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隻沉睡百年的「巨龍」逐漸甦醒,尤其是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國際地位也與日俱增,在各個世界會議上均佔據著重要的位置,也正是國家的繁榮昌盛,吸引了很多外國友人的目光,他們紛紛來華,或旅遊,或尋求商機,對於我們國人來講,遇到外國人的頻率更加高了,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但是很多國人的英語水平著實讓人堪憂,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國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經常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從而學習了畸形英語,也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
前段時間,小馬受領導所託接待一名外國同事,其實小馬從領導那裡了解到這個外國同事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而且也會說一點中文,因此小馬並沒有惡補英語,仍然操著自己那所謂的「大學六級英語」,接到外國同事兒,對方果然用中文和小馬打招呼,這讓小馬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他們在遊覽時閒聊,外國同事突然和小馬聊到他的領導,然後冷不丁地說了一句:「He is the top banana of this company」,這句話讓小馬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小馬理解的意思是「他是這個公司最大的香蕉」,但是小馬並沒有表達出來,事後他詢問外國同事才知道「top banana」並不是「最高的香蕉」,而是美國常用的一個俚語,意思是指「一場表演中的主角,重要的人物」,後來被引申為「首領,掌權者」,聽完解釋,小馬才恍然大悟。
其實,知行翻譯相信很多人遇到「top banana」這個詞,和小馬剛開始的理解是一樣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長期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因為在語言特性上,英語和漢語存在非常大的差別,但是很多初學者為了方便記憶,所以強硬地把英語和漢語混為一談,最後結果就是學成了畸形,其實在英語中,很多由水果組成的英文短句,意思卻跟水果沒有半點聯繫,比如我們非常熟悉「apple」的意思就是「蘋果」,但是如果有人說「Adam's apple」,這意思可不是「亞當的蘋果」,它真正的意思是「喉結」,是不是覺得很意外呢?
對於學習英語,很多人都是一種牴觸的心理,有些人更是大言不慚地說:「現在我們國家地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別人都來學中文了,我們幹嘛要學英語呢」,知行翻譯對這種人想說「驕傲使人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所以學習英語仍舊是一件不可停止的事兒,至於如何學習標準的英語,知行翻譯一位資深的譯員說出了自己的心得:首先應該摒棄漢語的思維,然後通過聽英語廣播或者觀看美劇等這些不枯燥的方式進行學習英語,都是不錯的學習方法。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