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一到40歲左右,曾經婀娜多姿的身材就開始走樣了。最明顯的,莫過於腰上的贅肉橫生,完全沒有了當年「小蠻腰」的風採,只能望著衣櫃裡的漂亮裙子發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質量也越來越講究了。如何在保護健康的前提下,同樣能保持身材、讓美麗不褪色,這是很多女性朋友孜孜不倦的話題。
身材走樣了怎麼辦?發胖了怎麼辦?無非就是一個辦法:減肥。
實際上,所謂的「減肥」,大致也就是兩個方面的內容:節食、運動。
但對大多數40左右的女性而言,節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試問有幾個人能忍受、眼前一大堆美食卻不能吃的傷害?
至於運動,不但需要花費時間,還有「辛苦」的不友好經歷。
最主要的,其實還是40歲左右的女性,無論工作還是家庭,都已經佔據了她們大部分時間,真的擠不出多少運動減肥的時間。
於是,一邊得忍受身材走樣、贅肉越來越多的苦惱,一邊還得承受有美食不敢吃的「如履薄冰」,或者望運動興嘆的心有憾焉。
很多女朋友會說,過幾年,待我能抽出時間了,一定好好運動,也能做到節食減肥。但歲月可不等人、身材可經不起等待啊。
那麼,有什麼比較簡便的方法,既可以控制身上贅肉的增長,恢復曾經的小蠻腰,又沒有刻意節食、勉強運動那麼累呢?
答案是有的。或者嚴謹點說,相對節食和運動減肥來說,是要「輕鬆」很多的。這就是「打通帶脈」。
帶脈是什麼東西?
帶脈,是經絡學說裡「奇經八脈」裡的一個。我們都知道任督二脈,其實,帶脈雖然沒有那麼大知名度,但其重要性一點也不輸於任督二脈。
所謂帶脈,顧名思義,也就是像腰帶一樣、循行在我們身體的腰上。注意,我們現在的腰帶都是水平地繫著,而古代腰帶則是前方略下垂的。
因此,帶脈的循行部位,基本在腰上,但前面卻有兩個「下行」的轉折點。
我們知道,身體的經絡,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都是「上下」行走,基本和地面是垂直的。唯有帶脈卻是和身體垂直、與地面平行。
大家有沒有發現,帶脈這個分布路線有何特點?
想像一下,其它的經絡都是上下行走,帶脈卻是環腰而行。這就形成了一個很重要的關係:經絡之間的交匯。
就像一個城市的交通一般,我們坐地鐵,從一條線去往另外一條線,這之間就有「換乘站」。大多數城市的軌道交通,一般都有一條環形線,將所有徑向分布的暹羅連接起來,成為一張彼此交匯的「網」。
帶脈對身體而言,也正是這條「環形線」,因此,帶脈上的每一個穴位,幾乎都可以看作和其它經絡之間的「換乘站」。這麼說,大家知道帶脈的重要性了吧。
光是重要性還不夠,那麼,帶脈和我們減肥有何關係呢?
我們知道,人的身材走樣,首先「長肉」的地方就是腰上。而腰則是帶脈分管的地方,你說兩者有聯繫嗎?
按照中醫養生「責所在之經」的原則。既然是腰上長肉,自然就得找帶脈的「麻煩」。
腰變粗了,是因為腰上贅肉多了,為什麼贅肉會增多,因為帶脈不大通暢,循行至此的經氣,不能及時「換乘」而滯留在腰上,時間長了,贅肉也就出現了。
所以,想要讓腰上的贅肉減少,恢復小蠻腰,可以試試打通那些阻塞的「換乘站」,讓帶脈更加通暢,經氣能及時流注,贅肉自然就會慢慢減少了。
有人說,打通那些「換乘站」也需要花時間,我現在就是缺少時間,也無法堅持啊。
打通帶脈、疏浚那些堵塞的「換乘站」,其實很簡單,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
帶脈比較重要的三個「換乘站」:帶脈穴、五樞穴、維道穴,左右各3個共計6個穴位。
別看有6個穴位,其實也就一個手掌基本全覆蓋。
打通它們的方法也很簡單:平躺在床上,用兩個手掌拍打兩側腰腹。最好是入睡前拍拍,也不佔用多少時間,每天堅持拍打100次左右就行了。力度也不要太大,以自己能承受、感覺到拍打的地方有點發熱為度。
這麼拍打的時候,基本上可以做到「帶脈、五樞、維道」3個穴位一起打通。它們順暢了,腰上的贅肉也就跟著減少。小蠻腰指日可待。
當然,我所推崇的減肥,最好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那樣才能堅持下去。比如節食,對喜歡美食的人就不大合適,可能節食帶來的體重減輕,還遠不如節食過程中,心理上的「折磨」。
但遵守科學的膳食規律還是要做的,如果可能,適當多運動點也是有助於保持身材的。這些方面就不加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