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防併發症:關鍵是減少血糖波動,這樣做血糖穩!

2020-12-19 糖尿病同伴支持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無法將體內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而當體內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則很容易損害身體的多種組織器官等。

糖尿病的主要特徵是高血糖,血糖的高低也成為了判斷和確診糖尿病的重要指標。那麼如何知道自己血糖高不高,又應該將血糖控制到什麼程度才算正常呢?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又如何,國際糖尿病自愈標準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確診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 ≥11.1 mmol/l。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應再重複 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後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mmol/l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再來了解一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標準

不同人群的血糖控制標準

一般成年糖尿病友

空腹血糖要控制在4.4~6.1mmol/L之間,餐後2小時血糖在4.4~8.0mmol/L之間,睡前要控制在4.4~6.1mmol/L。

兒童青少年糖尿病友

一般來說,兒童和青少年大多數是l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寬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

青少年兒童的血糖控制標準,與年齡有著密切關係,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0~6歲:餐前血糖要在5.6~10mmol/L之間,睡前則要控制在6.1~11.1mmol/L;

6~12歲: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10mmol/L,睡前在5.6~10mmol/L;

13~19歲:餐前血糖要控制在5.0~7.2mmol/L,睡前血糖控制在5.0~8.3mmol/L。

老年糖尿病友

老年糖尿病標準也比一般患者相對寬鬆些。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餐後血糖控制在11.1mmol/L就可以。

如果是經常出現低血糖的糖尿病人

經常出現低血糖,如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的糖友。建議血糖控制目標為:

空腹血糖 7.0~9.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8.0~11.1mmol/L;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7.5%。

糖尿病人治療是否達標:看看糖化血紅蛋白

咱們人體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可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血糖)結合,兩者結合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糖化血紅蛋白的多少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相關,也就是血糖濃度越高,被糖化的血紅蛋白也就越高。

由於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過程是不可逆的,一直持續到紅細胞死亡為止,而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所以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客觀的反映此前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被譽為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標準」

糖尿病血糖波動易出現併發症,什麼是血糖波動?

血糖波動,也稱血糖變異性(glucose variability),是血糖水平在峰值與谷值之間震蕩的非穩定狀態,既包括1天之內的血糖變化,也包括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比較顯著的血糖變化。在平均血糖水平相似的患者之間,其血糖波動卻可能差異明顯。低血糖和餐後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兩大重要因素,各類降糖藥物間引發低血糖的風險和降低餐後血糖的能力存在差異。

造成血糖波動的原因有哪些

除了飲食、藥物、運動不當外,以下原因也會造成血糖波動

1、高血壓,臨床上50%的糖尿病患者都有高血壓,高血壓、高血糖這兩種疾病合併以後,各種危害都會增加,糖尿病人可以使高血壓的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倍。

2、甲亢,40%的甲亢病人合併有糖代謝異常,甲亢引起房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很多糖尿病人又合併心血管疾病。

3、口腔疾病

血液裡的血糖增加,唾液裡面的糖分也會增加,有了糖分的滋養,口腔裡的細菌就會瘋狂繁殖,口腔疾病也容易影響血糖指標。

4、睡眠障礙,睡不好覺,身體就會出現一種應激的狀況,升糖激素就又高了,導致血糖升高。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如果睡眠不足6個小時的話,血糖升高的危險性就會增加3倍。

5、頸椎病,頸椎病會產生頭暈眼花、整個人身體不舒服,身體就會產生應激反應。

6、壓力,「我得了一個終身的病,我得吃一輩子藥,還可能傷肝、傷腎,還有可能最後腦梗了、腳被截了,我又不能吃這個,又不能吃那個,還得要天天鍛鍊,這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血糖波動大有什麼危害?

血糖波動通過激活氧化應激通路、損傷內皮細胞功能、加劇慢性炎症狀態等造成血管損傷,加速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等)和微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神經病變等)的發生發展。血糖波動所引發血管內皮損傷的風險比慢性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且與患者死亡風險相關。

糖尿病人怎麼預防血糖波動?

