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挑選合適的玻璃煮茶壺?老茶客說出3個方法,茶友用了都說好

2020-12-15 騰訊網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榕城福州的冬天,終於來了。

時冷時熱的天氣,讓人難以捉摸。

這幾天,又是陰天。

終是有點冬天的模樣,暗暗的天色,單是看著就覺得冷。

看著窗外被吹得搖擺不停的榕樹,準備出門。

頂著寒風,去赴一個煮茶局。

這是前幾天就定好的約會,幾個老朋友趁著空閒小聚一下。

外邊東北風呼呼地吹,室內暖光照射,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放下包包,脫下厚實的毛呢大衣,只著一件單衣便夠了。

幾人盤腿圍坐在榻榻米上,中間一隻錘紋玻璃壺在咕嚕咕嚕地冒著熱氣。

氣氛十分溫情,很溫馨,很愜意。

朋友們聊著時事,聊著些瑣碎的雜事,也不覺得無聊。

冬天煮茶,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煮茶的話,煮茶壺必不可少。

前幾天,有位茶友問我,玻璃煮茶壺,怎麼選一個合適自己的呢?

那便就這個問題,來聊一聊。

《2》

方法一:看容量。

市面上,玻璃煮茶壺大小不一,有大有小。

面對琳琅滿目的茶壺,就很容易陷入無盡的糾結當中,無法做出選擇。

市面上常見的大容量茶壺大概有1升左右,小的話容量大概在350-400毫升左右。

那麼到底是買大容量還是買小容量的呢?

