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灘、種珊瑚……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

2020-11-22 央廣網

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陵水7月7日消息(記者吳媚苗 通訊員童國強)7月19日—21日,海南分界洲島將聯合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舉行首屆潛水主題系列活動。活動將著力倡導海洋環保,聯合市民遊客開展一系列海洋生態保護行動,以及特色的潛水活動。

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面臨著入海汙染物總量增加、汙染範圍擴大、汙染事件頻發、環境災害加劇等問題的威脅。尤其是在我國南海,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珊瑚覆蓋率已減少了80%。分界洲島是國家5A級海島型旅遊景區,擁有著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尤其是保有海南近岸珍稀的珊瑚礁資源。

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因此,相關負責人介紹,潛水主題系列活動將重點突出環保概念:招募10位海洋「深藍衛士」參與相關海洋公益活動,聯合專業海洋環保機構與珊瑚移植專家進行海底珊瑚移植,展示拍攝自分界洲島海域的海底攝影作品,開展海洋環保公益講座等等。全球女士潛水日活動同期舉行,各類專業先進的潛水設備將展示,潛水攝影師還將為女性潛水員拍攝專業照片。

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此外,上島遊客還可以參與「變廢為寶」清灘換禮活動,用在島上撿拾的沙灘垃圾兌換精美禮品,以及在海洋環保科普區域參與海洋知識問答和趣味互動遊戲等。遊客可在景區微信等網絡平臺,參與超低線上秒殺活動。

