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筆者今天講述一個開國皇帝,他是匈奴族後人。五胡十六國時期,他在北方建立了第一個反晉的政權,史稱漢趙。他定宗廟的時候,尊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徹,漢昭烈帝劉備為三祖。這個人就是劉淵。
劉淵是南匈奴的後人。南匈奴最早可追溯至漢宣帝時期,由於西漢的持續高壓打擊,導致匈奴內部分裂,呼韓邪單于向西漢稱臣,並親自到長安朝覲漢宣帝。東漢光武帝時期,南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兩塊,其中南部的醢落尸逐鞮單于(呼韓邪單于之孫)再次向東漢稱臣,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南匈奴(可以稱之為南南匈奴了)在整個東漢時期多次叛亂,並且不斷地分裂成多個分支。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為了北方的穩定,先後將南匈奴打散分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擇立貴族為帥,另選漢人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每個部帥都賜國姓劉。南匈奴上下完全編入東漢-曹魏政權,中國北方胡人地區再次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
劉淵的父親劉豹就是南匈奴五部中的「左」部帥。值得一提的是,劉豹應該很長壽,他生於東漢靈帝時期,一直到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才去世。劉淵少年時聰明好學,愛讀史書,喜愛《左傳》、《孫子兵法》、《史記》、《漢書》等。劉淵曾鄙棄隨何、陸賈的缺乏武功,看輕周勃、灌嬰的缺少文才,而這些人都是漢初的功臣。可以說劉淵建功立業的志向是在年少時就立下的。後來劉淵在京城做人質,這是漢族政權掌控少數民族勢力的一種手段。劉淵受到晉武帝司馬炎的賞識,並在洛陽廣結人脈,交好王彌等人。
到了晉惠帝時期,在歲月的不斷流逝中,劉淵已經度過了他的青年和中年時期,步入天命之年。劉淵的天命已經知曉並安排了嗎?歷史中找不到50歲的劉淵的心理狀態,筆者也不知道。但歷史的有趣在於,一個事件的發生會改變很多人的人生軌跡,蝴蝶效應加馬太效應。正如我們所知,八王之亂發生了。倘若沒有八王之亂,也許劉淵會在60多歲將職位留給兒子,自己整天吟詩喝酒,跟洛陽的權貴們比誰更加的奢侈吧。
八王之亂發生後,劉淵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天予不受,反受其咎。劉淵向司馬穎說要借匈奴五部的人馬來共赴國難。於是他回到離石,劉宣等人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的稱號,旬日之間就有多方人馬來投。後來司馬穎戰敗,劉淵要尊重誓言去營救。劉宣等部下勸說道:「晉朝昏庸無道,民不聊生,對待匈奴人也不好。司馬氏父子兄弟互相殘殺,這是上天厭惡晉朝的德行,將天下授予我們。單于積德在身,連晉人都佩服,現在正是振興我們國家和民族,恢復呼韓邪的基業的時候。」劉淵思慮之後,深以為然。他說道:「人應做高山峻岭,何為低矮土丘!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大禹出自東戎,周文王出生在西夷,做帝王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現在我們有兵眾十多萬,進軍晉朝必將摧枯拉朽。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基業,最差的也不失做一個魏氏。」
於是劉淵在南郊築壇稱帝,國號為漢,史稱漢趙。為什麼國號為漢?這就是劉淵聰明的地方。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淵為了拉攏匈奴眾人,號稱冒頓單于之後。冒頓單于之於匈奴人相當於劉邦之於漢人。冒頓單于曾娶漢朝公主,劉淵說「我是漢朝劉氏的外甥,我們的祖先曾與漢朝相約為兄弟,兄長滅亡了,應該弟弟來繼承。」名不正,則言不順。劉淵希望通過與漢朝扯上關係來確認自己的正統地位。
2.漢朝當時雖然已經滅亡很久,但曹魏和司馬晉內部政權更迭,內亂頻仍,不得人心。漢朝統治天下的時間久長,恩澤深入人心,有很多人思念漢朝。劉淵稱漢可以獲得這一部分人的支持,以便自己能迅速打開局面。正如劉淵所說「昭烈帝劉備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馳,就可以與天下相抗衡。」
3.自己雖然是匈奴人,但畢竟被賜姓劉,繼劉氏之遺志也是理所應當。
4.曹魏篡漢、司馬晉篡魏,並不得人心,恢復漢朝國號能彰顯自己的合法合理地位,意與晉朝爭奪天下。
劉淵非常聰明,既然定國號為漢,那麼為了更進一步拉近自己與漢朝的關係,他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漢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三祖分別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漢烈祖昭烈皇帝劉備。五宗分別是: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宣皇帝劉詢、漢顯宗明皇帝劉莊、漢肅宗章皇帝劉炟。劉淵在位六年,滅亡晉朝的事業最終由其兒子劉聰和義子劉曜完成了。
筆者認為,劉淵是一個充分接受中原文化浸染、漢化程度相當高的匈奴人。少有壯志,不折不撓,能趁著天下大亂,乘勢而動,建立北方第一個胡人政權,是很有抱負且勇敢的。劉淵一直被漢族禮儀文明所沐化,與其他胡族首領相比,他是一個仁義愛民、不暴虐的皇帝。拜那個混亂年代所賜,「不暴虐」已經是個不低的評價了。劉淵雖然建立了漢趙王朝,但民族矛盾加劇,軍閥混戰更加的嚴重。劉淵開啟了五胡十六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混戰時代,這無論對於漢族和胡族,都是一場深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