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歷史上有211位縣令 南方縣令上任帶馬桶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二堂是縣令辦公會客的地方

  

三堂是縣令的內宅寢室

  即墨

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縣令一共有211位,其中有的是從南方過來的,因生活習慣不同,來時還帶著馬桶和伺候起居的阿三、梳頭阿姨。他們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管理著這個又遙遠又陌生的地方,留下了很多趣事。  

帶著馬桶上任的即墨縣令

  在即墨縣衙大堂兩邊的牆壁上,懸掛著歷代即墨縣令更迭表,有姓名、籍貫、出身和任職時間,他們是目前有文字記載的所有即墨縣令。記者數了數,從齊威王時即墨三大夫開始到清宣統年間,一共有211位有文字記載的縣令,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縣令童恢、許鋌、康霖生等。

  不過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這些縣令的籍貫要麼是空白,要麼是來自全國各地。這是因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遏制縣官的權力,作出了很多規定,像明清兩代就實行了不許在家鄉五百裡內做官之類的迴避制度,並有三年大計這種吏部和都察院聯合舉行的考核方式,而且官員的調任、升遷也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以避免一個縣令盤踞一地,特別是和家鄉的各種勢力發生關係。這種謹慎的制度導致縣令最多三年就得一換,尤其是清朝後期更加頻繁,一年就得更換一次。

  雖說有固定的官邸,就任時不需要擔心住所和生活問題,但縣令身邊也得有個人陪著,這時往往陪在身邊的是一位姨太太。據青島文史專家魯勇介紹:「任命的官員頻繁更換,到又遠又陌生的地方去,這種情況對於當時的觀念來講,出去做官就是受苦的,所以一般他們都帶著姨太太。」當然,還有種情況是,到了當地再找個姨太太。

  即墨縣令中有不少是從南方來的,他們的生活習慣與北方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到新地方上任得帶著阿三和梳頭阿姨。這事說起來很有意思,魯勇介紹:「那時北方人方便時用的是蹲坑,而南方人則用馬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只好帶著馬桶來上任,同時帶著個阿三,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伺候縣令方便和倒馬桶。」至於梳頭阿姨,清朝官員都梳著條大辮子,梳辮子的不是姨太太也不是丫鬟,而是專門的梳頭阿姨,那時候揚州便是出梳頭阿姨的地方。比如清同治七年即墨來了位叫林溥的縣令,他是江蘇甘泉縣陳家集(今揚州儀徵市)人,來時帶著太太、梳頭阿姨、阿三、師爺,還有一車生活用品。他們南方口音很重,太太又只會說南方話,所以鬧出了不少笑話,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坐著轎子去遊嶗山。

  不過種種舉措,還是不能有效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俸祿實在太少了。據孫鵬介紹,清同治年間一位縣令的年俸銀是29兩2錢5分9釐,一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一年的工資就是8700元,平均到每個月只有700多元。這些錢需要用於日常購物,師爺、阿三以及梳頭阿姨等不在編人員的工資等,確實非常緊張。即便是有時到了一年40兩,也僅夠滿足一個月的正常開銷。

  工資這麼低,縣令全家人怎麼生活呢?有一個公開的現象是,他們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填補家用。魯勇說:「比如農田稅,除了國家收繳的那部分外,縣令還會再徵收一部分;一些服務行業,尤其是賭場、妓院以及大煙館等,逢年過節都會給縣令送禮;除了這個,縣令或縣令家人過生日時,更是少不了這些人的意思。」這就是權力的影響力,也應了那句老話「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所以,朝廷舉措再多,也不能杜絕腐敗,這就是歷史上為什麼清官那麼少的真正原因。  

訟師與縣官鬥法的故事

  理清楚了這些,接下來給大家講個有意思的故事。作家賈雲峰在《你不得不去即墨的50個理由》中講了這樣一件事:訟師與縣官鬥法。

  訟師,也就是現在的律師,要有縝密的邏輯、飛速運轉的大腦,還得有抓住要害的口才。那時候人們如果攤上官司,就得找訟師,他們一般都是「江湖」人,社會地位不高,為了餬口,很多訟師都是黑白兩道通吃。