導致血糖波動大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有效管控血糖波動也並非是可以「一招制敵」的簡單事情。成都瑞恩糖尿病醫院專家表示,2型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波動的管理,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優化飲食結構

1,合理膳食、優化飲食結構,養成低糖負荷飲食習慣,少食多餐,適量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餐後高血糖和減少低血糖發生。

2、如何選擇合適的藥物,如何科學的使用藥物,這就需要患者積極尋求專業的糖尿病醫生的個性化建議,並提高醫囑的依從性,嚴格遵照醫囑用藥。

03患者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自我血糖監測,掌握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這不僅有助於患者對自己的健康情況了如指掌,也能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和血糖變化情況,就患者的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建議指導,加強血糖控制效果,保持血糖的平穩狀態。

總的來說,糖尿病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不易得併發症,當然還要把血壓和血脂控制好就能全面預防併發症,除了非藥物療法,最好要定期看醫生,也要每三個月去檢查糖化情況是很重要的,不但關係到併發症出現的機率,還能促使日常對血糖的良好控制。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指標與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血糖控制多少是理想血糖?減少血糖波動如何打胰島素?醫生告訴你
    其實,對於這樣的疑問,其原因很大的可能是跟這些糖友血糖波動比較大有關,雖然三項指標都在標準內,但血糖餐前、餐後差別較大,或者在兩餐之中有較大的變化,高點和低點相差較大的數值,也是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發生的,因為血糖的劇烈波動會導致血管的損傷程度加大。那麼該如何減少血糖的波動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血糖影響的問題,以及改善方法!
  • 如何控制血糖波動?
    控制血糖2大目標:維持血糖在正常值範圍+減少血糖波動血糖長期波動較大會導致各種慢性併發症的體現出現,減少血糖波動也是血糖控制達標的一個重要部分。引起血糖波動的原因有哪些呢?血糖忽高忽低,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血糖降低代表糖尿病治好了嗎?
  • 血糖低要警惕,有可能會是糖尿病併發症!|健康之路
    血糖過低要緊惕,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如何預防低血糖造成的傷害,請聽專家怎麼說~ 王曉霞 主任醫師 北京醫院內分泌科 糖尿病併發症引發低血糖
  • 管好糖尿病,血糖波動不容忽視!
    血糖波動血糖波動指血糖水平在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包括短期血糖波動和長期血糖波動。正常人本身就存在血糖波動,這是機體的神經內分泌系統自我調節的正常機制。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時高時低的血糖就像是洪水與乾旱交替出現,損害各個組織器官,最終造成各種不良結局。
  • 糖尿病血糖與健康管理的「新密碼」
    因此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很多患者都會不定時的監測自己的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睡前血糖,以及定期複查糖化血紅蛋白,但是也有很多患者,雖然每天都在查血糖,但是對2型糖尿病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標卻不清楚。
  • 糖尿病十年,如何從血糖高低看併發症發生風險?你可以這樣做
    張先生糖尿病快十年了,經常在家自己測血糖,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2小時血糖,基本在正常範圍內,所以對醫生囑咐定期來醫院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沒當回事,總認為平常血糖都不高,糖化血紅蛋白肯定也沒問題,應該不會有併發症發生,真的如此嗎?那麼,如何通過血糖監測來預判併發症發生風險呢?
  • 餐後血糖高、血糖波動大、剛得糖尿病,三類糖友如何「飲食治療」?
    大家好,今天講座的話題是:糖尿病人血糖長期管控不好,根本在於飲食。為啥講這個話題?是因為當前的糖尿病人太多了,10個人就有1個人有糖尿病。而且他們的血糖控制的不好,長期不達標。血糖管不好根在飲食餐後血糖高、餐前血糖低、血糖波動大,經常低血糖的問題非常普遍。
  • 糖尿病居家自我穩血糖,醫生告訴你幾個方法
    二、選擇好運動方法很對穩血糖也很重要運動是穩血糖的好方法,更是不花錢的好工具,你用好了嗎?糖尿病友無法出門宅在家該怎樣運動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血糖過高(隨機血糖>16.7mmol/L)、反覆發生低血糖、血糖波動大、急性感染等情況下,不建議運動。糖尿病人運動前要測血糖,血糖高過高低不要運動,運動要在餐後50分鐘進行,不要空腹運動,運動的量以微微出汗才夠,如果不出汗,或者是太累,那就是運動量不足名運動過量。
  • AGI 降糖專題:血糖波動管理——從餐後血糖控制開始
    相較於持續性高血糖,血糖波動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更嚴重。在實現 2 型糖尿病(T2DM)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的同時,加強血糖波動管理是實現血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 血糖不穩,多種併發症會接踵而來!做好6件事,血糖會乖乖聽話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血糖,可是生活中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血糖值,血糖值一旦變得不穩定,各種併發症就會接踵而來;比如糖尿病眼病、腎病、糖尿病足以及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身體在受到這些併發症的影響之後,性命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 空腹血糖6.7,餐後血糖8-10之間,這樣血糖控制的怎麼樣?
