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我國乳業存在的問題,這個產業將很難做到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奶價的下跌,養殖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發生在2015年初的「殺牛倒奶」事件逐漸淡去,雖然,國內牧場的奶牛存欄量大面積減少,但終端消費市場,超市液態奶買贈已成常態,奶粉戰場更是硝煙瀰漫,受國際奶價低迷、進口奶粉和進口液態奶地不斷衝擊,我國乳業從2013年「奶荒」到如今的「奶剩」,整個行業陷入低迷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正處於一輪產業升級的困難期,散戶及小牧場逐漸退出成必然趨勢,而規模化牧場單純依靠國內幾家大型乳企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在我國奶價低迷的狀況下,國內養殖業會越來越困難,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助,上遊奶牛養殖業前途堪憂。

  奶價下跌

  大量中小牧場退出

  據記者了解,受國內奶價低迷、養殖戶的奶無法全部消化等因素影響,讓養殖戶「苦不堪言」。去年,河南、山東、河北、黑龍江等地區很多的中小牧場已經退出,而2016年,中國的乳業依然會在寒冬中度過。

  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乳企和養殖戶之間雖然有合約,但並未按照實際出奶量收購,一旦企業拒收,就會給養殖戶帶來不小的損失。而2016年,乳企和養殖戶之間籤訂的價格還將在目前3.8元/公斤的基礎上再降低3到5個點,因此,今年的養殖戶比2015年更加困難。

  同樣,山東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山東的牛奶價格在3.35元/公斤,企業對養殖戶進行限量收購的現象普通存在。

  按照張志民的表述,牛奶價格低於3.2元/公斤,養殖戶就要虧本。而目前山東養殖戶的交奶價格在3.35元/公斤,0.15元的差價,一旦企業拒收,養殖戶必將虧本。

  事實上,國際牛奶價格的低迷,加上進口關稅的減少,註定了國產牛奶在此輪競爭中沒有優勢。而國內原奶價格繼續走低,企業又要盈利,選擇價格低廉的進口大包粉和液態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內乳製品企業所熱衷,這無疑對我國的乳業養殖業帶來更大的重創。

  據數據顯示,進口乳品目前已經佔據國內整體乳品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去年1月份至12月份,液態奶累計進口量達44萬噸,同比增長36%;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6.5萬噸,同比增長39%;乳清粉進口40萬噸,基本持平。

  進口奶粉與進口液態奶在國內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加上國內消費市場的疲軟,國內乳製品市場格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在宋亮看來,國內乳業將進入深入調整期,產業間存在的矛盾也將進一步激化。

  宋亮表示,近年進口大包奶粉價格持續低迷,並與國內呈倒掛趨勢,對國內乳品加工和奶牛養殖業衝擊明顯;其次,由於進口原料質優價廉,企業大量使用,替代國內生鮮乳,引起上下遊產業矛盾進一步加深;而進口化進程的加快,國內企業加快海外投資布局,從而減少國內奶源、加工等方面投資。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受經濟環境,國際奶價低廉以及進口液態奶和進口大包粉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國內的養殖企業和生產企業都面臨較大的困難,目前,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都在將牛奶進行噴奶,高庫存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庫存化,因此,2016年上半年中國乳企以及養殖戶的日子依然不好過。

  而對於產業的未來發展,在張志民看來,在市場沒有對乳製品加工企業噴粉庫存量以及國內牛奶產量給出準確的數字下,很難研判市場拐點何時到來。另外,如果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乳業問題,我國乳品產業將很難做到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上遊企業

  借力資本謀求轉型

  原奶價格持續下跌以及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過剩」,整個乳業近兩年進入深度調整期。市場的疲軟也加速上遊奶源的洗牌,大量中小牧場退出歷史的舞臺,雖然規模型牧場與國內大型乳企都有固定的合作關係,但是它們同樣危機四伏,依然面臨交奶難的問題。而養殖業屬於建設周期長、投入資金大的一個產業,在行業低谷期,如何健康的生存下去成為乳業上遊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宋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遊奶源行業目前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一旦上遊企業蒙牛、伊利等不收它們的原奶,這些企業只有往下遊發展,就是做低溫奶。但是下遊產業的競爭又十分激烈,對它們來說希望渺茫。

