲人將眼光放到了線上。
  • 餐飲進化論,升級是萬億餐飲市場的新機會
    根據艾媒諮詢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餐飲行業大數據監測與商業新模式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突破4萬億元,其中,大眾餐飲成為最主要消費市場。在細分品類上,正餐為主要最主要業態(57.0%),火鍋、茶飲、燒烤和小吃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將超過4.6萬億元。
  • 規模接近2.8萬億元 中國餐飲市場吸引海外品牌目光
    原標題:規模接近2.8萬億元 中國餐飲市場吸引海外品牌目光  新華網上海3月30日電(記者潘清)中國百姓對美食的熱愛,造就了一個規模高達近2.8萬億元的消費市場。嗅著中國餐飲市場的巨大商機,眾多海外品牌紛至沓來,加快了在華布局的腳步。
  • 中烹協:2018年餐飲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4.3萬億
    預計2018年,整個消費市場和餐飲市場都將處於平穩運行區間,餐飲業全年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總體規模將達到4.3萬億,期待「十三五」末期突破5萬億大關。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日本餐飲服務業銷售額為199647億日元,同比增長0.8%,其中外賣外送佔比11.6%;從業人數495萬人,同比增長1.7%。  根據韓國餐飲產業協會數據,2015年,韓國餐飲產業規模8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3.8%。2016年開始,韓國餐飲市場發展呈現小幅下降趨勢。
  • 餐飲收入突破4萬億元 哪些酒店餐飲概念股可關注?
    據最新消息顯示,我國餐飲收入突破4萬億元,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貢獻重要力量,綠色化、零售化等成為當代餐飲的重要趨勢。那麼,哪些酒店餐飲概念股可關注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信息吧。酒店餐飲概念股 廣州酒家(603043):公司於2009年3月正式成立,旗下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始創於1935年,以經營傳統粵菜馳名,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
  • 美團點評:中國餐飲進入4萬億時代,「供給側數位化」成為餐飲新動能
    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首次突破「四萬億」規模。從突破3萬億到4萬億僅用了3年時間,破萬億時間越來越短。同時,以大數據為基礎,美團RMS(餐廳管理系統)、智能收單為代表的供給側數位化,成為餐飲行業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 4萬億餐飲市場的消費升級怎麼玩?
    1980年,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飲營業牌照發給了北京胡同裡的悅賓飯店,此後,餐飲行業跟隨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走過了波瀾壯闊的30多年。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餐飲業年平均增長率持續保持兩位數,目前餐飲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4萬億元,是全球第二大餐飲市場。中國經濟正在進入相對平穩發展的新常態,其影響也同樣波及到餐飲行業。
  • 為什麼中國還沒出現巨無霸的餐飲企業?
    4.6萬億的市場規模,但Top 40的餐企只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5%!中國餐飲產業的規模那麼大,官方公布的4.6萬億的市場規模再加上大大小小的餐飲,10萬億以上的規模應該是沒問題的。那中國呢?中國 Top 40 的餐飲企業只佔到整個市場規模的5個點,而美國的 Top 10 已經佔到28%了。雖然我們的餐飲市場規模極大,但品牌極度分散。但從本質上講,日本、美國的企業,就是中國的明天。
  • 4.67萬億餐飲市場的科技實踐
    4.67萬億餐飲市場的科技實踐 2020-12-2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深耕烘焙領域B2B,鮮沐農場發力休閒餐飲非標品市場
    基於此,垂直領域的B2B的快速崛起為我國B2B電商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也促進了我國整個電商市場的快速發展。到2020年,我國B2B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將達到31.50萬億元,規模較2016年翻了近1倍。
  • 同慶樓掘金4萬億餐飲市場 募資新開15店
    同慶樓創立於20世紀初,是「中華老字號」,在安徽、江蘇等地具有較好的群眾口碑,消費者黏性高。公司採用直營連鎖模式,抗風險能力強,有品牌、人才、管理、資金優勢。2.市場定位準確。當前,大眾消費已成為市場主流趨勢。大眾餐飲、工薪消費成為餐飲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同慶樓一直定位於大眾消費,聚焦於大眾聚餐和宴會服務,客戶基礎穩定且廣泛,具有很大發展空間。