    把血糖降下來,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而把血糖控制下來,儘量的減少高血糖可能帶來的健康危害和併發症風險,才是我們控制血糖的重要目標。而減少健康危害和併發症風險,一方面是要把血糖控制到合理範圍內,不要讓高血糖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血糖控制的過程中,要儘量的避免血糖的劇烈波動,血糖的急劇升高要注意,而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同樣也要注意,因此,我們的血糖控制目標的制定,要綜合考慮這兩個方面的獲益和風險,才能夠說我們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合理的問題。
  • 「10個信號」提示血糖正在失控,糖尿病併發症來了!
    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可以說是糖友們的頭等大事,然而很多糖尿病人在平時不注意,眼睛、排尿等都出現了一些異常,還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已經快控制不住了!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糖尿病併發症的「10大預警信號」,出現這些症狀,提醒糖友該警惕併發症了!
  • 糖尿病患者,這4件事若能做到,血糖高不起來,不讓併發症找上門
    ,這樣才可以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血糖過度波動之後,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糖尿病患者需要讓自己的身體多處於活動的狀態,這樣才有助於全身的血液循環,避免血糖升高。 長時間處於不良的情緒之中,就容易導致血糖波動過大,久而久之就會引發併發症。 而且,不良情緒還會影響到患者的睡眠質量,患者若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體的機能也會下降,體內的內分泌變得失調,更會加重糖尿病病情。
  • 糖尿病吃飯看看這個表,選對食物血糖穩
    糖尿病飲食吃了血糖高不高,除了和搭配的食物有關外,還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有關,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並列舉出相關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表,讓大家選擇得更對,吃了血糖更穩:血糖生成指數(簡稱GI),簡稱為升糖指數,是一個比值,是以葡萄糖作對比,某種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 餐後血糖波動大,比空腹血糖高更危險!教您控糖新吃法,讓血糖更穩定
    一天當中有三個時間點的血糖很重要:空腹血糖是基礎血糖;餐後兩小時的血糖代表餐前和餐後血糖波動的幅度; 專家提醒:如果餐後血糖控制不好,相比其它時間點更容易引起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 糖尿病這樣吃水果,不僅能降血糖,還能預防併發症,你吃對了嗎?
    首先,糖尿病可不是吃糖多引起的,而是身體處理糖的能力下降引起的;其次,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不僅不會升高血糖,還有助於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呢!關鍵在於,要選擇對的水果,控制好每天吃水果的量,還要在對的時機吃。
  • 糖尿病血糖過高身體就有這些信號,併發症也會有5個明顯症狀
    >一、血糖過高時,身體會有這些明顯不適當然有的人血糖暫時升高並沒有明顯症狀,時間長了不會有不適:高血糖症狀除大家經常聽說的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下降外,還有厭食口渴外包括尿、皮膚乾燥、脫水等現象 尿僅指尿頻包括尿量增加甚至現尿泡沫、尿漬發白、發粘等,極度口渴高血糖症狀種表現尿使體內水分減少體內水份總量減少引起腦口渴樞興奮思飲
  • 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避免糖尿病併發症,需要關注這三個指標
    很多患者對糖尿病感到恐懼,這是因為對於疾病缺乏了解,面對病情很多患者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減緩病情的進展,改善糖尿病症狀,避免出現糖尿病併發症,其實,對於糖尿病來說只要關注三個指標,控制好這三個血糖指標,就能夠擁有跟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品質。
  •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西瓜?醫生:西瓜這樣吃,降血糖還能預防併發症
    水果裡面雖然含有糖分,但是還含有很多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各種維生素,平時合理的食用一些水果不僅不會給血糖帶來負擔,反而還有穩定血糖的好處,同時對糖尿病的一些併發症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不過想要通過吃水果來穩定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那你一定要吃對。
  • 糖尿病三餐科學吃,血糖穩得住,教您飲食控血糖方法
    糖尿病目前已經是常見病了,全國有1.14億糖尿病人,許多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除大部分人是吃出來的,吃得過好先是肥胖,然後就是糖耐量異常,最後就出現了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不可怕,還要從吃這方面重視起來,只要吃得對,血糖就好控制了,併發症就不會找上門,怎麼吃呢?今天主要講講三餐怎麼吃,血糖更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