其實,很簡單。

今天也趕個時髦,套用網上的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是都要。

這樣的話,可不是隨便說一說。

這是我個人給諸位茶友的建議,就是不同大小的玻璃煮茶壺都備上一隻,這樣比較方便。

或許這個時候,就會有茶友說,買兩個很礙事,平時也用不上啊。

非也。

大容量的玻璃煮茶壺,可以用來招待客人。

前段時間,受邀去朋友家吃晚餐。

飯後,朋友便提議煮茶喝,於是大家一起走去茶室。

同行的有七人,如此人數,若是用小茶壺的話,怕不太夠喝。

好在朋友用來煮茶的茶壺比較大,是個大肚子玻璃煮茶壺,拿出電陶爐,清洗茶具,不一會便開始煮茶喝。

幾人圍坐著,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一壺茶可以喝上好一會。

所以說,一隻大容量玻璃壺,在平時招待朋友的時候,就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場。

而一隻容量比較小的玻璃壺,則適合自己一個人煮茶喝。

在靜謐的午後,為自己煮上一壺好茶。

看著書,喝著茶,吃點小糕點,很悠閒。

冬天煮上一壺好茶,窗外北風呼呼地吹,室內瀰漫著茶香,一派和諧。

一人喝茶,若是用上大容量的茶壺,不好控制煮茶量,太多的話喝不完,也是浪費。

故而,獨自煮茶喝的話,小容量的茶壺足矣。

《3》

方法二:看器型。

玻璃壺,也分為很多不同的器型。

有側把壺和提梁壺等。

今天,就以這兩種比較常見的器型來做介紹。

側把壺的把手在茶壺的側邊,這樣的設計可以起到防止燙傷的作用。

平時煮茶,將茶壺放置在電陶爐加熱煮茶的時候,便可以拿起把手,將茶湯倒出。

一般側把壺的把手,距離壺身比較遠,而且大多數都是以木質為主。

剛剛煮好的茶湯,溫度很高,這種側把壺可以很有效地保護自己。

而且,側把壺的整體設計比較大氣,看起來也很美觀。

在使用側把壺倒出茶湯的時候,要用手按住茶壺的蓋子,不然倒茶的時候,蓋子掉落下來,茶湯四濺就很容易燙傷自己。

側把壺蓋紐的材質多數是與把手的材質相當,若是把手的材質是以木質為主,那麼蓋紐也多數是木質的。

用手壓住蓋紐,拿起把手,倒出茶湯,不需要擔心被熱熱的茶湯燙傷,這樣安全性能比較高。

故而,害怕燙傷自己的茶友,一把側把壺是個不錯的選擇。

提梁壺,看起來就很招人喜歡。

單從它的外觀看,就會受到姐姐和妹妹的喜歡。

畢竟,它的顏值是討女孩子喜歡的模樣。

擺放在架子上的那隻錘紋玻璃壺,我就很是喜歡。

提梁壺的把手,就像是梁的形狀,彎彎的,看起來很優雅。

把手的材質也有很多,有金屬的,有木質的等等。

有些金屬把手上面會纏繞著幾圈麻繩,可以防止燙傷,又平添了幾分文藝的氣息,看起來既現代,又古樸。

有的則是利用光滑的木質作為把手,看起來也很簡單,很唯美。

若是用提梁壺煮好茶後,要倒茶時,一手提起把手,一手按住蓋紐便可開始倒茶。

要是害怕徒手提起茶壺倒茶燙手的話,就可以利用茶巾,覆蓋住,再提起茶壺,利用邊角,按住蓋紐開始倒茶。

如何選玻璃煮茶壺的器型,列位看官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決定。

若是實在難以抉擇的話,可以都試一試。

煮茶的時候,看心情選一隻煮茶壺,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4》

方法三:看內膽。

不知道大家在挑選玻璃煮茶壺時候,是否發現有的煮茶壺有內膽,有的卻沒有呢?

這個內膽,其實起到的是一個過濾的效果。

像平時煮茶的時候,原本乾燥的茶葉,會逐漸變軟,要是沒有內膽的話,便會使得倒茶的時候,將茶葉倒入茶杯中。

這樣的情況,在獨自一人喝茶的時候,倒沒有什麼,但要是在招待客人的話,就有些失禮。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內膽可以起到阻擋茶葉落入茶杯的作用。

故而,有內膽的煮茶壺,是個不錯的選擇。

內膽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茶水分離。

按照一般情況來看,內膽的位置與茶壺底部的位置有著一定的距離。

若是剩下的茶湯不多,內膽中的茶葉不會直接與茶湯接觸,從而釋放內含物質,讓些許的茶湯變苦。

有一種玻璃煮茶壺,雖然沒有內膽,但是它也有個小機關可以阻擋落入茶杯中。

這個機關,在壺嘴上。

像我們出去買煮茶壺,可以看到很多壺子的壺嘴內都會有金屬圈。

那些金屬圈的作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過濾效果。

由此在倒茶的時候,也不會倒出大量的茶葉。

但是,有一種壺並沒有內膽,出水口上也沒有阻擋的設計。

那麼這樣的茶壺,就不太建議大家買回去。

畢竟,沒有過濾設計的茶壺,很容易倒出茶葉,難道我們在使用這把壺的時候,還需要拿出茶濾嗎?

使用起來,過於麻煩。

千萬別小看了這個小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

是否有過濾的設計,就決定著是否將這把壺帶回家。

有的人覺得有內膽很是麻煩,那便可以買上一隻壺嘴帶過濾設計的茶壺。

《5》

有一美人,在水一方。

有一文人,在江邊煮茶。

小時候看書,總是可以看到老蘇等人,在江邊煮茶喝的小插畫。

那時候,還不是很明白,為什麼他們那麼喜歡煮茶。

到了現在就懂了。

這是一種情趣,是一種與自然交流,陶冶情操的方式。

如今,去江邊煮茶有些不方便。

那就在落地窗前煮上一壺好茶,時而看茶葉翻滾的畫面,時而看看窗外的風景。

煮茶的話,玻璃煮茶壺怎麼選?

