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是二十四節氣裡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授時通考 天時》引《三禮義宗》稱:「大寒為中者,上行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民間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團」的諺語,足見大寒節氣期間的寒冷程度。
大寒時節歷來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民間有古諺流傳「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多數上班族又迎來了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關頭。在這寒冷時節,保暖自然是重中之重,不過除了衣物保暖,各種暖身食物也是個好選擇。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排一排,大寒時節的暖身食物紅黑榜,大家趕快照著吃起來吧!紅榜
羊肉:養腎防寒羊肉性溫,味甘。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對一般風寒咳嗽、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羊肉是冬季養腎防寒最好的進補食物。
辣椒:抗寒抗潮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人體抗寒抗潮,同時還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吃辣也能讓人迅速獲得滿足感,從而吃得更少。需要提醒的是,吃辣也應該有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海帶 :溫補腎氣海帶含有碘、鐵、鈣、甘露醇、胡蘿蔔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從中醫的角度講,海水陰冷寒涼,生長在海水中的海帶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抗寒能力。而且海帶性味鹹,長期食用有溫補腎氣的作用。因此,冬天食用海帶,可以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
生薑:驅寒防感冒俗話說:「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天吃薑,正合適。因為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吃薑要注意,一是冬季吃薑要去皮,二是不要在晚上吃薑。生薑「要熱則去皮」,冬季吃薑為了驅寒,所以要把皮去掉。
核桃:禦寒小零食上班族普遍很喜歡的一種零食,含有40%至50%的脂肪,其中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的功效。核桃仁還富含磷脂和維生素E,具有增強細胞活性、促進造血功能、增進食慾等功效。這些都對提高身體健康、抵禦寒冷大有益處。
山藥:適合老人小孩可以作為主食食用,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和澱粉,這兩種營養物質可快速地在人體內分解成熱量,從而起到抗寒的作用。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保暖食用。
白蘿蔔:營養最高白蘿蔔營養價值最高,白蘿蔔也是最有禦寒作用的食品之一。白蘿蔔富含鈣質及磷、鉀、鐵和維生素A、維生素B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很高,抗氧化及抑制細胞老化效果明顯。此外,白蘿蔔能防止胃酸過多,對促進消化作用很大。
蛤蜊:加強血液循環蛤蜊含豐富的碘,可以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甲狀腺激素具有生熱效應,它能加速體內(除腦、腺、子宮外)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的氧化過程,增加產熱,使基礎代謝率增高,皮膚血液循環加強,抗冷禦寒。蛤蜊寒涼,因此脾胃虛寒者不可多食。看完了紅榜,大家是不是對抗寒食物有了一個了解了?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黑榜,有哪些食物是在大寒時節要避免的呢?黑榜
高熱量食物:與產熱無關肥肉、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低營養素密度的食物。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熱量的食物吃後身體產熱多,但事實並非如此,吃肥肉、曲奇、油炸食品、起酥麵包等高熱量的食物對提高抗寒能力基本上沒什麼幫助。因為身體產熱不僅需要「脂肪」這種燃料,還需要鐵、碘、B族維生素等營養素。而肥肉、油炸食品等營養素密度低,吃多了只能轉變成身體上的脂肪,造成肥胖。高糖食物:消耗維生素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和高熱量食物一樣,蛋糕、點心等高糖食物的營養素密度也很低,不利於身體產熱。吃太多高糖食物,會大量消耗體內的B族維生素,從而加重舌炎、口角炎、眼痛等上火症狀。當人體缺少B族維生素時,不僅會疲乏無力、消化不良,還會有情緒沮喪、反應遲鈍等表現。酒:擴張血管,加快散熱「酒越飲越暖,水越喝越寒」許多人這樣認為,冬天喝酒的人明顯增多。事實是,飲酒後,血管受酒精刺激擴張變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膚,帶來暖意,但這只是一時的假象。短暫溫暖過後,由於血管無法及時收縮,反而會加快身體散熱速度,令人感覺更冷,甚至可能使人感冒、凍傷等。到了大寒這個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家一定要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才能健康的迎來新的一年,所以,這份暖身食物紅黑榜,大家一定要記好,趕快照著吃起來吧!來源:39健康、家庭醫生在線、中國食品科技網、騰訊、中國青年網、生命時報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環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