  清朝末期有個著名的訟師叫諸福寶,有一次他在途中看到這樣一幕:一隊人騎著馬在莊稼地裡肆意踐踏,一名村婦看到趕緊過來阻攔。沒想到,領頭大哥不但不停止認錯,還跳下馬來,一腳踢向村婦的下腹,村婦立刻氣絕身亡。殺死了人後,領頭大哥竟然從身上取出10兩銀子,往地上一扔便揚長而去。村婦的家人收下這些銀子,就不敢上告。原來那位領頭大哥是當地一名顯官之子,人送綽號「飛山虎」。目睹全過程的諸福寶氣不過,免費為村婦家寫了一份狀紙,在簡要概括村婦被害的經過後,秉筆直書道:「夫身有紋銀十兩,即可踢死一人;若家有黃金萬縊,便將盡屠杭城。草菅人命,由此可見!不想光天化日之下,而乃有此惡魔!請官府急速緝拿兇手,以正國法,以慰冤魂。上伸國法,下順民情。泣血陳詞,哀哀上告。」控訴狀寫得情理兼備,官府迫於這一壓力,很快將兇手繩之以法。

  當然,諸福寶也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他曾經得罪了一位富商,富商氣不過便花銀子僱了位老乞丐當眾打他的耳光。忽然來了這麼一出,諸福寶還沒反應過來,人們已經在旁邊指指點點。諸福寶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眼珠子一轉笑著對老乞丐說:「舅舅,您這是為何?小的知道對您不孝,您儘管撒氣,您打吧!打吧!」說著便把老乞丐請回了家,好吃好喝伺候著。這下老乞丐糊塗了,但難得能碰到個人對他這麼好,心裡一感動把實情都說了出來,並表示要報答諸福寶。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二人一塊來到富商家院牆外,諸福寶豎起木梯子讓老乞丐爬上去,快上到院牆時,他忽然一腳踹開梯子跑了,結果老乞丐被摔死了。家門口死了人,這事要是鬧到官府還不知道怎麼折騰呢,一打聽才知道老乞丐是諸福寶的舅舅,便私下派人送上一大堆銀子,私了此事。  

被百姓神化的即墨縣令

  很多官邸中都有花園,而且一般會在後院,但即墨縣衙沒有,在它的東側有個蛤蟆灣。城市信報記者聽居民講了這樣一件事,說有一年夏天蛤蟆灣裡的蛤蟆特別多特別吵,不分晝夜在那亂叫,吵得縣太爺實在沒法辦公了,便寫了幾道符,派人用石頭壓在灣邊,結果叫聲很快消失。老百姓覺得好奇,過去一看蛤蟆都翻著肚皮躺在水面上呢。這雖然是個民間傳說,但足以說明即墨縣令在民間的威望。

  不僅如此,有的即墨縣令還被大家傳得有了通天的本事,甚至還能下海與妖怪一戰。

  康霖生是最有名的即墨縣令,關於他的斷案故事也是最多的,其中有一個殺人案。一天早上,鍾離病和鍾離疾兩兄弟前來報案,說自己的父親鍾離春突然不見了,床頭上只有他穿的衣服……鍾家在即墨開著一家有名的大藥房,得知此事後,康霖生趕緊趕到案發現場。

  只見鍾離春臥室內,一張雕花大床,床頭上堆疊著三隻紅漆衣箱,衣箱上隨意搭著幾件內外衣。床上只有一個枕頭,可見昨夜他並沒讓妻妾侍寢。床上的被褥除了遺下一大塊尿漬有一股奇怪的腥臭之氣,別無異樣。房間的門窗完好無損,除了被鍾離兄弟撞壞的門栓,更無被撬的痕跡。

  鍾離病說,父親患尿石症多年,經常發作。父親雖不能坐堂,卻還略通醫道,尋常小疾,都是自己診脈,自己抓藥,自己煎服。

  這事就蹊蹺了,正當康霖生眉頭緊鎖時捕頭進來了,小聲耳語:「這深宅大院戒備森嚴,即使江湖人也極難出入。屬下剛才聽人說,這位掌柜的雖有偌大家業,為人卻很吝嗇,兩個兒子平常花銷都得跟他討要。兄弟倆對父親早就頗有怨言,特別是小兒子鍾離疾,曾不止一次在茶館酒樓對人說,盼著這吝嗇鬼老父早死。」

