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送書福利
每個動作至少堅持40秒,量力而行
小腿後側
小腿後側的肌肉包括腓腸肌、比目魚肌,它們都是常見的容易緊張的肌肉,這種緊張狀態會限制踝關節背屈,從而導致下肢的多種體態異常。
將泡沫軸放在小腿下方,一側腿放在另一側腿上方,雙手置於身後撐起身體,來回滾動身體,放鬆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小腿前側
小腿前側的肌肉包括脛骨前肌、長伸肌等。
從支撐位開始,泡沫軸置於身體下方,將一側小腿的前外側放在泡沫軸上來回滾動。雙手和另一側腳支撐身體。
足背
足背的放鬆經常被很多人忽視,足背是長伸肌和趾長伸肌的通道,這些肌肉緊張會影響腳趾在動作中的參與。不少案例中,一些人在自然站立時,腳趾會翹起來(即伸展狀態)。
用花生球或筋膜球按摩足背,從上往下、從左往右,依次全面進行放鬆。
足底
足底筋膜和身體後側鏈的肌筋膜在結構和功能上有著深入的聯繫,足底筋膜緊張,會限制踝背屈的幅度,從而導致下肢的體態問題。可以在站姿或坐姿中用花生球或筋膜球進行放鬆。
蹠屈對應的肌群
踝關節中立位是90°(相對於小腿),蹠屈即足尖下垂繃直,遠離小腿前側,小腿與踝關節之間大於90°。蹠屈運動會涉及小腿三頭肌、拇長屈肌、趾長屈肌、脛骨後肌、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等。
將泡沫軸置於身前,雙腿以小腿跪在泡沫軸上,前腳背始終著地,膝關節應和第二根腳趾對齊,小腿前側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拉伸感。可以通過調整軀幹的位置增加或減少拉伸的強度。
除了屈膝姿勢下拉伸踝蹠屈肌之外,在直腿的姿勢下,也能夠拉伸踝蹠屈肌中的腓腸肌,因為腓腸肌既參與踝關節的蹠屈,也參與屈膝。利用圖中的動作可以拉伸腓腸肌。
背屈對應的肌群
背屈即足尖上勾,靠近小腿前側,小腿與踝關節之間小於90°。背屈運動會涉及脛骨前肌、拇長伸肌、趾長伸肌和第三腓骨肌等。在蹠屈的姿勢上進行變換,將前腳背著地改為前腳掌著地,雙手撐於泡沫軸前的地面上,軀幹前傾。腳背和小腿後側有明顯拉伸感,這個動作可以幫助腳背活動度比較好的人進一步提高。
外翻肌群
足外翻也是常見的足部姿勢異常情況,常常遇到足弓塌陷、足外翻和踝關節背屈受限同時發生的情況。盤腿坐在墊子上,一隻手握住腳踝,另一隻手握住腳尖,並向內踝方向拉伸,外踝處應能感受到明顯的拉伸感。
勾繃腳
勾繃腳源於芭蕾基礎訓練,可以在坐姿、站姿等姿勢中進行。坐在墊子上,雙腿伸直,做踝關節背屈的同時勾起腳尖。然後伸展足背並繃緊腳尖。這個動作是針對足部和踝關節的局部訓練動作,也作為整體訓練前的激活動作。可以在這個動作上增加彈力帶,給予更大的阻力。
重心移動
足部分布著大量感受器,能夠感受力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在站姿中重心的轉移,增強足部的本體感知能力。身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擺動,同時,身體重心也隨之改變。嘗試慢慢地增加身體擺動的幅度,更大範圍地調動足部各個區域的本體感知,包括腳後跟、腳掌和腳趾。
雙腿交替踮立
踮立也是芭蕾中的動作,原意為踮起腳,抬起身體。在站姿中,交替進行身體兩側足部的踮立動作,可以增強足弓的穩定性。動作過程中,注意重心在身體兩側的平穩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