看容量,看器型,看細節。

用一隻自己喜歡茶壺,煮出一壺好茶,慢慢喝。

看葉片凋零,看它化作春泥,看它來年護花。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玻璃煮茶壺、粗陶煮茶壺、鐵壺,誰才是秋冬煮老白茶最好的選擇?
    說的有幾分道理,有些品類的茶,確實是煮著喝會得到較好的風味,像我們常見的老白茶、熟普洱等茶,煮著喝更能激發出茶的香氣,滋味也愈加醇厚。特別是老白茶,經過歲月磨洗後,白茶中黃酮、茶氨酸和咖啡鹼等物質含量提升,煮出來的滋味更加醇厚。
  • 漂亮的玻璃茶壺怎麼選?
    而對於煮茶壺的選擇,相對於傳統的陶壺、鐵壺等,外觀精美、設計時尚的玻璃茶壺也受到了不少年輕茶友的歡迎。可是,漂亮的玻璃茶壺到底應該怎麼選,買了之後該怎麼清潔你知道嗎?首先現在市場上的玻璃壺有耐熱和不耐熱之分。不耐熱玻璃的使用溫度一般為「-5至70℃」,耐高溫玻璃的使用溫度可高400至500度,且能承受「-30至160℃」的瞬間溫差。
  • 用玻璃煮的茶更健康
    俗話說:「煮茶可以很香,煮茶可以很濃的韻味。」 有理由說,某些類型的茶在煮沸和飲用時確實會具有更好的風味,例如我們常見的老白茶,煮熟的普洱茶和其他茶,煮沸後多喝以刺激茶的香氣, 味道越來越醇厚。尤其是老白茶,經過多年的研磨和洗滌,白茶中黃酮類,茶氨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增加了,味道也更加醇厚。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煮好茶,最先的一步就是要選擇好器皿。常見常用的煮茶器皿有玻璃煮茶壺、粗陶煮茶壺、鐵壺這三種,這三種壺可謂各有自己的優勢,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 高硼矽玻璃茶壺與普通玻璃的差別
    玻璃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原料,不但在建設工程和現代雕塑層面擁有 普遍地運用市場前景,並且還可用於確診,醫治和儀器設備等。不一樣種類的玻璃有不一樣的特性,應用時務必留意。殊不知,大部分人對玻璃專業知識不足,通常會造成一些誤會和不便。
  • 煮茶工具不會挑?養生壺、玻璃壺、粗陶壺,哪個是煮茶的一把好手
    要是在室內煮茶的話,使用風爐,荔枝炭沒有燃燒完全會產生一氧化碳,相比用電發熱來說,更不環保。在戶外煮茶,風爐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室內的話,更加推薦電陶爐等。但無論怎麼選,茶友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便好。《3》說完了煮茶的爐子後,那就來聊一聊煮茶壺。
  • 以玻璃茶壺為例,解讀煮老白茶的正確步驟,快收藏!
    放多了茶,即便是品質再好的白茶,也容易出現苦澀感;茶放少了,滋味不夠,喝起來清湯寡水的。是以,茶好也要投茶量準確,若不準確,再好的茶葉也是白瞎。那麼,煮茶又該投茶多少呢?《3》從原則上來說,煮茶的投茶量不宜過多,投茶過多,會讓茶湯過濃,從而會影響喝茶體驗。一般,注入600ml的水,投茶5g即可。
  • 最容易泡茶的工夫茶壺
    為了泡杯茶來喝,卻把手燙傷了,確實有些得不償失。但是每個茶客最喜歡也最想做的事就是喝一杯自己泡的茶。蓋碗衝泡容易燙到那麼,有什麼更容易衝泡,又更不容易把纖纖玉手燙傷的泡茶方法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用茶壺來衝泡。
  • 為什麼一說到煮老白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玻璃壺?
    說到月亮,便是思念當道。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那麼在寒夜裡,提到煮茶的時候,茶客的腦海中,也會自然而然的想到。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玻璃茶壺這麼美,用它泡茶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休閒的午後,煮一壺老茶,望著壺內翩飛的茶葉,閒適又舒心!玻璃茶壺與鋁、搪瓷和不鏽鋼等茶具相比,其本身不含金屬氧化物,可免除鋁、鉛等金屬對人體造成的危害。玻璃茶壺製品長期使用不脫片、不發烏,具有很強的機械強度和良好的耐熱衝擊性。
  • 親測三界玻璃煮茶壺,帶給我比泡茶更為濃鬱的茶香體驗
    人到中年,茶就取代了咖啡成了我最喜歡的飲品。過去喝茶都是泡茶,總是掌握不好水溫,尤其是黑茶、老普洱、老白茶等,茶葉泡不好,喝起來味道總是不夠香濃。最近ide0007體驗到了一款來自於三界茶具的煮茶壺,終於讓我體驗到了茶味濃香的感受。