  這些只是人們的推測而已,想要定案得有證據才行啊。康霖生的目光又在案發現場游離著,忽然他目光落在那三隻紅漆衣箱上,一般衣箱都會分春夏秋冬四隻,為什麼這裡卻少了一隻呢?鍾離兄弟的回答前言不搭後語,眼還不自覺地老往床下看。這個動作恰好被康霖生發現了,命人把床挪開,第四隻紅漆衣箱找到了,打開一看,被害的鐘離春就在裡面。兄弟倆只好招認,他們殺死了父親。

  那位能入海抓妖的即墨縣令名叫範均賢,事情發生在明洪武年間,他上任的第二天,一位叫張小六的小夥子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前來報案,說自己的妻子昨夜被湖裡的妖怪搶走了。張小六說,去年夏天,外面下起了大雨,一位姑娘來家裡避雨,她說自己是修煉了五百年的梅花仙子,就看好了張小六的為人,想嫁給他為妻。張小六和母親自然高興,二人成親後過得相親相愛,還生了孩子。可昨天晚上妻子忽然不見了……

  張小六說的妖怪是在湖裡修煉八百多年的鯉魚精,這裡幾乎每年都會有年輕姑娘被他抓住,此前凡是來上任的縣令都得先去給他磕頭,請他手下留情。範均賢聽後笑了笑,帶著張小六和兩個捕頭就到了湖邊,只見他念了句咒語,幾個人竟然到了湖下的宮殿裡。蝦兵蟹將想來阻攔,也被他施咒定在那裡。鯉魚精見遇到高人了,便出了個難題,只要能從打扮一樣的姑娘中一眼就看出哪位是梅花,就放她走。正當張小六手足無措時,範均賢從他懷裡一把奪過孩子,往孩子臉上擰了一下,孩子大哭起來。範均賢再一看,一位女子臉上流下了眼淚,「那不就是梅花嘛。」範均賢不僅成功救出了梅花,還一掌把鯉魚精打死了,他成為百姓心中神通廣大的好縣令。

  這就是即墨縣令的故事,很多都已經被神化,但也同時告訴我們,即墨歷史上出過不少好縣令,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幸運吧。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感謝即墨市博物館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相關焦點

