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匈奴人將國號定為漢,尊劉邦、劉秀、劉備為三祖,他就是劉淵

2020-12-18 暮上河陽橋

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筆者今天講述一個開國皇帝,他是匈奴族後人。五胡十六國時期,他在北方建立了第一個反晉的政權,史稱漢趙。他定宗廟的時候,尊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徹,漢昭烈帝劉備為三祖。這個人就是劉淵。

劉淵是南匈奴的後人。南匈奴最早可追溯至漢宣帝時期,由於西漢的持續高壓打擊,導致匈奴內部分裂,呼韓邪單于向西漢稱臣,並親自到長安朝覲漢宣帝。東漢光武帝時期,南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兩塊,其中南部的醢落尸逐鞮單于(呼韓邪單于之孫)再次向東漢稱臣,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南匈奴(可以稱之為南南匈奴了)在整個東漢時期多次叛亂,並且不斷地分裂成多個分支。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為了北方的穩定,先後將南匈奴打散分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擇立貴族為帥,另選漢人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每個部帥都賜國姓劉。南匈奴上下完全編入東漢-曹魏政權,中國北方胡人地區再次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

劉淵的父親劉豹就是南匈奴五部中的「左」部帥。值得一提的是,劉豹應該很長壽,他生於東漢靈帝時期,一直到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才去世。劉淵少年時聰明好學,愛讀史書,喜愛《左傳》、《孫子兵法》、《史記》、《漢書》等。劉淵曾鄙棄隨何、陸賈的缺乏武功,看輕周勃、灌嬰的缺少文才,而這些人都是漢初的功臣。可以說劉淵建功立業的志向是在年少時就立下的。後來劉淵在京城做人質,這是漢族政權掌控少數民族勢力的一種手段。劉淵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賞識,並在洛陽廣結人脈,交好王彌等人。

到了晉惠帝時期,在歲月的不斷流逝中,劉淵已經度過了他的青年和中年時期,步入天命之年。劉淵的天命已經知曉並安排了嗎?歷史中找不到50歲的劉淵的心理狀態,筆者也不知道。但歷史的有趣在於,一個事件的發生會改變很多人的人生軌跡,蝴蝶效應加馬太效應。正如我們所知,八王之亂發生了。倘若沒有八王之亂,也許劉淵會在60多歲將職位留給兒子,自己整天吟詩喝酒,跟洛陽的權貴們比誰更加的奢侈吧。

八王之亂發生後,劉淵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天予不受,反受其咎。劉淵向司馬穎說要借匈奴五部的人馬來共赴國難。於是他回到離石,劉宣等人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的稱號,旬日之間就有多方人馬來投。後來司馬穎戰敗,劉淵要尊重誓言去營救。劉宣等部下勸說道:「晉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對待匈奴人也不好。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是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的時候。」劉淵思慮之後,深以為然。他說道:「人應做高山峻岭,何為低矮土丘!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東戎,周文王出生在西夷,做帝王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進軍晉朝必將摧枯拉朽。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

於是劉淵在南郊築壇稱帝,國號為漢,史稱漢趙。為什麼國號為漢?這就是劉淵聰明的地方。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淵為了拉攏匈奴眾人,號稱冒頓單于之後。冒頓單于之於匈奴人相當於劉邦之於漢人。冒頓單于曾娶漢朝公主,劉淵說「我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應該弟弟來繼承。」名不正,則言不順。劉淵希望通過與漢朝扯上關係來確認自己的正統地位。

2.漢朝當時雖然已經滅亡很久,但曹魏和司馬晉內部政權更迭,內亂頻仍,不得人心。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恩澤深入人心,有很多人思念漢朝。劉淵稱漢可以獲得這一部分人的支持,以便自己能迅速打開局面。正如劉淵所說「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馳,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

3.自己雖然是匈奴人,但畢竟被賜姓劉,繼劉氏之遺志也是理所應當。

4.曹魏篡漢、司馬晉篡魏,並不得人心,恢復漢朝國號能彰顯自己的合法合理地位,意與晉朝爭奪天下。

劉淵非常聰明,既然定國號為漢,那麼為了更進一步拉近自己與漢朝的關係,他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三祖分別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五宗分別是: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宣皇帝劉詢、漢顯宗明皇帝劉莊、漢肅宗章皇帝劉炟。劉淵在位六年,滅亡晉朝的事業最終由其兒子劉聰和義子劉曜完成了。

筆者認為,劉淵是一個充分接受中原文化浸染、漢化程度相當高的匈奴人。少有壯志,不折不撓,能趁著天下大亂,乘勢而動,建立北方第一個胡人政權,是很有抱負且勇敢的。劉淵一直被漢族禮儀文明所沐化,與其他胡族首領相比,他是一個仁義愛民、不暴虐的皇帝。拜那個混亂年代所賜,「不暴虐」已經是個不低的評價了。劉淵雖然建立了漢趙王朝,但民族矛盾加劇,軍閥混戰更加的嚴重。劉淵開啟了五胡十六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戰時代,這無論對於漢族和胡族,都是一場深重的災難。

