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無法將體內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而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則很容易損害身體的多種組織器官等。
糖尿病的主要特徵是高血糖,血糖的高低也成為了判斷和確診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那麼如何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又應該將血糖控制到什麼程度才算正常呢?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又如何,國際糖尿病自愈標準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確診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 ≥11.1 mmol/l。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應再重複 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再來了解一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標準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
一般成年糖尿病友
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4.4~8.0mmol/L之間,睡前要控制在4.4~6.1mmol/L。
兒童青少年糖尿病友
一般來說,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數是l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寬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
青少年兒童的血糖控制標準,與年齡有著密切關係,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0~6歲:餐前血糖要在5.6~10mmol/L之間,睡前則要控制在6.1~11.1mmol/L;
6~12歲: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10mmol/L,睡前在5.6~10mmol/L;
13~19歲: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7.2mmol/L,睡前血糖控制在5.0~8.3mmol/L。
老年糖尿病友
老年糖尿病標準也比一般患者相對寬鬆些。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餐後血糖控制在11.1mmol/L就可以。
如果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糖尿病人
經常出現低血糖,如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的糖友。建議血糖控制目標為:
空腹血糖 7.0~9.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8.0~11.1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7.5%。
糖尿病人治療是否達標:看看糖化血紅蛋白
咱們人體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可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結合,兩者結合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的多少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相關,也就是血糖濃度越高,被糖化的血紅蛋白也就越高。
由於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過程是不可逆的,一直持續到紅細胞死亡為止,而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所以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客觀的反映此前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被譽為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標準」
糖尿病血糖波動易出現併發症,什麼是血糖波動?
血糖波動,也稱血糖變異性(glucose variability),是血糖水平在峰值與谷值之間震蕩的非穩定狀態,既包括1天之內的血糖變化,也包括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比較顯著的血糖變化。在平均血糖水平相似的患者之間,其血糖波動卻可能差異明顯。低血糖和餐後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兩大重要因素,各類降糖藥物間引發低血糖的風險和降低餐後血糖的能力存在差異。
造成血糖波動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飲食、藥物、運動不當外,以下原因也會造成血糖波動
1、高血壓,臨床上5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高血壓,高血壓、高血糖這兩種疾病合併以後,各種危害都會增加,糖尿病人可以使高血壓的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倍。
2、甲亢,40%的甲亢病人合併有糖代謝異常,甲亢引起房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很多糖尿病人又合併心血管疾病。
3、口腔疾病
血液裡的血糖增加,唾液裡面的糖分也會增加,有了糖分的滋養,口腔裡的細菌就會瘋狂繁殖,口腔疾病也容易影響血糖指標。
4、睡眠障礙,睡不好覺,身體就會出現一種應激的狀況,升糖激素就又高了,導致血糖升高。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如果睡眠不足6個小時的話,血糖升高的危險性就會增加3倍。
5、頸椎病,頸椎病會產生頭暈眼花、整個人身體不舒服,身體就會產生應激反應。
6、壓力,「我得了一個終身的病,我得吃一輩子藥,還可能傷肝、傷腎,還有可能最後腦梗了、腳被截了,我又不能吃這個,又不能吃那個,還得要天天鍛鍊,這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血糖波動大有什麼危害?
血糖波動通過激活氧化應激通路、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加劇慢性炎症狀態等造成血管損傷,加速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和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神經病變等)的發生發展。血糖波動所引發血管內皮損傷的風險比慢性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且與患者死亡風險相關。
糖尿病人怎麼預防血糖波動?
導致血糖波動大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有效管控血糖波動也並非是可以「一招制敵」的簡單事情。成都瑞恩糖尿病醫院專家表示,2型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波動的管理,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優化飲食結構
1,合理膳食、優化飲食結構,養成低糖負荷飲食習慣,少食多餐,適量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餐後高血糖和減少低血糖發生。
2、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如何科學的使用藥物,這就需要患者積極尋求專業的糖尿病醫生的個性化建議,並提高醫囑的依從性,嚴格遵照醫囑用藥。
03患者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自我血糖監測,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這不僅有助於患者對自己的健康情況了如指掌,也能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和血糖變化情況,就患者的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建議指導,加強血糖控制效果,保持血糖的平穩狀態。
總的來說,糖尿病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不易得併發症,當然還要把血壓和血脂控制好就能全面預防併發症,除了非藥物療法,最好要定期看醫生,也要每三個月去檢查糖化情況是很重要的,不但關係到併發症出現的機率,還能促使日常對血糖的良好控制。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指標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