  從上市公司公布的數據來看,上遊牧業公司的業績近兩年來表現不佳。

  作為國內大型乳企的主要原來奶供應商,現代牧業近年來受原奶價格下降影響,公司利潤也從去年中報開始出現了下滑。

  根據現代牧業發布的2015年業績預測報告顯示,公司預計2015年的淨利潤較2014年同期相比會出現減少。

  而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現代牧業表示,主要是因為原料奶的售價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了下跌。每噸原奶截至2015年11月30日的5個月的平均價,分別比2015年上半年以及2014年全年的平均售價下跌了4.6%和13.6%。

  在當前全球原奶價格走低的背景下,一旦下遊乳企對原奶的需求量減少,帶給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或許是看到了這一點,現代牧業開始向下遊產品領域進軍,將自有品牌做大做強成為企業另外一個發展重點,而擁有奶源優勢的現代牧業巴氏奶將是公司未來重點打造的牛奶產品。

  另外,前不久與蒙牛在供奶問題上鬧了一出的中鼎牧業,近日正式登陸新三板,而有了資本市場平臺支持後,中鼎牧業在「跑馬圈地」方面將提速。

  中鼎牧業高管掛牌新三板的解釋是,公司不差錢,但擁有這個平臺,公司可以通過定增的方式引入多家機構投資者。

  對於掛牌新三板對中鼎牧業發展的重要性,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掛牌新三板是中鼎牧業一個新的起點。而通過新三板這個開放、分享的平臺,通過增發邀請一些機構進入中鼎牧業,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存量整合」的力度,預計到2020年中鼎將整合牧場一千座,覆蓋奶牛五十萬頭,推動奶業整體的轉型升級和優質發展。

  對於交奶難問題,孫國強表示,中鼎牧業的交奶率達到了96%,而伊利、蒙牛、君樂寶、光明乳業、得益等都是公司的主要客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事牧場整合的中鼎牧業選擇此時掛牌新三板,通過資本市場平臺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進入中鼎牧業,為公司的未來發展繼續力量。

  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越是行業困難,越要勇於承擔。目前對中鼎牧業來說既是機會又面臨的著巨大的挑戰。

  在宋亮看來,養殖企業是一個弱勢群體,它們日子好不好過取決於下遊企業和政策,但是下遊產業競爭激烈,因此對它們來說盈利機會渺茫。建議國家修改乳品產品標準,建立國家臨時奶粉儲備制度,對養殖業的基礎設施進行深化改革,比如土地所有及農村金融市場建設。如果政府這麼做,對奶牛產業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國內剩下的牧場,沒有政府政策支持,單純靠自己很難有出路。

(責任編輯:李方)