  • 即墨歷代的朝廷命官共有243人,有些縣官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
    在即墨古城內的即墨縣衙大堂東耳房的牆壁上,懸掛著歷代即墨縣官更迭表,有姓名、籍貫、職務、科考功名和任職時間,他們是目前有文字記載的所有即墨縣令。據《即墨縣誌》載,周朝至民國前兩千三百餘年間,受命治理即墨的歷代朝廷命官共有243人,其中從周朝到元代23人,明代65人,清代125人,民國30人,清代到民國的三百餘年間,縣官更迭頻繁,有的甚至一年之內,縣官數易其人,但即墨歷史上出過不少好縣令,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漢縣令童恢、明代許鋌、清代康霖生等。
  • 即墨縣令中康霖生最出名 因勞累過度死在任上
    即墨縣衙老照片   重新修繕後的即墨縣衙   即墨從秦代開始設縣,兩千多年來迎接了數百位父母官,大多數人的名字早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可他,在即墨當了兩年知縣,從懲治腐敗官員到清丈土地幫農民減賦,從屢破奇案再到教百姓種花椒致富,每一件事都刻在即墨歷史上。只可惜他還沒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就因勞累過度死在任上。
  • 「千年商都,泉海即墨」——即墨歷史上的72位進士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隋代歷史雖然短暫,但眾多專家和學者認為隋代和秦代相似,在典章、法規、制度等方面較有建樹,許多成果被以後的朝代遵循和利用。秦代統一度量衡,隋代建立了科舉制度。
  • 濰坊呂劇:大型新編歷史呂劇《板橋縣令》
    在一次審案時,鄭板橋偶然發現一舊案線索,此案曾引得民怨鼎沸,卻因涉及前任縣令及其上司與豪紳的利益而不了了之。鄭板橋對此懸案、冤案亦有耳聞。於是,他據此線索明查細微,並巧用手段、剛柔並施,與各種幹擾勢力虛與委蛇,鄭板橋也因此開罪了自己過去的門生、現在的上司而「奉旨革職」,回歸故裡。
  • 殺人案查了10年都沒破案,新縣令上任,2天內用一個錢袋破解!
    本文為歷史真實案件記述,旨在:「破解犯罪心理,捍衛人間正義!」「探查人性陰暗,杜絕犯罪發生!」沒多久縣令帶著衙差就趕到了河邊,驅散人群,開始驗屍。仵作稍作查驗之後告訴縣令「大人,此人是頭部遭受重創而死,之後才被拋入河中。」縣令聽聞覺得事態嚴重,剛準備命人把屍體送到亦莊,就聽到一位衙差大喊「大人,有位婦人到府衙尋人,說是丈夫昨夜外出至今未歸。」
  • 濰縣縣令邢國璽、周亮工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稱濰州,到了明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濰州為濰縣。濰縣很早就是山東半島中部的交通樞紐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濰縣還被稱為「東萊首邑」、「北海名城」,是魯東重鎮,有高大堅固、雄偉壯觀的石城。但濰縣最早是座土城,由土城改建為石城是明末崇禎年間的知縣邢國璽。
  • 《大老爺》手遊縣令遊戲玩法全集縣令貪汙盈利方法
    在大老爺手遊中縣令遊戲小夥伴們應該如何去玩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大老爺手遊縣令錢財獲得方法一覽介紹吧,感興趣的小夥伴們速來圍觀吧~~ 大老爺手遊縣令錢財獲得方法: 一、縣令錢財獲得方法 1、縣令月工資 縣令每個月奉祿50兩黃金,每日只能早上才能夠 升堂斷案。
  • 《大老爺手遊》縣令玩法大全 縣令貪汙獲利技巧與你分享
    《大老爺手遊》縣令玩法大全 縣令貪汙獲利技巧與你分享時間:2020-03-07 16:3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老爺手遊》縣令玩法大全 縣令貪汙獲利技巧與你分享 大老爺手遊怎麼當縣令?
  • 《糊塗縣令鄭板橋》黎源版乾隆與鄭板橋聯手平叛
    網易娛樂4月26日報導 由香港知名導演楊智謙以及著名導演何振華執導,大型古裝廉政題材電視連續劇《糊塗縣令鄭板橋》今日開播。趙毅飾演縣令鄭板橋,柴碧雲飾演饒小梅,尹鍵飾演陳軒。該劇重現了鄭板橋在任範縣縣令期間為官清正愛民,辦案機智聰慧等一系列故事,展現了一代廉吏的經典傳奇。天生聰慧文武雙全少年版乾隆黎源在《糊塗縣令鄭板橋》劇中扮演乾隆一角。由黎源飾演的乾隆不僅文武雙全,智謀過人,在亂臣賊子圖謀造反之時,更是與鄭板橋合力平叛,穩固江山。
  • 淺談西漢縣令長及其行政關係
    概言之,除受郡國首相監督外,西漢縣令長有掌治其縣的統一完整的權力。其具體的項目為:「(令長)皆掌治其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於所屬郡國」。即縣令長是一縣的主管長官,其職責是全面主管縣中各項事務。若再分析言之,則關於「顯善勸義」,可理解為辦理 教育 文化的權力,武帝時禮官請「為博士官置子弟十五人,復其身。
  • 大老爺手遊縣令玩法攻略匯總大全
    小編今天給各位玩家朋友們帶來的是大老爺手遊縣令玩法攻略匯總大全,很多的玩家朋友最近在問大老爺手遊的遊戲中縣令應該怎麼玩呢?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縣令呢?縣令有很多的玩法可以貪汙腐敗同時也可以清正廉潔,這都取決你自己的選擇,那麼具體的玩法,不妨來跟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
  • 刺史、太守、縣令之類的地方官在宋朝以後為什麼消失了?