相關焦點

  • 大漢三祖五宗是哪八個?很多人不知道,為啥這個匈奴人卻很清楚?
    很多人都稱劉邦為漢高祖,這肯定是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故意弄錯的,以報復漢武帝劉徹割了他身上最重要的一塊肉。其實歷史上的劉邦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我們可以稱之為漢太祖高皇帝,卻不能稱之為漢高祖,那是被司馬遷誤導而「數典忘祖」了。
  • 匈奴人劉淵為何自稱漢皇帝?
    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趁著晉朝內亂,自稱漢王,國號為漢,大赦境內囚犯,大封百官,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建漢高祖劉邦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祭祀。劉淵為什麼不稱匈奴的國號,而要稱漢呢?劉淵本人是漢學的功底還是很深的,從《毛詩》到《史記》,諸子百家,各種經典,他都通,學得很好,他本人,應該是相當尊崇漢文化的。
  • 匈奴軍團此人堪比曹操?他是司馬家族掘墓人,卻尊白痴劉禪為皇帝
    隨後不久,司馬炎篡位建晉,司馬炎也接見過幾次劉淵,過後就對劉淵的一個好朋友王濟說,劉淵簡直就是昔日由余、金日磾之流(二者皆為為中原君主所用的夷狄之人)的人物啊!王濟甚至推薦要讓劉淵去東南地區去,負責對吳的軍事攻略。但是孔恂、楊珧卻進言說:「依臣觀察,劉淵的才幹現在恐怕沒有人能與他相比。陛下若是不重用他,便成不了大氣候。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並且劉秀也曾在其下邊稱臣,後來兩人鬧掰,這才另起爐灶。因此,東漢王朝名義上稱其為漢,但實際上已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則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所以,作為開國元勳的劉秀,為什麼要以漢為名,而不是建立新的王朝呢?這個問題主要還是身份問題,前面說過,劉秀是漢朝宗族,即使是遠近聞名的旁系,但他歸入了劉姓,都奉劉邦為祖宗。
  • 此匈奴人心口長了三根1.2米的紅毛,自稱是漢室後裔建漢國稱帝
    還有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為了權勢兩度冒認祖宗,謊稱漢室血脈並成功稱帝的匈奴人劉淵。漢初,漢高祖劉邦曾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與匈奴的冒頓單于,所以冒頓的子孫都以劉氏為漢姓。曹操統一北方後,把匈奴統分為五部,每個部都設一個部帥,劉淵的父親劉豹就是其中部帥之一。劉淵自幼就好學,尤其是喜歡看漢族人的書,而且他還善於思考。
  • 也談劉邦、劉秀與劉備,三分天下與一統江山,就差在這裡
    說起漢,首先想到的當然是漢民族,其實就是兩漢,再次就是蜀漢,兩漢的創始人分別是劉邦和劉秀,蜀漢的創始人則是劉備。看網上有很多人討論這三人的高下,為什麼劉邦、劉秀能夠一統江山,而劉備只能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今天就和大夥討論下這個問題,就當拋磚引玉,引來一些高手。
  • 匈奴人為啥會打著他的旗號反叛西晉?
    回到劉禪這裡來,他絕對沒想到,自己死後竟然會被他人當成武器。中國古代政治邏輯中,為了提高政權的合法性,極其擅長攀親附會、扯虎皮做大旗;劉禪被後人視為窩囊廢,但在他死後不久,就有個人主動跟他沾親帶故,並且還建立了一個名為「漢」的政權。這個人就是匈奴劉淵。
  • 劉邦 成者為王 看漢高祖紡織錦繡山河
    他還接受婁敬強幹弱枝的建議,把關東六國的強宗大族和豪傑名家10餘萬口遷徙到關中定居。 秦亡以後,漠北的匈奴乘機南下,重新佔據了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漢初,匈奴不斷侵擾漢的邊郡,高祖六年(前201),韓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徵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陳平計謀,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脫險。
  • 劉邦和劉秀都能迅速一統天下,為何劉備做不到?原因其實很簡單
    按理說,劉邦、劉秀的起點,不比他高,能力應該也不會比他卓越太多,為什麼劉邦和劉秀能做到的事情,偏偏劉備做不到呢?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他的對手太過強大了。畢竟劉邦爭霸之時,最大的對手是霸王項羽,而項羽雖勇,卻無謀,而且有婦人之仁,劉邦這樣的無賴,滅掉項羽,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劉秀當時的對手,到了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被世人記住了。
  • 後世王朝認可劉備皇帝的身份嗎?
    劉備的皇帝身份實際上還是一波三折的。劉備稱帝於三國鼎立時期,三方並不承認,承認劉備是皇帝的地區基本上就只局限於益州和漢中等地。等到蜀漢被鄧艾鍾會等人滅亡後,蜀漢的皇統就被徹底推翻。等到晉朝建立後,由於晉朝繼承的是曹魏的法統,所以蜀漢孫吳都是偽政府。
  • 為什麼劉備叫大耳賊?劉邦和劉備比誰更有能力?