  • 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時間:2017-01-03 10:23   來源:一道茶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煮茶茶壺用什麼材質的好? 煮茶有哪些講究之處? 早在古代,就有文人雅士有煮茶品茗的閒暇藝術,將茶置於壺中用水烹煮,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澀不苦為佳。
  • 三界玻璃煮茶壺,集顏值與使用體驗於一身的烹茶利器
    如果你認為品茶是一種儀式,喜歡看著一盞茶,經歷多少沸騰的熱水,浮浮沉沉,由收斂到綻放,或漂浮在水面,或沉寂在盞底,靜靜的感受這茶湯的回甘與醇厚,那麼你一定不要錯過三界茶具上新的這款三玻璃煮茶壺。眾所周知,有的茶可以欣賞它的外形,比如碧螺春、白毫銀針,而茶壺也一樣,有的從材質方面,比如陶泥、紫砂泥,當然也有從造型方面,今天我帶來的玻璃煮茶器,文武火加熱有道,優雅的提梁把手設計,以及細長的壺嘴造型,可以說是一款集顏值與使用體驗於一身的烹茶利器。
  • 玻璃煮茶壺開箱體驗:精緻生活真的觸手可得
    最近剛好入手了這款來自三界茶具品牌的新品——玻璃煮茶壺,體驗了幾天之後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今天剛好趁空閒和你們一起分享下這款產品!喝茶其實有很多講究,而選擇一款好的泡茶工具也顯得尤為重要。選擇三界的煮茶壺一方面是看重了它的顏值,另外由於之前體驗過他們家別的產品,功能性上的特色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學貴婦在家用玻璃茶壺煮花茶,靜享女人好生活
    玻璃茶壺過濾花茶水壺採用高硼矽材質的設計,具有良好的材質,健康環保玻璃茶壺過濾花茶水壺可承受瞬間溫差,冰凍後立即加入沸水也不會爆裂加厚玻璃煮茶器燒水壺花茶黑茶壺簡約立式玻璃內膽茶壺,它能適用於泡茶,花茶,可以煮茶
  • 煮茶攻略:煮茶的歷史、茶品的選擇、煎煮的方法盡收囊中
    直到宋代點茶法出現,煮茶才在茶的衝泡方法不再佔據主流。二、煮茶和泡茶的區別有哪些?煮茶的溫度比泡茶溫度更高,可以更激發出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茶湯口感更加的醇和厚重、香氣會更加濃鬱、甜度也會更高。三、茶的選擇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用來煮的。1、黑茶黑茶,後發酵茶。一般情況下原料比較粗老,經過「渥堆」發酵。其有的茶也是陳化過一段時間,所以會呈現出陳香濃鬱,滋味醇厚的品質特點。
  • 冬季煮白茶詳細步驟解讀,掌握這4個步驟,新手小白也能煮出好茶
    如何煮好一壺茶,有不少學問。《2》第一,選適合煮的茶都說不打無準備之戰,做好準備很是關鍵。煮茶也是一樣,選好一款適合煮的茶,是決定茶湯好喝與否的重要因素。煮茶的話,比較推薦陳白茶和老白茶。所謂陳白茶,也就是陳化的時間在一年以上及三年以下的茶葉,這類茶陳化了一段時間後,內含物質處於一個比較沉穩的狀態,用來煮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老白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 喝杯好茶:選對茶具茶也香幾許
    喝茶,喝的是茶,圖的是健康和快樂好心情。所以有一套好的茶具來配好的茶,再加上泡茶的人看著順眼,那就該是賞心悅目的事情了。好的茶具的選擇就是合眼緣選擇的茶具,是在要喝茶的時候,看到的那套茶具,可以增加喝茶的興趣,這是一種。另外一個最好是以茶擇具,也就是說選擇喝什麼茶,就選與之相配的茶具。
  • 煮茶器選得好,煮白茶沒煩惱,你做對了嗎?
    本文是百家號「小陳茶事」原創文章,首發百家號,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小陳茶事《01》最近在和茶友們分享關於煮茶的文章。在微信後臺也收到了不少茶友的提問,無外乎都是說老白茶該怎麼煮。有一位茶友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擾,茶友想了解,用什麼樣的煮茶壺好?
  • 煮茶和泡茶哪個更好?煮茶口感軟滑,味道更甘甜!
    一般的飲茶方式有煮茶和泡茶兩種,不過是兩種不同的飲茶方式而已。泡茶有著豐富的口感、賞心悅目的湯色,還可以讓人感受它每一泡口感的變化,而煮茶則有著穩定的口感。泡茶主要掌握好茶葉的用量和水的溫度,就能使茶的味道更好。蓋碗易聚香藏氣,不易走味。出水後看葉底,聞葉底都能夠很直觀的表現出來。
  • 都說黑茶、老白茶、普洱茶、紅茶煮著喝,如何煮茶,請留意細節!
    自明朝後,團茶被廢除,散茶開始流行,明清時期的煮茶法,才與現代意義上的較為接近。而今我們所說的煮茶法,刪繁就簡,保持了自然而純粹的方法,水+茶這種神奇的組合就此打開了新紀元,延續風雅,還變得更加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