    了解秦朝到唐朝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刺史、太守、縣令都是地方官員。但奇怪的是,刺史、太守、縣令之類的地方官在宋朝以後全部消失了,被知州、知府、知縣一類的知官取代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宋朝以前的地方主官(如刺史、太守、縣令)雖然都由中央任命,但都屬於中央官員以外的地方官系統,一旦中央衰微就可以各地為政。宋太祖認為獨立於中央官員以外的地方官系統是江山社稷的威脅。
  • 即墨知縣陳毓崧做事雷厲風行 有點像"朱豪三"
    要說即墨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而又備受爭議的縣令,非陳毓崧莫屬。  在任6年間政績顯著   陳毓崧(生卒年不詳),字曉嵐,湖南省湘潭人,監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任即墨知縣。他為官清正,處事果斷,在任6年間,勵精圖治,政績顯著。  據《即墨史乘》記載,清末廢除科舉後,即墨教育的主體仍為自辦或合辦的私塾。
  • 明朝真有七品縣令殺了三品大官,朱元璋還給他升了官?
    最近有一篇歷史謠言流傳甚廣,是明朝的一個七品縣令殺了三品大官,這個三品大官還是朱元璋功臣的兒子,朱元璋了解事情的原委以後,不但沒有怪罪這個縣令,反而給他升了官,這個謠言之所以流傳甚廣,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個七品縣令剛正不阿,而朱元璋也沒有濫殺好人,一般都是佩服七品縣令的膽量,稱讚朱元璋的
  • 他是唐朝一個小縣令,單槍匹馬就滅掉一國,卻差點被皇帝治罪
    想必大家都聽到這這麼一句振奮人心的話,叫做「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不單單是出現在電影情節裡的,在唐朝也是有這麼個故事發生的,僅僅是個小縣令,就帶兵把一個國家滅了,原因就是這個小縣令奉令出使他國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國王不再臣服於大唐,把他扣押了。
  • 古代那些著名的好縣令
    海瑞 縣委書記在古代相當於知縣、縣令,一提起古代的優秀縣官,似乎總繞不過海瑞。海瑞在做淳安知縣時期,不僅以清廉聞名,而且可謂一個能吏,推行了一系有非常有力度的改革。他「度田定稅」,解決「有田者無稅,無田者反當重差」,「苦樂不均,民窮為甚」的現象,使「賦役均平、民得安生」。
  • 百姓身中五刀而死,縣令:定是自殺!皇帝大怒:你當我是白痴?
    他是明朝歷史上的第十任皇帝,世人對他的評價有兩個極端,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貪玩昏庸的無道之君,也有人認為他是個勵精圖治的有為之君。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一個少有的真性情皇帝。舉個例子吧,朱厚照在位時期,浙江錢塘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命案,一名死者身中五刀,且刀刀致命。此事一傳十,十傳百,一時之間竟成為了轟動錢塘,甚至轟動全國的大新聞,全國百姓都十分關注這件事,希望官府能找出真兇,還死者一個公道!官府接手此事以後,沒幾天就公布了一個消息:死者乃是自殺身亡!
  • 即墨撤市設區 青島市區面積將達5214平方千米
    即墨撤市設區,受益最大的,當然就是即墨和即墨市民。這不僅是對多年來,即墨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次認可和證明,也將在根本上,改變即墨長期以來對於青島城區的附屬地位。在歷史上輝煌了數千年之久的即墨府,又一次找到了屬於他應有的位置。從歷史經驗來看,撤市設區是提高城鎮化率(特別是人的城鎮化)的最直接手段。
  • 寧波小學文言文閱讀練習:縣令捕捕蝗
    錢勰任如皋縣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獨紿郡將云:"縣界無蝗。"已而蝗大起。郡將詰之,令辭窮,乃言縣本無蝗,蓋自如皋飛來,乃檄如皋請嚴捕蝗,無使侵鄰境。穆得檄,輒書其紙尾報之曰:"蝗蟲本是天災,即非縣令不才。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選自宋·葉夢得《避暑錄話》)   【注釋】①錢勰: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蘇如皋縣。
  • 劉邦一介亭長,為何被眾人推舉為縣令?與長相毫無關係
    說起劉邦,大家多多少少也聽說過一些與他有關的故事,也知道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普通人身份登上地位之人。有人可能會說,劉邦是一個亭長,怎麼就是普通人了?劉邦當上亭長之後,開始了忙碌的公務生活,後因私放苦役,又殺白蛇,心中恐懼官府追捕,成為「芒、碭山澤巖石之間」一野夫。 直到,秦始皇去世,秦二世二年,一切終究發生了巨大變化。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不少地方小吏們紛紛聯合在一起,殺了官長,以響應陳勝吳廣反抗暴秦的行為。劉邦老家沛縣的縣令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全部都是源自如何自保,於是胸中有了率領全縣響應起義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