相關焦點

  • 原奶產業深度報告:供需緊平衡時代來臨,上下遊聯動加強
    高成本帶來高奶價,我國原奶價格處於較高水平,在國際 貿易競爭中處於劣勢。高奶價減去高成本,我國奶牛養殖業仍然處於 微利狀態,稍有波動就會虧損。1.4 中小散戶退出,供不應求是奶價上漲的原因 2008 年以來我國牛奶總產量徘徊在 3000 萬噸左右。
  • 原料奶價格長期低迷 中國奶業持續發展還要闖三關
    但是,中國奶業還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原料奶季節性波動、監管複雜、進口壓力持續等。如何推動奶業振興?本刊將推出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奶業打了一場翻身仗,各類乳製品琳琅滿目,奶業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但原料奶價格長期低迷,奶農和乳企利益聯結機制依然不強,乳製品進口壓力大等仍困擾著奶業發展。
  • 原奶緊缺將持續 現代牧業實現扭虧為盈
    行業分析師認為,乳品行業短期供需缺口仍在,奶價上漲趨勢不變,養殖業盈利水平有望提升。「2019年現代牧業實現盈利,是在外部奶價上行周期紅利和內部挖潛增效成本創新低的雙重帶動下實現的,不能光看到奶價上漲帶來的紅利。」高麗娜說。 現代牧業專注於原料奶的生產與銷售,目前擁有約23萬頭奶牛,年產奶量超過130萬噸,是國內奶牛養殖企業龍頭。2019年公司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體現的是規模牧場的領先優勢。
  • 成本高奶價低,小奶農為何「敗」給了復原乳?
    在部分企業拒絕收奶、進口乳粉大量湧入的壓力之外,奶農還要面對更頭疼的問題——有些企業用廉價復原乳冒充常溫奶或巴氏奶。 奶價低迷 奶農:混不下去了 養了18年奶牛,董長林說,今年「混不下去了」。 其實,與北方產區相比,董長林所在鎮的原奶價格還在相對高位。興業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從今年7月開始,北方主產省區奶價連續數周在3.39-3.40元/公斤的價位波動。 除了奶價低迷,部分乳企拒收現象也讓奶農受到打擊。內蒙古、黑龍江等奶業大省的多名奶農抱怨,乳企每天限量收購原奶,「多一滴也不要」。
  • 中國奶牛養殖業舊傷未愈
    雖然奶業周期轉入上行,但持續4年的下行周期留給中國奶牛養殖業的傷痕仍未平復。奶業周期一直是國內奶牛養殖業的軟肋,近年來中國奶牛養殖業重複著「奶荒」加大養殖,導致「奶剩」,又價格暴跌而倒奶殺牛,周而復始。從2007年以來,國內已經經歷了大的2次奶業周期,最近一次從2011年開始到2018年8月結束。
  • 乳企奶源危機:中小牧場不斷退出 原奶體量收縮50%
    由於進口大包粉的衝擊,近年來,國內奶牛養殖業跌入低谷期,倒奶、殺牛現場不時上演,西部牧業(300106.SZ)、原生態牧業(01431.HK)和現代牧業(01117.HK)等上市公司也紛紛陷入連續虧損境地。  伴隨著近些年中小牧場的不斷退出,奶牛數量的銳減,意味著原奶的基礎體量比原來收縮了50%多,這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整個根基變得不穩。
  • 山東奶價下滑,一斤1塊8還沒礦泉水貴!奶農交奶就得賠
    虧損已經從散戶  蔓延到大型牧場  奶價下降,煎熬奶農。談到未來,於先生陷入了迷茫,當初他貸款幾千萬投資建廠,現在即便是賠錢也只能繼續堅持下去。「處於虧損的不止我們一家,這兩年很多小養殖戶已經被淘汰了,我們這些有一定規模的還在苦苦支撐著。」於先生說。
  • 鼎暉1.4億元領投中鼎牧業整合國內中小牧場
    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據了解,成立於2013年的中鼎牧業主要專注於乳業上遊的奶牛養殖領域,但同其他不少奶牛養殖企業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不同,中鼎牧業更多聚焦在國內現有中小牧場的 「存量整合」上。通過對現有的佔比70%以上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現轉型升級。
  • 奶價觸底反彈 奶牛養殖企業何以延長景氣周期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記者 阿茹汗「奶價已經從2018年的低點觸底反彈,呈現出U形變化,2020年11月奶價達到4.15元/公斤,養殖業步入景氣周期。」李勝利進而表示,國內奶價的回升是由全球主要乳製品生產國生產量和價格未衝擊國內養殖業、國內乳製品供需不平衡、下遊消費力的提升等多個因素共同拉動的。至於未來,中國奶製品,尤其是白奶的消費增長勢頭能否保持8%以上,從而對原奶供應方有持續的需求、產能的快速擴張是否會帶來產能的過剩等問題依然擺在國內奶牛養殖企業面前。
  • 矽谷精英到河北養奶牛,苦心經營14年,如今牧場只剩一頭「牛」
