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巧家人則是靠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巧家紅糖生活的。
阿妹自家做的紅糖V:s.g.h.t.0.0.6
紅糖是我們的支柱產業,整個村年產量大約200噸。
紅糖,一般是指甘蔗糖。雲南,是我國紅糖的重要產地,素有「中國紅糖看雲南,雲南紅糖看巧家」之說。
在雲南東北部的金沙江河谷的巧家白鶴灘,一直保留著古法製糖的習俗。古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用傳統的牛尾灶以小火熬煮5 ~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份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也就是紅糖磚,這樣的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製作過程中熬煮的時間越久紅糖磚的顏色也越深,使紅糖呈現出不同深淺的紅褐色。而我們常見的傳統粉末狀紅糖則是紅糖磚再經過研磨所製成。
城裡超市的紅糖大都是赤砂糖,是用磷酸、硫磺、石灰水等進行脫色得到白砂糖,有的甚至和紅糖一點關系都沒有,都是純添加劑!
劣質紅糖毫無營養價值不說,還有很多有害物質殘留。長期使用會導致氣血虧虛、手足冰冷、膚色暗沉、抵抗力差。
很多人喝了一輩子紅糖,但其實有可能根本一顆真紅糖都沒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