海南分界洲將辦系列環保潛水活動(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相關焦點

  • 海南:牛嶺、分界洲--永不分離的美麗守望
    清乾隆五十七年瞿雲篡修的《陵水縣誌》,說明了「牛嶺」的來歷:「大小牛頭嶺在城東三十裡,臨海,兩嶺對峙如牛,故名。嶺高三十餘丈。明成化十年,副使塗棐平治之,勒石其上。萬曆四十六年,參將何斌臣、知縣沈應禮加修治,有碑。」
  • 清海水西沙灘,可看珊瑚可潛水,這裡最適合海灘遊
    攀牙灣是典型的海中喀斯特地形,海灣有40個大型喀斯特群島,還有許多奇怪的巖石,在這附近,你會倍感清新的海風,此處有點海南的風格,被稱為「小海南」,這裡的每個洞穴的形狀都不同,有些寬闊,有些狹窄,這讓人感到既刺激又令人驚訝,乘獨木舟,穿越40個大型喀斯特群島,細細品味它們的差異,讓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
  • 徒步撿垃圾,海底種珊瑚,《閃耀的平凡》走近民間「海洋拾荒者」
    近年來,人類活動對近海生態與環境系統的破壞度不斷加強,海洋環境退化和生態破壞的速度加快,海洋生物多樣性以空前的速度消失,保護海洋迫在眉睫,本期節目,我們將通過外籍體驗嘉賓歐生·優麗的獨特視角,圍繞環境保護的主題,來講述海洋義工凱蒂和楊旭聰,組織群眾保護家鄉海洋生態環境的故事。
  • 海南四大潛水地不可錯過
    海南發展潛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也是中國最早開發潛水旅遊的地區。海南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潛水勝地呢?  分界洲島  在這裡,遊客可以下潛到海底觀賞到堪比人間花園的活體珊瑚礁群、神秘的海底沉船、「海底村莊」遺址、「七福神」古神像、珊瑚人工保育平臺、飛機殘骸和多彩的海洋生物等,也可以下潛到島嶼東面海蝕崖下觀賞水下的奇特海蝕巖洞地貌。
  • 【我與海南30年】「海底育林人」陳宏:痴心研究珊瑚夢想「花開」南海
    中新網海口4月28日電 題:「海底育林人」陳宏:痴心研究珊瑚夢想「花開」南海  中新網記者 王子謙  1987年10月,22歲的年輕大學畢業生陳宏第一次登上海南島,就此將腳步停留在三亞。「那時一眼就看到了現在的自己,30年來從沒想過做其他的事情。」
  • 臺灣小琉球 「海灘貨幣」換錢花
    為了應對旅客暴增帶來的生態傷害,一群返鄉創業打拼的小琉球年輕人開始在各店家推廣環保餐具、重複性使用吸管以及永續海鮮食材等理念,力求給海龜良好的生態環境,最新的創意是這個「海灘貨幣」計劃。  「你撿垃圾我給優惠,期盼給海龜乾淨的家!」活動發起人是專門推廣海洋保護的「海湧工作室」負責人郭芙。
  • 海南萬寧,不但有王一博的夏日衝浪店,還能潛水看珊瑚,海鮮便宜
    作為一個開放式的海灘,這裡的水質相當不錯,遊泳、衝浪隨便你耍,附近也有商業街,吃飯這些沒問題。附近有教衝浪的俱樂部,大概400元一課時。大洲島被譽為「中國版的沉船灣」,它是海南最大的一座荒島,也是中國唯一的金絲燕棲息地,所以又被稱為「燕窩島」。大洲島分為北小嶺\南大嶺,中間有一長500米的沙灘相連。周圍海域海水清澈,一般水下可看5至10米遠,是潛水觀海的聖地。
  • 潛水客踩踏墾丁珊瑚 研究員建議收海洋環保稅
    原標題:潛水客踩踏墾丁珊瑚 研究員建議收海洋環保稅 墾丁海域不時見到被潛水客踩踏或碰撞斷裂的珊瑚。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請潛水客拿出公德心,觀賞時務必『保持距離』」臺灣珊瑚礁學會發現,墾丁珊瑚被潛水客踩踏或碰撞斷裂不在少數;「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建議,仿效海外對潛水客收海洋環保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潛到海底,做一條自在的魚
    每到盛夏,分界洲島、蜈支洲島等旅遊景區的潛水區,總能看到遊客排隊等待潛水的場景。這裡的海水清澈而透明,午後的陽光從海面折射下來,閃耀著波光,水面下,是成群遊蕩的各種魚類和搖擺著輕盈身姿的珊瑚。在經歷了最初的緊張和慌亂之後,潛入水中的人們感受到的就是自由自在的快樂,仿佛和身邊的魚兒一樣,也是大海中的一員。
  • 阿羅娜海灘:菲律賓潛水聖地,珊瑚礁白沙灘
    位於薄荷島西南角的一個很近的小島旁老島上的一片著名白沙灘,由珊瑚沙化而成,有很多水草,不會很長。 沙灘旁有很多餐廳酒店、酒吧和潛店,可以曬日光浴、做按摩。沙灘上有很多代理或者船夫在拉客,可報名經典的包車一日遊和出海一日遊。
  • 三亞潛水哪裡最好?三亞旅遊潛水須知
    2、深潛深潛就是水肺潛水,海南都是體驗式的休閒潛水,景深不會超過12米,前些年潛水基地規定,遊客在海底不能觸摸軟體珊瑚,也不能帶走硬珊瑚,最好是在下水前和教練溝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大部分的潛水基地將深潛分為堡礁潛水和珊瑚礁潛水。
  • 抓住機會得已去種珊瑚了!
    螞蟻森林種樹可能已經成為日常習慣,現在「海底森林」可以種珊瑚你知道不?在海洋王國,珊瑚礁是生物多樣性和海岸線的那片「森林」。而現在有一個機會,能夠讓人們像螞蟻森林那樣,通過低碳生活去爭取當珊瑚的守護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將積極開發專業潛水市場
    近年來,隨著海南休閒海洋旅遊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潛水這項極具探索魅力的運動項目也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推崇和喜愛。  在海南,蓬勃發展的體驗式潛水活動為休閒及體育運動潛水提供了巨大的群眾基礎。中國目前每年有150萬人次的遊客參與體驗式潛水,有接近30%的人群有興趣在未來進一步深入參與潛水運動,但是在這樣看似可觀的數據面前,海南的各個潛水技術培訓中心都有些困惑——海南潛水行業存在著考證難的問題,大多數潛水愛好者還是會選擇到國外的一些潛水基地考證。  在2016年中國(陵水)國際潛水節「潛水休閒旅遊發展論壇」上,潛水業資深專家對中國潛水市場做了詳盡分析。
  • 濤島是潛水勝地,其水域擁有各種珊瑚和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
    Koh Tao首先是潛水勝地,其水域擁有各種珊瑚和豐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在這裡進行潛水之旅,您很快就會與鯊魚,鯊魚,海龜等人在一起。許多冒險家來自各地,因其便宜的價格和潛水短途旅行的頻率而在Koh Tao獲得潛水證書。但是如果你寧願潛水而不是潛水,請查看鯊魚灣。這個海灣的名字可能會讓你三思而後行,但它實際上是小而無害的黑尖礁鯊的家園。
  • 抓住機會的已經去種珊瑚了!
    本月,哈囉出行啟動「哈囉珊瑚」公益項目,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10多個沿海城市的用戶,7天累計騎行滿100分鐘,便有機會兌換珊瑚種植的認領權益,並由深圳市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代為下水種植。 如今,首批「幸運兒」已脫穎而出,擁有屬於他們的珊瑚「寶寶」。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潛水發燒友齊聚陵水
    7月31日下午6時,2016年中國(陵水)國際潛水節開幕式將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清水灣舉行,這是海南首個國際性潛水節,也是陵水布局潛水旅遊經濟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次潛水節由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陵水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和海南拾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 石螺口,潿洲島最大的潛水基地,必去景點之一
    作為潿洲島最浪漫的西部地帶,石螺口景區以其獨特的沙灘、海水和珊瑚吸引著遊客們。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感受石螺口景區的奇妙景觀。這裡為什麼被稱為石螺口景區呢?因為這片海灘形狀像一個螺口,還有各種各樣的海螺分布,故而得名。
  • 人民日報看海南|維護海洋環境和海岸安全,他們在海底「種」珊瑚
    人民日報2020年09月14日第13版生態截圖熱海所科研人員在海底修復珊瑚。 海南熱海所供圖 核心閱讀成片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天然的防波堤,能夠有效減弱海浪對海岸的衝擊。然而,珊瑚礁曾在一些海域逐步消失。
  • 他們在深圳近海「種珊瑚」
    關於潛愛的工作,我們有一句話叫「種珊瑚、種人心」,也就是說如果不去根本上解決珊瑚被破壞的問題,光種珊瑚無法解決問題。在所有生物和環境保護的邏輯裡,這條都是成立的。圍繞這句話,目前我們的工作分為三個部分:潛愛護礁、潛愛課堂、潛愛家園。其中「潛愛護礁」就是我們的珊瑚保育項目,「潛愛家園」則聚焦於漁村、企業、學校等泛沿海社區,推動社區參與海洋生態的共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