    上述華夏畜牧三河前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3年、2014年是原奶行業,也是公司發展最好的時期,當時每公斤奶價格一度達到4.5元至5元。但進入2015年,奶價開始大幅下滑,牧場牛奶全賣掉也覆蓋不了經營總成本。該員工還透露,牧場關停前,公司的生乳價格只在每公斤3.5元左右。
  • 莊園牧場再因環保問題被罰,值得行業深思!
    12月14日晚間,莊園牧場發布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青海聖亞高原牧場有限公司(下稱「青海聖亞」)於2020年12月14日收到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而這已經不是莊園牧場第一次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
  • 疫情暴發前,2020美國奶業新動向,四年來奶價有望首次回升
    數據來源:AMS和USDA 美國奶價的上漲是由於牛奶總產量的增長幅度較小,而總銷量有所提升。 2008年,Ⅲ級牛奶的最高價格為20.25美元/百磅(約3.11元/kg),但2009年,Ⅲ級牛奶的價格最低卻達到了9.31美元/百磅(約1.43元/kg),平均價格僅為11.36美元/百磅(約1.74元/kg),當時許多奶農遭受到了嚴重的資產損失,退出了行業,從而導致總產奶量下降了0.4%,奶價快速回升,到2009年12月份,Ⅲ級牛奶的價格就增加至14.98美元
  • 恆天然逆勢退出中國牧場 優然牧業和三元接盤
    (原標題:恆天然逆勢退出中國牧場)
  • 全國多地現倒奶殺牛現象:奶農用鮮奶餵牛
    直接原因 進口奶粉衝擊+消費市場低迷  「造成賣奶難的直接原因有兩點,一是進口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國內奶源總體過剩;二是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導致需求減少。」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毛長青說。  乳業資深分析師宋亮表示,各國對中國、印度、中東等新興市場過於樂觀,導致原奶產量在去年暴漲。
  • 5-10年養殖業圍繞著9點發展
    未來5-10年養殖業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養殖存在一定風險,但發展前景仍然十分樂觀。未來養殖業將按照下面九個方向發展:1、散養戶不會消失,規模化養殖是趨勢最近網上對於散養戶和規模化養殖有很大的關注點,很多人在說散養戶要退出養殖業,規模化和集團化養殖場會佔據主流。可以這樣說,按照國情來分析,散養戶不可能退出。
  • 山東陝西等地奶農「倒奶殺牛」仍持續 中小規模養殖戶面臨寒冬
    今年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多地因企業拒收鮮奶而導致奶農出現殺牛和倒奶的事件,並未因時間推移而解決。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因為鮮奶價格持續低迷,目前山東、陝西等地區養殖戶虧損嚴重,倒奶殺牛的現象仍在持續。
  • 乳企自建牧場讓奶農散戶很受傷 "殺牛倒奶"或繼續
    據了解,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其中山東省原料奶收購價從春節前4.1元/公斤降至2.6元/公斤,而山東奶業協會統計發現,部分地區甚至出現1.5元/公斤的收購價格。此外,青海大通、湟中等奶牛養殖主產區今年也曾出現「倒奶」情況。
  • 散養戶不要急,集團養殖不要牛,家庭牧場才是中國養殖業的未來!
    1.家庭牧場的定義。我這裡說的家庭牧場不是散養戶的意思,不是養個20-30母豬、萬兒八千雞的這種。家庭牧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牧場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這種。無論養殖什麼,年產值至少要在百萬以上的規模,否則是不能支撐家庭收入的。
  • 中國式「倒奶」
    2014年末2015年初,國內主要奶源地青海、河北、山東等多地同時密集曝出多樁奶農倒奶乃至殺奶牛事件。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十餘戶奶農棄養現象。「南方牧場本身就少,奶源多年都是緊缺,廣東這樣的情況15年來第一次出現。」廣東省奶業協會顧問、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談及此事時語氣凝重。
  • 杭州本土乳企美麗健不堪渠道費重負 退出超市
    高額渠道費令本地乳企退出超市  從下月起,市民買到的牛奶不止貴,一些乳品也許在超市還買不到了。  昨日,美麗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月漲價的同時美麗健還將調整營銷布局。「下月起,除了世紀聯華外,其他超市我們都不再供貨,退出超市渠道。」