    一個是漢高祖,一個是蜀漢自立為帝,時代背景也不盡相同。劉備無論軍事才能和實戰經驗都高於劉邦,不知道劉備如果是漢朝開國皇帝,那漢朝會不會繁盛久遠一些呢?   劉備一生有著不少的外號,其中除了「劉皇叔」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耳賊」的稱呼,那麼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是呂布給劉備起的,說來呂布和劉備也算是有緣,早在劉備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呂布就是當時一等一的名將,而劉備的成名一戰也是那場經典的三英戰呂布。
  • 漢朝為啥影響最大,好皇帝太多,三祖五宗都難以概括,連創六盛世
    「三祖」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劉秀,蜀漢太祖劉備(雖然個人功績和時間上有點勉強,但是精神可嘉),「五宗」分別是漢文帝劉恆(廟號太宗),漢武帝劉徹(廟號世宗),漢宣帝劉詢(廟號中宗),漢明帝劉莊(廟號顯宗),漢章帝劉炟(廟號肅宗),就連漢景帝劉啟,漢昭帝劉弗陵、漢和帝劉肇這樣有作為的皇帝都沒有入選,由此也可見漢朝皇帝的質量之高。
  • 漢獻帝的輩分比劉備還高,為何還認劉備為「皇叔」?
    關於漢獻帝認劉備為「皇叔」的故事,並不見於正史記載。但因《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劉備的「劉皇叔」身份為人熟知。劉備的「皇叔」身份也成為了其政治資本,還有人據此以「蜀漢」為正統,曹魏系篡逆。但根據《三國演義》中劉備的譜系與漢獻帝的譜系對照,卻發現漢獻帝的輩分比劉備還要高。
  • 漢武帝劉徹,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嗎?
    西漢有位漢武帝劉徹,東漢有位漢光武帝劉秀。劉徹在南越、西南夷、朝鮮半島、北方匈奴和西域各個方向開疆拓土,劉秀則是在王莽篡漢後,挺身而出又為漢朝續命了200來年。二人都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名聲的一代英主。在當時而言,這兩個王朝的國號都叫漢,只不過西漢的國都長安在西邊、東漢的國都洛陽在東邊,兩個王朝都叫漢,也確實有所聯繫,這要追溯到他們共同的祖先,西漢創始人劉邦。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百姓與六國後裔揭竿而起,共滅秦朝。成功後,實力最強的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劉邦獲封漢王。再後來劉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漢就成為了新王朝的國號。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共傳了十四位皇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東漢始於25年,劉秀稱帝,定都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劉邦擊敗了項羽建立了大一統王朝,這就是漢第一次被當作國號使用,以後會有很多次被使用,很多政權還自稱是漢朝後裔,他們大多姓劉,姓劉的建立的政權中只有劉裕建立的國號叫宋,其餘的都叫漢。西漢一共經歷12帝,享國210年,與東漢統稱為漢朝。經過漢初文景之治,西漢在漢武帝時期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對外開拓疆域,奠定漢武盛世局面。
  • 他是漢朝復興之主劉秀,時隔十二年,將漢室再次復原
    在劉邦的浩繁子孫之中,最知名的還要數漢武帝劉徹。他的名字大家都傳聞過,劉徹的良多行動都非常著名。不過在劉邦的全部子孫之中,劉徹實在並非立下的勞績最大的天子,要說勞績最大的一個,還得是光武帝劉秀。都曉得,劉秀是漢代復興之主,不過卻很罕見人曉得劉秀當天子以前的經歷。劉秀本來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固然聽起來他也應當是皇室子孫,不過因為漢武帝頒發的推恩令,使劉秀家屬的勢力越來越小,到了劉秀父親這一輩,就變成了濟陽縣的一個小小縣令。更使人惋惜的是,劉秀連一個官二代都沒當做。
  • 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的開國皇帝——劉淵
    丨本文章由黃昏下的紅雲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劉淵是匈奴族人,是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後代,他也是南匈奴單于於夫羅的孫子,在十六國時期是前趙政權的開國皇帝。劉淵從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慧。當時劉淵七歲他的母親去世,他傷心的嚎啕大哭,旁人都被他的悲傷而感動,因此宗族和部落的人都讚賞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在當時曹魏的司空在聽說後也非常的讚賞,並且派人前去弔唁。因為劉淵從小就喜愛學習,於是便拜崔遊為老師開始閱讀和學習各種書刊雜誌。到了後來劉淵在周勃等人的刺激下開始學習武學知識和既能,並且學的非常精湛,他的臂長而且善於射箭,體力也比一般人要強很多。
  • 看看洛陽城被匈奴人攻破的過程與慘狀
    當一個腐朽透頂的王朝,面臨新興勢力的窮追猛打時,場面會有多麼恐怖?看看西晉末年洛陽城被匈奴漢國攻破時的過程,我們就能深刻體會到那種慘烈、絕望與無助。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期間,西漢時嚴禁邊民內遷的規定被打破;從那時開始,一直到魏晉時期,陸續有大量歸附的遊牧民族遷入內地。按照部族區分,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等大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