  • 渝中餐飲老字號:做出新興餐飲消費市場「好滋味」
    事實上,近年來,我區「小濱樓」「吳抄手」「小洞天」「丘二館」等10餘個餐飲老字號的客流、營業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在新興餐飲消費市場中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好滋味」。  據了解,樟宜機場是新加坡主要的民用機場,也是亞洲重要的航空樞紐,年度客流量突破6000萬人次。小濱樓分店位於樟宜機場的核心商場「星耀樟宜」2樓。「這是旅客最集中的區域,可謂是機場核心中的『核心』!」謝偉說。目前,小濱樓樟宜機場店正在進行裝修收尾工作,專業廚師團隊也正在根據新加坡的飲食特點改良菜品口味,很快就能正式營業。  事實上,小濱樓落戶樟宜機場並不輕鬆。
  • 中品快消 | A股迎來餐飲老字號
    作為中國傳統八大菜系的徽菜代表,1925年始創於蕪湖,被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同慶樓,於7月16日正式登陸A股,成為十年來伴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升,宴請作為餐飲市場的升級需求有望實現進一步普及,甚至逐漸成為一種剛需。沈基水表示,如今同慶樓已培養了自己的婚慶策劃團隊,能夠服務宴請的一條龍需求。
  • 校園餐飲,萬億級市場待掘
    作為餐飲的必爭之地,商圈餐飲也伴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頂峰,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以四川成都市高新區的銀泰城為例。作為一個寫字樓集中區,單單這一個商圈區域就聚集了上千家的餐飲門店。無數從業者擠破腦袋仍想進入到這樣的紅海市場,但同時也有無數的從業者頭破血流的悄然退出餐飲行業。  其實大部分人覺得餐飲市場不好做,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大的市場環境,忽視了當下黃金的垂直市場——高校市場。
  • 4萬億餐飲消費市場,吉野家的數位化轉型方法論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中國烹飪協會不久前給出一組數據,2019年1-8月,全國餐飲收入實現28795億元,同比增長9.4%;預計2019年,餐飲行業總體規模將達到4.6萬億。不管是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還是供給端產能的釋放,都在努力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國4萬億的餐飲市場,背後的技術驅動力是以雲計算、大數據、AI為代表的高效智能的服務。由此,也冒出了很多新名詞:餐飲+、餐飲零售、新餐飲......
  • 【報導】北京餐飲元氣恢復、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助力餐飲、老字號...
    3月20日,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與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等七大單位籤約戰略合作意向書,四家銀行在對餐飲企業存量貸款不抽貸、斷貸、壓貸的同時,還特別推出開工貸、稅務貸、e 抵快貸、雲稅貸、個體工商戶經營快貸、復工貸、復工e貸等一系列適合餐飲企業的金融品種,提供普惠性優質金融服務。
  • 餐飲老字號們,請別再倚老賣老
    在過去市場競爭不激烈、民眾整體消費水平偏低的時代,老字號餐飲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只要店開著,就不愁客人不來;只要菜品沒有問題,就不會有顧客的埋怨與吐槽。但近些年,諸多老字號頻繁發生菜品質量不高,價格昂貴,服務差,還不接受批評建議的案例,老字號跌落神壇。「去北京別吃全聚德」、「去天津別吃狗不理」、「去揚州別吃富春茶社」、「去上海別吃老半齋」。
  • 千億規模的「一人食」市場,正在成為餐飲新勢力
    可見,就目前而言,深圳的一人食專門店並不多,但大部分大眾餐飲品牌尤其是日料和快餐品牌,均在一人食領域有所布局。餐廳以外 一人食還有哪些機會?從市場觀點來看,一人食經濟的賽道遠不止於餐廳。iiMedia Research《艾媒報告|2019中國網際網路群體經濟用戶與消費行為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而中國獨居成年人口突破7700萬人。大量的單身人口形成了萬億級的單身經濟,成為重要經濟增長點。而一人食則是單身經濟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人類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中的食,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一人食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
  • 海名餐飲展發布 ▏一周餐飲快訊,行業那些事兒(十)
    01 美團發布中國餐飲大數據,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6萬億昨日,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闆內參共同發布《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已突破4.6萬億,有望在七年內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